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越微笑,越抑郁

2017-10-14 向佛而生


王祖蓝夫妇

有关抑郁症的消息真是层出不穷。

本月第一天,又一个娱乐明星王祖蓝宣布全面停工,回家陪已患抑郁症的妻子。

而他的妻子,那个美丽的混血儿,带给粉丝的感觉是十分快乐和光明,孰料竟因“抑郁症”,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王祖蓝本身是个喜剧笑星,逗逼搞笑的人设风格让他备受欢迎。

王祖蓝和美女演员李亚男在2015年结婚,两人经常同台演出,呆萌身高差让观众们特别喜欢这一对儿。

 

命运却似乎不断和娱乐界的明星们开着玩笑。

那些拥有超高人气,令无数粉丝迷恋;看上去随时随地面露微笑,光鲜夺目的星们,近几年却不断爆出因抑郁症而不得不停工治疗甚至自杀的消息。

 

而另一部分人群,也是天之宠儿,他们被送到海外,继续深造读研或读博,有着令人生羡的家境和学识。

这帮海外留学生们,最近也不断传出自杀的消息,最近的一则消息是前天,那位海外读博长达七年的唐晓琳,确定是自杀身亡。

这些学子自杀的原因竟然也是抑郁症。其中大部分学子,死去前谁也不知他们有生病,因为他们给同学、朋友和家人的感觉都是“阳光、开朗、乐观”

 

我们把这种人前微笑,人后抑郁的患者统称为“微笑抑郁症者”。

这种人,往往具备很强的隐藏性。

平时他们人缘特好,擅于交际擅长沟通,也乐于助人。

可是没想到,某一天,突然就传来他们中某一位自杀的信息。

令人猝不及防,惊愕万分。

给家人和朋友带来的,更是晴天霹雳的打击。

想像一下,一个本身罹患重症,或是检查出有重病的亲人,有一天即便去世,至少身边人早有准备,痛苦就没那么强烈了。


而那些“微笑抑郁症”者,平时活活泼泼,又体贴又懂事的阳光中青年,却突然间说没就没,让身边人情何以堪,怎可接受?

所以,尽可能关心一下身边的那个常常笑着帮助别人,一概以微笑示人的那个亲人或者朋友,鼓励他(她)说出心中的孤独和痛吧。


笑着离去的女孩       


2009年2月8日,农历正月十四,元宵节的前一天。

一个充满喜乐的日子。
课间休息时,某中学特级教师黄侃发现手机上有一个未接来电,是女儿远远同窗六年的闺中密友从西安打来的。

黄侃打过去询问原由,对方说远远出事了。


远远是黄侃的女儿,2008年9月赴荷兰留学,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读经济学。

出事了?黄侃很疑惑,也很惶恐,女儿能出什么事,她不相信。


中午,黄侃给中国驻荷兰大使馆打电话,但无人接听。

整个下午,黄侃始终心绪不宁。

远远从小喜爱体育、唱歌,还喜欢吹长笛和玩打击乐,成绩优异。中学时出访过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从小到大,女儿都没让黄侃操过太多心,学习优秀,兴趣广泛,生活自理能力也强。
  “你不知道我这个女儿有多能干,情商高,
朋友也多,性格开朗,处理事情冷静。”

一说起女儿,黄侃的神情充满了自豪,

“留学的事情也是她自己决定的,自己找的学校,还申请到奖学金,自己办签证,买机票。”


当时,女儿突然要出国留学,黄侃还有不太理解。
“她当时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念大一,我本来想让她在国内念完大学再出国的,但她坚持,我也只好尊重她的决定。”

黄侃亲自送女儿上的飞机,事后回忆起来,那天她穿了一身黑色的T恤,而平时,她最喜欢是颜色鲜艳的衣服。


到荷兰后,远远曾写信说很喜欢就读的学校,生活很愉快,还教美国同学学中文。

在短短不到半年的学习中,远远在学业上已表现得异常优秀,多项成绩在9分或以上,成为学校的优等生。


 “她的个人博客上也全是生活条件得不错、和朋友相处得很好之类的话,她从小就这样,总是报喜不报忧。”黄侃说。
下午4点,黄侃又一次拨打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的电话,对方的答复是情况不明。

