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连舸:开启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新征程

中国银行 2023-02-1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金融杂志 Author 刘连舸


C

nfinance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畏险阻、砥砺前行,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一百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海纳百川、锐意进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牢牢把握金融事业发展和前进方向,不断探索金融支持革命战争和创立新政权、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道路,指引我国金融事业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发展。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中国金融杂志”微信公众号特别策划“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金融”专栏,配合《中国金融》杂志相关策划,选取部分反映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重要金融机构和重要金融市场改革创新的文章,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波澜壮阔的画卷。

作者|刘连舸「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

文章|《中国金融》2021年第13-14期






历经百年风雨,中国银行坚持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在不同时期有力支持了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成为融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银行不断改革与探索,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型银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银行踏上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的新征程,力争为实现新的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贡献。


百年中行的成长壮大映射国家前进脚步


中国银行百年奋斗历程见证了中华民族从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变革。


  • (1912~1949年)开拓引领现代金融制度,恢复稳定金融秩序,奠定国际化基础


20世纪初,银行业的产生与初步发展,开启了中国金融业现代化历程。此后,中国银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分散逐步走向联合的发展阶段,积累了服务社会、支持民族工商业发展、倡导稳健经营、注重经营核算等现代银行经营管理理念。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金融业进入第一个繁荣时期,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币制改革等各项金融改革稳步推进,以纸币为主的时代真正到来。中国银行从成立之初即完全由民族资本建立,构建企业组织模式,参与推动中国征信事业、币制改革工作、保险事业等的发展,积极开拓引领现代金融制度,助力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


1912年,经孙中山先生批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履行中央银行职能,开展收兑军票、发行货币、代理国库、代收税款、代销公债、偿付外债等业务,承担起恢复和稳定金融秩序、巩固新生政权的历史重任。与此同时,中国银行积极开展存、贷、汇等商业银行业务,融通社会资金,服务社会民众和经济发展,支持棉纺织、面粉和丝业等主要民族工业企业以及铁路建设、能源开发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从诞生之日起,中国银行就肩负深深的民族自强使命。1928年10月,中国银行改组成为“政府特许之国际汇兑银行”,以经营外汇业务为发展方向,时任总经理张嘉璈锐意改革,引领中国银行迈向近代化、国际化之路;1929年,在伦敦设立经理处,开创了中国金融机构在世界金融中心开设分支机构的先例,成为海外外汇资金集中调拨的枢纽,服务于国家进出口贸易;此后,大阪分行、新加坡分行、纽约经理处等海外分支机构相继成立,并与世界各地上百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成为国际金融界的重要力量。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银行积极开辟国际通道,扶持对外贸易,通过海外机构积极争取侨汇支持国内抗战。1939~1945年,中国银行累计经收侨汇2.3亿美元,对平衡外汇收支发挥了重要作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关键的历史时期,中行人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全民族的抗战中,为抗战的全面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 (1949~1978年)发挥外汇专业银行优势,融通中国与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经中央人民政府特许,成为人民银行领导下的外汇专业银行,对外保留中国银行名称。20世纪60年代,中国银行逐步将外汇贷款范围扩大到经贸、轻工、纺织、冶金、有色金属、化工、机械、农林牧渔、医药、建材等行业,通过外汇资金的积累、筹措和运用,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伦敦分行发展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结算和国家外汇资金调拨、存放和运用的中心。70年代,中国银行在外汇资金运用、出口收汇保值方面主动作为,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1972~1976年,中国银行为远洋运输船队建设提供外汇贷款8.8亿美元,为提升我国远洋事业的国际地位作出了贡献。为了应对西方货币贬值带来的外汇风险,中国银行经国务院批准,对港澳地区进出口贸易试行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到1976年,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20个。在当时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的情况下,中国对外使用人民币计价减少了外汇风险,对出口收汇起到保值作用,提高了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信誉。这一时期,中国银行在国际经济金融领域的信息收集工作也为国家了解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提供了参考。


