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学生乐队的一切 | 6月新刊导读

2017-05-26 菁kids上海 菁kids上海

《菁kids上海》6月刊内容精彩呈现:




编者按


乐队也是小社会


拍摄这期封面的下午,我也和乐队的学生一起,泡在他们平时排练的礼堂里。为了捕捉照片的现场感,他们边演奏,摄影师边抓拍。有时为了调整pose要喊停,我不得不手舞足蹈地比“停”的手势,除非我的喉咙能盖过电吉他。大部分时候,身体也会随着他们的演奏节拍而摆动,到现在还有“余音绕梁”之感。大大过了一把青春的瘾。

初高中的年纪,这些孩子走在一起就有说不完的玩笑话。男孩子们可能是第一次化妆(为了遮盖脸上充满青春活力的痘子和油光),彼此调侃着。忘记带白T恤的,贝斯没绑带的,电吉他没带电线的……小状况不断,好在一一化解。




封面故事


 乐队成员说



Jonathon Gilkes老师 (Head of Mathematics Department 数学组组长,英国人)

刚成立Ruby Rhythms乐团时,几位学生都还投入在自己其他爱好中,并不清楚身处一个乐团意味着什么。他们对乐团的了解,只限于网上和电视上的视频。而我自己也没有管理过一个乐团,所以开始的几周对我们来说都比较困难。




不喜欢音乐玩什么乐队——中音主唱Eric JI季振诚,G7

要是当初我没有那么早就和音乐打交道,我觉得我的生活会完全不一样,可能音乐对我来说并不重要,但我已经陷入音乐这家伙的陷阱了,怎么逃也逃不出去,那还不如越陷越深,说不定哪天闯出些名堂来。那个时候,我应该才会真正认可自己,真正意识到,我到底选对了没有。




我们的乐队——吉他手Tingting XU徐楚之,IGCSE

由于我们整个乐队比较活泼,在排练的时候也不免会出现一些混乱的情况,比如过完一首歌之后我们的乐手就会开始“自嗨”,然后就停不下来了,因为很吵所以大家都听不到有人在试图维持秩序。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也改善了,基本上只要有一个人叫停大家都立马停下然后去听那个人说话。当然那个人一般都是我们乐队的主唱,因为她威慑力比较大。




我的演出故事——主唱Susannah XIE谢贝贻,IGCSE

第一次演出当天,我留了很多汗。不仅仅是因为在户外表演,在大太阳的暴晒下。更是因为兴奋,紧张,和观众炙热的眼光。我们所有人都很害怕:害怕弹错调,唱错词,打错节拍。但是演出结束后,我们做到了。完完整整地,为在场所有人献上了三首曲目,富含了我们对乐队的感情,对演出的向往以及对音乐无暇的热爱。




我与贝斯的结缘——贝斯手Joe ZHU朱锦祥,IGCSE

对于音乐的热爱是推进你玩好一个乐器的动力,也是你把一个乐器玩下去的理由。这种坚定的信念将成为你心中一堵无法攻破的城墙。与此同时,我也坚信,任何对音乐抱有激情并持上进态度的人都应该被铭记,正因为他们的这种精神,将传给世世代代,使得音乐永葆繁荣。



 

我如何平衡乐队与学业——吉他手William DAI戴文豪,G8

因为我非常喜欢吉他,喜欢练琴,所以我会给自己每天都安排一个合适的练琴时间,再安排作业和复习预习的时间。每周做的计划表也都会贴在墙上,时刻提醒自己,然后严格按照计划表格执行各项任务。迄今为止,我觉得我做得还不错,我的学业和音乐没有什么冲突。




我与鼓的渊源——鼓手Loic Gilkes,G6

作为乐队中唯一一位外籍成员,而且是年龄最小的成员,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有些害怕与其他成员相处的。在排练期间,我们也因为选曲等原因起过冲突。但是摩擦之后的重新开始,让我更加珍惜彼此在一起排练的机会。从这些高年级成员的身上,我也学到了不少与人的相处之道。




由晓航Yoyo (中学音乐教师,乐队负责老师):

乐队成员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演绎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样很好,因为音乐本来就没有一个所谓正确的模式。在他们的技巧可以达到的范围内,可以任由他们把脑中自己想象的音乐的样子演绎出来,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酷的事情。所以即使在专业方面,我也几乎不会干涉他们。




父母社区


学琴路上远游客



四岁的云舒被领到老师面前,看一看、摸一摸那把小提琴,听了段老师的现场演奏后,告诉我他想要学。

五年倏忽过去,琴随着人从1/8身长到1/4再到1/2,琴声从呕哑嘲喳到堪能入耳,他既没上过高台领过大奖,也没遇上过伯乐收为亲传弟子。在学琴这条路上,我们是一对漫无目的的远游客,从不在意这条路通向何方,行走的意义只在行走本身。



不发言的学生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有个牛娃,被好几个藤校录取了!也难怪,那个孩子不仅成绩好,性格也外向,很受面试老师喜欢。”

普遍的印象是,美国人乐观外向,爱说爱笑。于是,性格外向= 交流能力强= 美国化= 面试加分= 适应美国生活= 将来更容易成功。 

这样表面化的逻辑也有一定的依据:在美国教育界,人际交流能力被列为成功的必备素质。教师们认为,在这个喧嚣不停的国家,孩子一定要从小学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学会分享观点。而培养这个能力的重要渠道就是课堂讨论。



