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系统观”与“生命观”: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探索与总结

规划设计事业部 国地资讯 2022-07-17
摘要

当前,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系统发展的理念对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探讨了在生态文明建设时代背景下,以“系统观”与“生命观”为核心理念,重新解读了国土综合整治与修复的内涵,全面复盘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专题的工作思路,同时总结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以期为未来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的发展理念。如何落地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以“系统观”和“生命观”为核心发展理念,修复国土功能,提高国土开发利用质量和效益,是生态文明落地的重要着力点,是提高国土开发利用效率和质量的手段。





二、内涵重构



(一)内涵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与转型,整治与修复的内涵从单一要素局部的整治修复转变为对多要素整体的保护修复。其中“整治”转变为以提升国土空间整体品质为核心,更加关注国土空间全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规律的互动协调,强调生态景观相互关联的“系统观”和人-自然共荣共生的“生命观”。“修复”与之前相比更需重视生态系统本身的自愈能力,形成以自然恢复为主,以生态措施为重的修复模式,同时注重与生态安全格局的衔接,围绕区域发展的主题开展工程设计与实施工作,更注重修复工程的系统性。


(二)特征



➣ 1.全域覆盖构格局,空间联动促协调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目标在于提升区域的综合功能,因此在专题研究过程中需重点考虑区域的发展体系,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和城乡融合发展。同时需全面覆盖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和生态空间,协调好农业、工业生产力的提升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构建绿色友好发展的新格局。


➣ 2.要素齐全划重点,综合考量补短板


正如习总书记所言: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空间各要素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目在于改善“山水林田湖草路村海”全要素的国土空间结构和功能,因此要求对全要素综合评估和考量,统筹协调,系统治理,查明治理重点,弥补区域短板,做到有的放矢。




三、经验探索


  

(一)研究框架



根据自然资源部印发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2020.09)的相关要求,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应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基本理念,以“系统观”和“生命观”为两大核心思想,建立全域性、全要素和全周期的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目标、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具体分为“现状评估——潜力分析——划定分区——制定策略”四个步骤,如下图示。


图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框架


(二)关键问题



➣ 1.现状分析的重难点


现状分析旨在实现两个目的,一是整体把握研究区基本情况,二是发现研究区资源本底存在的问题,为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研究区实际、突出区域特色的研究方案奠定基础。为全面科学地分析现状,常引入多种分析方法挖掘问题以便更好地反映现状。常见的分析方法有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的应用可尽量减少主观因素对现状分析结果产生影响,比如密度分析方法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因主观感受判断要素分布状态而导致较大误差的问题,更加科学地反映现状的基本情况。


➣ 2.整治潜力分区的难点


潜力分区是国土综合整治中承上启下的一环,向上衔接现状分析,向下承接识别重点整治区域的重任。通过把现状问题与其他各种限制条件相结合找出研究区既存在问题又可实施整治的区域,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将潜力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根据分区等级判断重点整治区域。


难点:如何整合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工矿空间潜力以形成综合潜力分区图?


思考:由于各地资源禀赋条件和发展诉求不同,其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工矿空间的整治潜力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因此直接把三类空间的整治潜力通过数值归一加和并不能满足研究区的现实需要,需通过赋予权重进行调节以得出综合的整治潜力分区,但赋权的主观性通常难以避免,往往导致所得结果并不理想。


解决措施:层次分析法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权重确定方法,通过运用yaahp软件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再依据不同因子的相对重要性建立判断矩阵,并经过一系列的算法计算出各个因子的权重,可很好地降低由于主观影响而导致偏差的可能性。



➣ 3.生态修复技术的重点


生态修复区域主要通过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识别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已形成“源地-阻力面-生态廊道”的研究范式[1]。为准确刻画生态系统的现状,建议建立综合指标体系识别生态源地。通过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生态敏感性、景观连通性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研究区的生态重要性进行评估,进而识别生态源地。其次,生态阻力面构建时,不仅依据景观类型设置不同的阻力值,还应引入了坡度、地形起伏度等因子以便更准确的模拟阻力面的分布特征[1]。最后,生态廊道的构建可根据McRae等[2]提出的电路理论,利用Circuitscape模型构建生态廊道,能较好的识别出表征景观连通性的生态夹点以及阻碍生物在生境斑块间移动的生态障碍点等,有助于提出针对性的生态修复策略。



➣ 4.生态修复信息化的痛点


相对于综合整治,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修复目标与对象更加多元化、修复路径更加系统化、修复手段更加复杂化;再加上长期以来我国在履行生态修复工作相应职责时,各个生态要素由不同部门机构进行管理,以致于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全社会共同监督机制不完善、生态监测监控网络不统一、生态大数据集成应用未建立等突出问题。


解决方案:在现代化信息及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以数据为核心,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监管平台,以此掌握生态本底、明晰生态修复格局项目,对生态修复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将整治修复成效数字化、可视化展示,实现对生态修复项目的科学管理、精细整治。


 



四、总结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是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及国土空间品质的重要手段[3]。主要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方法,科学、高效地挖掘研究区的现状问题,并通过划定潜力分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出重点整治和修复的区域。其中潜力分区对于国土综合整治至关重要,处理好权重的问题和提高潜力分区的精度是确定潜力分区的关键,更是确定重点整治区域的关键。将全域、全要素的“系统观”和自然要素和谐统一的“生命观”融入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工作中,有助于新时代国土整治修复工作的转型,实现人居环境和谐友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莹,王静,黄隆杨,翟天林.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诊断与识别——以烟台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0,35(01):190-203.

[2]MCRAE B H, DICKSON B G, KEITT T H, et al. Using circuit theory to model connectivity in ecology, evolution, and conservation. Ecology, 2008, 89(10): 2712-2724.

[3]宫清华,张虹鸥,叶玉瑶,袁少雄.人地系统耦合框架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策略——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J].地理研究,2020,39(09):2176-2188.

[4]施陈敬,张鸿辉,吴本佳.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20年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论文集.


部门简介:


规划设计事业部,紧跟时代脉搏,深耕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更新、城市设计、乡村振兴领域,精准衔接自然资源相关业务线条,善于攻克各类规划技术难关,整合策划、规划、设计业务全流程,建立了一支涵盖城乡规划、土地资源管理、人文地理学、建筑学、交通市政等多专业背景的复合型团队,面向业主提供高质量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解决方案,为建设绿水青山美丽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林冬娜、邓小云

文章作者:李葛、于沣玉、昝雅惠

文章审核:刘海




往期推荐研究

为什么需要评估调整生态保护红线?

研究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国土空间底线管控:“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

研究

新时代国土空间数字化生态技术支撑: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国地资讯聚焦国内外自然资源、城乡发展、生态环境行业,致力于宣传热点政策,分享新鲜资讯,展示研究成果。


空间规划大数据联盟关注“空间规划大数据联盟”给你想要的资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