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論叢》1-21輯(1987-2015年)總目
《唐史論叢》1-21輯(1987-2015年)總目
胡耀飛、陳偉揚 整理
【整理者按】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出版《唐史論叢》前三輯以來,已經過去了29個年頭,共出版21輯。雖然早年因為種種原因而沒有連年出版,但通過《唐史論叢》出版史,可以反映出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陝師大唐史研究所曲折發展的歷程,以及中國唐史學會發展壯大的情況。特別是自第八輯(2006)以來每年出版一輯,自第十四輯(2012)以來每年出版兩輯,更加持續穩定地成為了海內外唐史學界一個集中展示的平臺。今謹錄每一輯出版資訊與目錄如下,以見其實,以便學人。謹感謝薛平拴老師提供傳說中難得一見的第一輯!
■《唐史論叢》第一輯
史念海主編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8年3月
421頁
295千字
670冊
序言 史念海 1
唐代都市商業的歷史性變化與“行”的產生 傅築夫 4
論武德貞觀時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和鬥爭 黃永年 24
初唐武功惟賴府兵說辨析 王援朝 60
開元天寶時期長安的文化 史念海 84
唐長安的東市和西市 曹爾琴 118
唐長安都亭驛考辨——兼述今本《長安志》通化坊闕文 辛德勇 136
唐關內道驛館考略 李之勤 141
唐王朝的生命線——漕運 傅築夫 176
唐代西州欠田、退田、給田諸文書非均田說——兼與日本學者西村元祐、西嶋定生先生商榷 楊際平 198
唐代的史學與政治 牛致功 245
關於唐太宗篡改《實錄》的問題 牛致功 268
《秦婦吟》通釋 黃永年 282
玄奘生平系年初考 楊廷福 358
《資治通鑑》勘誤舉例 周紹良 396
黃河九曲新考 李得賢 408
■《唐史論叢》第二輯
史念海主編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1月
356頁
250千字
1400冊
隋唐時期黃河上中游的農牧業地區 史念海 1
由唐王朝之忽視農田水利評唐王朝的歷史地位 傅築夫 38
兩件敦煌出土的判牒文書所反映的社會經濟狀況 胡如雷 53
中晚唐賦入“止於江南八道”說辨疑 齊勇鋒 80
略論唐代的“日絹三尺” 李伯重 101
唐長安的商人與商業 曹爾琴 118
論唐玄宗時期的社會矛盾——兼論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原因 李必忠 137
“涇師之變”發微 黃永年 163
隋唐之際三省制的特點及尚書令的缺職 黃利平 202
唐代樞密使考略 賈憲保 215
歐陽修對兩《唐書》的論證 陳光崇 228
柳芳及其史學 牛致功 246
晚唐至宋初蜀中繪畫藝術的興衰 謝元魯 261
唐和南海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王仲犖 278
唐宦官年表 牛志平 299
■《唐史論叢》第三輯
史念海主編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1月
340頁
220千字
1000冊
由唐代的物價波動看唐王朝的興衰 傅築夫 1
唐代河北道北部農牧地區的分佈 史念海 13
論唐代賦役令中的嶺南戶稅米 日野開三郎 35
門閥士族興衰的根本原因及士族在唐代的地位和作用 胡如雷 62
關於范祖禹對玄武門之變的評論 牛致功 109
姚崇傳 田廷柱 123