  • (1979年至今)亲历改革开放伟大时代,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迈进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根据邓小平同志“必须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的指示,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拉开帷幕。中国银行亲历并见证了我国银行业在改革开放浪潮下的蜕变与重生:1979年,中国银行从人民银行分设出来,成为国家指定的外汇专业银行,负责统一经营和集中管理全国的外汇业务;1995年,按照商业化改革的要求,中国银行由专业银行转制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广度、深度空前提高;2003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筹安排,中国银行成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首批试点行,并于2004年8月26日成立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由此翻开了崭新的发展篇章;2006年6月和7月,中国银行H股和A股先后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发行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财务实力大幅提升,并建立了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和管理体制。亲历改革开放伟大时代,中国银行经营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空前提升。2020年,中国银行成为新兴经济体中唯一一家连续10年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的金融机构,并位列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第4位、全球银行品牌500强第4位。


锐意进取,奏响新时代发展的壮丽篇章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金融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银行的发展壮大,正是得益于党领导下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发展经验弥足珍贵,总结而言,主要有三方面。


  • 牢记使命初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初心就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改革开放以来,党始终坚持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始终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为金融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在党的领导下,银行业的使命初心就是要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有效配置经济金融资源,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


中国银行抱定“为社会谋福利,为国家求富强”的使命初心,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各项业务的出发点。一是加大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重点区域的金融支持。中国银行充分发挥大型银行作用,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工程提供金融支持。改革开放的前20年,中国银行支持了国家85%的火箭等航天器,100%的远洋货轮,90%的纺织及轻工机械设备等,为国家经济腾飞提供了有力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区域发展战略。中国银行顺应国家重点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与之相匹配的机制体制,持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加强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资源投入与保障。二是引导信贷投向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党中央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并多次强调要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在普惠金融体系建设、金融支持绿色转型及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中国银行积极作为,相继推出普惠金融线上贷款、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不断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2020年,中国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增长48%;境内绿色信贷余额8968亿元;承销境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146亿元。三是落实逆周期调节要求,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近些年来,面对多轮外部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果断采取逆周期调控政策,保障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中国银行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加大金融支持,将信贷资源投入到实体经济最需要的领域。为了积极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银行重点支持铁路、机场、公路和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域,2009年人民币贷款增速达到50%。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中国银行聚焦国民经济重点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受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采取降低贷款利率、减免收费、延期还本付息等方式,积极向实体经济让利,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 发挥传统优势,服务国家对外开放


坚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自我完善,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党和国家发展事业青春的重要法宝。党中央准确把握经济金融大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持续推进金融有序开放。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金融业在外资银行“引进来”、中资银行“走出去”、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等方面成效显著,我国金融机构的全球影响力持续提高。


中国银行作为“外汇先行者”,坚持“内审社会趋势,外观世界潮流”的理想追求,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积极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互动,成为联系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一是助力海外资金“引进来”。1979~1992年,中国银行是国家对外筹资总渠道,共筹措外汇资金168.4亿美元,占同期国家实际利用外资的88%;1984年,在日本发行金额为200亿日元、期限为10年的债券,被东京市场评定为最高信用等级,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业第一次海外发债;1986年,牵头组织了国内第一个以项目贷款方式引进外资的大型能源项目—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国际银团贷款,拓宽了我国对外筹资渠道。二是助力中资企业“走出去”。自20世纪80年代始,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与支持下,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悉尼分行等相继成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与全球经贸往来更加密切,中国银行积极拓展境外机构布局,不断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目前,已在境外61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机构,形成了覆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直接投资、证券、保险、基金、飞机租赁、资产管理、金融科技、金融租赁等多领域的综合服务平台。中国银行利用自身在国际金融市场积累的经验和技术,综合利用多种保值产品为客户设计风险管理方案,助力“走出去”客户实现保值避险目标。三是助推人民币国际化。2009年以来,中国银行积极落实人民币在跨境使用中的各项政策,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2009年,叙做国内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2013年,上海自贸区分行开业,率先开办跨境人民币双向现金池等创新业务。目前,中国银行的人民币国际化产品体系已涵盖结算、融资、清算、交易、债券、理财、投资等全产品线,覆盖全部经常项目和监管政策框架内的资本项下项目;中国银行担任人民币业务清算行的地区占境外人民币清算行总数的近一半,跨境人民币清算量、结算量长期保持全球第一;人民币资金交易和金融市场业务专业优势明显,熊猫债承销排名稳居市场首位,离岸人民币债券承销排名稳居中资银行首位。


