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驰援武汉,党建引领,这群中山三院人以大爱书写医者情怀


这个春节注定不平凡

一场病毒的侵袭让无数人不能入寐陪伴和穿梭在她们中间的有一些来自中山三院的白衣天使 他们肩负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披星戴月 不惧艰险步履匆匆却目光坚定



报 名


除夕,接到援助任务的中山三院紧急发出号召,不到半小时,“我报名、随时听从组织安排”的留言已经刷爆报名群,报名人数超过额定数倍。

正在珠海参与病例会诊的呼吸内科专家周宇麒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收到组织号召,立刻报了名。此前,他主动请缨负责岭南医院的发热门诊工作。

援助武汉前,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周宇麒

检验科主管技师潘顺文前一天刚刚值班完毕,下午得知支援需求后就赶紧报了名。他的妻子代群是中山三院新生儿科的护士长,也奋战在广东抗击疫情的一线。收到最终入选通知,两人连夜通知老家亲戚将一双儿女带回湛江,一家四口没有来得及吃一口团圆饭。

作为军嫂的外科ICU护士张晓玲,正在广州和新婚后一年才见面三次的丈夫团聚,丈夫正做她最爱吃的除夕晚餐。手机振动,一看是支援武汉征集人手,张晓玲第一反应就是应该去,得到家人的支持,她报了名。

张晓玲和来送行的同事合影
           
PICU护士张杨正在老家湖北荆门休假看护生病中的宝宝,得到支援武汉的消息,她说:“家乡沦陷了,我们没有被放弃。作为湖北人更是义不容辞。”给宝宝打完针水,张杨夫妻二人立即回家洗澡,简单准备行李,拍个全家福,准备赶往武汉与大队伍汇合。

张杨(左上)出发前拍的全家福
 
神经内科护士胡兰云是湖北媳妇,也有多年监护室工作经验,他与家人商量时,没想到儿子强烈反对:“你以为你能回来吗?那可能是你的骨灰回来!”对于他这种竭力保全母亲的想法,胡兰云严声厉色地告诫儿子要坚强,将两岁的女儿留给家人,义无反顾地报了名。

胡兰云(中)、方晓霞(右)出发前,病区同事前来送行
 
一向热心肠的检验科主管技师周文营收到主任号召,也是毫不犹豫选择了报名。当时妻儿父母兄弟均在身边,虽然大家心情忐忑,但他的决定还是得到了全家的支持。同为医务工作者的妻子深知疫情的严峻和时间的紧迫,她告诉丈夫:家里就交给我们,你放心去。

为队员购买生活物资的周文营
 
周宇麒连夜将手头工作交给自己的老师、呼吸内科主任张天托,作为队长,他带领中山三院22名精兵强将(另有一人从湖北前往汇合),准备连夜千里驰援武汉。


 
出 征

除夕夜,中山三院的一间会议室内灯火通明,前来送行的家属和医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们围坐在一起。


戎利民院长眼含热泪:“目前病毒的一些情况仍是未知,但是大家没有丝毫畏惧,不到半小时报名人数已经远远超过需要人数。”丘国新书记叮嘱大家执行好任务的同时务必保护好自己,经受考验,期待大家凯旋。

此次出征,医院成立了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


出发前,医院为每一个队员准备了爱心药包,备好了各种常用药和防护用具,派发了象征顺利吉祥的利是。时间紧急,后勤部准备好热气腾腾的饺子也没时间吃了。
 
护理部的周琪琳老师赶来送行前细心地查了武汉的天气,接连转战两个商场四个柜台给赴汉医疗队准备了保暖内衣。错过年夜饭的周琪琳说:“比起去前线的战友们,我做的这些太微不足道了。”


来送行的家属、同事和队员们握手拥抱道别。每个人的手机都在不断振动,原本是红包利是满群飞的时刻,他们收到来自亲友们的各种祝福和叮咛。

除夕夜的白云机场,人人脸上写着牵挂,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广东省卫健委主任段宇飞、中山三院院长戎利民、副院长崇雨田等领导亲自前来送行。他们不断嘱咐各位队员做好个人防护,期望着医疗队队员们平安归来。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与我院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合影


 
抵 达

年初一凌晨1点45分,中山三院医疗队员到达武汉。天空正下着小雨,气温只有5度,但大家精神抖擞。

到达酒店差不多是3点半,天更冷了,雨也大了些。现场8个医院领队和广东省易队长一起开了个短会,决定上午大家休整自学,下午进行集体院感培训。培训完几名队长将去医院实地考察商讨如何开展工作。