“甘露之變”剖析 賈憲保 138
五代禁軍初探 齊勇鋒 157
論“揚一益二” 謝元魯 231
中國歷史上唐與吐蕃的關係 李文實 274
隋唐時期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牛致功 301
■《唐史論叢》第四輯
史念海主編
三秦出版社
1988年6月
306頁
241千字
1500冊
論唐代前期隴右道的東部地區 史念海 1
“士先器識而後文藝”正義 黃永年 96
唐代藝術家籍貫的地理分佈 費省 109
劉知幾的修史主張 牛致功 147
張議潮傳 田廷柱 167
安祿山生年小考 任士英 177
試論唐代循資制度 胡寶華 180
貞觀以後唐政府在北方的限奴措施 盧開萬 200
唐代奴婢來源述論 李季平 215
唐初徭役考辨 黃新亞 240
隋煬帝西巡道路中幾個地名的考實 李得賢 256
隋唐長安的水利 郭聲波 268
唐高僧籍貫及駐錫地分佈 辛德勇 287
■《唐史論叢》第五輯
史念海主編
三秦出版社
1990年7月
304頁
240千字
1200冊
隋唐時期重要的自然環境的變遷及其與人為作用的關係 史念海 1
唐代和糴制度的性質及作用 趙文潤 23
唐代均田制與日本班田制下的勞動者 牛致功 33
唐代宦官 牛志平 50
武周宰相數目考 王雙懷 97
唐代藩鎮分類芻議 王援朝 106
神策中尉與神策軍 賈憲保 130
論牛李党爭 毛雙民 155
簡論李晟 齊勇鋒 179
李德裕 田廷柱 189
高駢史事考辯 孫永如 208
唐人楷書述論 黃永年 223
敦煌寫本《玄言新記明老部》殘卷研究 李斌城 238
《順宗實錄》的作者和詳略本問題 張豔雲 252
論人以知世,轉益而出新——讀《唐太宗傳》 任士英 267
唐代流外官制研究(上) 任士英 276
■《唐史論叢》第六輯
史念海主編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5年10月
441頁
300千字
1000冊
隋唐時期的交通與都會 史念海 1
說狄仁傑的奏毀淫祠 黃永年 58
賓貢科的起源與發展——兼述科舉的起源與東亞士人共同出身之道 高明士 68
唐穆敬文武宣五朝中樞政局與懿安皇后郭氏 孫永如 110
跋洛陽出土的聖曆二年黑齒常之墓誌 張乃翥、張成昆 134
彬縣大佛寺、龍門賓陽南洞與初唐政治 張麗明 146
唐代流外官制研究(下) 任士英 160
唐朝皇帝奔蜀再析 梁中效 241
唐穆宗初期再失河朔原因發微——兼評朝廷在藩鎮問題上的失策 焦傑 256
論唐代商人經營內容的特點 薛平拴 271
唐代長安的飲食生活 張萍 289
從敦煌唐寫經卷子看唐代的寫經書法 王元軍 306
唐文獻有關陸贄事蹟之考辨六則 趙望秦 322
《北夢瑣言》及其作者生平 拜根興 330
中華標點本《舊唐書》獻疑 王京陽 355
李光弼生父生母考 馬馳 377
唐代的東方門戶——登州 曹東升 384
1950年以來臺灣地區隋唐五代史研究概況 賴亮郡、陳俊強、張文昌 391
後記 編者 441
■《唐史論叢》第七輯
史念海主編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8年2月
426頁
338千字
1000冊
長安和洛陽 史念海、史先智 1
試論唐武宗滅佛的原因 牛致功 46
唐戶部司職事由繁變簡述略 何汝泉 66
隋代中國的統一 高明士 81
唐高宗再評價 趙文潤 127
論仕唐蕃人之漢化 馬馳 155
從唐初官制看李世民奪位的基本條件 杜文玉 181
唐京的惡少流氓與豪雄武俠 葛承雍 198
《毗陵集》史料價值述略 趙望秦 215
有關唐高祖稱臣於突厥的幾個問題 王榮全 224
試論唐初政治上的王道復古 沈世培 238
試論唐朝的獻食 拜根興 252
論唐代商人階層的經濟實力 薛平拴 262
