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自学习强国的报道:一门三代消防情


“爷爷,爸爸,这是城市主战车,装有3吨水和1吨泡沫,用于扑救城市火灾和进行车辆救援,车头位置是它的牵引装置……”



6月10日,湖北荆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洪湖大队太岳中队消防员胡晟民向爷爷胡学清和父亲胡劲松介绍着现代消防车。


胡晟民于2017年9月入伍,从此走上了消防之路。胡家三代人都是消防人,一家祖孙三代接力续写着消防情缘。


爷爷是第一代消防人


76岁的胡学清是洪湖的第一代消防人。胡学清最初在洪湖县招待所从事财会工作。1959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粮食短缺,洪湖却农副产品大丰收。全国各地纷纷来洪湖采购。大部分外来人员,住不起旅社,在车站、码头等地搭棚生火做饭,带来了严重的消防隐患。因此,消防队应运而生。成立之初人手不足,胡学清觉得灭火责任重大,光荣,便加入消防队。

“这第一个门里是机动泵,和爷爷提过的50马力拖泵不同,它是纯机械化的,使用更加轻松……”听着孙子的介绍,胡学清想起拉着板车,拖着手抬泵去灭火的情景。当时两种主要的消防设备是50马力拖泵和22马力手抬泵。两者没有储水装置,只能用发动机带动水泵到有水源的地方进行抽水。直到1963年,洪湖消防队才有了第一辆装载着2吨水箱的消防车——解放牌消防车。

1986年,洪湖曹市镇一家食品加工厂发生火灾,消防队接警后立即赶往火灾现场。但距离火灾发生地约55公里,且交通不便。消防队到达时已经于事无补。胡学清痛定思痛,向上级汇报,采用“国家-地方政府-各单位”三点合办的方式,在峰口、沙口、大沙等地成立民间消防队,并集资购买消防车及消防器材。最终,提议获得批准。此举创造了湖北省乡镇民办消防队的先例。

冬去春来,胡学清的消防工作一干就是39年。胡学清说,“消防工作我这辈子还没有干好,还没有干够,如有来生我还要继续干。”

爸爸:“子承父业”接力干消防


父亲的经历深深影响着儿子胡劲松,少年的他曾画过一幅画:他穿着消防制服,拿着消防栓,写着“我长大以后要当消防兵!”

1989年,17岁的胡劲松入伍,此后从事消防工作27年,2016年转业到地方,在洪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担任党组书记,随着机构改革,他成为洪湖市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谈到父亲灭火故事,他印象最深的是洪湖滨湖加油站爆炸。1991年洪湖滨湖加油站发生火灾,在灭火救援的战斗中父亲作为指挥员准确的预判油罐将要爆炸,果断地组织作战官兵和周围群众撤离。父亲在爆炸中受伤,但其他在一线作战的官兵都安全撤退。

胡劲松自己也曾在一次液化气泄漏事故中身临险境。1989年冬,咸宁市蒲圻(现赤壁)液化气站液化气罐总阀损坏发生泄漏事故。他和两名消防战士进入事故区去排险,如果在救援过程中碰出一点火花,他们将会难逃一死。幸运的是,经过4小时的紧张救援,他们成功排除险情。事后每次谈到这件事,他总说:如果发生危险,我也会像父亲一样作出一样的选择。

“这是防化服,里面是密封的,可以佩戴空气呼吸机。”“未来会引入18吨水罐消防车。”胡晟民的介绍让爷爷和父亲胡感慨良多。“过去,我们装有大吨水罐的消防车很少。对于特大型火灾,一般消防车作用有限,而且消防员的防护装备少。消防员必须进入火场,可能既遭受毒气,又受高温的炙烤,对消防人员身体伤害很大。”

儿子:长大后我也成了消防员


从小受爷爷和父亲的影响,胡晟民于也成了一名消防员。他印象最深是仙桃某原油加工场起火。那一次,他当时中队部分人员外出参加比武培训,除去司机以外,参加灭火战斗的也只有他和他的同年兵再加上两个班长一起五个人。由于经验缺乏,他到达现场后有点手足无措。但在班长的引导下逐渐步入正轨。那一次,他们从晚上9时战斗到凌晨3时。

“和爷爷、爸爸相比,我是幸运的,消防装备智能化、机械化水平提升。”胡晟民说,他期待灭火装备越来越先进,消防知识更广泛地传播,消防事业能被更多的人熟知。


END


☞出品:湖北省应急管理厅

☞来源:湖北消防、学习强国

☞编辑:张源源



点这里,我们都“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