一个半小时后,黄侃再度打电话询问,大使馆称正在调查。
  

2月9日凌晨,大使馆确认了远远出事的消息,并让黄侃尽快办理出国手续,赶往荷兰处理丧事。

原来,2月8日,远远在写下三封分别给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遗书后,在宿舍内自尽。

在警局,黄侃看到了女儿的遗书。

亲爱的妈妈:

我知道我没有资格鼓励你要坚强不要为我哭泣之类,……

我真的太太太累了,八年来一次次平定崩塌的心灵,而当它再一次崩塌时我又无能为力,只有咬牙忍受再寻找调整的机会,而现实的事务又被耽搁着,现实的美好被破坏着,我真的厌倦了。

  

在遗书中,远远坦言自己受抑郁加强迫症之扰已长达8年,痛苦不堪。


黄侃完全没想到,外表活泼开朗的女儿竟会背负如此大的痛苦,而她作为母亲竟没有丝毫察觉。
  “现在回想起来,她上初中后一度变得沉默寡言,我还以为她是变文静了,没想到患上了心理疾病。孩子最后的时光,也是在异乡孤独地度过……”

黄侃痛苦地回忆。
   

远远的意外身亡让她的许多朋友吃惊不已。几乎所有跟远远有过接触的人,一致评价她平常开朗活泼,没有任何强迫症或是抑郁症的迹象。
  

“积极向上,充满理想,倔强不服输。也许正是她这种对生命中完美的执著追求,让她把自己的一切永远留在了风车的故乡。”

一位好友在纪念远远的文章中写道。
  

远远的一位好友说,她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咨询远远的意见,而现在回想起来,远远甚少与她们分享自己的感受。  

在遗书中,远远说曾想通过留学生活来减轻自己的症状,但却“没有成为救赎的灵药”。

失去爱女的黄侃决定坚强起来。

不能让这种悲剧继续在其他孩子身上上演。

于是,黄老师在之后的毕业生家长会上,再一次说出内心的伤痛,把远远的案例告诉每一位家长,让更多的家长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多陪伴和交流,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完美。

 

原以为,远远的自杀是留学生中的极少数。

哪里想到,最近几年,留学生自杀的事件却有增无减。

而多数,竟然都属于类似远远的情况:微笑抑郁症。


去国外的孩子,总有那么多无助和无奈的时候。

也就在去年的2月,一位阳光少女的突然离世让大家不得不重视微笑抑郁症这个杀手了。

一个叫Weiwei的20岁女孩,来自广州,2012年就读于佛山第一高中,2015年进入UCSB进修德语及心理学专业。

这是个阳光美丽的姑娘,颇有才华,会弹钢琴,热爱生活。

在她的博客和脸书上,女孩每一张照片中都笑得十分灿烂。


实际上,Weiwei确实是个性格外向的女孩。她社交广泛,和同学关系都很好,英文也棒,她最后一次在社交账号上发文章,是在出事前一周的2月5日,懂事的她还让妈妈不要担心,称自己“已经长大了”,

没想到一周后就传来了噩耗。


Weiwei微博贴文说,世界是美好的,而她是个不堪重负的胆小鬼,所以选择了退缩和逃避。

她写道,生存还是死亡,理由有且只应有一个,就是自己本身值不值得生存,有没有资格生存。

文末,她说她无法承受生命给予她的重量,并希望她爱的人一切安好,好好生活。


阳光女孩的离去,让所有认识她的人感到惊愕,并无法接受。

Weiwei的闺蜜王小姐(匿名)表示,自己从12岁就认识她了。在她的印象中,Weiwei是个特别开朗、外向的女孩。

一直以来,Weiwei在班上的成绩都很好,基本都维持在前一二名,无论是情商或智商都很高。


她指出,Weiwei来美国之后,适应能力很强,大约3个月就熟悉了周边环境,还交到很多美国与国际生朋友。

此外,Weiwei对心理学相当感兴趣,曾向她表示,很多学心理学的人,都是自己有矛盾,想给自己治疗,或许说的就是她自己。

关于Weiwei的死因有诸多猜测,其中之一是她不堪压力导致抑郁。

一个典型的越微笑,越抑郁的女孩。

一年之后,一个“乐观”的女孩再一次重蹈Weiwei的覆辙。

就在刚刚过去的国庆第一天,传出在美攻读博士的北大留学生唐晓琳失踪的消息。


今年32岁的唐晓琳毕业于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专业,现在犹他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失联前在该校做导师助理研究员。