試論開元時期的經濟政策 王雙懷 280
唐代西北民族內遷及對中原飲食文化的影響 張萍 307
唐高宗朝兩方《王大禮墓誌》合考 周曉薇、王其禕 318
唐代江淮鹽稅機關考論 妹尾達彥 328
唐代左降官與流人異同辨析 張豔雲 342
中國古代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節楊良瑤 張世民 351
1950年以來臺灣隋唐五代史研究概況(下) 陳俊強、張文昌、賴亮郡 357
後記 陝西師大唐史研究所 426
■《唐史論叢》第八輯
杜文玉主編
三秦出版社
2006年1月
356頁
288千字
1000冊
重新出版序言 賈二強 1
論隋唐學禮中的鄉飲酒禮 高明士 1
唐代喪服制度建設對婦女家庭身份地位的構建 趙瀾 29
略論唐代官制中的“守、行、兼”制度 趙望秦 59
唐代羈縻府州的類別劃分及其與藩屬國的區別 樊文禮 78
唐代杖刑考述 張豔雲 96
唐代赦文頒佈的演變 禹成旼 114
《大唐平百濟國碑銘》關聯問題考釋 拜根興 133
唐代史書對百濟的記載與認識 張榮芳 151
唐大中四年申岸撰墓誌文考釋 孫繼民 168
論唐代的和親公主 王雙懷、周佳榮 180
唐朝人的海洋意識與海洋活動 王賽時 211
淺談唐人的用林活動 劉錫濤 230
論唐代民間信仰中的植物崇拜 王永平 245
論唐宋時期慈善事業的類型與特點 王顏 260
論唐都長安的金融業 薛平拴 289
筆記小說中的唐宋都市生活服務業 劉豔秋、寧欣 315
五代十國時期水利的發展成就及局限性 杜文玉 333
■《唐史論叢》第九輯
杜文玉主編
三秦出版社
2007年1月
362頁
315千字
1000冊
韓愈與長安——9世紀的轉型 妹尾達彥 1
武則天與太子李弘、李賢的關係考釋 趙文潤 29
隋唐五代時期的尉遲氏 余靜 41
漢唐監察制度的變革 胡滄澤 57
論唐代的州縣“攝”官 賴瑞和 66
從刺史的地位看唐代內外官的輕重 夏炎 87
唐代官方美術教育機構的遞嬗及其影響 黃燕 105
試論唐代官方醫療機構的局限性 于賡哲 121
唐西州在絲綢之路上的地位和作用 陳國燦 137
試論唐代馬匹在絲路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 乜小紅 152
龜茲考古中所見唐代重要駐屯史跡 張平 171
《三國遺事》所見羅唐關係關聯內容的新考察 拜根興 198
隋唐時期登州港的歷史地位淺析 朱龍 217
唐何進滔德政碑側部分題名釋錄 孫繼民 232
唐徐嶠墓誌與徐嶠妻王琳墓誌初探 趙振華 239
晚唐《春宮杲娘墓誌石》小劄——兼讀晚唐相關墓誌小品及其他 王其禕 253
唐秦王李茂貞之妻劉氏墓誌考釋 王鳳翔 259
自然災害與唐代農業危機 李軍 270
五代十國時期茶法考述 杜文玉、王蕾 286
唐代的雙陸與握槊、長行考辨 王永平 297
漢譯佛典與杜詩語彙 何紅豔 312
中古道教的“中國”觀念 劉屹 322
從《太平廣記》中的仙女下凡故事看唐代的道教觀念 焦傑、戴綠紅、雷巧玲 335
南唐與前後蜀文化的比較研究 王麗梅 347
■《唐史論叢》第十輯
杜文玉主編
三秦出版社
2008年2月
344頁
445千字
1500冊
《顯慶禮》與武則天 吳麗娛 1
論唐宋禮典中的佛教與民俗因素及其影響 張文昌 17
唐令與禮的關係析論 李玉生 40
武則天與唐代監察制度 胡滄澤 55
唐代君臣朝參制度初探 楊希義 61
唐宣宗朝地方政局初探 黃樓 79
中古時期封贈制度的形成 徐樂帥 89
論唐代的檢校郎官 賴瑞和 106
論唐代起居舍人與起居郎 張國靜 120
論唐代“河曲”內外駐防城群體的分佈及其對北疆民族關係的作用 艾沖 131
唐玄宗防微杜漸的又一項措施及其變化 黃壽成 147
論唐代商人階層的政治意識與自衛意識 薛平拴 157
唐代軍市問題研究——兼析傳統軍市的終結 賈志剛 171