潘顺文等医疗队员的新年第一餐

医疗队员开会商讨
 
短暂的休整时间里,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冯定云在朋友圈留言:西藏都回来了,武汉怕什么。2018年,他曾在海拔4600米的西藏岗巴县人民医院克服重重困难执行援藏任务3个月。 


下午,队员们收到了工作任务,中山三院所在的广东援助武汉医疗队准备接手汉口医院的两个病区。救援物资不足,早上九点,医疗队员们留下上下班途中所需必备物品外,将所带物资交给省医疗队统筹使用,将医院为个人所带的防护用品也能捐尽捐,队长周宇麒代表全队捐出了全队唯一一个电子体温计。


当天的午餐也较为简单,不少医务人员开完会去吃饭时,盒饭已经变冷。大年初一,酒店阿姨看着张晓玲等和自己孩子一般大的年轻人即将奋战到医疗一线,感动落泪,赶紧用开水浸泡盒饭又浇水为他们加热。

内科ICU护士胡吉祥中午吃完饭回到房间,接到了酒店的电话,一位在这个特殊的除夕夜仍坚守岗位的酒店阿姨通过电话感谢胡吉祥,并说:“别担心,都会好起来的。” 送餐姐姐也是竭力满足广东医护人员口味,尽量保证让队员们吃上热饭菜。

医疗队初一需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再接受一轮培训,并对130人医疗队的排班做好安排。医生6个小时,护士4个小时一个班次,130名医生护士轮流值守一线、二线……

接下来的时间,队员们不断、反复地训练如何穿脱防护服,做好个人防护。来自北京、广东和武汉当地的专家为全体医疗队员讲解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特性。医疗队从高级职称的主任医师、教授,到90后的护士、医生都在认真学习、记录。

在感染科郑丽花、郑小燕、院感专家何达秋等人的监督下,医疗队成员们又进行了几轮防护培训,大家一个个练习,一个个过关,为确保安全事无巨细,彼此互相监督共同学习,为上战场做好万全准备。


结束了一天的培训,回到住处的检验科主管技师张宏斌才有空与家人视频,他强忍泪水,告诉年幼的女儿:爸爸在武汉,和叔叔阿姨们跟病毒坏蛋斗争,将坏蛋打败就一起回广州。


备战时,队员们购买了纸尿裤,做好了不能上厕所的准备。


 
迎 战

中山三院所在的广东医疗队将接管的是武汉汉口医院,这家医院共收治了七十多名确诊患者,包括五十多个重症病例。

一位病区工作人员告诉援助队员,广东医疗队过来之前,这里的一些护士已经几天没休息了,经常一天也吃不上一顿饭,上班走路腿都在颤抖,站都站不稳了,并且他们已经坚持了一个多月。

情况严峻,队员们在临时党支部的引领下迅速准备投入战斗。


中山三院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召开支部扩大会议,学习传达陈春声书记、罗俊校长的指示和关怀,部署下一步工作。

有经验的感染科郑丽花护士长和郑小燕护士长先上。原本下午19:00换班,因工作任务繁重,10点多两人才回到酒店,还没来得及吃一口热饭。


晚上十点,中山三院第一批参战的感染科郑丽花护长、郑小燕护长在队友张宏斌、潘顺文的温暖护送下回到酒店。
    
下班后回到住处的郑丽花,鼻梁处因N95口罩佩戴工作时间过长,已经出现了一道压疮。

队内老幺97年的朱海秀在长期工作后,脸上鼻子上出现压痕

病区人手不足,没有护工等工作人员,中山三院院感科专家何达秋率先默默整理清洁区医疗垃圾,减少医护人员暴露风险。


1月26日下午16:00感染科护士李诗羿、SICU护士张晓玲出发奔赴一线岗位。


1月27日,胡吉祥、朱海秀、胡兰云、王妍丽中午12:00值班出发前合影。


1月27日下午一点多,周宇麒、李洪涛、冯定云、黄育波4人提前一个小时来到医院准备接班。4人均来自中山三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周宇麒是冯定云的研究生导师,这次两人一同出发,冯定云说自己内心复杂,担心老师劳累影响血压,担心他被感染。但是又非常担心他不在身边。“因为有他在,我的内心才更沉着冷静,更有力量。”

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四位医生工作前合影打气
 
50岁的李洪涛,在一线八小时不喝水不吃饭不上厕所,大家有些担心他的身体是否吃得消,但他新收病人、开医嘱,精气神不输其他年轻人。

黄育波医生也是个实干家,平时就内敛话不多,但做事干练、沉着淡定,出发武汉汉口之前他刚值完夜班,二话不说就来了。

冯定云说,“和他们三个搭档,内心安全感和温暖感难以释怀,我们已经不止是师生关系,还是战友和家人。”