9月30日,唐晓琳抵达旧金山。10月1日,她与亲友失去联系。


失联前,她给朋友的短信中提到会去金门大桥,此前也曾透露想在金门大桥结束生命,而她最后被看见的地点就是金门公园附近。

在大家的印象里,她是一个“快乐、乐观”、“爱穿裙子”的女孩,也有朋友默默祈祷“不相信她会轻生,她只是手机没电、迷了路”。


可是,就在前天,10月12日,美国校方证实,唐晓琳已在美国自杀。

我想得到这个消息的唐父唐母,其悲痛程度不次于远远父母。


我们来看看唐晓琳的读书史:

唐晓琳2004年进入北京大学,就读于空间物理专业,2008年本科毕业之后,去美国读研究生。

算起来,今年已是她学业的第9个年头,也是她攻读博士学位的第7年,但是还没有毕业。


最重要的是,她所选择的专业是Phd专业,提到这个专业,不少博士生和科研从业者都不“淡定”了。

我们猜测,唐晓琳自杀的原因估计跟她的专业有关。

因为这个专业,是耗尽光阴和青春,却有可能一事无成的专业。


里面反而充满了不确定性,甚至有时候研究了十年的成果会因为一些原料的改变,需要推翻重头再来。

这样的不稳定因素无疑加剧了博士生涯的前途未卜,使不少在读博士生陷入了两难的局面:放弃吧,意味着这么多年的研究发现白做了,不放弃吧,在这条路上实在看不到尽头。

于是,很多人因为这个怪圈现象,出现焦虑、失眠。


本来就社交圈窄,加上内心的情绪无处宣泄,长久以来挤压的烦闷导致抑郁。

比如说唐晓琳,已经在博士学位上挣扎了这么多年,但毕业好像还是遥遥无期。

有位自称是唐晓琳师妹、同在美国读书的匿名网友表示,唐晓琳“有时候要半夜去实验室守着实验,特别辛苦”,“记得有次和她吃饭,吃完了都晚上10点了,她还要回实验室看结果。”


同时这位网友还透露:唐晓琳在读博过程中曾换过导师,“之前导师据说对她和另外一个中国女生不是特别好。”

这一切的压力,让身处国外的,孤身奋战的唐晓琳可能早就疲惫不堪了。


可是,好强的唐晓琳,却依然对外表现的开心乐观,把抑郁和无助留给了自己。

因此导致最后情绪崩溃,无力承担“生活之重”而做了傻事。

最伤心和后悔的,莫过于他的爸妈。

或许唐父唐母跟黄侃老师有着同样的心愿:那就是,和孩子们多多聊聊吧。

 

娱乐圈里的微笑抑郁症        

娱乐圈里因微笑抑郁症自杀的明星就更多了。

最著名的莫过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哥哥张国荣了。

能歌善舞,才华横溢的哥哥,加之他谦和迷人的笑容,迷倒粉丝无数。


这样一个横扫老中青的万人迷哥哥,竟然会在2003年的4月1日跳楼自杀,至今仍然让粉丝们觉得他只不过利用愚人节给大家开个玩笑而已。

每年的4月1日,都有数万粉丝各地集会,为纪念哥哥聚在一起,等待哥哥归来。

数年后,一个哥哥的粉丝,同在娱乐圈,同样圈粉无数的明星乔任梁步其后尘而去。

同样因“微笑抑郁症”!

