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向群《五涼史》再版(賈小軍/修訂)
(推薦語:“十六國史新編”之一,中國歷史學家趙向群代表作全新修訂,還原魏晉南北朝的重要階段,鉤沉絲綢之路上縱橫河西走廊的五涼王國興衰史)
趙向群/著
賈小軍/修訂
ISBN:978-7-5201-5216-7
2019年8月 精裝 32開
定價:88.00元
【編輯推薦】
◆“十六國史新編”之一,著名歷史學家趙向群代表作全新修訂。
◆匯集傳世史料與出土文獻,還原魏晉南北朝大分裂時期河西地方的歷史,鉤沉一千六百多年前縱橫河西走廊、絲綢之路的五涼王國的興亡盛衰。
◆宏觀的歷史視野與微觀的歷史實證相結合,物質層面的經濟研究與人文層面的習俗剖析相統一,國別史與專門史兼顧,全方位、多面向,還原中國歷史上鮮為人知的重要階段。
【作者簡介】
趙向群,1942~2014,山西平遙人。畢業於蘭州大學歷史系,歷任西北師範大學教授、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理事。主要著作有《五涼史》《甘肅通史·魏晉南北朝卷》,參編《甘肅古代史》《河西開發史研究》《西北開發史研究》等。長期致力於中國古代經濟史、魏晉南北朝史、五涼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賈小軍,1979年生,甘肅秦安人,歷史學博士。現為河西學院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河西史地與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理事。主要從事魏晉南北朝史、河西史地、美術考古、絲綢之路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十六國史新編”叢書主編
周偉洲,1940年生,廣東開平人。陝西師範大學中國西部邊疆研究院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顧問、名譽會長,中國民族史學會顧問,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顧問;被評為“陝西省首屆社會科學名家”等。出版魏晉南北朝史著作《敕勒與柔然》、《吐谷渾史》、《南涼與西秦》、《中國中世西北民族關係研究》、《新出土中古有關胡族文物研究》、《吐谷渾資料輯錄》(增訂本)等,主編叢書“十六國史新編”等。
【內容簡介】
魏晉南北朝時期,河西地區相繼出現五個割據政權,分別是漢族張氏的前涼和李氏的西涼,氐族呂氏的後涼,鮮卑禿髮氏的南涼,匈奴沮渠氏的北涼。五涼政權管轄的範圍東至今甘肅甘谷、天水,西及天山南北,將河西走廊等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包括在內。五涼歷史是古代民族史、西北邊疆史和古代絲綢之路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書分為“緒論”“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民族”“經濟”“著姓”“文教”十個專題,作者以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為基礎,將短暫的五涼歷史置於漢唐間上千年的歷史進程中進行宏觀考察,有兼以微觀的實證,全面還原五涼政權的興衰更替與社會文化的各個方面。
【目錄】
前 言
序 言
引 言
001 卷一 緒論篇
002 第一節 河西經濟區的崛起
一 早期的畜牧業經濟基礎
二 農業的產生及農牧結合經濟格局的確立
三 絲路貿易的興起和主要城鎮的形成
018 第二節 涼州封建政治格局的奠定
一 封建行政體制的建立
二 最早的割據政權——竇融政權
032 第三節 漢晉之際的河西民族問題
一 漢代“羌胡”問題
二 魏晉時期的民族態勢
049 卷 二 前涼篇
050 第一節 前涼肇基
一 張軌出任涼州刺史
二 張軌的政治
074 第二節 割據局面的演成
084 第三節 前涼的強盛
一 張駿的政治
二 張重華的政治
108 第四節 前涼衰亡
一 政治的衰落
二 統治集團的內訌
三 前秦滅前涼
131 卷 三 後涼篇
132 第一節 後涼立國
一 呂光征西域
二 後涼的建立
140 第二節 前期政治
一 尖銳的民族矛盾
二 氐族本位政治
149 第三節 後期政治
一 呂纂和呂隆的腐朽統治
二 諸呂相殘
156 第四節 後涼滅亡
161 卷 四 南涼篇
162 第一節 南涼立國
一 禿髮烏孤的早期戰略
二 南涼的建立
167 第二節 禿髮利鹿孤的政治
一 修結鄰好
二 興理內政
172 第三節 禿髮傉檀的政治
一 入主姑臧
二 姑臧時期的外患內憂
180 第四節 南涼滅亡
一 “韋宗觀釁”與“東苑之誅”
二 窮兵黷武以至於亡
189 卷 五 西涼篇
190 第一節 西涼立國
194 第二節 李暠的政治
