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上的 996

DD编辑部 程序猿DD 2021-05-26

最近PDD似乎成了舆论的焦点,因为接二连三发生的各种猝死、自杀、辞退事件,让互联网从业者与互联网企业家之间的矛盾浮出水面、日益突出。

其实何止如今的PDD,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传出类似的某某互联网公司员工不堪重压,精神崩溃甚至自杀的事件,屡见不鲜。

程序员不易

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互联网公司的高强度工作,让脆弱的普通程序员日复一日的加班加点,人总归是有极限的,超过了那个极限可能就会控制不住宣泄情绪。

尤其是那些从小城市来到大城市打拼的沪漂、北漂,对于大多数的漂人来说,没有当地背景和人脉,奋斗除了加班加点透支自己之外别无他法。

有多少程序员天天忍受着甲方不断的肆意的变更需求,有多少程序员从被窝里被叫醒像狗一样随叫随到。

谁想活得卑微,谁想时刻低声下气,谁不想活得肆意张狂,谁不想活得快意人生。

但生活毕竟是生活,为了生活,为了生存,为了让家人有更好的环境,谁不是忍气吞声,谁不是含辛茹苦。

也许有人会说,活得轻松点,没必要那么认真,可当你看看身边那高昂的房价、那不断上扬的生活成本,你敢不超负荷的工做吗?

我没有矿、我也没有王思聪的爸爸,所以我不敢。

国外的工作时长

前段时间在知乎上看过一个帖子,里面提到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经历六轮谈判后,德国最大产业工会组织德国金属业工会与西南金属电气雇主协会达成协议,双方同意:4月起给工人们加薪4.3%,允许工人们每周工作时间从标准的35小时缩减至28小时,即每天工作5.6小时,同时保留重返全职工作的权利。

在德国,除每周5天工作制所带来的全年104天周末休假之外,根据德国《联邦休假法》规定,每人每年还享有至少24个工作日的带薪休假(一般在30天以上),其中不包括双休日和节日。加上法定节假日,如新年、五一劳动节、德国统一日和圣诞节、复活节、升天节、降灵节等,假日总和超过150天。按照每天5.6个小时工作制,再按最低的休假标准来算,德国人年工作时长约1204个小时。

再回头看看中国,对中国众多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来说,很少存在不加班的情况,而且许多中国公司加班并没有加班费。综合来看,中国的人均上班时长排全世界应该是没有悬念的。

其实想想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这几十年里,赶上了别的欧美大国几百年的发展,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劳动人民的加班加点,看似追上了发达国家的脚步,代价就是一部分人的牺牲。

很多在外企工作过的朋友印象最深刻就是外企的假特别多,尤其是那些欧美的同事,似乎在不停的放假,除了上述的德国,以意大利为例:

每周上5天班,大约上午9-10开始上班,到中午吃饭时间,然后午休,下午3点再开始上班,6点左右下班。一天基本只有6小时时间上班。一到傍晚,除了饭店,其他都关门了,要是看见开门的几本都是亚洲人的开的店。(勤劳的亚洲人民。。。)

甚至有一些欧洲国家已经变为每周法定工作时间4天7.5小时,或5天6小时工作制,法定每周工作时间只有30小时。可能最为国人熟知的就是浪漫的法兰西,法国人天性的懒散也让他们每周工作时间更少。

差距溯源

可能很多人忿忿不平,想想我们自己,明明自己比他们努力多了,而且工作种类的还是一样,但是福利待遇和生活简直是天差地别。就拿工作时间来说,我们身边的996情况比比皆是,可最终待遇还不如这些每周工作30小时的。

其实这两者差距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的话有三点:

  • 1、欧洲发达国家的科技先进,高科技产业非常多,例如英国劳斯莱斯、法国空客以及德国保时捷等大公司,都是巨大利润的产业。而且,欧洲这些企业已经慢慢的抛弃了一些传统人力的工种,他们的工作岗位偏向于操作机械,通过机械来提升效率,一天工作的量可能比人力做一星期还要多!

