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价格战改头换面卷土重来,各地行业陆续开始自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折扣系数 Author 石川
作者:石川
来源:折扣系数
十月底,临近周末的时候,多个消息源指向一个未经验证的消息,某头部公司的华东省某多个地区中支的车险业务将停业一周,且为“自主”停业。
这是综改一个月后最严厉的行业“自主管理”的结果,无独有偶,中部某省已多次上调行业最低自主系数,其他各省我们也收到此类信息,某省的大公司在“不约而同”地小步慢调自主系数,综改一个月车险市场开始“涨”声一片。
与综改之前的最大的区别是这一次真的不关“费用”的事情,也无关车险中介,可能这是多年来的头一次吧,一直背有“戴罪之身”的中介们终于可以洗脱污名了。
因为这一次的自主系数的使用才是始作俑者,从0.65至1.35(除个别城市外)的宽广草原,既是万马奔腾的竞技场,也是洪水泛滥的自由地。换句话来讲,车险的价格战从来就没有消停过,只是以前是费用的方式,现在是自主系数的方式。
权威人士认为在局部地区以现在的自主系数持续下去,行业大概率亏损,特别是中小公司的生存会是大问题,然后再蔓延至大公司,所以行业自救是肯定的,无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改革效果打折扣。
管理上有个颠扑不破的道理,就是改革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如果改革要均衡到市场、消费者和各主体的利益,本身是天大的难事。
其实不只是中小公司的问题,即便是大公司,也依然存在自主定价后市场的微妙变化,比如定价能力强的,就是能找到市场赔付低洼业务,然后用低自主系数抢占市场,而市场赔付高的,可以用高折扣提高保费充足度优化赔付,但对于定价能力弱的公司来说,好的业务做不进,差的业务又因“破窗效应“做得太多,自然经营效果很差。
竞争是市场的常态,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静态的制度设计碰到动态的市场竞争,各主体的关系就比较微妙。
有人把综改后的市场比喻成行业的一场拉力赛,有两类运动员是会成为“众矢之的”的。
一类是远远落后的运动员,因为实在是跑得太慢,拉了行业的平均分,比如不区别个体风险均全部采用地板价的公司。
第二类是远远超前的运动员,因为木秀于林,也一定会成为目标,因为他暴露了行业的整体水平。
所以,在这样的比赛中,运动员之间保持合理的默契显得尤其重要。
“哥们,咱们合群点好吗?”
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其实点出了宏观改革下的两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是市场承受力:以跑得慢的那些公司来说,在自主定价能力弱、业务来源单一、赔付成本控制不力和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应对改革实在是力不从心,很有可能跑着跑着就趴下了;
二是竞争因素:竞争无处不在,在条款一致、服务大致差不多,品牌影响力差不多的情况下,价格战是不可避免的。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阶段。可是改革前大部分把这个锅扔给了中介,所以认为去中介才是正确的。可是事实上,费率的差异远远超过了费用的差异,目前除北方个别市场外,全国车险价格战,费用的影响还是相对低的。
再者说,目前很多公司给流量平台的低折扣支持,加上本身的比价优势,这个可比综改前的传统中介的影响大多了,可是现在行业选择性无视。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是方向。
螺旋似发展,这是过程。
用辩证的思维来看我们的行业,可能会更加合理一些吧。但是谁知道呢,不是有句话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吗?
后台回复以下关键词,即可查看对应文章(不是本文章下留言):
回复“排行榜”查看2014-2020年产寿险公司业绩排名
回复“产险利润”查看2020年产险公司上半年净利润排行榜
回复“寿险利润”查看2020年寿险公司上半年净利润排行榜
回复“投诉”可查看2019年保险消费投诉排名
回复“偿付能力”查看2019年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排行榜
回复“竞争力”查看2019中国保险公司竞争力排名前十的财产险公司
查看原发文章内容,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