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国际学校,孩子的中文就“废了”?
整理 | 菁kids上海编辑部
主持人
大家好!欢迎关注我们今天的直播采访,我是菁kids上海的主编闻琛。我现在是在上海英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BISS Puxi的达芬奇中心。不过我们今天不聊达芬奇,我们要聊聊语言学习。
我知道我们菁kids的读者很多都具备双语能力,但因为大部分人的母语是中文,所以在为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也会特别注重一所学校的中文教学品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国际学校里的中文学习。
跟本地学校相比,国际学校给人的一个印象是“孩子比较开心,不用苦兮兮地刷题”,但是中文又是一门比较难的语言,我们小时候学语文,都是要抄生字、组词、摘录好词好句等等,整个练习的过程其实是比较枯燥的。那么问题来了,在学习相对比较轻松愉快,或者说学习多靠兴趣驱动的国际学校里,能学好中文吗?如果能,是不是需要老师施一些“魔法”?
我们今天就请来了四位嘉宾,请她们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她们是:
BISS Puxi中学部中文部主任李老师;BISS Puxi母语中文课程主管杨老师;今年刚刚从BISS毕业、已经获得丰厚奖学金、即将赴多伦多大学深造的Jenny同学;以及八年级时从双语学校转来BISS、马上就要升十二年级的Chanel同学。
我们先来重点了解一下BISS的中文课程。
因为BISS是一所全阶段国际学校,既有幼儿园、小学,也有中学,不同学段的中文学习又有各自的特点,今天我们就请李老师和杨老师来为我们介绍一下不同学段中文课的设置,比如课程安排、选用的教材等等。
李老师
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介绍我们学校的课时安排。小学是“3+2”,每周有3个课时的中文课是每个同学都要学的,另外2个课时是选修的,可以选中文,也可以选我们学校提供的其他语言课程,比如西班牙语、法语等。
如果这2个课时也选中文,那每周就有5个课时的中文课。中学有两种情况,在7-11年级,每个学生每周有3节中文课;到了IB阶段,中文课时会增加,根据所选课程的级别,4-5个小时不等。
杨老师
我们小学阶段的教材大部分是从上海本地教材和部编教材中选择的经典篇目,中学从7年级到11年级使用的是自编教材。自编教材的选择面很广,不仅有苏教版、人教版、沪教版,也涉猎了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教材。我们力求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帮助他们对文学有一个比较精细的理解。到了IBDP阶段,是按照IB的考纲做出选择,我们会选择一些非文学的文本,以及考纲规定的作家的作品。
主持人
嗯,BISS的自编教材可谓是博采众家之长了,又有比较好的上下承接。
我们在跟读者交流的过程中,听到了这样一种诉求。有些华人家庭的爸爸妈妈会考虑把孩子送到双语学校,因为他们觉得孩子在双语学校中文可以学得更扎实一些。正好我们今天的Chanel同学有过在这两种学校就读的经历,可以来现身说法一下。特别是从中文学习的角度,比如学习内容、老师上课的方式、课后的作业和练习等等,两边有什么差别?
Chanel同学
谢谢主持人老师的提问。我认为就学习中文而言,双语学校和BISS还是有挺大差别的。
首先来说说教学方式。通常我们上课时师生互动比较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老师和同学们会一起探讨学习的内容、钻研不同的问题、互相交换各自的想法。这个过程就开拓了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这种既有输入又有输出的上课方式我十分享受,因为在与同学深入交流的过程中,我不仅可以聆听别人的观点,还能在此基础上完善并且升华我的想法。这个双向的过程比单一的信息输入更加使人印象深刻。
此外,我们上课接触的文本也是非常国际化的,比如世界各国的小说、议论文、戏剧、演讲等等。这让我们在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有机会品味海外经典文学著作。当然,学习语言还是需要课后的巩固和消化的。我们作业的量与双语学校比起来确实较少,因为我们的作业基本都是长期评估,一个单元会有一两个长期项目,同学们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完成。
我们也特别注意培养口语表达的能力,每个单元都设有一两次口语表达的活动。比如母亲节的时候会采访自己的母亲,会分析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还有哔哩哔哩前段时间非常火的“后浪”广告,去衡量广告的影响,表达我们自己对广告的理解。我们也会分析迪士尼公主的演变,这是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我当时分析的是迪士尼公主形象的历史变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操练了除中文以外的许多技能,如查资料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反思精神、时间管理等等,这对我们以后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谢谢大家!
