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景这边独好”,悬崖村——金口河大峡谷“第一村”来啦!

2017-09-04 乐山发布

点击标题下「乐山发布」可快速关注


  300年前,金口河区永和镇胜利村村民的先辈们,为避战乱,不得不长途迁徙,走进金口河大峡谷,在悬崖峭壁上扎根、生息,只为求得一席生存之地。

  300年后的今天,靠着党和国家的脱贫攻坚政策,凭着辈辈传承的坚忍、实干,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扶下,在村两委一班人的带领下,村民们走下山来,传承着昔日铁道兵战天斗地的精神,在奔康路上勇敢前行。


昔日的悬崖村,

如今的胜利村,

正发生着

“一跃千年”的巨变——

“云端遗民”胜利奔康



  大渡河金口大峡谷,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

  谷内,高差达一千多米的悬崖与尖峭的山峰迎面耸立,两岸崖坡几乎都是直上直下、如劈似削……人行峡中,顿感幽深雄奇。

悬崖村与波涛汹涌的大渡河、两岸高山绝壁交相辉映

  同样在谷内,一处名叫道林子的地方,一个名叫胜利村的村落,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展现着最美乡村的幸福容颜,吸引着游人纷至沓来。




最美,

是大自然造就的奇观!

最美,

是脱贫攻坚成就的美景!


借势下山

  “借着国家高山移民政策,我们开始转身下山,只为让子孙们有一个走出大山的机会。”


  静静地坐在自家院坝里,年已71岁高龄的王安友望着家对面那自己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崖坡,思绪万千。


  “大自然很神奇,在造出美景的同时,也给人制造生存困难。”王安友说,“现在大家来看到的都是美景。可那时,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悬崖上的村民来说,就是一个苦呀。”

  “怎么一个苦法?”

  “下个山、走半天。”“我在壮年时期,可以说是村里的好把式哟。下次山,只能通过悬崖边的枕木栈道,要走上3、4个小时。如果是搬运什么东西的话,那真叫累死一个人哟。”


眺望对岸的另一个悬崖村


  喝了一口老鹰茶,王安友叹了一口气,接着说:“300年前,我们的袓辈们为了躲避战乱,才逃到这悬崖上求得一席生存之地。不然,谁会跑到悬崖上生活嘛。”

  “都生活了几代人了,怎么又想着搬下山来?”

  “时代的变迁,让我们看到了走出去的希望。”坐在旁边的原村支部书记王桂林接话说:“上世纪70年代,成昆铁路建成通车,并在我们村设立了关村坝火车站。让我们这些与世‘隔绝’许多年的‘云端遗民’有了与外界联系的可能。后来,金乌公路通车,更为我们走出去提供了条件。”


  “什么时候开始搬迁下山?”

  “真正开始往下搬,得益于世纪初开始实施的高山移民政策。区上和村两委分析认为,借助铁路、公路 ‘通道’,利用好高山移民政策,往下搬的条件已经成熟。”

  自2004年开始,历时十多年,靠着高山移民、大小凉山扶贫开发、彝家新寨建设、脱贫攻坚等系列政策,先后有70余户村民从高山上搬了下来,一个崭新的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呈现在世人面前。

昔日的胜利村一景


  至此,枕木栈道结束了使命,成为村民们的“记忆” 。“云端遗民”也走进了现实,走上了脱贫奔康的道路。

脱贫奔康

  “搬下来,不只是为了改善生存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要让村民们生活得更好,能脱贫奔康,形成好风尚。”


  “想法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村支部书记王勇告诉记者,当时的村两委苦口婆心做动员工作,村民们都心存顾虑:“搬下来,靠什么生存、生活?”


  “想法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村支部书记王勇告诉记者,当时的村两委苦口婆心做动员工作,村民们都心存顾虑:“搬下来,靠什么生存、生活?”

  反复动员之下,只有13户村民愿意搬下来。

  “那时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是,如何在地无三尺平的乱石坡上刨出村民的宅基地,如何为村民们找到一条生计?”王桂林说,那种难,只有亲身经历了才知道。“你想想,关村坝火车站之所以建设成洞中火车站,就是因为站址周围没有平地,铁路建设者们才开动脑筋,创造了奇迹。”用炸药炸,一块一块石头堆,硬是在乱石坡上造出了一个个宅基地,依山就势,建立了第一批房子。

  “人们常说,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王桂林说,“正当我们在考虑发展什么来保障大家收入的时候,机遇来了,新村旁边的电站开始修建。”

  “那时工程队把村民空置的房间租下来,每月付房租。同时,工程建设需要劳务人员。搬下来的村民就近务工。”王安友说,“男劳力一天80元,女劳力一天60天。这收入,比在山上刨土豆、种玉米不知高了多少倍。”