  • 推动产品服务创新,引领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自1997年以来,每五年召开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遵循经济和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推动我国金融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行。在党的领导下,金融业不断推进体制改革与业务创新,通过创新与发展解决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中国银行始终秉持锐意创新的精神,以创新求生存、图发展,不断增强对实体经济金融需求的服务能力与质效,适应各时期外部环境与客户需求的变化,开创了中国金融业在各时期的诸多“第一”,不断丰富金融服务模式:1985年,发行国内第一张银行卡,引领银行业进入卡时代;1998年,在国内同业中率先开办网上银行业务;2006年,首家开办飞机租赁业务;2015年,首创“中银全球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迄今在全球举办70余场对接会,支持我国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资金链;2016年,进入国际绿色债券市场,成为首家在欧洲大陆、美国公开发行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券的中资机构。当前,在银行数字化转型浪潮下,中国银行积极把握银行数字化发展趋势,举全行之力攻坚“绿洲工程”(OASIS:Open Agility Smart Innovation Solutions)。加快推动全渠道转型升级,构建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线上线下有机融合、金融非金融无缝衔接的业务生态圈。同时,在场景生态建设方面加大投入,聚焦跨境、教育、体育、银发等重点场景,不断拓展服务空间。在不同时期,中国银行坚持推动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为健全完善国家金融体系、丰富金融供给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开启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新征程


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银行提出了“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的愿景目标,全面开启新征程。中国银行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党的领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自觉担负起“融通世界 造福社会”的使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中勇担重任,努力贡献金融力量。


  • 加强党建引领,增强治理效能


在完成股份制改造后,中国银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并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在新时期,中国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全面从严治党,带动全面从严治行。推进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明确将党的领导落实到公司治理各环节,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中国银行发展和竞争的优势,确保全面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为做大做强国有资本和我国银行业长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 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中国银行将继续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本源,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着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消费金融、财富金融、供应链金融、县域金融等,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支持国家科技攻关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扩大绿色全球化业务优势;下沉服务重心,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创新跨境金融服务模式,支持企业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和水平;发展财富金融、消费金融,满足人民收入提高带来的金融需求和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助力形成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内需市场。综合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境内重点地区为抓手,以提升全球化专业优势为重点,以优化综合化经营特色为突破,积极打造“一体两翼”综合化客户服务新格局。


  • 统筹发展安全,强化全面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必须统筹好发展与风险防控之间的关系。中国银行将始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守底线思维,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和合规经营。加强对全球宏观政策、债务结构、资本流动等的研判分析,动态完善风险管控策略,提高风险管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对国别风险的动态判断机制,确保境外机构流动性安全、资产质量稳定和连续合规经营。对于境内商业银行业务,坚持在服务实体经济中防范化解风险,强化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研究,主动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主动加快绿色转型,优化信贷结构,强化信贷资产质量管理。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核销力度,持续强化内控案防和操作风险管理,夯实反洗钱管理基础,确保安全合规运营。


未来,中国银行将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国家战略,主动发挥优势,加快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编辑:韩相仪
审校:蒋骢骁
出品:中行职工融媒体中心


往期回顾

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连舸讲授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