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一份六十多年前的信任

中国银行 2023-02-12



“真是太谢谢你们了!”

近日,一位阿婆通过律师给厦门中行营业部打来电话,连声致谢。

找回的材料铺满桌面

这故事背后的主角,是躺在厦门中行营业部柜子里的一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风雨的房产材料。

众里寻他 千辛万苦

9月的一天,营业部大厅迎来一位白发苍苍的阿婆,穿着朴素,布满皱纹的脸上带着一丝丝疲惫。

大堂经理回想起第一次碰面的情景,仍觉得历历在目。

老阿婆六七十岁了,进来的时候一脸迷茫,对周边的环境似乎完全不熟悉。凭着多年积累的职业敏感度,营业部的客户经理立马觉得,她应该是遇到了不寻常的困难。

中行工作人员为客户办理业务

果不其然,一阵交谈后了解到:这位阿婆是一位菲律宾华侨。1953年,阿婆的哥哥在出国之前,将厦门本地自己名下的几份房产相关权证寄存在国内相关部门。时过境迁,寄存的部门已经无从查起,这一次华侨阿婆特意从菲律宾过来,就是为了代哥哥取回相关材料,了却一桩心愿。

据了解,此前他们已去过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寻求房屋权证材料,查找无果。老人猜测材料可能寄存在中行,但是完全没有任何头绪,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这里。

对于六十多年前的房屋权证,客户经理完全没有概念,但是客户的需求和嘱托,就是自己的责任,无论如何艰难,都必须全力以赴帮助客户。


抽丝剥茧 历史探寻

通过仔细辨认,营业部员工在阿婆随身携带的文件中找到一小张明细清单。循着线索顺藤摸瓜,他们按清单内容逐一翻找,终于找到一张关键的主页。主页显示,材料寄存单位是中国银行,没错了!

工作人员仔细核对

虽然事情有了眉目,但接下来的困难却接踵而来。六十多年前存下的材料,当时如何归档、在哪里寻找、是否保存完善,都是未知数。

年代久远,在职的老员工都未曾办理过华侨保管品的寄存业务,更甭说找到当年经办这笔业务的员工,即便是后面入行的员工,也早已换过一代又一代了。一时之间,似乎缺少一个和过去的人、事相关联的媒介,来之不易的线索一时没了头绪。

本着竭诚服务客户的理念,营业部专门成立了四人小组。经过多番打听、了解,华侨服务的业务背景逐渐清晰:

新中国成立后,华侨们爱乡爱国、汇款回乡的热情高涨。中国银行专门设立华侨服务部,经营侨汇业务,千方百计疏通汇路,此项服务不仅方便了客户,更为国家筹集了急需的外汇资金。而华侨保管品的寄存业务也是华侨服务部提供的业务之一,旨在为华侨提供进一步便利。

面对眼前情况,小组成员表示:“客户托付给我们的物品,只要有一线希望,再怎么困难,我们也要帮客户尽快找回”。


大海捞针 柳暗花明

几经周转,营业部终于找到一名曾经负责华侨服务部的退休员工。80多岁的她已经看不清这张保管品清单的内容,但凭着记忆,她给营业部员工提供了一些当年华侨保管品业务的相关线索。新的线索指出,分行存在3个可能存放华侨保管品的资料库。

然而,因早年并未对华侨保管业务造册留存,在茫茫案卷里寻找这份材料,无异于“大海捞针”。

营业部员工要从山一般高的资料中一份份去翻找。在常年设置低温便于防潮的资料存放室里,常常出现这样一幕:营业部员工或爬凳子、或爬桌子、或爬箱子,只为取下高处一箱箱的资料。

为防寒身披外套,为抗痒手擦湿巾,他们在资料库里翻阅着成千上万封泛黄信件和资料。历史的灰尘一次次沾扑在身上,他们仍然坚持找寻、默默无言。

历经半个多月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尘封多年的物件终于重见天日,中行人没有辜负阿婆这份沉甸甸的嘱托。

电话的那边虽然只是阿婆的代理律师,但是从他略带激动的声音中,中行人听到的是客户的感激和信任,而这是对中行人的努力和付出最大的褒奖。


往期推荐


来源:中国银行厦门市分行

编辑:韩相仪
审校:蒋骢骁
出品:中行职工融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