  • 2、旅游业发达,每年赴欧洲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这极大的带动了当地奢侈品以及金融等行业的发展,要知道能够去欧洲旅游的大多数都是富裕人家。(不得不感慨这其中大多数可能都是中国人。。。)

最典型的就是法国了,虽然人口只有6000多万,可是每年接待的游客却超过了9000万,要知道这些可都是消费人群,可是远比10亿本国居民还要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了,自然企业能够给员工的福利待遇就多了,所以在欧洲发达国家,工资高都是依靠变相的“剥夺”游客而来的。

尤其是一些奢侈品品牌,例如LV,它的一个包动不动就几万块,那真的是材质值那么多钱?其实它的材质成本花不了多少钱,更多的是品牌价值。除去成本那剩下巨大的利润自然企业会分给员工。可怜我们国内的大多数人还乐意捐钱给这些国外企业。呜呼哀哉!

  • 3、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为什么西方国家能够最先步入到发达国家的行列?是当时在大航海时代的时候到处去侵略殖民其他地区,通过掠夺免费的劳动力和资源来积累原始资本。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现在的欧洲人就坐享其成,站在原始资本上面着享受着高福利的成果。

这点可能最能理解,想想我们每日为温饱奔波,每个月能剩几个钱?而那些国内最早一批富起来享受到房市等好处的人,现在哪一个不是已经完成了资本累积,每个月收收租买买理财产品就过的惬意又滋润?或许,按照朋友经常自嘲的一个说法,这就是命!

但程序员肯定不能怨天尤人,真正的强者敢于和命运做抗争,我命由我不由天!

其实我们回过头看看德国,曾几何时他们也经历过和我们现在类似的场景。

19世纪德国工业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

德国是一个后发工业化国家。19世纪30年代,当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接近尾声,法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大规模展开之时,德国才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步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后发”国家,在从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40多年中,通过全面介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迅速由工业化“追随国家”变成了“先锋国家”,完成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不仅确立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城市化进程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到1910年,德国城镇居民已达到全国总人口的60%。

但是这其中并非一帆风顺,在19世纪末,由于人口的大量增长,特别是背井离乡的工业无产者增多,德国出现了一系列有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 基础产业工人没有任何地产和房产,完全依靠在劳动市场上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谋生,身处一种不堪设想的经济、社会境况中。
  • 每日工作持续12个小时之久,即使在德国的工厂也存在着未受社会保护的女工和童工。
  • 在建造厂房时,尚未考虑到如何营造轻松的劳动环境;同样,在设计工人住房(即所谓简陋的廉租房)时,也不会特意为一个家庭留出足够的生活空间。
  • 持久的经济不安全因素和经常性的失业威胁,更加重了工人的社会苦难。这种生活在社会边缘的感受,使无数的工人群众向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敞开心扉。虽然有一些教会组织的社会福利工作,如内心使命(Innere Mission)、卡里塔斯慈善社(Caritas)、科尔平团体(Kolpingverein)以及一些个人的慈善活动,却远远跟不上社会的需求。

似乎看上去比我们现在所谓的996更加不堪,而对于这种情况,在劳资纠纷不断,罢工事件频发,工人运动风起云涌,严重影响了国家稳定的时候,德国政府是怎么做的呢?

它遵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协作的治理之道,以社会立法为先导,辅以具体政策和措施,量力而行,使德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走上了现代社会福利国家的道路。

通过一系列社会保险立法建立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总体上改善工人等弱势群体的社会生存状况。

  • 1883年,德国政府通过《疾病保险法》,规定参加疾病保险的工人遇到疾病时享受免费医疗。
  • 1884年,通过《意外事故保险法》,规定凡在受雇期间并非因玩忽职守或越轨妄动而受到意外伤害者,都应得到赔偿。
  • 1889年,通过《老年和残废保险法》,据此,年满70岁者每年给予老年赡养费,成为永久残废并丧失工作能力者,每年给予残废赡养金。
  • 1911年德国政府又通过适用于寡妇孤儿的《遗族保险法》和适用于年薪较低雇员的《职员保险法》。前者规定不能自食其力的被保险人的遗孀和孤儿可领取死者赡养费的一部分;后者规定职员也可以领取养老金和遗族赡养费。
  • 1911年,德国政府将各类保险法规总汇为《帝国保险法典》加以公布。

德意志帝国时期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几个明显特点。

  • 1、社会保险立法系统化,使社会弱势群体在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面前得到一定的保护;
  • 2、相关社会保险立法适用范围广,几乎庇及所有工业人口;
  • 3、社会保险具有强迫性质。国家一方面直接筹备和管理各种保险,甚至分担部分保险费的开支,另一方面则把维持社会的责任比较公平地强行分摊给应负责任者;
  • 4、德国政府设立了完备的社会保险管理和监督机构。全国自上而下分设帝国保险局、高等保险局和地方保险局三级监督机构,监督各类社会保险组织履行义务和责任。各级保险局成员分别由国家官员、雇主代表和被保险人代表组成,所需经费由政府负担。完备的管理和监督机构为顺利推行国家社会保险制度提供了组织保证。

