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我们和伟大,只差了一个体育老师

2018-01-16 精英文摘

三联人物周刊人物 | 故事 | 秘闻点此关注

历史报历史 | 故事 | 人物 | 事件

点此

关注

历史黑匣子历史 | 揭秘 | 解密

点此

关注

合作QQ:3157986706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鸣谢!

三联人物周刊人物 | 故事 | 秘闻点此关注

历史报历史 | 故事 | 人物 | 事件

点此

关注

历史黑匣子历史 | 揭秘 | 解密

点此

关注

合作QQ:3157986706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鸣谢!

作者:孟欣欣 大理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师

“都说运动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我不这样看,要把一项事业做到一个高度,都是需要动脑筋的。体育比赛总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然后思考解决的方案,才能进步。我们做学问也一样,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钱伟长

据说爱因斯坦在看了钱伟长的《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后忍不住跪了:“这个年轻人解决了我多年的困惑。”1942年在多伦多大学,钱伟长花了50天跟导师合作了这篇论文,和爱因斯坦的论文一起被收进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60岁祝寿文集。

今天我们不说钱伟长在科学领域有多牛掰,那毕竟是人尽皆知的,今天来说一说钱老的另一面——体育。

钱伟长出生在一个书香气十足、然而很穷的家庭里,16岁时父亲又英年早逝,好在他还有个当学霸的亲叔叔给他当人生导师,加上自己家族遗传的学霸技能,他以中文、历史双双满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历史系,那一年,他19岁。


年轻时的钱伟长


1米49,清华历史上第一个身高不达标的学生

清华大学在1912年设立了体育部,建造了设备很好的体育馆,将体育作为四年必修课,体育部为全校同学设置体育档案,对体弱同学另设体弱班课程。最重要的是!学校不仅不占用体育课,每天下午四点半还关宿舍,封教室,锁食堂,让所有人去运动!是不是很羡慕!

从体育部建立开始,学校就有个令大把学霸闻风丧胆的规定:体育成绩不及格的不能出国留学,著名的翻译家吴宓1916年想出国,就因为跳高成绩栽了大半年。

在这种情况下,钱伟长给清华大学创了个记录:身高1米49,成为清华历史上第一个身高不达标的学生。

掌管体测的老师就是清华大学赫赫有名体育教授马约翰,但万万没想到他告诉钱伟长“out of scale(不达标)”之后,接下来的话竟然那么慈祥:“没关系,可以锻炼嘛!”


马约翰给学生上课

不过马老师似乎没有预想到钱伟长每项成绩都“不太妙”:体重太轻、肺活量不足、篮球扔不进筐子、在跑道跑两圈也就跑两百多米的距离已经喘不过气……

在马老师的鼓励下,钱伟长总算坚持跑完了第三圈,马老师一把拉住就要瘫倒在地板上钱伟长慈祥地说:“以后可要注意锻炼啊!”就这样,个小体弱的男孩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了。

开学没几天,就爆发了“九·一八”事变,年轻的钱伟长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一看日本帝国主义一夜之间占领了东三省,当时就跑到理学院去要求弃文学理,用科学救国。虽然想法很好,虽然文史成绩出色,虽然同时被清华、交通、浙江、武汉、中央五所名牌大学录取,但是物理只考了5分,去跟老师说要 “造飞机造大炮”用科学救国,这就有点不合适了啊……


但是,慈祥的老师不仅仅有马约翰一个,吴有训也是慈祥的很,这位闻名世界的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科学家、教育家,对钱伟长提出了一个条件:学年成绩每科70分以上。并且吴老师还向男孩转达了马老师的鼓励:不用回体弱班上课,但是要重视锻炼,没有好体格,科学学不好,也救不了国。

有这样如父如兄的老师们,加上钱伟长又是一个懂得珍惜的人,从此开始了一边努力搞物理一边努力搞体育的生活。

一年后,他数理成绩都超过了70分顺利进入理学院;两年后,他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以13秒4的成绩跨入了100米栏的前三名。真的是不服不行。

更为震惊的是,曾经的体育渣渣钱伟长在清华硬是把自己练成了体育五虎将,到了大四班里足球队赛前缺人,他毫无悬念成了救场的。他牢记马老师“带着脑袋锻炼”的教诲,苦练基本功,很快掌握了传球、射门技能,并且身体灵活速度快脚法又很好,能用脚尖、脚背等不同部位传球,到了留校读研的时候,已经是清华大学足球队的主力左边锋。


