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不管你是否喜欢杨振宁,但这一次,我们真该欢迎他“回家”!

2017-09-01 精英文摘


我用心选,你放心看, 精英文摘,精英之选。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侵删。合作请加QQ:3157986706详谈。

来源:酷玩实验室、人物、武志红等

编辑:精英文摘 ( 公众号ID:jywz01)

点此看:他们是死士,牺牲时平均23岁!大陆对其一无所知,看后泪目!

点此看:真相:中国所有的“长寿之乡”都是伪造的。

点此看:一个老实人的世态炎凉

点此看:震惊!人民日报原副总编梁衡:我困惑很久 不吐不快






不久前有一个新闻,

相信大家都知道了。

95岁高龄的杨振宁,

选择了回归中国国籍。



提起杨振宁,

作为不具备任何物理学背景的吃瓜群众,

很多人对他的印象

停留在加入美国国籍、与李政道分道扬镳

和年龄相差巨大的婚姻这三件事情上,

也因此大家对他

都说不上有多么喜爱和尊敬,

甚至还有一些帖子都是这样取标题:

《清华学生怒批杨振宁: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即使现在他选择回归中国国籍,

也会有很多人说他

“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不在,

现在却不远万里来祖国养老。”



其实看到这些评论,

小编的心情多少有点复杂。

杨振宁作为一位世界级的物理学家,

选择回到祖国,

面对的却并不都是善意!


当网络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报以更多的是非与批评时,

我们也该问问自己,是真的了解他吗?


今天,请让我们都放下成见,

去真正走近这位95岁的老人——

杨振宁




NO.1

杨振宁究竟有多牛?


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美国两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超过十三项诺奖级别的研究成果,


其中最重要的要属杨-Mills理论,

它为现代规范场打下了基础,

被全世界的物理学家们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理论结构之一!

如果这个理论是杨振宁一人做出来的,

那他或许会比爱因斯坦更伟大。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

理解一位理论物理学家的贡献

也许实在太难了。

有一位物理学家则做了一个形象的说明:

物理学界有一个通俗的说法,

诺贝尔奖分为三等,

第三等的贡献是第二等的1%,

第二等的贡献是第一等的1%,

60年前杨振宁与李政道因提出

”弱相互相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获得的诺贝尔奖是其中的头等

——爱因斯坦是唯一的例外,特奖。



曾经有人评价,

人类20世纪的物理学有三件里程碑的事件,

第一件是相对论,第二件是量子力学,

第三件就是杨振宁的规范场。


近五十年来,

所有粒子物理学家拿到的诺奖,

或多或少都是在杨振宁研究的基础上获得的。

可以说,在爱因斯坦不在的今天,

杨振宁毫无疑问就是世界物理的第一人。



这样在物理学界拥有极高地位的导师级人物,

去哪里都会过得很好。

因此有些人说他是看到祖国富强了才回国,

实在是没有道理。




NO.2

杨振宁对中国有贡献吗?


如果你们觉得,

杨振宁再牛,只和美国有关系,

杨振宁对中国的有没有贡献才是最关键的,

那我们来看看他对中国的贡献有多少。


他在中国住着中国纳税人付出的1000万人民币的带电梯的二层别墅,在美国的房子也只有100万美元(600多万人民币),每年中国纳税人还要为他的高级消费付出几百万人民币,游山玩水,到处宣传他的不伦恋。


这篇从境外流入的名为

《清华学生怒批杨振宁: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直接给杨振宁扣上了“不忠不孝”帽子,

但事实上,这些是谣言!


清华园的别墅,

房屋产权不属于杨振宁,

所以,价值“1000万”还是“1000元”

与杨振宁并没有关系。



一个顶级教授在美国

通常要几十万美金的年薪,

清华给杨振宁是100万人民币的“友情价”,

还不抵杨振宁在美国工资的三分之一。

就算这样,杨振宁还把这100万人民币,

全部捐献给学校,分文不取。


他还把自己在美国的房产卖了,

加上部分诺奖的奖金,

以及他平时的工资和科研奖金,

陆陆续续一共给清华捐了600万美金。


你说这样一个人是为了钱才回国的,

我真不信。



  ▶他是保钓运动的精神导师


1970年,日本在所谓的“美日安保条约下”

肆意侵占我国的钓鱼岛



杨振宁冲到美国参议院的听证会上,

义正言辞地从历史、地理,

多个角度称述事实,

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

他因此和陈省身一起,

被称为保钓运动的精神导师。


2005年7月4日,杨振宁等曾参与保卫钓鱼岛运动的老将们集结,召开记者会表达保钓的立场,签字声明,指责李登辉说钓鱼岛是日本领土是错误的。



你说这样一个人不伟大,

对中国没贡献,我是真不服。



 ▶他在科研和教育领域做出卓越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的科研事业亟需发展,

杨振宁在科研和教育方面,

对国内的帮助,就更多了。



他在1980年创建“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

在中国香港和美国筹措资金,

策划和资助了中国学者访问项目。


他帮助了大批中国学者到美国深造,

归国者有多位当选两院院士,

这些人中就包括后来的

北京大学校长的陈佳洱,

担任过复旦大学校长的杨福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昌璞等人。



他帮助中国建立了第一批现代物理实验室,

一手促成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创立。


杨振宁还建立“杨振宁奖学金”,

帮助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完成学业!


1986年,

杨振宁的好友、数学家陈省身

邀请杨振宁参与南开大学理论物理室的创立,

杨振宁欣然答应。



起初,由于经费紧张,

理论物理室讲习班的部分费用

要靠杨振宁从香港募捐。

他不仅为南开大学主办的国际会议筹集资金,

还从香港为数学所

购买了第一台计算机和激光打印机。


  ▶ 他的家国情怀,

获诺贝尔奖时,他是中国人!