德国政府还通过一系列其他配套性的社会政策来改善工人处境,维护社会的稳定。

  • 1、大力促进工人住房建设。

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城市住房紧张,房租居高不下。许多工人家庭只租住一间住房,房租支出占到收入的1/4。有些工人家庭为减轻房租压力甚至要转租出一个铺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德国政府采取了大力推进工人住房建设的政策,每年注入专项资金建造工人住房。从19世纪90年代到1914年,通过官方渠道和公共住宅建筑合作社投入的工人住宅建设资金达5亿马克,工人住房困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和改善。1908年英国一个工会代表团在一份访问德国的报告中以惊讶的口气写道:“所访城镇的工厂住宅区没有贫民窟,其他地方也没有见到。”

  • 2、加强工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

有关法规明确规定,防止危险是企业主的义务。为了贯彻这一规定,政府专门设立了工商业监察员巡视监督执行情况。德国政府还通过法律强制规定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相关的工商业法规补充条款明确规定,禁止让妇女和儿童从事有害健康的劳动;对14~16岁的青少年和妇女实行工作日最长劳动时间限制,禁止青少年和妇女从事夜工;对采矿等特殊行业的工人实行每天工作时间和工作期间最高气温限制,超过28℃的情况下每班工作不得超过6小时;产妇给予产假等。据统计,德意志帝国建立之初,德国工人平均日工作时间为12小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已经下降到9.5个小时。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 3、通过制定企业法、结社法等,积极引导劳资双方达成协议,改善劳资关系,以求最大限度地推进社会稳定。

德国政府一方面通过《工商业管理条例修正案》《劳资纠纷法庭法》等保护弱势的劳工群体,另一方面也积极鼓励由工会出面与雇主签订劳资协议,以此保障工人的权利。为了鼓励劳资协议体系的推广,帝国法院专门于1910年作出规定:劳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对缔约者具有法律约束力。劳资协议对于保护弱势工人群体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没有任何协议的情况下,纠纷的处理通常是有利于雇主的。

1914年,参加疾病、意外事故、老年和残废保险者分别达到1561万、2800万和1655万人,社会保险已经覆盖德国绝大部分劳动群体。国家社会保险和一系列社会政策实施的结果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已经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宁的典范。“大街之上不见衣衫褴褛和乞讨之人,任何地方都看不到那种最坏意义上的贫困”“各阶层都表现出普遍的满足感”。德国应对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治理之道,也对其他西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英国等国竞相借鉴德国的做法,变成了德国的追随者。(上述资料参考德国向工业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治理及其对策,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

献血换来的8小时工作制

高速发展的德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其他快速发展的国家也一样如此。在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资本逐步都掌握在了少数个人手中,普通劳动者们只能付出自己的劳动来换取日常所需,被剥削的程度越来越严重。

在1877年,美国出现了第一次全国性的罢工游行,8小时工作制是他们的诉求!但一开始,这样的运动并没有成功,反而遭到了镇压,并制造了多起血案。

一直到1889年7月,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才正式宣布了5月1-3日为国际劳动节,也由此8小时工作日得以成为全球性的工作制度。所以,8小时工作制并非自然惯例,而是前人们用献血所换来的!

总结

劳动时间的长短本身是把双刃剑,它可以让我们的行业快速发展,但失去的是劳动者们的生活、家庭甚至健康。但如果不快速发展,原本落后的我们就可能要挨打。如何掌握好这个度确实是非常有难度!

如今我们的996工作制主要还只是出现在了互联网行业之中,我们依然有时间与空间去发现问题与改善矛盾。

昨天我们分享了Netflix的文化(这家公司不要求996,但照样市值万亿!),如果我们的本土互联网企业也这么搞,你觉得还能胜任目前的工作吗?你还愿意待在互联网行业吗?

往期推荐

Java微服务 vs Go微服务,究竟谁更强!?

天才安全大佬即将拿股票前被拼多多辞退,原因是不愿意做黑客攻击?

当音乐学博士搞起编程,用一本书改变了Java世界!

Spring Boot 2.x基础教程:使用Flyway管理数据库版本

因脉脉上的匿名消息,拼多多员工被开除了!

你一定需要知道的高阶JAVA枚举特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