当年的清华足球队

钱伟长总结了很多踢球的经验

停球往往会失去机会,要练习快速出球,双脚都要自如运用,射门要用平快球,对准上下左右四个门角,起脚要快,要果断,绝不能犹豫;

个子小,避免跟别人争头球,要以快制胜,带球不要离身太远,不超出半米以外,踢法要灵活多变;

在球场上尽量不停球,而在比赛中传球,出球速率越快越好,只有在队友没准备好的情况下才选择盘带……

又过了两年,钱伟长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读研,这个时候,身高也蹿到了1米66。身高增长了11%,健康增长了1000%,技能增长了10000%的男孩顺利出国到多伦多大学深造,然后就搞出了那篇令世界震惊的《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


钱伟长多伦多大学博士毕业留影

随着年岁增长和科研任务加重,钱伟长不再踢球,但学生时代遇到好体育老师加上自己的踢球经历,钱伟长的体育情结一直都没消失。

体育情结从未消失!

上世纪80年代,会请秘书搞门票去现场看球。后来出行不方便后,每到世界杯,钱伟长不用人叫,会自己起床,准时在电视机前等着看比赛。退役后在《新民晚报》当记者的前女足队员孙雯在2004年采访了钱伟长,这位不太喜欢面对媒体的大师,整整跟她聊了一个多小时,还狠狠表扬了孙雯的任意球:“有角度有弧度,太漂亮了,我喜欢。”

孙雯回忆说:“出乎我的意料,没想到这么大的科学家对足球情有独钟,当年,上海女足希望找个合适的场地做主场,联系到上海大学,钱老得知后非常高兴。当时中国女足生存情况不是太好,当得知客队女足的食宿标准不够时,钱老当即表示他来贴。”

1994年上海工业大学与上海大学合并成新的上海大学,身为校长的钱伟长把学校投资的六分之一用于体育健身设施,单个校区就有三个田径场,也就意味着有三个足球场让其他高校望尘莫及,他还将上海SVA女足将主场移到条件更好的上海大学。


钱伟长

2002年,钱伟长把上海大学体育学院的某个头儿顾红和体育部主任叫到办公室,建议在上海高校搞一个足球联赛,要求队员是普通大学生,而且参加学校必须有足球场,他用铅笔写了一份比赛规程,还说:“决赛规程我再想想,过段时间写下来给你们。”

过了两个星期,秘书把钱伟长写的决赛规程送到了体育部,那一年,首届“钱伟长杯”足球赛在上海大学开赛。上海12所高校派代表队参加,钱伟长出席开幕式,自己出资打造“钱伟长”奖杯。

与马约翰老师一起进行体育训练让钱伟长受益终生,他后来回忆说:“马约翰先生通过体育运动,培养了我们的人格,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即使在我生命中最艰难的时期,也没有倒下,依然乐观向上。在漫漫人生道路上,使我有勇气承担风雨,有毅力克服困难,有意志不断战胜自我。”


也许真的是,我们和伟大,只差了一个体育老师。


为什么体育老师“闹事”就不违和——我们应该如何克服“刻板印象”?

昨天我的朋友圈和体育专业领域的微信群里,已经被青岛电视台的《小单拍砖》中的一段视频给刷爆了,原因想必大家已经很清楚了,作为节目主持人,在给“女老师高铁堵门”一事拍砖时,用非常不恰当的类比把体育老师抬出来挡了一枪。未免断章取义之嫌,我就不复述主持人的原话了,节目视频请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1331xtr4of&width=500&height=375&auto=0

此节目一经播出,那句“你说这是一个体育老师,我觉得倒也不违和”,在全国体育老师中掀起了轩然大波,经过大家的投诉和声讨,很多公众号也相继发s声。到今天,节目组和主持人在巨大的舆论压力面前终于进行了道歉,并作出了主持人停职、节目停播整顿的处理决定。

