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干就是19年,乐山这个“计量男”有点牛!

2017-06-07 乐山发布

点击标题下「乐山发布」可快速关注


这是一个乐山“计量”界的牛人

来自“红色革命老区”的他

在乐山谱写了一段关于“计量”传奇

下面就是他的故事


  初见王坤时,他正目不转睛地“钉”在电脑前,恨不得“钻”进显示屏里。又到了所里质量体系建设资料改版时,这位从“红色革命老区”走出来的“计量男”,身上的那股拼劲儿又上来了。



勤恳踏实

炼就过硬业务技能


  今年40岁的王坤,出生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巴中市通江县,所以王坤身上总有着那么一股拼劲儿。1998年,他从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毕业后,便正式加入到“乐山质监”的大家庭中,一干就是19年。

“钉”在电脑前工作的王坤


  “刚开始,我在峨眉山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从事检验员工作,后来到了2000年,检验与计量合在了一起,我的工作就转到了计量这块。”谈起与“计量”结缘,王坤至今历历在目。他告诉记者,当时,由于条件有限,计量工作几乎都是人工操作,有时还得爬到深坑里作业,不仅脏且十分辛苦。


  “那时候,砝码刷漆、放天平称重全靠人力,而且用来校验的砝码都是20公斤一个,这样拎来拎去,有时我们一天要拎20多吨的总重量。”困难没有让王坤退缩,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将计量测试技术学好、学精,成为技术领域方面的专家。


  凭借着勤奋踏实的干劲,王坤渐渐磨炼了过硬的业务素质。工作之余,他不断加强学习,并多次前往攀枝花等地“取经”,很快成为了单位的技术骨干。



刻苦专研

攻克计量科技难关


  2004年,时任峨眉山市计量测试所所长的王坤发现,峨眉山市大多数企业仍在使用落后的机械秤,这种秤采取人工读数,不仅准确度不高,还存在一定的“作弊”之嫌,容易给客户造成损失。为了打破这一困局,确保公平公正,王坤提出了将机械秤“换装”电子秤的想法。


  “其实,早在2001年就有厂矿企业使用电子秤,但当时完全靠引进,一台秤安装调试好要花10多万元。而有些大企业一换就得10多台,投入巨大。”王坤暗自琢磨:何不自己动手试试?于是,由他主导的“机改电”项目随即启动,并被列入峨眉山市科技项目。


王坤(右)正在检测设备


  经过近2年的不懈努力,该项目取得圆满成功。“以我们的方案,一台机械秤改为电子秤,只需一两万元,为企业大大节约了成本,也让计量更加科学化。”王坤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当时仅峨眉山市企业的机械秤就多达四五十台,这些秤如果全部更新为电子秤,将比直接进购节约数百万元。



恪尽职守

走出精彩“计量人生”


  王坤出色的工作表现,被领导看在眼里。2012年,他被调入乐山市计量测试所担任副总工程师,负责全所质量技术体系建设。虽说是做资料,但这个活儿可一点也不简单。


  “体系中的所有条款要满足相关准则、规范的要求,还要结合各部室的工作流程进行反复优化。并且,所有资料只能在电脑上完成,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都需要一字一句敲出来……”这些种种困难,都需要王坤一人承担,工作量巨大。而其中,设计表格是最大的难点,仅质量和技术记录表格都多达103个,并且这些表格没有固定模版。


  为了做好体系建设工作,王坤将相关规范、准则了然于胸,并逐一走访各个部室,与同事逐一交谈,细细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不断完善编写材料。


  “那时候我天天盯着电脑做资料,有时一天要连续看10多个小时,眼睛肿胀得都睁不开了。”王坤说,由于长时间连续看电脑,他的眼睛两次提出“抗议”,不得不上医院。医生检查后,建议他好好休息,可王坤根本顾不上。在历时半年多、反复开会论证后,一套科学、详尽的质量技术体系建设新鲜出炉。


工作中的王坤


  技术拔尖、恪尽职守,王坤在计量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2013年,王坤任乐山市计量测试所副所长;2015年,他取得计量检测高级工程师职称。此外,他还曾获得省质监局优秀共产党员、市质监局先进科技工作者、市食品专项整治先进个人、省局优秀共产党员等诸多荣誉。


  如今,在王坤等“计量达人”的带领下,市计量测试所已建立了95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具备开展210项检定、校准项目的资质。“比如我们戴的眼镜,出租车的计价器,家里的水电气表,集贸市场的台秤、杆秤、电子秤,医疗上的B超机、X光机、CT机等。”王坤说,计量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医息息相关,他将倾其所能,努力提高乐山计量科技水平,更好地服务广大市民。


李举涛


精彩点击:

高考开始,发布哥特意准备了大餐,快来分享吧!

让绿水青山装点美丽乐山

世界环境日|环保理念生根乐山人心

今秋,乐山这个地方公立幼儿园全覆盖

乐山市文化馆、图书馆改造即将完工,发布哥带您提前体验一下



点赞是一种鼓励,转发是一种美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