去年,生前很喜欢哥哥张国荣的乔任梁,采取了与哥哥同样的方式离去,可他才28岁。

乔任梁的父母伤心欲绝,称完全不知乔患抑郁症。


是的,微笑抑郁症就是如此的残酷和隐蔽。

一面笑着告诉每个人,我很好,我没事。

一面悄悄的躲在某一个角落,失眠,痛苦,孤独,或者只是单纯的生理疼痛,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煎熬。


却不愿告知任何人,默默的舔舐着自己的伤痛。无人倾诉,无人宽慰,无人理解,无人陪同。

终于在某一天,再也无法忍受不起人前人后的两种角色的巨大分离,再也不能独自承担天黑之后的巨大空洞与无助,选择一种决绝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奔向他们自以为的解脱和光明。

却带给亲人们难以承受的超负荷打击和暴烈的伤痛。


什么是真正的微笑抑郁症       


在抑郁症,尤其微笑抑郁症高发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实实在在的对微笑抑郁做一个全面的了解。

有一个当今特别知名的网红心理学作家武某,竟然在他的《坏情绪不是你的敌人》 这篇文章里这样写道:

治疗抑郁症的经典药物“百忧解”的命名,便是这一逻辑的经典体现——你很难过是吧,我这个药可以让你快乐。

崔永元发明的词汇“微笑型抑郁”,也道出了对付抑郁症的通常办法:用快乐战胜悲伤。


这也是我们对待一切所谓的“负面情绪”的办法。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说,一切问题源自我们拒绝接受真相。为了拒绝接受真相,我们刻意朝相反的方向走,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就会陷入“反相”的泥潭中。

他竟然说“微笑型抑郁”,是用“微笑战胜抑郁”,如此白痴的说法,出自一个北大心理学专业人士之口。

我是惊呆了。

第一,所谓微笑型抑郁,就是指的当今最流行的一种抑郁症,叫微笑抑郁症。这种抑郁症,不是用微笑战胜抑郁症,相反,可能,越微笑,越抑郁。

抑郁症不是通过表面的微笑就可以战胜,如果真的这样简单,那么自杀的人算是白死了。

第二,崔永远的抑郁症有可能也是微笑抑郁症,崔老师用他一贯的幽默,把他难以言说的一边微笑,一边心苦的难受劲,用微笑型抑郁来表达了。

这也是几乎所有娱乐圈、电视圈的公众人物得抑郁症的关键因素。

身为明星,他们只能笑着出现人前,眼泪和挣扎以及压力却默默流向心底。长期以往,导致了“微笑抑郁症”。

网红武某在另一篇文章《拥抱你的抑郁》中是这样看待抑郁的。

他说:

那么,抑郁症到底是什么?

在我看来,抑郁症和其他各种心理问题一样,其实都是在通过痛苦,告诉你一些什么,而你若能聆听到症状中的这份讯息,你的抑郁症就没有白得。


更文艺的一句话,是一位高僧所说的:心一次次破碎,就是为了把心打开。

抑郁症带来的痛苦体验,也是这个目的,让你用心去感受一些东西,从而更好地将心打开。


也许有人会说,你没有得过抑郁症,你不知道……

但恰好,我曾是抑郁症患者,而且抑郁的特质一直如影相随,跟随了我这一生。

所以我既是患者,也是心理医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谈谈它。


我是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时得的抑郁症,由头非常老套:失恋。

抑郁症的经典症状“三低”,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语言行为少,我都有;多次有轻生的动力;社会功能严重丧失,研二、研三两年只拿了一个学分,没法毕业,不得不申请延迟一年毕业。

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抑郁症,包括他自己亲身体验到的抑郁症,跟我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过《这年头,谁没有抑郁过》所讲的一样,抑郁症是一种心理障碍的体现,是痛苦到无法自已,可能导致生理疼痛和心理失衡,甚至了无生趣,没有了活力和动力。


我的文章出来后,收到很多留言,有些粉丝表示我仍然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抑郁症”。

我翻阅大量文章后,发现,果然,武某和我,真的对抑郁症的表达并不全面。


抑郁症并非都表现在心理和情绪上面。

有些抑郁症,尤其微笑抑郁症,有时候表现出来也很隐蔽,甚至吃了很多年药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抑郁症!