我的师姐发给我这条视频时,我不至于义愤填膺,但也觉得不是滋味。凭什么闹事者如果是体育老师就不违和呢?在主持人心目中,体育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存在吗?每天打开社会新闻,撒泼者有之、碰瓷者有之、无理取闹者有之、恃强凌弱者有之,可有什么数据能够证明,在这些负面报道中主人公的职业特征里,体育老师的比例占优呢?如果没有任何数据支撑,那么只能说,这是主持人心目中体育老师的固有印象,造成了她如此荒谬的言论。

体育专业因一“体”字,所以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身体”。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是我们专业发展的基础,但绝对不是唯一。我们在提到体育的价值功能时,都会提到它的教育功能。体育除了在身体层面起到教育的作用外,它还对青少年在精神层面和道德层面起到的促进作用是比其他学科更直观,也更容易为青少年所接受的。这也是为什么蔡元培先生会倡导“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而毛泽东也认为“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虽然体育老师在身体素质和技能方面优于其他学科专业,但是并没有任何数据显示,生活中那些家暴的、打架的、碰瓷的以及各种有损社会公德的行为里,体育老师是其中的常见群体。我从小学到大学,也从来没有遇到过蛮横不讲理的、仗着身体好欺负别人的体育老师(唯一上学时遇到过体罚学生的老师,却是一位数学老师)。我的体育老师们,从来不会因为我体育课成绩不好而忽略我,也不会把学生分成优中差几等。我发自内心的感激那些年我的体育老师们。

以前我刚刚接触体育管理学时,学到一个词叫“刻板印象”,这个词是心理学专有名词,在管理学、文化学、组织行为学中也经常会使用。意思是“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可能对于所有体育老师或者更多的体育人来说,对我们伤害最深的“刻板印象”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八个字,以及由此而衍生的各种以身体表征为主的固化的形象 。

因为种种原因(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外因、内因等等,很多专家都已经详细地分析过了,这里也不再一一赘述),体育老师遭遇到的因为“刻板印象”而带来的困扰可能比其他任何任课老师都更多。我记得我刚刚工作的时候,一位校级领导给我们上岗前培训课程,他公然在课堂上宣称“嗓门大的搞音乐,力气大的学体育”(此时可以计算一下艺术学院和体育学院老师的心理阴影面积),且在每一届新进教师入职时,都会提到这个观点。而这位领导在一次我们体育学院组织的学生活动讲话中,也说到“你们大多数同学都是功课不好才学体育,所以更要加强技能学习,否则文化课不好,技能也不好……”云云。如今已经过去十几年光景,白云苍狗,领导早已不在其位,但言犹在耳,一字一句都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在外界看来,体育只是靠身体吃饭的。但我们自己却明白,体育既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科学的组成部分。下面这段话是两年以前我写过的一篇文章中的内容:(原文请戳我来告诉你,你的体育老师都能教你什么)

在我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时我才知道,原来体育专业里除了学习技能课,以及考研时要求的几门课程之外,还要学习诸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医务监督、运动康复学等等许多与人体和医学有关的课程,到现在我还记得当年上运动生理学时要记忆大量艰涩难记的专业名词。还要学习体育统计学、体育测量评价、体育保健学、运动损伤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等等许多我以前学中文时闻所未闻的课程,特别是体育科研方法的课程学习,让我对如何写论文、如何做科研、如何进行问卷设计与社会调查有了全新的认识。另外,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社会学、体育人类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体育法学、体育哲学、体育文化学等等这些哲学社会科学的课程,又让我充分感受到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体育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学科体系构成也是丰富多元的。所以一名合格的体育老师,他的专业素养、专业知识、道德水平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并不会比其他学科老师更低。虽然“身体”是我们专业的首要特征,但是这种身体性并不能代表素质差,也不代表体育老师会依靠身体优势去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这种“刻板印象”的形成,体育老师真的很冤。

我们在体育课程的学习里,要在实践课上学习技术、锻炼体质、磨练意志,要在理论课上学习知识、充实头脑、升华灵魂。运动人体科学类的课程让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有着深入全面的了解,体育人文社会学类的课程让我们对社会的发展和运行有着切身的体会。体育专业要在学习技能、发展身体的过程中磨练意志、培养道德品质,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促进人的社会化,学生能够通过体育来掌握学习规则、遵守规则、崇尚竞争、团队合作等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品质。这是一门真正关注“人”的学科,不仅关注人的身体,也关注人的情感与人的灵魂,体育是一门有温度的学科。正如古希腊先贤柏拉图认为的那样,体育可以净化灵魂,获得道德上的提升。