一 著姓政治
二 “東伐”戰略
206 第三節 李歆的政治
210 第四節 西涼滅亡
215 卷 六 北涼篇
216 第一節 北涼立國
一 沮渠蒙遜起義和段業初立
二 沮渠蒙遜奪權和北涼立國
224 第二節 沮渠蒙遜時期的政治
一 審時度勢,示外以弱
二 安定民生,注重經濟
三 搜求讜言,招禮英賢
四 整肅紀綱,厲行法治
五 驅逐南涼,遷都姑臧
六 摧毀西涼,廓清走廊
七 通使宋魏,期應一統
241 第三節 北魏滅涼
251 第四節 北涼緒餘
257 卷 七 民族篇
258 第一節 十六國時期河西主要民族的地位與作用
一 羌
二 匈奴
三 漢
270 第二節 鮮卑事跡
一 “禿髮氏”的由來
二 “涼州之亂”
287 第三節 盧水胡事跡
297 第四節 民族融合趨勢
311 卷 八 經濟篇
312 第一節 漢晉之際河西經濟區的變遷
一 河西經濟區的形成
二 漢魏之際河西經濟區的曲折發展
三 五涼時期河西經濟區的繁榮
330 第二節 社會經濟的長足進步
一 人口資源的劇增
二 自給程度的提高
345 第三節 前涼農商並舉的政策
一 勸課農桑
二 恢復貨幣流通,發展商業貿易
三 張軌鑄錢說質疑
四 注重民生,發展經濟
380 第三節 諸涼政權恢復發展社會經濟的舉措
一 利用人力物力資源,擴大區域開發
二 發展屯墾,廣田積穀
三 開發牧場,增加畜牧業產出
391 第四節 北魏太武帝時期的西域經濟戰略
403 卷 九 著姓篇
404 第一節 門第與特權
410 第二節 著姓之優勢
414 第三節 著姓之功能
423 卷 十 文教篇
424 第一節 五涼政權的“文教兼設”
442 第二節 文化與學術的昌盛
一 經學和玄學
二 史學
三 文學
四 佛學
五 藝術
455 第三節 五涼時期河西與內地的文化交流
464 第四節 五涼文化的歷史影響
471 附 錄
引 言
自秦漢以來,中國古代國家曾經歷了漫長而又曲折的發展歷程。政治上的統一與分裂相交替是歷史的基本特點之一。而魏晉南北朝時期,則是一個典型的分裂時期。
所謂“五涼”,是指魏晉南北朝這一歷史時期中存在於河西地區的五個割據政權。它們分別是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它們之所以被稱為“涼”,是因為東漢至魏晉時期河西地區屬於涼州刺史部。
“五涼”所存在的具體歷史年代是公元 301 年至 439 年。其間,前秦統治河西近十年(376~384)。這近十年時間將五涼時期分為前、後兩段,前一段是前涼時期,後一段是後、南、西、北諸涼時期。
古代河西,依其地域而言,包括今天甘肅省蘭州市以西的整個河西走廊及今青海省的湟水流域。但在五涼政權的極盛時期,它所管轄的範圍東至今甘肅甘谷、天水,西及今新疆境內的天山南北。從這一點上講,五涼歷史是古代西北邊疆歷史的一部分。
五涼政權是由不同民族建立的。其中,前涼和西涼分別為漢族張氏和李氏所建,後涼由氐族呂氏所建,南涼由鮮卑族禿髮氏所建,而北涼則由匈奴族沮渠氏所建。這樣多的古代民族在同一歷史時期出現在同一地域的政治舞臺上,並表現出他們的進取精神,展示出他們的歷史地位,在共同參與北方社會生活的過程中相互聯系和彼此交流,這對促進北方民族融合,對推動我們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五涼史也是古代民族史的一部分。
河西地區,東西綿亙千餘里。這裏土地肥沃,自然資源豐富。自西漢中期古代河西經濟區崛起以後,歷經東漢、曹魏、西晉諸朝的陸續開發,到北魏統一北方時,這裏已成為民殷物豐之地。而五涼政權則利用它們在河西走廊建制的政治優勢,擔負起承前啟後的歷史使命,在促進河西與西域的交通貿易方面,在發展河西與西域的文化交流方面,在發揮敦煌、酒泉、張掖、武威等城市的商業作用方面,尤其在弘揚敦煌文化方面,都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因此,五涼史又是中西關係史和敦煌文化學術史的一部分。
當然,五涼政權畢竟只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地處西北的五個割據性政權,它們的存在是一種暫時的歷史現象。隨著國家統一形勢的出現,它們一個個都會走向覆滅。正因為它們都是割據政權,所以它們存在的時期中,河西域內戰爭多、災荒多,而且其政治有時表現得既腐敗又黑暗。正是這些原因決定了它們不會長久。
作者本人長期在甘肅工作,生於斯,長於斯,對甘肅古代歷史情有獨鍾。近年來,頗耽於五涼史的研究,並略有所得。但古人云:“不知有漢,遑論魏晉。”這雖是一句戲言,但卻說出了一個道理,就是要知道魏晉歷史,先須知道漢代歷史。就此而論,本人並非五涼史的內行。本書《緒論》從漢代講起,亦有解嘲之意。另外,假如古人說得對,魏晉時期便不足為論,魏晉時期既不足為論,那麼,五涼時期就更寫不出什麼大文章了。因此,本書名為《五涼史》,實在是雕蟲之作。但本人也寄望這雕蟲之作,能引起專家學者及各界人士對甘肅的更多關注。
(感謝李淼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