我们来看看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白:

四年前,我开始有身体不适感,后脑就如同终日压着一块大石,昏昏沉沉瞌睡不止。

相伴而来的是理解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开始明显走向下滑,这对刚换了一份新工作的我来说着实艰难。


直到有一日清晨我终于头痛难耐到无法上班,于是,我去了医院。

医生的诊断是脑供血不足,开的一堆药有些许的疗效,缓解了我的头痛,但并未卸下我脑中的大石。


在那之后的两年间,如那天早上的严重症状陆续出现过几次,我自己也开始尝试以各种手段看是否能缓解自己的症状。

我每天早睡早起,吃很多的豆制品,每天吃三根香蕉,每个工作日的晚上都要跑步,每个周末都去游泳……但没有一丁点的起色。


在开始的两年,我无论睡多少个小时,都还是睡不饱,脑袋始终昏昏沉沉就如同熬夜到三四点时的模样,哈欠连天,随时随地都能睡着。

但即便如此,当真要我睡觉的时候,我又要辗转反侧许久方能入睡,且睡眠很浅,一点点风吹草动就会把我惊醒,而在这之前我是一个沾上枕头十秒钟内就能睡着的人。


我中午必须午睡,不然下午我的脑袋就会如同要炸裂了一般。

而因为此,我开始慢慢不爱与人说话,因为说话很累;开始慢慢不爱与人交际,因为交际很累。

更多的时候我选择在床上躺着睡觉,虽然不管我睡多少个小时也仍然睡不醒。我已经快忘了一个清醒的头脑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2013年开始,睡眠越来越差,身体也日益乏力,脑中的大石突然开始疯狂生长、变得越来越重。

每天早上,我都需要与压着我的那块大石全力对抗才能艰难起床,从不迟到的我开始迟到;我无法再维持上班路上读书的习惯,而转为靠着窗户昏睡;下班时我经常需要在上海南站下车歇息一会,因为我开始会晕地铁,坐时间一长就头晕恶心;我变得没有办法工作,整个大脑的回路就如同被堵塞住了一样,那块疯狂生长的大石也压得我有一半的时间只能趴在桌上;每天一进家门,我就只能躺在床上动弹不得;我不想见人,不想接电话,不想与人说话,不想出门,这等简单的事情于我简直苦不堪言,我开始进入如深渊般的社交困境,我的手脚也如同长出了绳索把我彻底捆缚住了。


我开始觉得我的人生彻底无望了。

我看了大量的医生,做了大量的检查,从中医到西医,从脑电图到脑CT,统统无解。

我只能回到老家休息了整整一个月,每天早起爬山,想睡就睡,吃很多滋补的食物,去新疆尝试旅行治疗,依旧无解。


终有一日,遇到靠谱的医生建议我去看心理科。

初初听到这个诊断,我觉得很可笑,我是一个很豁达开朗之人,而且近几年并不曾有过什么让我郁郁不平的心事,何来的心理疾病,而且我统统都是生理上的症状,与心理疾病又有何干。


但我还是去了,果然诊断出来我是抑郁症,而我的所有症状都是抑郁症的肢体症状。

初诊时,医生问了我大量的个人问题,为我细细分析我的病因,判定我是因上一份持续三年的工作强度与压力过大,且没能及时调整与排解,而导致在离职后,积攒了三年的疲劳和压力瞬间喷薄而出,从而引发了抑郁症。


正如《情绪与健康》一书上写的:忧郁症其实是一种压力调适不良症,人遇到压力,内分泌系统会释放出一群叫做葡萄糖类固醇的荷尔蒙,或叫压力荷尔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皮质醇。

科学家相信,皮质醇分泌量高会干扰血清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的平衡和分泌。


医生给我开了对症的药,刚吃下两天,我的症状就几乎被全部压制住了,开始恢复正常的生活,正常起床、正常洗漱、正常交谈、正常工作、正常睡眠,我精神上的麻木状态得到改善。

只是我脑中的那块大石还在,始终无法移除。这种药物也让我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有一次因为医生停诊而停药了几日,我就感到头晕目眩、呕吐不止,身体时不时有一种过电般的发麻感,躺在床上动弹不得。