经历过满目疮痍的落后中国,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浸润长大,

杨振宁真诚地期待中国的崛起与民族的复兴。


有一次,杨振宁做演讲时,

当主持人介绍杨振宁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时,

杨振宁立即举手加了一句:

“那时我持的是中国护照!”



香港中文大学很早就想

授予杨振宁名誉博士学位,

但杨振宁一直没有接受,

因为在1997年之前,

授予仪式上有一个英国传统,

接受荣誉学位的人要到英国校监面前鞠躬,

然后校监拿一根小棍子在接受者头上敲一下,

而杨振宁不愿意对着英国人行这个礼。

等香港一回归,

校监是中国人了,他立即接受了。




NO.3

他当年的确没回国!


但是说了这么多,

杨振宁最被人抓着不放的“硬伤”是:

1964年,他加入了美国籍。



但我们试着站在杨振宁的立场来看,

他为什么不回国呢?

先来看这个年份,

1964年,那个时候的复杂环境和

紧接到来的十年浩劫,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杨振宁选择不回国,

是否可以被大家理解?


当然,即使是因为当时国情复杂,

也有很多科学家选择了回国,

比如杨振宁的好朋友邓稼先!


▲邓稼先


事实上,杨振宁和邓稼先有着很大的区别,

杨振宁是搞理论物理的

而邓稼先是核物理方面的专家,

邓稼先回国,可以给中国造原子弹,

钱学森是火箭方面的专家,

钱学森回国,可以给中国造火箭,

这些都是立竿见影的,

新中国最需要的东西。


▲钱学森


但是杨振宁不行,

杨振宁是理论物理学家,

他研究的是基础物理科学,

还有艰深晦涩的场论,

他的理论对当时的中国各项工程建设,

确实帮不上太多忙。


▲杨振宁与李政道


而且当时国内经济基础差,

理论物理学这种基础学科,

根本不可能给他足够的资源经费去搞研究。


在美国期间,

他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国内的情况。

中美关系一有复苏迹象,

他立马着手回国事宜。

1971年,杨振宁回国探亲时,

毛主席亲自接见了杨振宁。



在那次接见中,杨振宁提出“要求”,

他开列了在北京要见的人名单,

第一个人就是邓稼先。


当时邓稼先正在遭受批斗,

杨振宁的这个“要求”就是为了救他。

于是,周恩来总理批示要邓稼先回京,

救出了邓稼先,

也解救了一批中国宝贵的科学家。


▲杨振宁受到周总理的接见




NO.4

怎么看待杨振宁和翁帆的婚姻?


在妻子杜致礼过世后,

杨振宁和28岁的学生翁帆走到了一起,

因为这段婚姻,

他像娱乐明星一样被轻佻地谈论,

经过歪曲或刻意编造的伪事实也随处可见。


中科院院士葛墨林气愤不过,

写了一篇辟谣和解释的文章,

但被杨振宁压下了。

杨振宁回复他,

除了讨论物理,其他的事都不要管,

我一辈子挨骂挨多了。


甚至在上个月,

一篇关于杨振宁“遗嘱”的

假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

这段已经牵手了13年的恋情,

再次被网络消费了一把!



杨振宁回国后一直住在清华园,

杜致礼刚去世的时候,

朋友们看到的杨振宁,

是一个孤单的老人。

“晚上就是一个人,

有时候就看看录像,看看电视。

他自己也说,

他说他不找翁帆,

也会找一个人过日子,

他不是太喜欢一个人很孤单地这么走。”



而翁帆说:她常常心神不宁, 面前老出现杨振宁的笑容。 她意识到自己真的陷入爱情之中了, 心里忽然很慌乱:这怎么可能呢? 可静下心来想想, 她认为杨振宁除了年纪大一点外, 具备男人所有的魅力。 她无路可逃,唯有向爱情投降

翁帆真的很像杨振宁年轻时的妻子。


▲翁帆很像年轻时的杜致礼(杜聿明之女)


外界很难理解

杨振宁与翁帆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情。

杨振宁在一次采访中谈到婚姻:

“我们是不同时代的人,

婚后,我们彼此学习到一些

自己以前没经历过的事情。”

他们平时会一起看看电影,念念诗,

也会有一些彼此间的小游戏——

在逛博物馆的时候,

两个人看的时候都不讨论,

等出来后各自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画,

有时在家里杨振宁还会出数学题考考翁帆。



翁帆的出现让杨振宁

和当下的世界有了更真切的联系。

他曾在一次采访中谈到翁帆带给他的改变:

“一个人到了八十多岁,

不可能不想到他的生命是有限的,

跟一个年纪很轻的人结婚,

很深刻的感受是,

把自己的生命在某种方式上做了延长。

假如我没跟翁帆结婚,

我会觉得三四十年后的事跟我没关系;

现在我知道,三十年后的事,

透过翁帆的生命,

与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下意识地,这个想法对我有很重要的影响。”



如果这些话出自一位普通的老人之口,

我们可能会为之动容,

但为什么换成杨振宁,

换来的只有百般嘲讽呢?


其实,杨振宁从1990年代开始担任教育部

遴选“长江学者”的评委,

2003年回到清华,回国定居。


对杨振宁来说,

这十几年来,

国人对他的谩骂攻击,

没有一天消退过,

但是在这个时候,

他仍然选择回来,

这样做是需要勇气的。


也许不仅仅是勇气,

他愿意这样做,

正是他回国的决心和他的赤子之情!



或许,我们了解越多,

就越是对他多一份理解和尊敬!


对于这样的杨振宁先生,

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

我想,我们都应该:


欢迎他回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