唐代人均食鹽量及鹽的使用範圍 于賡哲 178
五代時期畜牧業發展狀況初探 杜文玉、梁麗 186
冊封體制論與北亞細亞·中亞細亞 金子修一 199
初唐將領王文度事蹟考述——兼論唐與百濟、新羅的關係 拜根興 206
八至九世紀東亞交易航線考察 朴天申 217
關於摩訶衍禪法的幾個問題 楊富學、王書慶 228
隋唐墓誌銘祛偽三例 王其禕、周曉薇 248
略論唐宋間關羽信仰的初步形成及其特點——以董侹所撰《荊南節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關廟記》為例 凍國棟 258
唐代端溪石硯考辨 陳濤 272
唐太宗選擇昭陵陵址時間及長孫皇后殯地小考 劉向陽 282
20世紀關中唐代墓葬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程義 295
唐代筆記小說編撰者略論 柯卓英 311
錢大昕研究兩《唐書》的成就 李相正、張劍光 318
從《四庫全書總目》看清人對唐代文獻價值的認識 王雪玲 329
因陋就簡結碩果、澤被後世名不朽——馮道倡議開雕《九經》的動機與效果 趙望秦、張煥玲 340
■《唐史論叢》第十一輯
杜文玉主編
三秦出版社
2009年2月
401頁
505千字
1500冊
關於唐代中期南方“客軍”諸問題的考察 朱德軍 1
南使(市)城考 雍際春 15
唐“銅匭”設置地點小考 毛蕾 23
論唐宋之際登聞鼓職能的強化及影響 趙旭 30
唐代府州司馬考論 王顏、任斌傑 46
唐代墓誌中“六條”源流辨析 嚴耀中 58
下情上達:兩種“狀”的應用與唐朝的資訊傳遞 吳麗娛 65
論唐代尚書令廢置的真實歷程——史籍相關記載的再考察 王西坤 71
唐宗正寺長官考 劉思怡 78
析論唐代中央官學教育的特性 任育才 91
唐代中晚期中央官學沒落原因之探討 黃俊文 110
唐五代時期的城市管理制度 張春蘭 120
唐代長安的朝賀之禮 金子修一 129
論唐代大酺中的社會動員意義 陳雯 139
試論唐代北人江南生態意象的轉變——以白居易江南詩歌為中心 夏炎 147
淺探西域文化在唐人園林、庭院中的流痕 劉永連 167
聯珠紋飾與中西文化交流——以西安出土文物為例 韓香 188
從道宣的戒壇設計到法藏的華嚴寺造像——以碑林藏神龍二年(706)造像座為中心 季愛民 199
鎮江甘露寺唐代舍利瘞埋制度及舍利子研究 毛穎 212
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寺院建築研究 陳大為 221
西元7-9世紀庫布齊沙漠分佈範圍探考 艾沖 251
九世紀初張保皋海洋活動關聯問題研究的現狀——以唐與新羅關係為中心 拜根興 261
南漢時期廣州城市佈局及建築研究 周加勝 271
晚唐五代李茂貞假子考論 王鳳翔 281
《天聖令》所附唐令中有關社會生活的新資料(上) 黃正建 288
開元八年洛陽水災試析 朱宇強 298
唐代歙州經濟發展略論 陳勇 308
五代時期畜牧業發展狀況初探 杜文玉 322
敦煌壁畫中的婦女飾黃妝——妝飾文化研究之七 盧秀文 334
小說的正史化——以《新唐書·吳保安傳》為例 賴瑞和 343
唐五代音聲人辨析 歐燕 356
唐代在室女喪葬問題探討 萬軍傑 364
唐張涚墓誌簡疏 趙振華 375
唐蕭齡之墓誌考釋 毛陽光 383
隋唐時期的滎陽鄭羲房 邢學敏 389
■《唐史論叢》第十二輯
杜文玉主編
三秦出版社
2010年4月
419頁
480千字
1500冊
唐代後半期的朝賀之禮 金子修一、小澤勇司 1
唐代諸王和公主出閣制度考辨 謝元魯 29
儒家喪服制度對唐代社會的文化整合 趙瀾 40
唐代羈縻府州的南北差異 樊文禮 48
關於《喪葬令》整理復原的幾個問題——兼與稻田奈津子商榷 吳麗娛 66
試論唐代後期支郡刺史的地位——以節度、觀察使與支郡刺史的關係為中心 張衛東 79