中间还有过一段时间的失眠,脑袋累到分分钟就要炸裂,却无论如何都睡不着,夜夜睁着眼到天明,我终于可以理解失眠为何会逼死一个人,幸运的是我的失眠只持续了一个星期。

有一阵药物失控,会感觉到脑中好似有一个锤子在咚—咚—咚地一下下砸,同时胸口也开始隐隐作痛。


“哐”每砸一下,脑袋疼得就如同要炸裂一般。与此同时,循着后脑疼痛的位置,从脖子到后背一带都痛得如同一块坚硬的铁板,稍稍扭动下脖子,就会感觉筋骨咔咔作响。

晚上躺上床,只能在床上蜷缩成一团,尽力找到不舒服中相对最舒服的姿势,只盼能尽快睡着,安睡一夜之后一切又能恢复如常。


有一个周日,我想着已连续吃了四天的止痛药,这东西对身体伤害太大,今日即便痛死也不能再吃。

夜幕渐渐降临,疼痛感再度如狂风暴雨一样袭来,我蜷缩在沙发里,不知道该拿自己如何是好。


在昏惨惨的房间里,慢慢的,所有痛苦的前尘往事都从心底里翻涌出来,关于家庭的,关于情感的,关于身体的,关于事业的,凡是所有经历过的苦痛都从角角落落里跳出来。

在我的脑海中翻腾,我回顾了自己没什么价值的过往,看着我无比痛苦的现在,又想了想未知的未来,好像看不到任何光亮,我的人生就此被困住了,身体坍塌,没有幸福,就如同张爱玲所写的,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


我脑中曾闪过一个念头,要不死了算了,反正活着也一无是处。

有段时间每天在朋友圈发自己的近况,说着自己的痛苦。我不是一个愿意多吐露自己痛苦的人,还记得一年多前抑郁症最为严重时,我曾在朋友圈写自己的症状,之后被一个朋友拉黑,我问她拉黑的原因,她说我的朋友圈没有一点正能量,本来上班就挺崩溃的,谁不想找点乐子。我也不想自己是一个浑身负能量的人,只是病已至此,体内哪还有一点可以散发正能量的小太阳。


但我发这些,只是想能不能在我生理和心理全线崩溃、又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溺毙的时候,会有人如救命稻草一样,打电话给我,说“喂,你怎么样了,我陪你去医院吧。”或者敲开我家房门,说:“嘿,你还活着吗,我给你带了点吃的。”

我其实是在用我的方式呼救。但我发出的朋友圈下面,无非就是“加油”、“挺住”、“保重”、“你可以的”这些对于当时的我毫无意义的言辞。


当然真心关心我的人有很多,现如今平静下来再回想当时的种种,都只是我脆弱不堪的玻璃心在作祟,只是当时的我完全没有哪怕一丁点力气来对抗自己的抑郁和脆弱。还好。我拼命告诉自己,我多多少少还有生的牵绊和欲望呢,不能就这样走了。


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让大家了解抑郁症患者是一种如何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太多人不了解抑郁症,对抑郁症有误解,从而对周围有抑郁症的人采取了不正确的应对态度,即便是出于善意,但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反而加重了对方的苦恼。

实际上,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和症状很复杂,并非简单归类为心态不良,情绪不佳等等。

也不是网红武某说的那样简单:

我是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时得的抑郁症,由头非常老套:失恋。抑郁症的经典症状“三低”,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语言行为少,我都有;多次有轻生的动力;社会功能严重丧失,研二、研三两年只拿了一个学分,没法毕业,不得不申请延迟一年毕业。

期间,我在北大校外逛街时,两次被警察拦下,查我证件。估计是看我蓬头垢面的样子,怀疑我是逃犯啥的。


唯一不同的是,那两年我的睡眠特别好,简直是有生以来睡眠最好的两年,直到现在都没有那么好。抑郁症的晚睡早醒的症状,没有发生在我身上。

为什么?因为这两年,我无形中符合村上春树小说中常描述的情况——男主人公在情绪或境遇非常糟糕时,潜入井底,在井底就那么待着,结果发现了一条路,从井底走出来,正好是他要去的地方。即我没有和抑郁抗争,我就让自己和抑郁共处,在抑郁中那么待着。


因为没有抗争,也没有丧失了人生目标等方面的追求,所以,我可以很彻底地在低落中入睡。

但假若只有这一点,抑郁也许会将我带到很可怕的地方。关键是,作为心理学系的研究生,作为发誓要将人研究明白的研究者,我同时在做自我观察:我任由低落的情绪流动,并在这时观察我的情绪情感、我的身体感受、我的思绪……


这种工作有了不可思议的效果。在抑郁症持续了快两年时,突然有一天,我感觉到了不同,就好像是我内心中本来有很多条河流,但它们过去是堵塞的,或者相互拧着的;但突然间这些河流通畅了,它们流动起来,而且流向一个方向,最终汇入大海或者一个大湖。


