瀧川資言《唐張守節史記正義佚存》出版
新书丨泷川资言辑《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佚存》出版
4天前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佚存》
[日]泷川资言著 [日]小泽贤二录文 袁传璋校点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9年3月
丛书名:二十四史校订研究丛刊
本书简介
泷川资言于日本大正二年(1913)在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所藏庆长(1596-1614)、宽永(1624-1629)年间刊行的古活字印本《史记》二種栏外标注发现被《史记》三家注合刻本删削的《史记正义》佚文一千二三百条(实为1418条),以后又从抄录成册的同样的《正义》佚文,得到证实,于是手辑为《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佚存》二卷,遂启“《史记会注考证》纂述之志”,后散入该书相关《史》文之下,自谓“略復张氏之旧。”
袁传璋教授以小泽贤二先生惠赠的泷川博士《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佚存》手稿复制本与《史记会注考证》以及水泽利忠教授的《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对读,首次发现这两部名著收录的1600余条《正义》佚文,其中竟有600余条不同程度地存在讹、夺、衍、倒的失误,而其失误的十之七八,据袁氏考证,可据《正义佚存》手稿校正。因于2013年3月撰成三万五千言的论文《〈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佚存〉手稿之文献价值》,建议中华书局影印泷川资言的这部尚未公开的珍贵手稿。
中华书局接纳了袁氏的建议。鉴于泷川博士的《正义佚存》手稿字迹颇为潦草,且有多处涂抹圈改,辨认不易,中华书局商请小泽贤二先生为每页手稿图版添加录文。所有录文又经袁氏精审校订,施加标点。
为方便学者参阅、研究,中华书局将《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佚存》分两册出版,上册为全部手稿的彩印图版,凡164帧,为首度公开,下册为与图版一一对应的录文。上册卷首的“导论”,以袁传璋发表在《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简报》上的论文《〈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佚存〉手稿之文献价值》充任,该论文的第二章“对读札记”150条作为“附录”,置于下册卷尾以备读者查考。
项目简介
本次出版的《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佚存》由中华书局编入“二十四史校订研究丛刊”,于2019年2月正式出版。该书是中、日学者合作对《史记》三家注合刻本遗佚的《史记正义》进行辑佚与研究的《史记正义佚文辑证》系列的第二卷。
《史记正义佚文辑证》是当今蒐辑《史记正义》佚文最全(2068条)、对其来源与真伪的考论亦颇精审的学术著作,于学者研究《史记正义》的存佚、《正义》与《集解》《索隐》的关系,以及对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的深入,均足资参考。
《史记正义佚文辑证》整体框架由袁传璋规划设计并向中华书局提出出版申请。中华书局于2016年6月列入“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出版的袁传璋著《宋人著作五种征引〈史记正义〉佚文考索》,是其中的第一卷。第三卷《史记正义佚存订补》(小泽贤二著、袁传璋校订),中华书局正在编辑中。
作者简介
泷川资言(1865~1946),日本汉学家。1865年11月12日出生于松江,通称泷川龟太郎,号君山。1922年前后,开始利用日本各种卷子本对《史记》校注,撰《史记会注考证》,又“发现”旧抄本中大量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佚文。 1932—1934年,《史记会注考证》由日本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出版(1955—1957年再版),受世界汉学界高度评价。
小泽贤二,1956年出生,日本史记正义研究会主干。除撰有《史记正义佚存订补》外,还与尾崎康共同校订《国宝史记1-12卷(释南化玄兴旧藏·释月舟寿桂旧藏·上杉治宪旧藏·现、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藏·南宋黄善夫刊本》(汲古书院排印〔照片〕本,1996~1998年),并为《国宝史记》撰写《南化本史记解说》(类似影印出版前言)。小泽氏还精于古天文律算,与中国国家天文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有合作研究的经历。
袁传璋,男,安徽当涂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先秦汉魏六朝文学及《史记》的教学与研究。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特邀理事。研习司马迁与《史记》四十余年,就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的重大疑难问题,发表专论20余篇,所撰论文“皆有问题意识,以资料丰富、论辩周详、考证审密、精辟独到为其特色”,被许为“大陆真正一流的《史记》研究者”。著有《太史公生平著作考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初版,2006年3月第2次印刷)行世。2011年5月于中国史记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庆典上荣获“中国史记研究会学术成就奖”。
目录
上册
导论:《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佚存》手稿之文献价值(袁传璋)
泷川资言手录《史记正义佚存》之发现与其历史背景(小泽贤二)
凡例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佚存手稿(卷上)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佚存手稿(卷下)
下册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佚存录文(卷上)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佚存录文(卷下)
附录:对读札记(袁传璋)
导论
《唐張守節史記正義佚存》手稿之文獻價值
袁傳璋
注释:
[1]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第十册《書史記會注考證後》,卷末第一六八頁。
[2] 水澤利忠撰《史記會注考證校補》全九冊,為《史記會注考證》所做《校補》止于第八冊上半,以下及第九冊為《史記之文獻學研究》。第八冊出版於昭和三十六年(一九六一年),故知水澤氏《校補》實殺青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
[3] 瀧川資言:《史記合注考證》第十册附錄《史論總論·史記鈔本刊本》,第一三六頁。
[4] 歐陽修等:《新唐書》卷一九八《儒學上·顏師古傳》,中華書局點校本,第十八冊,第五六四二頁。
[5] 瀧川資言:《書史記會注考證後》,《史記會注考證》第十冊卷末。
[6] 唐代東宮學館講授《史記》《漢書》由來有自。高宗龍朔中,劉伯莊以弘文館學士、國子博士,兼授崇賢館學士,撰《史記音義》《史記地名》《漢書音義》各二十卷,行于世。見《舊唐書·儒林傳上》。崇文館學士張嘉會獨善《史記》,司馬貞曾“少從張學”,見《史記索隐後序》;而張守節在《正義》中多次稱道“張先生”“張先生書”,可證張守節亦師從張嘉會受《史》《漢》。東宮學館為諸王講授《史記》等“三史”,其制亦傳於東瀛。當唐肅宗時,日本已有其制。
[7] 安史之亂前,唐東宮崇賢館典藏極富。開元間褚無量校內府書,玄宗曾詔無量借崇賢館藏書鈔寫以補充內府書。東宮又有司經局,掌“四庫圖籍繕寫刊輯之事。”
[8] 唐玄宗:《孝經序》,阮元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縮印本,下冊,第二五四〇頁,1980年10月第一版。
[9] 王堯臣等奉敇撰:《崇文總目十二卷》(《永樂大典》本)卷三“正史類”,《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一》所收。
[10] 裴駰:《史記集解序》,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第十冊,卷末第三頁。
本书书影
手泽书影
来源:中华书局、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编辑:拊石、渥如
排版: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