韋君靖碑反映的晚唐地方行政機構與職官 唐志工 100
“姑息”與“用兵”——朝廷藩鎮政策的確立及其實施 孟彥弘 115
唐後期河北藩鎮統治下的世家大族 馮金忠 146
安菩墓誌銘再考——一個胡人家族入居內地的案例分析 李鴻賓 160
唐代室韋墓葬和森林草原地帶——以“角弓”的分析為中心 內田宏美 182
東突厥處羅可汗與頡利可汗家族入唐後的處境及其漢化 朱振宏 190
《唐刺史考全編》拾補 馬建紅 215
《會要》撰者、成書時間考 董興豔 220
唐代胡商宗教信仰探析 趙喜惠 229
關中唐代墓葬裡的道教因素鉤沉 程義 236
唐宋時期城市保護神的南北差異 王濤、賈發義 250
武周時期兩京地區的佛教視覺文化 楊效俊 265
俗眾佛教信仰的法則——以敦煌寫經為考察中心 趙青山 281
唐代兒童竹馬遊戲及其文化內涵 王永平、劉冬梅 295
《天聖令》所附唐令中有關社會生活的新資料(下) 黃正建 309
中古時代絲綢之路上的香藥貿易仲介商研究 溫翠芳 320
吐魯番文書所見葡萄加工製品考辨 陳習剛 331
薩珊銀幣的東輸與唐代突厥等內附諸族 王義康 375
唐代是否有買撲制 徐東升 386
釋唐代《充夫式》 程喜霖 389
簡論唐代的商業廣告形式 金榮洲 395
唐宋時期造紙業重心的地理變遷 陳濤 403
■《唐史論叢》第十三輯
杜文玉主編
三秦出版社
2011年2月
381頁
560千字
1500冊
隋唐時期西北地緣政治的變化及其特點 杜文玉 1
論唐人對高句麗及高句麗遺民的認識 拜根興、侯振兵 15
武則天和親突厥辯 盧向前 27
唐代儒家士人華夷觀研究 樊文禮 33
唐高祖、太宗兩朝外交思想初探——以“德”與“義”為中心 王貞平 50
唐代長安城周圍墓葬區的分佈 程義 71
《登科記考補正》拾遺補證 趙望秦 81
《天聖令·賦役令》丁匠條釋讀舉例——兼與《營繕令》比較 牛來穎 103
世系·命運·信仰:唐末五代東海徐氏家族三題 胡耀飛 116
唐史臣劉知幾的“官”與“職” 賴瑞和 138
唐代江南地區諸都督府建制的演變——兼論唐後期節度使府建制 艾沖 151
試論唐宋時期淮南鹽業的發展 李天石 166
敦煌文獻所見于闐玉石之東輸 楊森、楊誠 184
楊吳、南唐政區地理考 周運中 215
中古時期醫人的社會地位 宋麗華、于賡哲 234
禮法、禮制與禮儀:唐宋之際聖節成立史論 陳懷宇 250
唐代官員服喪行為的全面制度化及其社會意義 趙瀾 280
唐代風箏與紙鳶辨識 王永平、劉冬梅 293
墓誌所見唐代宗室之婚姻 劉思怡 301
唐睿宗豆盧貴妃史事考證 陳麗萍 318
釋唐紀王、沔王、夔王墓誌 賈二強 330
新發現唐史弘泉墓誌銘試釋 張重豔、孫繼民、劉宏安 339
隋左武衛將軍周法尚墓誌研究 趙振華、徐有欽 351
《唐魏系墓誌》考釋 賈志剛 372
■《唐史論叢》第十四輯
杜文玉主編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2012年2月
410頁
360千字
長安新出隋大業九年《杜祐墓誌》疏證——兼為梳理隋唐墓誌所見京兆杜氏世系 王其禕、周曉薇 1
隋唐舍利塔銘的內容與風格研究 楊效俊 26
《隋平遠將軍成洪顯墓銘》考釋 毛永娟 38
唐代權閹楊玄價夫人党氏墓誌銘考略 杜文玉 44
新出唐百濟移民禰氏家族墓誌考略 張全民 52
新發現的彭尊師墓誌及其鎮墓石——兼談日本明治大學所藏墓誌石刻 氣賀澤保規 69
西市博物館藏王彥真墓誌研究 牛來穎 81
晚唐宰相楊收及其妻韋東真墓誌發微 毛陽光 89
賜官轉讓、吏員超編、役利以給公食餐費——石解墓誌釋讀三題 寧欣 103
唐代石工墓誌和石工生涯——以石工周胡兒、孫繼和墓誌為中心 趙振華 113
新出唐《明恪墓誌》、《明琰墓誌》及相關問題考略 王化昆 122
慕容曦光夫婦墓誌銘反映的若干問題 李鴻賓 136
