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就意味着约束和克制,对天性喜爱自由的小孩子来说,被提要求肯定不喜欢,但没有要求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当然,只有要求而没有尊重,孩子就会不服气,甚至心生怨恨,这也不是好的教育。尊重孩子,是教育的基础。
教育的黄金准则是,尽可能多地尊重孩子,尽可能恰当地要求孩子。
同一时间,对孩子提的要求不能太多。提得太密集,一是记不住,二是也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伤自尊。有些家长特别爱唠叨,带孩子外出时不住地提醒,这样的旅途必定很折磨人。
我常看到妈妈们,一路上对孩子说教,看到熟人叫宝宝打招呼,说轻了些,马上要重新叫一次,孩子稍有不如意,就当众批评,这样的要求,缺乏对孩子起码的尊重。
我当校长多年,常有家长带孩子到我办公室,司空见惯的是,家长总是不断地要求孩子“叫校长好”、“跟校长说再见”。我想,这些指令的背后折射教育的问题,提要求太随便了。
我带杳与杲出门,一般都是事先提些要求,不会在过程中再提要求。即使孩子在路上有不良表现,我也只会事后教育。在路上进行教育,显然环境不宜。在不适合的场合提要求,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即使在家里,我对两个孩子提要求时也特别注意选择时机。如果我觉得氛围不妥,哪怕心里有话也先忍着不说。只要把握好教育时机,家长提的要求才能“入耳”。
家长提了要求之后,就要慎重对待,要想方设法帮助孩子达成目标。孩子幼小时,如果对家长说的话都不理睬,生长过程将充满风险。
如何更好地让孩子听话?是否民主很关键。与孩子商量时提出来的要求,孩子就容易做,也喜欢做。同时,要让孩子形成一种心理体验:达到要求就会得到赏识,达不到要求自然会受到批评。
杲杲9岁时的一天早晨,我和他一起去学校。车没来,我们聊了起来。
我说:“一个父亲,带着儿子上学去。”杲杲特逗,接着我的话说:“一个儿子,拉着父亲上班去。”
我说:“我带着的可是未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啊,我高兴。”“我拉着的可是未来的中国教育院院士啊,我高兴。”杲杲说。
我说:“你读书起得这么早,老爸也被逼得早起,以后得了什么荣誉,还得感谢你。”
一会儿,杲杲问:“如果我读书不好,爸爸还会对我好吗?”“哪有父母不对孩子好的?”我说,“读书不好,做父母的同样会对孩子好。”
“如果我读书不好,爸爸肯定会为起得这么早而后悔。”杲杲说,“因为你没有得到什么,我没有什么报答你啊。”“父母送孩子上学,不是图什么报答,这是一种责任。”我说,“只要有颗感恩的心,读书好不好并没有关系。”
杲杲动情地说:“我长大了我想会对爸爸好。”“好,好。”我说,“不是‘想对爸爸好’,而是‘应该’对爸爸好。父母关心孩子,这是做父母的责任;子女感恩父母,这是做子女的责任。”杲杲点点头。
这些看似不经意间的对话,已经向杲杲传递了我的要求。杲杲成年后,还清楚记得这次对话的情景。
最好的教育,就是在孩子没有意识到教育的时候,教育已经发生。如何提要求,的确是家教的艺术。
何为恰当要求?起码,说得清楚,听得明白。杳与杲的幼儿期,我不允许玩电子游戏。我说“电子游戏不能玩”,要求清清楚楚。如果我说“少玩电子游戏”,两个孩子就难把握怎么算“少”。对看电视,我把可以看的时间规定好,两个孩子就清楚。
