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看到这些地名,乐山人偏要傲骄一下

2017-06-06 尹华 乐山发布

点击标题下「乐山发布」可快速关注


  乐山历史文化悠久,古今地名众多。


  资料显示,《华阳国志》记载乐山市境地名13个,包括武阳、南岸、雷垣、盐溉等。《明史·地理志》收录乐山地名增加了66个。1931年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收录乐山地名228个。


  历史演进、政区沿革,诸多地名也在不停变更。古往今来,连连绵绵,“开明故治”、“士大夫之邦”、“嘉善之地”的3000年“乐山风雅”却历久弥新。


舞雩

 

 《论语》“风乎舞雩,咏而归”意境图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



  舞雩,实为雩舞。雩,读如于。舞雩,意为因旱、女巫祈雨而舞。《周礼》中记载:“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


     舞雩,现为乡,在犍为县城东北10公里。据说,其地常干旱,故名舞雩。在《论语》中,上述文字最为诗意:


  在暮春三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穿上春天的衣服,几个大人带着一群小孩,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自由自在。


  在《论语》中,孔子问弟子志向。曾点回答了上述话,这是曾点的人生理想。孔子听后回答说:“吾与点也”。


  或许,这也正是孔子的另类情怀吧?


平羌

 

今平羌三峡景致


平羌江水绿迢遥,

梦冷峨眉雪未消。

爱看汉嘉山万叠,

一山奇处一停桡。

——(清)张问陶《嘉定舟中》之二



  之于乐山人而言,或许,张问陶《嘉定舟中》的另一首诗“凌云西岸古嘉州,江水潺湲绕郭流。绿影一堆漂不去,推船三面看乌尤”,更为熟悉些。


  平羌,在乐山而言,是一个古老的地名,古老得不知道起于何时。


  它曾是郡名、县名、乡名。更是山名、江名、城门名、峡名。即是说,在今日的乐山或附近的版图内,曾经赫然有过平羌山、平羌水、平羌江、平羌郡、平羌县、平羌乡、平羌门、平羌小三峡。


  乐山古今历史上,一名多用,不鲜见;但如此用之“多”,却稀罕。


板桥

 

板桥驿文保碑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五代)温庭筠《商山早行》



  板桥,乐山古驿名。位于今市中区关庙乡境内,亦名板桥溪。


  这个驿站,在岷江边上。如今,古驿石碑、狭窄街道、破旧木楼……还带着历史的风霜。此处是成都南下乐山、宜宾的必经之道,清代设铺,名板桥铺。


  板桥物象,给了古今羁旅愁客太多的寄兴:


  “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这是唐代白居易的诗;“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征”,这是李白的;“而今明月空如水,不见青溪长板桥”,这是清代王士祯的……


  当然,又不尽然。


  “今天雨兮兮,明天雨兮兮,二五八赶板桥溪。板桥溪的场儿多灵性,吊脚楼上最舒心,三峡鱼窝好风景。一江秋水醉煞人,鸳鸯凼荔枝湾看不尽,更有仙境白鹤林,雨闲就来真安逸,杯杯清茶说古今……” 


  如同“竹枝词”,风雅中,亦有朴实的愉悦!


峨眉

 

峨眉仙山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峨眉,是县名,亦是山名。


  在美人,是为蛾眉;在江河,是为涐水;在名山,是为峨眉;在县城,是为峨嵋。


  其名来源,说法诸多:一、其山之秀如美眉,由“蛾”而“峨”;二、因水得名,由“涐”而“峨”;三、因山,所以为“峨嵋”;四、古名“牙门”,转音为“峨眉”……


   争论不一,治丝益棼。然而小编却喜欢着唐代女诗人薛涛之《乡思》: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玉津

 

今日犍为玉津犍为文庙


玻璃江上送残春,叠鼓催颿过玉津。
蜀苑莺花初破梦,巴山风月又关身。
幅巾久别忘朝帻,短剑惟思隐市尘。
莫倚诸公容此老,西曹那许吐车茵。


——(宋)陆游《舟过玉津》


  津,意为码头。玉津,以江水出璧玉,故名。《文选》注说,在犍为之东北。隋大业十一年(615)置玉津县。


  玉津,又名璧玉津。《嘉定府志》说:“在犍为县北六十里,今龙池坝,一名新池坝。


  有说,在今冠英;有说,在今牛华。今日玉津镇。在犍为。


  其实,无论在哪?这个词,都有着奇幻的瑰丽。


  《汉武故事》借西王母之口说,太上之药有玉津金浆,其次药有五云之浆。那就是长生不死的仙药了;“最宜对月吞银海,何必乘风上玉津。”诗中的玉津,又是银河了……


  其实,无论何种意味,于当时的陆游,在玉津,他只是一名匆匆的过客。


  南宋淳熙五年(1178)四月,54岁的陆游从成都沿岷江而下,乘船路过玉津。


  《舟过玉津》诗,有些颓唐,或许代表了陆游被罢官的无奈吧!