  这一下,山上、山下的区别显而易见。

  “再做工作,容易多了。”王勇介绍,“利用近几年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彝家新寨、幸福美丽新村、脱贫攻坚等系列帮扶政策,我们这个村落,通过改善居家条件、配套公共设施,成为了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村。”

  “利用与工程单位建立起的良好关系,我们大力推进劳务输出。工程单位工地去哪,我们的务工人员就跟到哪。”谈到当年村里产业发展,王桂林说,“短期、直接收入稳定后,我们开始考虑村子的中长远发展。”

金口河大峡谷


  “这个时期,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开始扬名。村两委与村民们商议,这是事关胜利村长远发展的新机遇。这个机遇,不能错失。”王勇告诉记者,“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成为了我们的产业选择。”

  2016年,胜利村共接待游客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余万元,村民人均旅游业收入达3000多元。发展老鹰茶3000亩、花椒300亩、重楼150亩,带动群众人均增收2000余元。

  “我们相信,有国家的好政策,有各级政府的关心关怀,我们胜利村一定会依靠最美大峡谷,把村子建成山美、景美、人也美的最美乡村。”王勇充满自信,“让游客在我们这里既能享受到美的风景,也能感受到美的风尚。”

精神传承

  “‘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铁道兵精神,已经融入了我们胜利村人的血脉。我们会把它传承好、发扬好!”


  2012年,“中国铁道兵博物馆”在胜利村建成。


  “这是中国唯一以铁道兵为主题的博物馆。里面陈列了铁道兵和成昆铁路的珍贵史料。”王勇告诉记者,“这个博物馆,承载了一代代铁道兵的情怀,更为重要的是,这里铭刻了‘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铁道兵精神。这是我们村最为宝贵的财富。”


铁道兵博物馆全景

铁道兵参与修建的道路

博物馆中隧道工地


  “艰苦奋斗、志在四方。”这是一代代铁道兵用血肉之躯锤炼出的精神,也是一代代“云端遗民”用顽强生命拼搏出的传承。

  因为交汇,所以相融。“艰苦奋斗、志在四方。”成为铁道兵和胜利村村民共同的“精气神”。

  “艰苦奋斗、志在四方”,胜利村致富奔康的步伐走得踏踏实实。

  崎岖不平的胜利村1组的悬崖坡地,被开辟成了依山就势的400亩观光桃园。一条宽约1.5米的条石栈道,蜿蜒而上,穿园而过,既是观光步道,又是休闲健身步道。

  “我们种的是啤酒桃树苗。这种桃树不仅可以赏花,结出的果子又香又甜。这个桃园,村上统一管理,村民务工挣取劳务费。”王勇告诉记者,“绝处才有胜景。我们要充分利用峡谷美景,修建玻璃栈道,让游客到了这里,参观博物馆、缅怀铁道兵;赏花摘果、欣赏峡谷胜景;徒步山地、休闲养生体验……”

  “我们产业的另一手——发展特色农产品,成立重楼、老鹰茶种植协会,成功注册‘石帽瓦’老鹰茶、‘道林’花椒、‘峡谷第一村’等区域品牌商标,着力把山上的生态优势变成村民的增收优势。”

  “艰苦奋斗、志在四方”,胜利村致富奔康的眼光放得更远。

  “这周末,外省的两批客人要入住我们‘一线天宾馆’。”宾馆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要细心、热情服务,让外省游客记住我们大峡谷,宣传我们的大峡谷。

  “近段时间,先后有数家民宿经营公司到我们村考察。仅今天,我们村两委就面谈了两家。”王勇说,“我们将优中选优,利用民宿经营公司的优势,对接全国各地的游客,盘活村民们的房产存量,增加收入。”

  “我们还在构建电商平台,努力让我们的特色农产品远销全国。”

  ……

50 30174 50 15287 0 0 3576 0 0:00:08 0:00:04 0:00:04 3575 “游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村民王桂蓉利用自家门市开了一家超市,“住在这个地方真的很幸运。出门就是自然山水,空气清新;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四季鲜花盛开。”

昔日的山上“悬崖村”

如今的“峡谷第一村”

正奋勇前行,

迈向幸福美丽新村!


(罗学锋 曹江帆)

往期精彩回顾

一个摄像人说:“乐山,你的美能不能低调一点!"已经有440多万人看过。嗨!乐山

国内首个贫困人口负所得税项目在乐山推广一年了,快来摘果果

乐山出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案 》,关系到所有乐山人和不是乐山的乐山人

2017四川百强名村出炉,乐山4个村榜上有名

夜游三江的“主角”即将登场,一艘叫“凌云”,一艘叫“大佛”

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孙海林等九人职务任免的通知



点赞是一种鼓励,转发是一种美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