《体育概论》中介绍的体育科学体系

那么,我们如何更形象地理解“刻板印象”,以及如何去克服外界形成的久已有之的刻板印象?我们可以抬出前年大火的一部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

这部电影的核心内容就是在讲述个体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周遭对自己群体的刻板印象。在电影里的社会公众认知中,兔子就是种萝卜的农夫,狐狸是狡猾的代表,能当警察的都必须是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的大型动物,比如公牛、老虎、狼。

当兔子朱迪表达了自己想要当警察的梦想时,所有人都在嘲笑她,连她的父母也觉得不可思议,他们觉得兔子就应该在农场里种胡萝卜,这才是兔子的人生。而狐狸尼克童年时在伙伴中遭遇的因为刻板印象带来的歧视,则使他开始隐藏起那颗正直善良的心,渐渐把自己打造成一只“真正狡猾的狐狸”,以符合公众对狐狸的固有认知。当然,电影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已经很清楚了,朱迪和尼克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克服了社会公众对他们的刻板印象,双双成为了代表正义和勇气的真正被大家认可的警察。

所以,这部电影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改变社会公众的刻板印象,仅仅依靠投诉、声明、抗议是远远不够,就像卢元镇先生今天在微博中呼吁的那样,“广大体育教师要自强、自尊、自律,捍卫自己的职业荣誉,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与业务水平,严守职业道德,要努力学习,紧跟社会发展。要解决这一群体所存在的共性的薄弱问题,提高自身的文明水准。”

但让人唏嘘的是,体育学科在中国的发展虽然历史悠久,却并不多为外人所知。直到现在,我被人问及自己专业时往往会迎来疑惑的目光,“体育还有研究生和博士生?”“你们读到博士,是不是比本科生跑得更快、跳得更高?”“你们都研究些什么东西?”更有甚者,某一学期开学时去教材科领教材,几个大一新生听到我是体育学院教师时,还窃窃私语道:“体育学院的课还有教材?”这样的误解不胜枚举,公众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基本都停留在身体层面,而这种单一身体本位的体育观也造成了如今体育人地位的尴尬。这里有社会思想上的偏狭与应试教育下体育教育的轻视有关,却也和我们体育人自身的认识和宣传不足有很大关系。

浸淫体育多年之后,除了对体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之外,也对我们体育从业者有了更多的认识。即便是我们体育界内部,抱着单一身体本位体育观的人也比比皆是,很多老师、教练、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也仅仅是在身体和技术层面。在中小学里,体育课最多就是学习运动技术和发展身体素质,而与理论有关系的课程内容却少之又少。在高校的体育专业培养中,技能课上学生老师精神抖擞,理论课上则是昏昏欲睡。从教师到学生都没有意识到体育专业的多元性、综合性和全面性。

当有人说“你的××课是体育老师教的吧?”我们有很多老师会站出来表示,自己也上英语、数学、语文等其他学科课程,而且上得也很好。但是如果我们有足够的专业自信,我们就不必刻意去强调我们也会教其他的什么。我们的专业知识广博是因为我们的学科要求,体育老师不必一定要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们以我们自己的专业为荣足矣。我们传授丰富的体育文化知识,传播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树立体育教师的正面形象,践行sportsman的运动家精神……我们要告诉世人的是,体育是引领社会风气的行业,体育老师也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代表。

作为一名在大学体育学院里的一名教师,我真心希望并且呼吁我们所有的体育从业者,要想改变他人的看法,要先从我们自己做起。当我们每一个体育人都能以健康且智慧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时,我们才能够真正澄清社会对我们的误解。一个真正合格的体育人,绝不仅仅要求你技术出众、身体健硕以及肌肉的无意义炫耀,而是要以宣扬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为己任,对体育抱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身体力行地践行那些凝结着我们无数体育前辈们智慧结晶的成果。因为体育,绝不仅仅意味着身体。

这本书成就了一个“日不落”帝国,奠定了美国的经济发展方向,至今仍然是世界500强总裁必读的经典著作!                  —广告—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

这本书成就了一个“日不落”帝国,奠定了美国的经济发展方向,至今仍然是世界500强总裁必读的经典著作!                  —广告—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