尔雅

 

乌尤山上尔雅台


依旧危台压紫云,青衣江上水殷殷,
归来我独怀三楚,叱咤谁当冠九军?
龙战玄黄弥野血,鸡鸣风雨际天闻。
会师鸭绿期何日?翘首嵩高苦忆君。


——郭沫若《登尔雅台怀人》


  尔雅,乐山一台名,位于乌尤山上,称尔雅台。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武帝时期。


    尔雅,本是一书名。尔,即迩,近义。尔雅,即是近雅。这书,是中国第一部字典,为辞书之祖。它的历史更为悠久,或到战国。


  或许,很久以前,乌尤山上——对了,或许那时还叫乌牛山——可能只有林木,原始得让今人难以想象。


  历史,往往在偶然中发生。偶然中,尔雅台与郭舍人联系在了一起。


  郭舍人,一代大儒,西汉前期犍为郡文学,武帝时待诏为舍人。


  他在西汉前期的某一天,来到了乌尤上,面对三江汇流处,搭起了茅屋、垒起一座石台。“区区辨鱼虫,尔雅细分缕”。他长年累月、孜孜不懈地注着那本难懂的《尔雅》。传说,郭舍人洗砚的残墨,染黑了江水、染黑了鱼头。


  渐渐地,这座石台有了“尔雅”之名;这座乌尤山,也走出一个学派——尔雅学派;始祖,即是郭舍人。


  这位犍为文学郭舍人,为何独独选择了乌尤山,我们不得而知。


  尔雅台,临崖而立、视野开阔,西望峨眉、下瞰三江,景色殊胜。


  当然,历史亦有误会处。近2000余年里,许多人以为,郭舍人就是晋代的郭璞。


  尔雅台的内涵,在上世纪初发生乐逆转!


  民国初年,近代著名学者、诗人赵熙,来到乌尤山上、登上尔雅台。赵熙是位认真的人,可能受到清代乾嘉学派的影响吧。于是一篇考证翔实、文辞优美的《尔雅台记》诞生了,也讲述了另一种历史:尔雅台注书,非郭璞,乃犍为郭舍人。


  历史的精彩处亦在此,哪怕是一种颠覆。


  1939年秋,郭沫若来到乌尤寺游览,见其景物,听其介绍。在得知好友朱德同志1936年曾到此读《尔雅台记》后评论“考得有点名堂”后,郭沫若挥笔成诗,于是有了这首《登尔雅台怀人》。


  “名字谁寻景纯上,江山如画聂阳西”,这亦是赵熙的诗。尔雅台,早已名闻遐迩。


清溪

 

清溪古镇


峨眉山月半轮秋,

映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夜发清溪》


  尽管李白诗中清溪位于何处,颇多争议。但实实在在的清溪镇,就位于犍为西南10公里处的马边河畔。


  清溪,读着这个词,总让笔者念想着“河水清且涟漪”。


  清溪镇境,夏商时属梁州之域、秦时属蜀郡武阳县、汉属犍为郡南安县、北周属戌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属戌州犍为县,唐上元元年(674年)属嘉州犍为至今。  


  “清溪渔唱”、“沉犀秋月”,犍为八景,清溪占了两个。


  汉代驿站、丝马茶道、商品集散,清末的清溪,十分繁华;民国年间,成为川南最大的农副产品集贸市场。


  船只往来、攘攘熙熙;茶驿酒肆、家家爆满。可以想见,那时的清溪水码头,是何等繁华,又产生何等的传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精彩点击:

让绿水青山装点美丽乐山

世界环境日|环保理念生根乐山人心

今秋,乐山这个地方公立幼儿园全覆盖

乐山市文化馆、图书馆改造即将完工,发布哥带您提前体验一下

高考将至,所有乐山人都要扎起



点赞是一种鼓励,转发是一种美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