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陈薇重返武汉,披露113天战“疫”背后的“秘密”故事!
9月12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专题视察团视察情况交流座谈会议在汉举行,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陈薇在内的数十名全国政协委员参会。
陈薇:离开110多天后重返武汉,
这座城市已经恢复元气
陈薇院士说,“抗疫期间,我是1月26日带队来汉,5月17日离汉,前后113天,印象深刻。当时来的时候是晚上,城市里没有流动的车辆,看不到多少灯光;昨天我也是晚上来的武汉,那是灯火辉煌,前后对比太明显,武汉恢复了元气。”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由军队抽组的军事医学专家农历大年初二紧急深入武汉,全力进行科研攻关,支援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学研究。陈薇,就是这支队伍的领头雁。
从1月26日到5月17日,
陈薇带领团队
在武汉整整奋战了113天。
在今天的座谈会上,
陈薇透露了
这113天战“疫”背后,
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3月16日, 全世界第一针新冠疫苗打在武汉
疫苗,是终结新冠肺炎最有力的科技武器。在武汉,陈薇率领团队与北京后方科研基地联合作战,集中力量展开疫苗研制应急科研攻关。
“ 3月16日,全世界第一针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在武汉注射。5月,全球第一份疫苗人体数据也在武汉发布。”在武汉研制疫苗的日子里,令陈薇最感动的是“英雄的武汉人民”。
“其实开始也有担心,武汉当时还在封城,志愿者从哪里找。”陈薇说。她没想到的是,公布108个志愿者名额后,两天内竟有5346人报名,甚至有夫妻两人来参加试验的,“如果他们夫妻俩都感染了,孩子就没人照看了。这让我非常感动,真的是英雄的武汉人民。”
把武汉当成自己的家,用科学数据回答百姓所关心的问题
在军事医学专家组刚抵达武汉时,整个武汉市的病毒核酸检测需求非常大,迫切需要提升日检测量。
陈薇说,“当时我们只有每天530人的日检量,在湖北第一次把自动核酸检测推广出来。” 她带领专家组,迅速完成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和检测平台搭建,并利用军事医学研究院自主研制的试剂盒,以及全自动提取核酸的方法,单日标本检测能力最高达到1000份以上,这为武汉核酸检测在遭遇瓶颈期的1月底和2月初,发挥了突出作用。
“ 我们把武汉当成自己的家,
尽我们所能
用科学数据回答了老百姓所关心的问题。”
陈薇介绍了不少
专家组当时在疫苗研究之外的工作:
当气溶胶传播舆论冒起,有市民担心从金银潭医院经过是否会感染。空气动力学是陈薇团队的强项,她带领团队从金银潭的院外50米一直检测到ICU,做空气采样,并对医院院感提出风险点防治。
惊蛰之后,有人担心蚊子等昆虫会传播新冠病毒,陈薇团队把昆虫采样器布点到东湖等地,做了昆虫的检测。“当时的检测是没有发现昆虫传播现象的。”
有女性关心新冠患者能否母乳喂养,陈薇团队对患者进行跟踪监测,发现母乳在56摄氏度15分钟处理后喂养安全可用。
会上,陈薇院士还为湖北、武汉地区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提出了宝贵建议,比如:进一步加强对疫情期间受感染医护人员的关爱,“既是对这一群体的关爱,同时通过全周期的监测,也是对科学的有益探索。”;继续在环境检测方面发力,“这能起到非常好的预警作用。”
王辰:对秋冬季疫情还要心存戒备之心
“这次回到湖北武汉,非常亲切。”今天上午,在全国政协委员专题视察团视察情况交流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第一个发言,他说,这次来看到湖北已经复工复产复学,人们完全恢复了正常的生活,湖北这半年多的努力来之不易,疫后重振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有意义。
(图源:楚天都市报)
下一步疫情防控应该怎么做?
王辰说,目前新冠病毒在国内传播已经阻断,至少显性传播已经阻断,但国际疫情对国内的输入压力还比较大。而且,新冠病毒还在变化之中,现在对疫情的规律还在研究和掌握之中,同时还有包括流感在内的其他病毒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对秋冬疫情心存戒备之心。”
王辰表示,疫情防控不仅是在现在是新常态,在未来也应长远考量。他建议,疫情防控要“群”“专”结合,“群”是很重要的一点,目前做的不错,还要逐渐加大“专”的力度,特别是特殊人群的监测。“在目前监测方法不够精确的条件下,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特性并不是很清楚,可能在人群中还是存在,应该加强更精确更有专业深度的监测。”
王辰建议,疫中疫后应重视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加大卫生健康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
健康产业正逐渐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在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要把健康产业发展和疫情防控结合起来。
他还建议,重构和加强卫生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强医疗技术在防疫中的作用,做到“医防一体”,改变目前医防两条线的现状。
无锡致36死交通事故调查结果公布,45名公职人员被追责问责!
❒ 本文来源:湖北新闻
❒ 编辑:黄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