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刊】王定华:启动学校品质提升
民小编说
面向2020年乃至更远的未来,必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将学校品质提升作为学校发展新的努力方向。2015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提出:“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品质。”这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首次正式提出这一重要的时代命题,提出这一命题不是偶然的。
何谓学校品质?如何提升教育品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的观点。准备好了吗?!开讲啦!
文/王定华(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
特色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常常是单方面的。学校特色创建是提升学校品质的重要基础,在办学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总结提炼,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进而提升学校品质。
学校品质提升的基本含义
品质是质量、信誉、文化的综合体,外在是品牌,内在是内涵。学校品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含诸多要素,涉及多个主体。
构建和提升学校品质,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理念是先导,优秀的校长和敬业的教师是主体,达标的硬件和规范的管理是基础,系统的课程和丰富的活动是载体,优雅的文化和独特的品牌是表现,优秀的学生和社会的认可是目标。学校品质是质量、内涵、文化、特色、信誉的集合体。
学校品质提升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具有持续性。学校品质提升不仅表现为一种结果,还表现为一个动态的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一种机制。学校品质提升不仅是一个理想的目标,更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需要提前设计品质提升的方案,确定具体行动计划,按计划来推进,同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做好总结,使之常规化、行为内化、成果固化。
学校要建成民主管理、依法管理的实验基地;建成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人间净土;建成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成长乐园;建成培养与自身、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代新人的生命摇篮。
学校品质提升是学校发展的整体性改进,具有复杂性。学校品质不是由某一个因素单方形成的,创建和提升的过程涉及学校管理、教学、课程等多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在某一点上的变革,需要把影响该问题的内外部因素综合考虑进来,整合学校品质提升的途径,使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最佳效果。
学校品质提升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注意借鉴各地有益经验,同时避免简单照搬,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最优化。学校品质提升,从时间上看,涉及过去、现在、未来;从空间上看,可分宏观、中观、微观;从对象上看,涵盖硬件、软件、外观;从形态上看,包含思想、行为、制度;从主体上看,依赖校长、教师、学生;从校情上看,当区分百年老校与新建学校、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学校品质提升是教育理想与追求下的具体行动,具有操作性。学校品质提升是在教育理想与追求下的具体行动,有了正确的教育观念引导,有了对学校理想目标的正确理解,学校品质提升的各项举措才会有正确的追求。
学校品质提升的价值取向主要不是看创造了多少深刻的理论,而是要看有多少已切实转化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具体行动,落实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上,落实到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上,落实到学校的发展模式上,如此,方能真正推动学校品质的提升。
学校品质提升的主要途径
学校品质提升重在实现师生高水平差异发展,具体来说,学校要创造丰富、高质量、高品位的校园生活,将学校的各个系统、各种关系和资源置于一种符合规律、和谐共生的平衡状态,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基于可持续发展生态意义的校园生活背景。
学校作为提供教育的组织机构,教育服务的最终受惠者是学生,学校品质提升要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起点与归宿,调动学校发展的所有力量,包括学校外部的教育行政力量、专家力量、家长力量以及内部的管理力量,从管理、教学、课程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服务,实现学生全面、个性和可持续发展。
就是确立全校上下共同认可的、可以统领全局的、长期发挥作用的价值观。一所学校选择什么、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外显为教育的行为和校风,内隐的是学校的价值观念。学校的价值观为学校全体师生指明了共同的向往和愿景,影响着师生员工和学校的日常行为、精神追求与发展方向。全校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是学校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愿景和价值观是学校品质提升的根基,共同价值观是愿景的灵魂,共同愿景是规范教育行为,引导学校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要明确学校的发展哲学,哲学并不是很高深的东西,而是反映普遍规律,也可以叫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发展目标、下一步路径等。当前,有必要探索制订学校章程,让学校的价值观能相对固定,宁静致远。
学校发展规划是在客观全面认识学校当前状态基础上的面向未来的发展计划。好的规划潜在地包含着目标力、整合力、前瞻力、凝聚力、发展力和执行力,也是这些力量的和谐统一。一般说来,学校规划的制定主体是学校教师、领导和学生以及学校所处的社区和学校的上级行政机关,必然是多主体意见的统一。
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应充分发扬民主,以全校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为基础,经过全校师生员工广泛深入的讨论甚至争论之后达成最大限度的共识,这个过程弥足珍贵,是一次难得的凝聚人心的过程。学校发展规划的客体是校内外有关的人、财、物、智、信息等可用资源,必须合理配置这些资源。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是主体与客体的一体化。
学校发展规划始于对内外环境的体察、思考和前瞻,抓手是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唤起发展的意识,谋划发展的步骤。有了科学明确的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品质提升就有了基础。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提倡“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安全和谐、充满活力;依法办学、科学治理”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理念,提出“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和谐安全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6个方面,包含22项管理任务、92条管理要求。