《大唐都景福[寺威儀]和上□□銘》相關問題考析——有關威儀和上靈覺出自的再考察 拜根興 158
新出唐大理正陸景獻墓誌銘考略 王麗梅 169
洛陽新出土的幾方唐代墓誌 繆韻 176
唐初墓誌所見唐人信仰考察——以高祖、太宗、高宗統治時期為中心 王蘭蘭 186
《唐故昭武校尉、兵部常選、上柱國邢公墓誌銘並序》試釋 張春蘭 198
唐代家族墓地排位研究 程義 204
《郭虛己墓誌發微》 黃壽成 216
《唐玄濟先生墓誌銘》與有關道教問題考略 張全民 227
新建五代崔協夫婦墓誌小考 仇鹿鳴 233
唐代山東五姓婚姻與其政治影響力——通過製作崔氏、盧氏、鄭氏婚姻表考察 前田愛子 247
《唐刺史考全編》拾遺、訂正 陳翔 272
論開元二十九年內舉縣令考實——以三方唐墓誌為中心 吳鵬 284
東亞都城時代的誕生 妹尾達彥 296
隋唐時期隴右地區疆域的開拓變遷 李宗俊 312
為何唐代使職皆無官品——論唐代使職和職事官的差別 賴瑞和 325
從徵馬使一職看中唐以後戰馬徵用 賈志剛 340
論唐代鐵勒回紇部的三次內遷 艾沖 349
試論赤水軍的軍事地位及其成因 李文才 359
論五代時期臣屬“貢獻”與財政性 陳明光 375
吳、南唐政權境內沙陀人考 胡耀飛 391
■《唐史論叢》第十五輯
杜文玉主編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2012年11月
277頁
322千字
唐大明宮含元殿與外朝朝會制度 杜文玉 1
雁門之圍與隋末唐初形勢 王援朝 26
唐代使職“侵奪”職事官職權說質疑 賴瑞和 37
大儒、名將、宰相——北朝隋唐豆盧氏家族特徵與轉型研究 高然 53
六朝唐五代江南城市市場的形制與變化 張劍光 67
“曲”中的世界——唐都長安城市社會空間的一個側面 萬晉 86
武則天“畏貓說”再探——兼論唐代“貓”的形象 付婷 96
唐代中後期唐蕃河隴之爭與疆域變遷 李宗俊 110
五代十國時期的捍蔽與平衡——以荊南為中心 張躍飛 156
阿史那摸末墓誌箋證考釋 朱振宏 164
《唐刺史考全編》補例訂正 趙望秦 218
唐李承乾碑文相關問題探討 尚民傑 254
崔致遠“四山塔碑銘”撰寫旨趣論 拜根興、李艷濤 265
■《唐史論叢》第十六輯
杜文玉主編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2013年4月
267頁
320千字
唐代地方州縣勾檢制度研究 杜文玉 1
唐蕃爭奪的鹽州治城新考 艾衝 18
唐代藥肆新探 周左鋒 29
唐代周邊區域來華醫僧的籍生地與駐錫地分佈 勾利軍、付爽 52
試論唐代對在文書工作中違法行為的處罰 金榮洲 71
晚唐五代時期沙州淨土寺的收入與支出研究——《後唐同光三年正月沙州淨土寺直歲保護手下諸色入破曆算會牒》試釋 李文才 84
胡旋舞與纏足之起源 馮少波、王毓紅 111
蘭蕙俱摧:陳朝妃子入隋後的蹇促命運——以隋大業五年《施太妃志》為中心 周曉薇、王菁 126
唐工部尚書宋慶禮墓誌銘考辨 喬登雲 134
新見唐貞觀二十年《龐廓碑》重釋 王玉來 162
唐朝宗室入仕情況研究 劉思怡 174
從《唐韋少華墓誌》看地方營繕工程實施 牛來穎 184
墓誌所見唐代的郭子儀家族 劉琴麗 194
唐代宮人、富尼墓相關問題探討 尚民傑 211
《唐故普康公主墓誌銘》與道教五方真文鎮墓石 張全民 234
《重修法門寺塔廟記》補釋——兼論李茂貞崇佛 王鳳翔 245
新出《梁贈太傅馮翊雷公墓誌銘并序》考釋 王慶昱 261
■《唐史論叢》第十七輯
杜文玉主編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2014年1月
288頁
320千字
論唐代尚書省左右丞的監察與勾檢職能 杜文玉 1
唐後期一種典型的士人文官——李建生平官歷發微 賴瑞和 17