这时,我发现自己像是突然间具备了一种本领:任何小说、电影,我似乎都能看懂了;任何人的故事,我似乎都能听懂了。加上“似乎”是因为,这事当然没有这么绝对。

但的的确确,我对人性的理解,一下子达到了一个对我来说不可思议的高度。

 我相信他的抑郁症也最多只是低度,或许不能到中度。

所以他可以很淡定很真诚的分享他的经验是“与抑郁做朋友”。

真正的抑郁症患者,可能早已到了不知抑郁,也不知生之味的地步。

单单就是一个失眠和无处不在的生理疼痛就会折磨到你生无可恋,生不如死的地步。

哪里还有静心修行的能力?

除了那些确实心理强大到可以战胜自我的人,如《美丽心灵》里那个用强大的精神治疗了自己的精神分裂症的纳什。

可纳什是天才,也是少之又少的个案。

如果武某就用他所写的方法去治疗和宽慰他的抑郁症病人,相信这会害人无数。

 

理解和陪伴身边的抑郁者       


我是第二次写抑郁症了。

本次重点虽然在微笑抑郁症,但其实本质上还是抑郁症,只是微笑抑郁症患者因其职业与性格的原因,表现出的两面性更强,隐藏度更高,也更值得大家去关注和关心。

真不希望隔三差五的就出现一个“一面笑着,一面离世”的消息。


好吧,我们究竟该怎样去关心身边的微笑抑郁症的朋友呢?

先用一位已经康复的差不多的朋友的提醒给大家做个参考:

1、抑郁症的对面不只是“快乐”那么简单,就像我并没有不快乐。

抑郁症的对面更多的是“活力”,是身体被病困住了,导致人生也如同被困住了,体内的精力好似被榨干了,导致人生也如同被抽空了。

所以不要对抑郁症患者说“开心一点”、“想开一点”这种话,导致他抑郁的并非心情,开心一点、想开一点并不会减轻他的病痛,更何况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已经失去了“开心、想开”的精神调节机制。


2、因为第一条,所以不要以一个人开心不开心来判断他抑郁不抑郁,这两者之间无法划上等号。

“你整天那么逗逼,怎么会抑郁呢”,这样的判断是彻底的误读。


3、抑郁症是一种病,不是一种悲观失落的心情、不是矫情、不是故作姿态,是大脑中的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失衡。

所以不要对抑郁症患者说“你有啥可抑郁的,我还抑郁呢”这种话,就好象你不会对一个癌症患者说“你有啥可乏力难过的,我还乏力难过呢”,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而不只是一种心情。


4、抑郁症是一种病,是病就要吃药。

确实有人有轻度抑郁症自己熬着熬着就熬过去了,但对于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来说,扛不是一个办法,这不是一个用意志就可以与之对抗的疾病。

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主要通过影响三种化学性神经传导素来发挥疗效: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千万不要抗拒治疗和吃药,是否吃药不是衡量人生是否健康的标准,健康的人生的应该是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问题,即便是借助药物的手段。


5、抑郁症的外部表现非常复杂,悲观低落的心境固然是一种症状,但更多时候还会通过肢体的症状表现出来,比如头昏、乏力等。所以千万不要以没有心理症状而只有生理症状,来否定一个人抑郁症的可能性。


6、不要问抑郁症患者“你为什么要抑郁?”

很多人的抑郁症是无法找到确切病因的,就像癌症患者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得癌症一样。


7、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控制能力会较之常人更差,除了经常不想说话外,时常会忍不住情绪失控、脾气暴躁,希望大家都能理解,对于这种情绪上的失控抑郁症患者自己也很苦恼。


8、不要对抑郁症患者说“这又不是什么好事,有什么好到处说的“这种话。

抑郁症就是一种普通的疾病,11%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这没什么见不得人,“诉说”会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精神压力。