主持人
我刚才听Chanel同学的分享,听到了一个关键词叫“享受”,很享受这个学习的过程,活学活用,与现实生活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性。
说起来,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是非常高的。像我们菁kids的读者,往往就是既希望孩子有国际视野、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同时又有中国文化的底子。那么在BISS这样一个以英文为主要教学语言的学习环境中,一个母语是中文的孩子,毕业时中文能达到什么程度呢?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可以请Jenny来说一下。听说你写了一篇4500字的关于糖纸文化的论文,能跟我们介绍一下它的来龙去脉吗?
Jenny
“糖纸”是我的IB中文课长论文Extended Essay的主题。IB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课程,中文的程度相当于大学中文系一年级的水平,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具有挑战性的。我觉得IB就像一座天梯,能让我们看到井底以外的、浩瀚的世界,爬的过程虽然会很累,但是不爬一下,你就永远也不会体会到这有多累,不累一下你就永远不会看到浩瀚的世界有多美。
在这两年期间,我们分析了各种体裁的文本,也有语境的分析,了解语言中的有趣现象。
在2018年的时候,大白兔奶糖在上海办了60周年纪念展,浏览了之后我发现以前的糖纸都别具一格,蕴含的价值也各不相同,和现在市面上千篇一律的糖纸大相径庭。可是由于糖纸的盛行时间是上世纪50-90年代,资料只能从上海图书馆的书籍和资料里一本一本地翻找,能找到的相关研究和学术性论文少之又少。
为此我设法去联系了研究糖纸的学者钱乃荣爷爷,因为他写过一本书叫《糖纸头》,还跑去语文学会找钱爷爷的联系方式,也写了信,虽然最后还是没有成功采访到,但搜集资料的过程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也给了我很多指导。在我们一开始还不知道怎么去探究一个问题的时候,老师会把我们领进门,会给我们一些指点,让我们去思考一些我们自己想不到的问题。IB也非常注重反思,会让我们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总体来说,学习中文和写论文都是万事开头难,一个有新意的主题往往都来自于身边的观察,因为“有趣的灵魂都来源于身边”!
主持人
的确,有趣的灵魂都是从真实的生活中来的。我觉得Jenny的分享可以打消我们很多家长的顾虑,即便是在一个以英文为主要教学语言的环境,中学毕业的时候依然能够达到用中文进行深度思考的程度。
语言学习到后来都是要深入到文化层面的。我了解到BISS的中文老师们也组织了丰富的中文相关的活动,比如文化行走和讲座等等,这方面杨老师能跟我们介绍一下吗?
杨老师
我们几乎每年都会有春节的庙会,学生们会参与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除了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也能体验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此外,学校的课外活动也会包括学做中国菜,了解中国的传统游戏。我们还带学生去了金泽古镇,在那里学生体验了陶艺、扎染、版画,投壶、射箭,甚至还有西藏的唐卡制作等。这些活动很好地提升了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了解作家的经历和时代背景,我们也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学习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时,我们就带学生走访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我记得当时每个孩子的表情都非常凝重,当他们看到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时都沉默了。这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我们在学习白先勇先生的《台北人》时,不仅参观了上海的白先勇先生的故居,甚至托家长的福,请到了白先勇老先生为我们做演讲。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是获益匪浅。
主持人
BISS这边的中文学习完全不是局限在课本中,有非常立体丰富的外部资源的支持。
还有一个问题要问李老师,您觉得中文学习能从哪些方面帮助国际学校的学生为未来做好准备?
