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萬繩楠全集』全十冊出版

中古史
2024-09-15

著名历史学家万绳楠先生著述首次结集出版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03-05 10:55 安徽



万绳楠全集


  安徽省“十四五”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  













































































新时代历史学科建设发展研讨会暨《万绳楠全集》首发式在芜湖举行

——10卷本《万绳楠全集》在芜湖首发

2024-01-03                        作者:吴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吴楠)2023年是著名历史学家、历史教育家万绳楠先生诞辰100周年。2023年12月28日,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和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区域文化研究院在芜湖举行新时代历史学科建设发展研讨会暨《万绳楠全集》首发式,追忆万绳楠先生的学术人品和风范,缅怀万绳楠先生为历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的杰出贡献,以继承和弘扬万绳楠先生的教育思想、治学精神和高尚品质,推动历史学科进一步向前发展。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校友代表、安师大历史学院师生代表以及万绳楠先生的亲属等80余人参会。

新时代历史学科建设发展研讨会暨《万绳楠全集》首发式现场(本网记者吴楠/摄)

  继承和弘扬万绳楠先生的治学精神

  万绳楠(1923—1996)在20世纪后半期的魏晋南北朝史学界和中国古代史学界有较大影响。万绳楠专精于魏晋南北朝史,并在宋史、长江经济开发史亦多建树,还为史学界培养了大量人才。在期刊报纸上发表专业论文一百余篇,著有《魏晋南北朝史论稿》《魏晋南北朝文化史》《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文天祥传》《中国长江流域开发史》等著作。

  《万绳楠全集》共10卷近300万字,不仅汇编了万绳楠先生已出版过的论著,还收集了万先生发表在各种报刊、文集中的文章和尚未发表的成果。

新时代历史学科建设发展研讨会暨《万绳楠全集》首发式现场(本网记者吴楠/摄)

  开幕式上,安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胡朝荣在致辞中表示,万绳楠先生早年在西南联大历史学系求学,受教于陈寅恪、吴晗等前辈学者,也是安师大历史系的主要创办人之一,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科建设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50多年的治学生涯中,先生潜心育人,笔耕不辍,在魏晋南北朝史,宋史、区域经济社会史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胡朝荣表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组织整理了《万绳楠全集》(10卷本),系统收录了万绳楠先生的论文著作,并由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对于传承先生的治学精神,加强历史学科建设,共同推动新时代历史学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楼劲提出,新时代历史学科的建设发展的关键之一,是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问题,而其核心就是要更好地总结前辈学者的研究得失,继承他们在理论、方法和观点上求真、明理的创拓之美,并以此推进各研究领域和诸重大问题的探索创新,达成学术的高质量发展。

安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胡朝荣、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为《万绳楠全集》揭幕

  “此次出版的文集,就是他多年研究成果的结晶。那时候没有电脑,所有的文稿都是一笔一划在稿纸上写出来的。每次去他家,总是见他坐在那张斑驳的书桌前,戴着老花镜奋笔疾书。芜湖的夏天很热,没有电扇,没有空调,他一手摇着大蒲扇,一手不停地写着,那个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正师职研究员陈力深情回忆了她心目中的万绳楠老师。她表示,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使万老师登上了学术生涯的高峰,成就了他在学术界令人敬仰的地位。

  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在致辞中从治学信奉马克思主义、广博的治学领域与突出成就、丰厚的治学思想遗产三方面介绍了万绳楠先生的主要学术贡献。他表示,先生离开我们近三十年了,今天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较三十年前无论在史料的扩展、理论方法的更新、研究视角的转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以唯物史观作为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没有变,实事求是的史学方法没有变,史学为人民服务的经世致用精神没有变。《全集》是先生给我们留下的丰富史学遗产,它会为新时代中国史学“三大体系”的构建发挥重要作用。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张奇才介绍《万绳楠全集》的出版情况。他表示,《万绳楠全集》十卷本,近300万字的煌煌巨著,体现了万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深的专业知识,是万先生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史学遗产。安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党委副书记李琳琦主持开幕式。

  追忆万绳楠先生的学术人品和风范

  “我们要学习陈寅恪先生、万绳楠老师,为了中国学术事业而奋斗的精神;但是,我们与老师们已经处在不一样的时代。”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提出,一百年前,梁启超、陈寅恪等引西学入新史学,郭沫若等引马哲改造旧学问,唐长孺等四大旦、万绳楠等四小旦,进而从不同层面使我们的学科从传统走向近代。一百年后,我们纪念万老师,就是要在前贤奠定的基础上,迈开新步伐,返本开新,开启中国社会科学的新征程,从中国历史实践中生发出、总结出、抽象出新的概念系统、理论范式、话语体系;为构建中国学术体系和学科体系做出新贡献。正如南京大学教授胡阿祥在会上提出的,“我们作为学术研究的后来者要在继承前辈学术遗产的基础上再谈创新。”创新是可贵的,但真正的创新必须以继承为基础、为参照,否则所谓的创新既可能是重复的,也可能是相对于前辈陈旧理念的倒退和落后。