我如果说“少看害人的电视”,两个孩子就难把握,什么样的电视是“害人的”?两个孩子上学后,我引导制订了作息时间表,学习时间不能玩,休息时间自由安排,劳逸结合的要求很好落实。如果我说“少玩些,多学习些”,自然也难把握。
提要求也要注意要求对孩子来说能不能做到,达到要求的难度大不大。如果是孩子不可能做得到的,家长不应该轻易提出要求。孩子顽皮,老跟人打架,身边家长常提的要求是“以后不准打架”,但孩子还是照样跟别的孩子打架,可如果你要求“坚持一周不打架”,就相对好做。
习惯行为要改变,需要时间,这一点在提要求时替孩子考虑到,太难达到要求,孩子可能也就直接放弃了。
有的孩子放学回家总是先看电视而迟迟不做作业,家长说:“以后如果还看电视,我就打死你。”这更有问题。孩子不可能不看电视,惩罚的措施也不可能做得到,这是家长为难孩子的同时,也在为难自己。
要孩子听父母的话,并不是时时、事事都要加以控制。有些家长,对待孩子要求过于严厉,动不动就训斥,会在孩子心灵深处留下伤痕。
家长需要与孩子订一些规则和要求,但不能太多。孩子毕竟是孩子,太多的要求和规则不容易记得住。
幼儿期,孩子相对顺从些,尽管如此,家长也要对孩子多一些商量的口气。小学高段开始,家长如果还希望强加控制,孩子往往会选择反抗了。孩子的教育,以中度要求为好,既不至于太宽松而滋生坏习惯,也不至于太严格而留下痛苦的印记。
我的家庭教育,总体是宽松的。杳与杲非常自由地玩,一般我都少有干涉。两个孩子的学习分数,我基本上不在乎。考试了,我会鼓励一下;分数出来了,我先听听他们自己评价,之后也基本上只是鼓励一下。
杲杲读初一时,有次考试排全段第101名,学校公布了前100名光荣榜,杲杲有点难过,我母亲说,“好啊,出个头就好”。后来又考了次全段第51名,恰好学校只公布前50名学生名单,我母亲还是说,“两次出头,更好”。杲杲向我汇报了我母亲的话,我说,“奶奶也是教育家”。杲杲宽心了。
孩子不断出现问题,这是正常现象。孩子的缺点与问题,犹如身上的细菌,细菌并不可怕,希望身上没有一点细菌,既不现实,还可能是洁癖。当细菌影响到健康,自然得治一下,大部分时候,大可不必小题大做。否则徒费精力,还可能有副作用。
杲杲性格有一个特点,凡不赞同的事,大人对他讲,他也不反对,可就是不认真做。比如外出活动时的照相,如果不是自己想,我们要他照个相,他常常故意不配合。每当这时,我总是很宽容。如果对这些并不要紧的事情进行批评,起码伤了外出活动的氛围。
杳杳一直以来不喜欢体育课,尤其怕长跑,有几次体育课还逃课。这也并不是大不了的事,我都装糊涂。杳杳小学时,常常有点“心散”,因为总体成绩很不错,我也就没指出问题来。读初中后,杳杳尝到了自学的乐趣,自然也就很用功了。在我没有指出缺点时,缺点已经悄悄改变了,这事就处理得有点巧妙。
两个孩子小时,互相有个伴,有了什么缺点,也都互相监督。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候发现对方有什么缺点,盯得很紧。这时候,如果马上批评,一个孩子高兴了,另一个孩子肯定不舒服。我一般都是把认为有缺点的孩子带到楼上,关上房门谈话。如果是比较大的问题,评论下,批评下。
如果是小缺点,我一般都不批评。我想,有了“上楼关房门”的程序,孩子自然会认识到问题了,也就不妨宽容一点。我常常用手指指我的脸,孩子就亲下我的脸,这事就了结了。宽容对待孩子的缺点,让我的家教多了一些温馨。
看完啦,总结一下老陈提要求的“三字经”,实际上就是尊重孩子,要求清晰明确,难度适中,不罗嗦,抓大放小。这些说起来实际上很简单,关键是各位亲爱的们,在生活里能耐住性子,提要求前三思即将脱口而出的语言、孩子的心理。在实践中获得了提要求的技巧,还怕讲话没效果吗?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