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教育”?| 编者按
文 | 闻琛
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是一个很难穷尽答案,却又谁都可以说上两句的话题——关心孩子教育的家长当然最有发言权,即便尚未为人父母,很多人回想起自己求学的那段时光,也多少会有些“槽点”,而“槽点”的反面可能就是心目中好的教育。
从我自己的感触来说,和很多70后80后一样,学生时代经历过几次呼声很高的“素质教育”和“减负”,但最后发现,以应试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太大改变。等入了职场,才发现自己在某些能力上的缺失,比如审辨式思维、公共演讲、清晰有条理的写作,等等。
细想之下,这似乎跟我们这个民族崇尚“在混沌中悟”的文化有关,所以我们能接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说法。但在一个更讲求沟通效率的全球化语境中,我理解的“好的教育”理应包括上述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
好在很多学校正在做着这方面的努力,比如本期“新校探校”所介绍的上海三所新学校。
我们实地走访了学校,采访了校长,三位校长风格各异,但无一例外都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你可以从访谈中了解到他们对教育的见解。
我们也采访了家长,把孩子送到一所新学校总是需要几分额外的勇气。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学校有哪些点打动了他们?他们的心路历程也许能给你一些参考。
此外,我们也收集了家长们普遍关心的学校信息,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一所学校。今后,菁kids还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不定期推出新校探校录,希望我们的“菁探校”能为你在做各种权衡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在择校过程中,学费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专栏作者李梓新将目光聚焦于私立学校的学费问题。私立学校的学费为什么会一年年水涨船高?这合理吗?他的分析也许能给我们一些不一样的视角。
其实,追求优质教育资源不光在中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在很多国家都是如此。以美国为例,顶尖名校的招生录取政策就饱受争议。
比如最让亚裔家长愤愤不平的“平权政策”,其中的一项就是缩减学业表现整体更出色的亚裔考生录取名额,照顾非裔和拉丁裔等弱势群体。而事实上,除了这一条,“平权政策”中还有一项比较特殊的“Legacy”,专栏作者竞波就为我们介绍了“Legacy”出台的背景和历史沿革。
学校教育固然是教育的重要形式,但家庭教育同样不容忽视。在某种程度上,好的家庭教育可能更灵活,因为它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在家庭旅行的过程中让孩子增长见识,比如传统的言传身教,当然也可以是更为平等的对话交流。
本期新增设的栏目“父子说”,就是让父子二人就同一件事表达各自的看法。这次的话题是经常让亲子关系“受到一万点伤害”的钢琴考级,它在家长和孩子眼中分别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一起来看。
-END-
菁kids 2017 11月刊 《新校探校记》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也说“好的教育”
|封面故事|
浦东万科:用全球化的视野来办学
|话题|
赢得起,输得起
跋山涉水,成为自由坚定的他
为了男孩
|专栏|
名校学位继承人
致我们无处着落的纪念
世界这么大,要不要翘课去旅行?
|在读|
从《小狗钱钱》看财商教育
|看世界|
骑着跨子去旅行,探秘安省北部精灵
|美食|
美食,是亲情的联结
|父子说|
我眼中的钢琴考级
本文原载菁 kids 11月刊《新校探校记》,印刷版于2017年11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进入微店订阅。
菁kids上海
www.jingkids.com
国际教育|家庭生活|社区活动
更多菁彩内容
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