試論唐代兩稅法的制度缺陷和執行弊端 劉玉峰、釗陽 46
唐代前期北方地區僧俗共同造像的組織結構 楊效俊 58
論隋代百戲由衰到盛的轉變 陳婧雅 74
唐代官修正史對隋代重臣形象的重塑——以《隋書·高颎傳》、《周書·竇熾傳》為中心 葛洲子 89
唐代宮人斜與臨皋驛地望考證 程義 100
《三教珠英》考補與發微 王蘭蘭 107
圓仁視野中晚唐長安平民男子的服飾——以《入唐求法巡禮行記》為中心的考察 納春英 124
唐代“陪位出身”考 周鼎 136
唐代東渭橋建毀存廢考——以東渭橋的三次營建為中心 陳冰 144
“日本”國號與“天皇”制度起源——以最近發現的墓誌、木簡為據 高明士 158
新公佈的在唐新羅人金日晟墓誌考析 拜根興 173
談武周苑嘉賓墓誌與告身——以新見石刻材料為中心 趙振華 186
望高天下:唐代京兆杜氏再考察——以長安新出唐杜式方夫婦墓誌為案例 王其祎、周曉薇 206
杜甫《唐故德儀贈淑妃皇甫氏神道碑》考釋 郭海文 234
唐《宋公夫人張氏墓誌銘》考釋 趙水靜 243
唐回鶻葛啜王子墓誌反映的幾個問題 李宗俊 253
唐代韋氏墓誌考補《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四則 馬建紅 262
《大周故汝南郡王墓誌》考釋 馮敏 272
唐玄宗內官制度改革發微 霍斌 280
■《唐史論叢》第十八輯
杜文玉主編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2014年4月
325頁
352千字
唐代交通住宿設施——以宗教設施的供給功能為中心 河野保博撰,葛繼勇、齊會君譯 1
唐代河西節度使所轄軍鎮考論 李文才 19
自然災害的政治應對——論唐代的禳弭制度 李軍 47
解析《元和郡縣圖志》所載祠廟 嚴耀中 61
唐代中原藩鎮軍費來源問題探微 朱德軍 73
唐宋時期造紙業重心南移補論 陳濤 87
隋唐五代時期關中地區人口的興衰演變 薛平拴 101
杜儒童及其《隋季革命記》輯考——兼論隋末唐初王統三分問題 胡耀飛、謝宇榮 129
唐初村落制度的“新史料”——西安碑林博物館藏《荔非明達等四面造像題名》之再探討 石野智大撰,鮑丹瓊譯 149
新羅外交家金仁問入唐時間考析 王霞 179
北周宇文逌墓誌考釋 牛敬飛 187
讀隋代墓誌札記 蘇小華 197
隋大將軍辛瑾墓誌考釋 李宗俊 206
唐代許世緒、許洛仁家族研究 董衛214
釋唐李建成及妃鄭觀音墓誌 賈二強 229
唐代宦官《孫子成墓誌銘》考釋——以文直省、步驛使的考釋為中心 杜文玉 237
唐李元琮墓誌考釋 樊婧 250
新見唐高句麗遺民《高牟墓誌銘》考釋 樓正豪 258
唐《李詢墓誌》考釋 王雙懷 267
唐吳明簡墓誌考釋 范允明 274
大唐宮尼研究——以墓誌為中心 郭海文 279
唐《裴匠墓誌》考 賈二強 295
唐楊偁墓誌考釋 黃薇 302
唐《辛澄墓誌銘》志考釋 杜海濱 308
唐蕭璿墓誌考釋 王雪玲、王梓奕 315
■《唐史論叢》第十九輯
杜文玉主編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2014年10月
338頁
430千字
唐職官書不載許多使職:前因與後果 賴瑞和 1
唐大明宮內的幾處建築物的方位與功能——以殿中內省、翰林院、學士院、金吾仗院、望仙觀為中心 杜文玉 23
關於吐蕃統治敦煌時期部落使的幾個問題 陸離 43
唐代宣徽院位置小考 王孫盈政 61
“家傳”與“師承”:唐五代翰林待詔的選任 王溪 66
中西文化的交融與借鑒:唐武惠妃石槨“胡人馴獸圖”再探討 韓香 77
唐宋射禮的性質及其變遷——以唐宋射禮為中心 王博 98
唐玄宗奔蜀路線考述 王興鋒 119
唐代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制度研究 金榮洲 131