四个人接班后快速了解医嘱系统和病人病情,尤其是对危重病人进行积极救治,四人密切配合,同心协力。
 

晚上11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位医生回到住处后已无心吃饭,简单以泡面、饼干、八宝粥补充体力。
 
1月27日晚上,段孟岐带着三院医疗队的4个90后的姑娘们接棒护士夜班工作。

大家相互鼓励,换好防护服,互相检查后在胸前、背后写上医院名称和自己名字,方便辨认。

病房是一条长长的走廊,满耳是呼叫器的铃声和忙碌的工作人员。5人没有迟疑,马上分工进入工作状态。

一位老伯觉得心电监护、吸氧、补液等的“绳绳线线”严重影响了他的自由,自己动手都给拔了,神经内科ICU护士方晓霞在床边耐心讲解,老人家最终“乖乖地”让她打了针、吸了氧,带上了血氧监测的指套。段孟岐感慨地说,姑娘们虽然年轻,可是经验老道,一点都不用操心。
 

“护士,这里打完了。”段孟岐帮一位阿姨拔针时得知她今年65岁,住院11天了,她“爹爹”(丈夫)66岁了,也住在这个病区另一间病房。段孟岐鼓励阿姨要加油,阿姨对着镜头大声给自己加油,加油声远远盖过段孟岐艰难地从防护服里发出的声音。



“护士,你是广东中山大学来的?”治疗时,一位76岁的老伯看着段孟岐衣服上的字问。“您听说过吗?中山大学,我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疗队的。”老伯说他曾在广东待过一段时间,当然听说过中山大学。

忙着做工作,时间悄悄流逝。11:10,段孟岐组织当班同事开始清洁科室环境,整理医疗垃圾,填充物品,准备好交班材料。

车上,段孟岐再跟大家强调约好的三部曲:“一粒维C、一包岗梅加一碗泡面,好好睡觉明天见。”大家相互鼓励:吃饱睡饱,战斗才能打得好!

来自PICU的三位护士:从左到右依次为张杨、段孟岐、董婉秋
 
长时间穿着防护设备工作后,很多人出现湿疹等皮肤问题,三院后方的专家马上组织会诊,神经内科护士方晓霞还收到同是一个科室、正在哺乳期的护士胡兰云特殊的治疗“药物”。


医生开具医嘱后,护士在处理医嘱

人手不足,白衣天使做起了保洁员

护士正在严谨仔细地核对第二天的输液项目

医疗队接管的病区医生办公室
 
 
接 力

1月28日一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13人组成的医疗队离开梅州市梅县区,准备援助武汉。



中山三院粤东战队名单:


1 李先 男 呼吸内科学 副主任医师
2 舒昱立 男 呼吸内科学 副主任医师
3 丘伟杰 男 重症医学 主治医师
4 林百润 男 呼吸内科学 主治医师
5 杨振辉 男 感染性疾病学 主治医师
6 温志英 女 院感管理 主管护师
7 余璇新 女 护理 护士
8 钟 敏 女 护理 护理师
9 谢玉燕 女 护理 护理师
10 梁 姫 女 护理 护理师
11 杨茹钰 女 护理 护士
12 张素嫦 女 护理 护士
13 林依婷 女 护理 护士

几天来,得知武汉物资紧缺,爱心接力开始。来自中山三院、广州、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爱心捐赠信息铺天盖地的向队员们投来。医用防护物资、生活用品、车辆、人员等等都已经或正在到位。

1月27日,中山三院支援武汉医疗队员段孟岐收到一位自称徐先生的电话。段孟岐刚到楼下,徐先生扔下东西就离开了,段孟岐甚至还没能反应过来,车牌号都没拍到。

徐先生在送来的润肤霜写下这样的话:遇到对的人,生活更滋润,我们全体感激您。


周宇麒队长收到爱心人士捐赠的干衣机 


医疗队员们上下班有了 “专车”,后勤保障组的周文营、潘顺文等人轮流做司机接送值班人员。

 

张宏斌、潘顺文为医疗队安装好了热心市民捐赠的洗衣机
 
潘顺文收到了女儿从老家写的信,她告诉爸爸自己一定会听爷爷的话,完成布置的任务。有了家人的鼓励,潘顺文等人满血复活。


胡吉祥说:“环境比想象中要差,不过我们不怕,‘冲锋’纵然不易,但人间值得。”

张杨说:“我们有爱,有情,有力量。我们会雄赳赳气昂昂的奔赴战场,平安健康归来。”

方晓霞说:“2020年的春天来到的时候我们一起到武大看樱花!
 

供稿:周晋安(党委宣传科)
编辑:叶张翔
初审:甄晓洲
审核:周晋安
审定发布:丘国新  戎利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