瞧,那个少年吉他手



每个周五晚上,我都会带儿子其乐去见Antony。

我们要背上电吉他,穿过夜色,有时冒着细雨,来到包着厚厚隔音布的琴房。Antony是一位脸上总是带着笑的黑人,微微发胖,见个面喜欢伸出拳头互相撞一下,叫一声“Bro”。他来自纽约,跟着华裔妻子来到上海已经有六年了。

插上音箱电源,拨弦,调音,弹一两首歌热热身。《Hotel California》是其乐保留的热身曲目。我其实未曾想象自己的孩子在十岁左右就能弹奏这首我听了20多年一直非常喜爱的民谣,尽管他弹得并不完美。




教育者圆桌论坛


我想让孩子们明白,比音乐更重要的那些东西



上海法租界武康路里弄里藏着一个U型四层白色小院,这是一个由音乐家顾忠山等人创立的音乐学校。用就职于此的(下称“Tony”)老师的话来说,未来5-10年里,惊艳世界的原创中国音乐有可能就诞生于这里。



西蒙老师:做孩子们的音乐领路人 



作为一个音乐和人类学专业出身的老师,西蒙有一个有趣的观点,他认为学音乐能够提高人的协调能力,因为做音乐会锻炼到大脑平时锻炼不到的地方;同时,学音乐还能够提高人的专注力和自信心,因为做音乐时需要巨大的专注力,而做成了任何作品时都能够让孩子很有成就感。




话题


音乐不是一节课,让孩子浸润在音乐里



在我们家,“教”孩子音乐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每天都和孩子一起分享音乐。音乐不是一节我让孩子去上的课。取而代之的是,让孩子处在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里,从白天到黑夜都一直能接触到音乐。让我来解释一下。

我的丈夫刘健和我最初相识,是我在一间酒吧看他表演。所以,从一开始,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四岁的女儿和一个一岁的孩子,从他们出生,我们就自然而然就和他们分享音乐。



一位中产家庭妈妈的价值教育



最近春暖花开,临近下班的时候,我接到我先生的电话他说“来接我”。这让我非常好奇,因为我们并没有买车,他这话说得,好像待会一辆玛莎拉蒂就要停在我公司楼下似的。于是我问他:“怎么来接我?”他轻笑,“坐地铁啊。”是啊,就是这么简单,不是买不起车,而是因为生活中几乎没有这个需求。出门尽量坐地铁,赶时间就打的或者订车,哪怕带着娃。当生活闲适时,走路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了,对自己的身体也是一种放松;当生活忙碌时,也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在驾驶上。



从西雅图出发,坠入美国国家公园的天罗地网



美国国家公园,这是烙印在所有户外爱好者心中的品牌,被全世界追捧。在地图上设计Pacific Northwest(大西洋西北地区)整套行程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西雅图的得天独厚,被三大国家公园环抱,都在一两个小时的车程范围内,而且都有着极好的带娃线路。捡个周末,说走就能走,逛国家公园跟去后花园没什么区别。这回天气不好?野花没开?雪峰没出现?动物没看见?没关系,下次再来!这种唾手可得的幸福,也不知道西雅图人有没有意识到?




校园投稿


我要毕业啦



六月栀子花开,又到毕业季。虽然毕业生们忙于考试,但我们还是邀请到上海市民办万源城协和双语学校、上海德威英国国际学校和上海新加坡国际学校的六名学生为菁kids上海撰稿。你会读到丰富的初高中生活、令人期待的暑期计划,当然也有离愁别绪、寄语后生。




看世界


露营,紧贴大地感受西半球



张罗孩子到处旅游,逐渐成为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看到孩子开心的笑容,我的内心无比满足。小欧很小的时候,我就带着她到处走,慢慢地步伐越迈越大。经历了俄罗斯自由行、澳大利亚房车游、瑞士自驾游,美国行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呢?最终,我们的美国行增加了露营和夏令营的元素。




练厨艺


法俄结合:Rakhletsova和Dam夫妻俩别具一格的沙拉和鸡腿佳肴



Rakhletsova和Dam的家中有一个标准的家庭传统——观看“厨艺大师”系列节目(美国版或澳大利亚版)后,俩人喜欢去网上寻找食谱,然后尝试烹饪类似的美食。本期,他们将向我们介绍夫妻俩别具一格的沙拉和鸡腿佳肴。




家庭推荐


我的家在上海  



本期家庭推荐,由来自上海西华国际学校的混血家庭,妈妈Stephanie Wang,来自上海,爸爸Patrick Pillette来自美国,和一对活泼可爱的混血龙凤胎:儿子Patrick DanielPillette(王彦华),女儿Rachael Jaquelin Pillette(王思懿),为大家分享了他们一家五口所热爱的上海生活:最喜爱的家庭餐厅、 独特的家庭仪式、最爱的购物商场、室内外游乐场所等。



校园之星


来自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的校园之星 



本期的5位校园之星来自于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他们中有的热爱旅游和艺术,有的喜欢运动,参与社会实践。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为您展现了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真实的学生面貌。



扫下图二维码

即可购买本期《菁kids上海6月刊》

菁kids上海

www.jingkids.com

国际教育|家庭生活|社区活动



更多菁彩内容

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