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邓丽君被台湾军方嘉奖内幕

2017-09-16 顶级黑幕

冷战期间,蒋介石为了执行“反攻大陆”的政策,不仅时而在大陆沿海兴兵,对大陆的“心战”攻势更是日常工作,其中开展最多的就是对大陆的广播与空飘作业。到了蒋经国时代,两岸武装冲突大抵平息,不过国民党对大陆的宣传工作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口号之下,愈演愈烈。


就空飘作业而言,早年国民党由大陆沿海岛屿战败时,即曾一路撤退、一路飘气球到大陆,不过当时属于战败状况,物力匮乏,所以气球较小,最多只能顺风由一个岛屿飘到另一个岛屿,许多气球飘到海上时即因无法承受气压而碎落海中。


后来国民党逐渐在台湾站稳了脚步,随着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的改善,从金门空飘大陆的气球也越做越大,而且向大陆施放气球甚至演变成某种政治仪式,譬如有外国“使节”或访客参访金门时,金门防卫司令部都要安排他们亲手施放空飘气球到大陆,作为某种“娱宾”项目。当这些外宾得知经自己的手放出的气球能飘至中国内陆时,兴奋莫名,彷佛在重温童年时手拿气球的欣悦。


1962年,前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问金门时,也曾拿着空飘气球留影。杜勒斯以提出“和平演变”理论为世人所知,因此他拿着空飘气球的照片,似乎也巧妙地应合了他的主张。至于空飘气球到底携带了什么东西进入了大陆,一般而言,气球携带最多的是国民党的旗帜标语和传单,标语和传单的内容多是宣传反共,或表现国民党在台湾的建设工作,或是对大陆时局的评论。


在大陆“三年困难”时期,国民党一方面高喊“反攻大陆”,同时也经常空飘一些食米到大陆,以配合“心战宣传”。由于承载的体积和重量越来越大,巨型气球也就在那时应运而生。最大的气球有一层楼高,升空以后可以飘到很远的地方,有时候也造成一些国际新闻,譬如有些国际航空器驾驶员所目睹的“不明飞行物”,后来证实有些便是国民党由金门飘送的气球。还有一次,以色列国家通讯社甚至发布新闻,声称发现由亚洲飘来的政治宣传气球。


除了空飘作业之外,广播也是国民党对大陆宣传的重要工具。主要的电台有金门前线电台、“中央电台”和中国广播公司的“自由中国之声”。早年金门前线广播本质上为“对敌喊话”,播报员均为由大陆来台的专业播音员,发音字正腔圆,乍听之下几乎分不出是台湾电台或是大陆电台。至于“中央广播电台”则具有最强的发射功率,电波可以覆盖整个大陆。冷战期间,大陆方面所称的“收听敌台广播”,指的多是“中央广播电台”的广播,其播音员亦模仿大陆电台的腔调,据说是为方便大陆听众偷听,以逃避瞬间的侦查。


至于广播的内容,则包罗万象,从时事讲评、宣读国民党当局的文告、到社会新闻等等均有。内容不外是攻击共产党和美化国民党。以1966年中国大陆爆发“文革”为例,蒋介石即发表一“告全国军民同胞书”,称:“……大家知道,凡是一个民族之存亡消长,全视其传统文化之优劣文野而定。如其优秀文化,一旦毁灭,则民族精神,随之丧失,而整个民族,亦等于名存实亡!我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绵延不绝,永恒保持,并随其时代而进步,所以他能发扬光大,历久弥新!”


诸如蒋介石的这种文告,“中央广播电台”一般都对大陆全文广播,由于蒋介石讲话有浓厚的宁波口音,一般人听不太懂,所以通常不会播出原声,而是由播音员以标准普通话播出。在那个年代,国共两方面透过广播的“争吵”实际上也是两岸惟一的“对话”形式,是国共内战的某种延续。


1980年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港台的流行文化旋即席卷神州,使得国民党对大陆广播又有了新的内容,即大量播放流行音乐。最早播出的是邓丽君的歌曲,因为它是大陆听众最早认识和欣赏的台湾歌手。


现在的人其实已经忘了,诸如《月亮代表我的心》和《甜蜜蜜》最早均是“自由中国之声”往大陆播送的。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邓丽君的歌深受大陆听众的喜爱,她还因此获得国民党“国防部总政战部”颁发的奖状。


台湾对大陆的空飘与广播,从一开始即为国民党当局政治作战的一环,其言辞话语尽管当时听来难免刺耳,而在台独气焰在岛内日益猖獗的今天,再看那些充满强烈中华民族意识的文宣品,竟有了几分莫名的亲切感,它们已成了两岸关系半世纪演变过程中的某种珍贵的文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