李華流寓南方及其與天台學的關係 季愛民 148
唐長松山馬禪師考 國威 161
洛陽龍門新出《唐東都臨壇大德(蕭行嚴)玄堂銘》考釋 高慎濤 172
石刻文獻中新見的唐人著述輯考 霍志軍 178
唐宋變革期的列女認知變遷——以兩《唐書·列女傳》為中心 付婷 183
史、詩中的唐代孝親觀念:以兩《唐書·孝友傳》與唐代孝親詩為中心的解讀 趙小華 200
新見隋仁壽元年《柳機墓誌》考釋——兼為梳理西眷柳氏主支世系及其初入關中躋身“郡姓”之情形 王其禕、周曉薇 221
崔民幹事跡與太宗修《貞觀氏族志》——以《崔幹(崔民幹)墓誌》為線索 堀井裕之 243
阿史那忠鎮墓石的術數學解讀 劉銀昌 260
唐代“風疾”考論 安家琪 275
吐魯番唐代軍事文書研究述論 陳習剛 302
■《唐史論叢》第二十輯
杜文玉主編
三秦出版社
2015年2月
347頁
450千字
唐《廄牧令》復原研究的再探討 侯振兵 1
唐內學士宋若昭墓誌銘考釋 王麗梅 31
唐蔣清史事考訂 李豪 41
《大唐故壽光公主墓誌銘並序》考釋 郭海文、趙文朵、賈強強 49
唐將劉仁願的流配生涯及悲慘結局——以《劉仁願紀功碑》等史料為中心 拜根興、胡婷 64
唐成玄英對《莊子》文學的闡釋 呂洋、劉生良 77
從使職角度論唐代宰相的權力與下場 賴瑞和 84
從燕代到兩京:北朝隋唐時期的厙狄氏——以隋開皇十四年《厙狄士文墓誌》為切入點 杜鎮 103
呂思勉與隋唐史研究 施淳益 118
隋太子楊勇在開皇軍政格局中地位演變 曹印雙 139
唐代吳氏宦官家族研究 杜文玉 150
唐代神策軍建中四年汝州“扈澗之敗”史實考辨 黃樓 170
香積寺唐代史料稽考 劉軍華 179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張九齡罷相之謎 黃壽成 191
新輯牛僧孺賢良策文考釋 周浩 199
佛教信仰與唐代女性生活形態再探——以唐代墓誌資料為中心 焦傑 218
關於中古時期獨孤氏的幾個問題 吳洪琳 233
唐代三大胡舞中的佛教轉世再生思想——以敦煌石窟佛教經變壁畫為例 王毓紅、馮少波 247
唐末五代虔州軍政史——割據政權邊州研究的個案考察 胡耀飛 274
北周武德皇后墓誌考釋研究 朱振宏 296
洛陽出土《薛府君夫人張氏墓誌》、《薛文休墓誌》考釋 趙水靜 329
唐五代書家楊凝式的家族與家學 呂冠軍 341
■《唐史論叢》第二十一輯
杜文玉主編
三秦出版社
2015年10月
293頁
300千字
日本歷史學界東亞世界論的再探討——兼與韓國學界的對話 李成市 1
唐都長安與新羅慶州 拜根興 16
東亞視野下的百濟人禰軍墓誌——以“日本餘噍”和“僭帝稱臣”為中心 馬雲超 37
隋唐時期佛舍利信仰與崇拜在東亞的傳播 楊效俊 50
揚州曹莊隋煬帝墓研究六題 張學鋒 65
隋大興城官員貴族住宅“西密東疏”分佈格局探析 劉興成 83
唐代的“合朔伐鼓”及其象徵意義 趙貞 96
唐玄宗御容銅像廣佈天下寺觀考辨 聶順新 108
唐代中期戰爭的時空分佈特徵 王效鋒 127
唐代宦官劉弘規家族世系考述 杜文玉 140
唐萬年、長安縣鄉里村考訂補 徐暢 151
唐代圖形高僧考 王蘭蘭 173
《新唐書·宗室世系表》新補 劉思怡 186
枕上浮生:長安新出隋代梁衍墓誌銘與枕銘疏證 周曉薇、王其禕 196
唐代宰相《楊綰墓誌》跋 趙振華 212
唐嗣吳王墓誌銘相關問題考釋 梁麗 220
唐元庭堅墓誌考釋 王梓奕、王雪玲 229
《唐侍書僧崇簡墓誌》跋 介永強 240
淶源縣興文塔銘:唐代蔚州銅冶鑄錢作坊的珍貴資料 孫繼民 245
《興文塔銘》:唐代“草根”的吟唱 李沁鍇 260
五代荊南政權割據原因再探 張躍飛 267
五代十國時期藩鎮制的變化及特點 劉喆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