开展学校品质提升的过程中,义务教育学校要以这一管理标准为基本遵循,高中学校进行参照。梳理本校各项制度,尚未达到标准要求的要抓紧完善,达到要求的要进一步细化,超过标准要求的要抓好落实。
要努力建设充满生机的现代学校制度,突出民主管理、依法管理、校长负责、社会参与,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按照法治精神依法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要构建学校制度体系,体现学校各级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为全体学校成员提供认同和遵循的精神规范,为学校品质提升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校长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统领者,也是学校品质提升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学校事务千头万绪,校长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陷入事务堆里。校长要朝着教育家方向努力,着力构建强有力的领导系统,发挥团队的作用,改善管理行为。
校长要将学生的进步、成长、成就作为学校工作的终极目标,清晰、具体地列出学校的任务和目标,领导大家解决学校发展中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改善学校领导团队的管理行为。学校管理人员要在校长的带领下,明确职责,抓好落实,注重细节。
要注重管理团队领导力建设,校长的领导力表现在对学校办学方向、办学方式以及办学策略的正确引导上;中层干部的领导力体现在对校长领导力的放大和具体工作的执行上,具体表现为计划、协调、筹措、掌控、合作和创新等。
教师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知识、仁爱之心。我国有1069万中小学专任教师,是国家公职人员中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
教师是学校品质提升最重要的主体,要提升学校品质,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作用。学校要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使广大教职工具有归属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要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最大限度地听取教师对学校管理及各项工作的意见建议,讨论教育教学等方面重大事项,使广大教师真正参与到学校治理中来。
要把教师有品质的发展作为学校品质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鼓励教师开展教研、科研,聘请专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积极为教师发展创造机会和舞台。
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积累和共同创造生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及其活动结果,其以具有特色的学校精神、学校制度和物质形态为表现形式,影响和制约着学校全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品质提升的重要途径。要确定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品位,提出的学校文化建设目标要有较高的站位。要审视校徽、校旗、校歌、校训,用这些标志性的东西形成文化特色、凝练文化共识、激励师生员工。学校重视网络文化建设,构建绿色网络空间,并引导学生具备一定的网络鉴别意识。
课程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品质提升最重要的载体。学校品质提升必须依托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的课程才能有效推进。
学校要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社区的资源条件,组织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独有的课程体系。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活动课程化,发挥活动的育人功能,实现全方位育人。
学校要培养有品质的人,创设有品质的成长环境,设立有品质的课标,让儿童站在学校的正中央。要促进学生幸福成长就要致力于他们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是学校品质提升的一个核心目标。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核心素养。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校上墙入屏,人人牢记于心,时时外化于行。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让学生形成好习惯。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结构,避免过度学习,不要让学生学太多东西而失去学习兴趣,要关注学生创造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着力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
要让学生从小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在小学阶段形成一些体育爱好,在中学毕业时有一到两项体育特长。不重视艺术教育就谈不上素质教育,就不能实现学校品质提升。要让学生初步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能够表现、善于表现、勇于表现,每个中学生应该有一到两项乐器的演奏能力。
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让孩子们出点力、流点汗,甚至经风雨、见世面,不要把学生培养成温室里的弱苗。此外,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排解学生成长中的烦恼和心理困惑。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都要因材施教,体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在致力于学校品质提升过程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硬件建设与内涵发展的关系。提升学校品质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抓手,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硬件建设有标准,内涵发展无止境,品质提升永远在路上。
二是品质提升与日常工作的关系。学校品质应成为新形势下学校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以品质提升统整学校各项日常工作,明确发展思路,提高工作水平,建强骨干团队,不断推进学校品质提升工作深入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共同追求与因校制宜的关系。广大学校要抓住品质提升的主要途径,同时立足本校实际,坚持特色办学,谋求稳中求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一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杂志2015年第12期(有删减)
编辑: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