李老师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IB的中文课程是实实在在为孩子们的未来做好了准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它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IB的中文课很注重学习不同的文本,会要求学生研读一个主题下各种各样的文本,包括散文、漫画、歌词等等。同时它也能培养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当然这是基于对文本的基础知识的理解。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具备了这种思维,上大学以后才能好好做学问,才不会剑走偏锋。
第二个是反思和思辨的能力,刚才Jenny同学也有提到。我们说为未来做准备,这个“未来”不仅仅是大学,其实是整个人生的未来。特别是在一个复杂的国际化的环境中,思辨、有自己的判断尤为重要。最后是调查的能力,只有经过调查,才知道事实是怎么样的。批判性思维强调的是基于事实的思考,而不是对观点的思考。
第三个方面,IB中文课培养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不是泛泛地培养,而是比较深刻地培养。它要求学生去研究的主题是具有全球性特点的,比如女性形象、种族歧视、贫困等等,这些在他们选读的文本中也是有所体现的。
主持人
谢谢您的回答,听起来IB中文的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中文,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可以受益终身的能力。好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观众的提问。
我觉得中文里的古诗词是很美的,想让孩子从小受点熏陶,BISS的中文课会涉及这些内容吗?
杨老师
会涉及,我们是非常重视古文的,每个年级的书目里都有古文单元。古代的文章和诗词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凝聚了先贤的智慧,我们一定要认真去研读的。而且古文在IGCSE的考试(类似国内的中考)会占比较大的比重,要求学生鉴赏短篇的古文。所以,从7年级开始,我们不仅会在教材上安排古文的单元,也会让学生学习《文言文启蒙读本》,同时在课堂上,在5分钟的starter会请学生来分享一篇短小的古文,练习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学习其中展现出来的道理。如果从小就接触的话,还是能够打下比较扎实的古文鉴赏的基础的。
我身边有好几个孩子在国际学校的朋友,都说孩子中文废了,需要课后另外请老师补习。如果上了BISS,学校的中文课够学吗?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尖锐,但也的确是家长们比较关心的。我觉得通过今天的采访,两位同学现身说法,大家都看得到她们的中文有没有废掉。当然我们承认从课时和作业的量来说,我们确实没有优势。语言也确实是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但是除了上课,我们也为学生制作了阅读书单,还会给学生发Kindle来做补充阅读。这些书目我们都是精心筛选的,不光有教育部发布的课外阅读书单,我们也会发掘一些新锐作家特别有趣的作品,来帮助孩子不断积累和提升。比如我们曾经邀请过荷兰的作家、《绷带小子达米》的作者,还邀请过叶开先生,跟同学们分享怎么进行整本书阅读。
李老师
我想补充一下,我也是坚决不同意刚刚那个“废了”的说法的。一方面,两位优秀的同学坐在这里就是很好的证明。另外我们今年的IB成绩也很出色,平均分达到6分以上,满分是7分。
从小在国际学校就读的孩子,思维方式是中文的还是英文的?深度思考的是哪种语言?从小的BISS就读的话,中文的读写和思考可以达到母语水平吗?
Jenny
如果从小在BISS读的话,中文肯定不像本地学校那么扎实。但是如果好好学,中文也还是能学好的。深度思考的语言的话,因为我们家都说中文,所以我还是用中文思考。
Chanel
中文学得是否扎实不仅要看上课,也要看课后有没有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对我来说,思考的语言要看具体的科目,如果是中文课,就用中文思考,如果是上英语文学,那就用英文思考。
杨老师
学生如果一路从母语班读上来的话,日常交流还是会选择用中文。母语班的学生和母语老师的关系也特别紧密,他们会愿意和我们分享他们的烦恼、他们的成就。
我们家中文是母语,但是我不想让孩子学得那么辛苦,如果到BISS读书,可以选择上非母语学生的中文课吗?
李老师
从对每个学生公平公正的角度,也从学术诚信的角度来考虑,我们会对学生进行评估以后再分班。我们采用IGCSE和IB的课程,也会接受这两个课程考试委员会的监督,他们对什么样的学生该学习什么样的课程有详细的规定,我们并不能超越这些规定,会有评估,并遵循严格的分班体系。
我的孩子原本在英国的Boarding School读Y9,目前因为疫情关系留在国内。如果他想到BISS就读的话,课程衔接上会有问题吗?
没有问题,我们学校采用的就是英国的考试大纲体系,也不断有英国的学生转到我们学校来。我们的老师也大部分都是英国人。从课程安排、课程设置角度来说,对于一个之前在英国Boarding School读书的学生来说,是可以无缝衔接的。
回看完整视频请扫描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
-End-
菁kids上海
www.jingkids.com
国际教育|家庭生活|社区活动
▼点击“在看”立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