就好象我终日以一种逗逼式的口吻调侃自己的抑郁症,一方面是在排解自己的压力。一方面我也希望通过我的调侃,让大家知道抑郁症是一种病,不要对它有任何的偏见。

我很庆幸,在我的不停诉说中,我周围人都对抑郁症有了基本的了解,从朋友到同事到家人都只是把我当作一个普通的病人,而不带任何的偏见。


9、对抑郁症患者而言,轻如鸿毛的精神负担都会带来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

社交活动会有压力,比如与不熟悉的人的聚会,他人的过度关注会有压力,比如家人对婚姻状况的关切,生活的突然变化会有压力,比如工作的变动。

这些压力对于寻常人而言不过尔尔,但抑郁症患者实在没有力气来对抗这些哪怕极度轻微的负面情绪,从而会把他愈发推向精神困局的最深处。

不要逼他们去做任何事情,一个安稳的环境对抑郁症患者非常重要。我的药物失控就是因为作息陡然间紊乱而导致的。


10、抑郁症患者的孤独与绝望,经常来自于外界的误解或轻视。

外界不明白你是真的生病了,而且这种病还很复杂,从而产生许多的冷嘲热讽,这会让抑郁症患者本就黑暗的生活雪上加霜。

与抑郁症对抗,患者需要的不是周围人的大道理,而是支持与鼓励,再简单一点,就是理解与关心。



对于“微笑抑郁症”本人,则要有积极良好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病情。

以下几点可做参考:

1. 扯下微笑的“伪面具”。

如果仅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和工作而强作欢笑,那么最好扯下微笑的“伪面具”才是最好的自救方法。

尽量活得简单和单纯,不要再以微笑作处世的法宝。

真诚其实比虚伪的微笑更加有用。


2. 不要让不良情绪转化。

及时调节和宣泄不良情绪,不要把忧郁情绪积埋在心底,让它有宣泄的出口,在哪儿结下的心结,就想办法在哪儿解开,尽量不要让不良情绪压抑在心底。


3. 通过饮食缓解不适。

焦躁、心悸、失眠等情况出现,可多吃豆类、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食物,减少肉类的摄取,避免喝咖啡、浓茶、酒等刺激性饮料,少食辣椒、芥末、花椒、大蒜、葱、姜等辛辣燥热之物。


4. 学点自我安慰和运动放松的技巧。

譬如练习瑜伽和太极拳,对消除压力,缓解心血管疾病症状非常有利。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工作之余养花植树、欣赏音乐、练习书法、绘画、打球等,可以怡情养性,调和气血,利于健康。


5. 建立心理支持系统。

包括朋友、家人、心理咨询专家等。

在郁闷难以排解的时候,向他们“诉苦”,寻求心理帮助。

如果精神压力过大,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则需进行专门的心理疏导或治疗。


6. 换一个角度看待生活和工作的关系。

在现代新型工作方式之下,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必须有所调整。

愉快工作是幸福生活的必需,但要记住,如果生活不快乐,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


在抑郁症高发的现代社会,据称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有抑郁症状,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期望更多人关心这个群体,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关心每个身边人。

千万不要等到某一天,某一个熟悉的身边人因抑郁突然离世的消息传来,才后悔莫及。

 

正如《走出抑郁》一书中写道:

很多人问我如何对待身患忧郁症的朋友与家人,我的回答其实很简单:减少他们的孤立感。

帮忙泡杯茶,促膝长谈,或是相邻而坐,保持沉默,或是其他适合当时状况的方法。

但你一定要做些什么,而且要发自内心地乐意去做。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这个,依然对抑郁症朋友有用。

理解和陪伴他们,是他们最最需要的良药。

让我们共同祝愿,每个人,都是微笑着,开心的活着。

这世上,不再有“越微笑,越抑郁”的事情发生。

— THE END —

 

往期精选:

   年轻的入殓师,用爱照亮死亡

91岁的海夫纳离世 繁华落尽伤悲秋

欧莱雅Liliane辞世 试图花巨款买幸福的她最终失望了

玉女形象不再,“紫薇”事件再一次提醒宝岛明星:贵圈有风险,言行须谨慎

人生实苦,请一定幸福

在重庆,女人的才华会让公知变无知

痛心!你的死很蠢,也很残忍……

恭喜咪蒙,成功睡成性感大婶

同为名主持,同样都是“傲”,一位捧为女神,一位贬为“呕像”

罗永浩的情怀是“锤子”,你的情怀可能是笑话

小心!你的善良正在变成恶……

珍惜生命,远离抱怨

苹果打赏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