  “万先生的很多研究是在南朝这一范围中展开,尤其他的《中国长江流域开发史》。”楼劲谈到了“中国历史上的南朝”。他提出,南朝维系了魏晋以来华夏文明的发展方向;南朝为南方经济社会走向迅速发展的转折点;南朝对隋唐及其以后历史的影响极深。宁波大学教授尚永琪提出,万绳楠先生不但在理论上发展了陈寅恪先生 “文史互证”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政,经,文三结合”或“文、史两结合”的研究方法,而且在《曹操诗赋编年笺证》中还身体力行,做出了一个表率,树立了一个标杆和模本。

 

新时代历史学科建设发展研讨会暨《万绳楠全集》首发式现场(本网记者吴楠/摄) 

  “万绳楠先生除了自己的研究外,为学术界称道的还有整理了陈寅恪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讲课稿,即《陈寅恪魏晋楠北朝史讲演录》。”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刘进宝提出,在20世纪30年代初中期,陈寅恪在着重研究东方学的同时,已开始关注中古史,到30年代中期,已将教学和研究的重心从东方学转换到中古史,但并未放弃东方学的研究。

  “朱瑞熙先生认为,万先生著的《文天祥传》是一部佳作,弥补了研究中的不足。”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张剑光提出,这部著作对文天祥研究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比如有了传、论相结合的写法和观点的启发,后人就掀起了文天祥研究的热潮。

  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赵凯在题为“万绳楠先生与今注本《南史》”的报告中介绍了万绳楠先生与今注本二十四史,今注本《南史》底本的选择与校勘,今注本《南史》的注释。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戴卫红谈到万绳楠先生关于孙吴曹魏屯田研究对后世的启示。他表示,万绳楠对魏晋南北朝经济史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土地制度、赋税制度、户籍制度的研究,南朝庄园经济具有进步性、曹操首创“九品相通”赋税制度、财产税出现于南朝等问题上的新论证,令人耳目一新。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姚潇鸫谈了万先生在佛教史研究中的成就。万先生在研究当中大量使用了碑刻资料,比较注意到佛教石窟资料使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发展历程、佛教中国化以及佛道关系等问题上有独到看法。

  “万先生在我本科期间讲的三国史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邢来顺回忆道,谈到三国史,大家大多是讲赤壁之战,但是他强调是乌林之战,让我们这些初涉历史学科的学子,领略了史学的实证精神和魅力,引领着我们走上史学研究之路。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保顶提出,万先生不计报酬和不畏艰苦的学术精神,值得我们铭记。对陈寅恪的课堂笔记进行悉心整理,这种文化传承的精神值得学习。宁静、平和的人生修养值得钦佩。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王社教表示,万先生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突出的成就,与他所重视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分不开的。万先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历史;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系统阅读主要材料,熟读基本史籍。

《万绳楠全集》书影(本网记者吴楠/摄)

  暨南大学教授刘正刚、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方英、阜阳师范大学教授吴海涛、淮北师范大学教授李勇、安徽师范大学教授汪福宝、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庄华峰等学者回忆了他们印象中的万先生。李勇表示,回忆万老师,第一印象是老师的和蔼可亲,二是听万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板书漂亮,三是万先生在课堂上常常讲述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汪福宝说,先生学问做得非常好,为人非常谦虚。庄华峰表示,万先生是纯粹而又坚韧的学者。

  安庆师范大学教授金仁义说,万先生终身学习,把复杂的高深的上层文化转换为下层文化,对他影响很大。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秦中亮提到,读万先生的文章,会发现他虽然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其实他的很多问题来自于隋唐,甚至来自于东汉。万先生研究中会运用大量的明清时期文献,研究具有贯通性。万绳楠先生亲属万小青向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和与会代表致谢。安徽师范大学原历史系主任裘士京作会议总结。

  (安徽师范大学周莹老师参与下午部分学者观点整理)




















丛书简介



《万绳楠全集》是安徽省“十四五”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主要包括《魏晋南北朝史论稿》《曹操诗赋编年笺证》《中国长江流域开发史》《文天祥传》等十卷内容,300多万字,丛书思想精深、内容精湛、制作精良,比较系统地收录了万绳楠先生一生的学术论著。丛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魏晋南北朝史着力最多,力求得到一个接近科学的解释,丛书内容言之有理、有据,不重复众所熟知的内容,保持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作者简介





万绳楠




万绳楠(1923—1996),江西南昌人,当代著名历史学家。1942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受教于翦伯赞、陈寅恪、吴晗等。1946年大学毕业后同年考取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师从陈寅恪教授,成为陈寅恪的关门弟子。后弃笔从戎,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教于安徽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系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创办者之一。著有《魏晋南北朝史论稿》《魏晋南北朝文化史》《中国长江流域开发史》《文天祥传》等,并据20世纪40年代末陈寅恪在清华大学开设“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课程笔记,整理成《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发表论文百余篇。1984年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1985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扫码购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古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