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霞,山东省潍坊广文中学校长,山东省特级教师。李希贵在给她的书《建设一所新学校》写序中评价道:“她是一个对教育很有感觉的人。”正是凭着这种“感觉”,她带领全校老师开始了学校行动研究的征程。“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教师幸福吗”“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校愉悦的课堂”在行动研究中,她的学校不断发展、进步;她的教育理想一步步地变成现实。
学生喜欢的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教育者,然后才是一个教学者
我们的行动研究发现,“得到学生喜欢”是教师成就感居于第二位的重要来源。教学实践中大量的案例证明:大凡与学生关系融洽,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其教学成绩也斐然。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能以其人格魅力吸引和感召学生,聚拢人心,能使课堂气氛轻松而愉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做学生喜爱的老师,应该成为所有老师共同的追求。2006年年末,广文中学启动了一年一度的“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得票率位居前十位的,无一例外的都是师生关系融洽、教学质量突出的老师。但教学质量位居前列的三位老师,却榜上无名,甚至其中有一位的认可度没有进入前30%的教师行列。
这三位老师,教学业务棒,工作认真负责,几乎年年都是学校的优秀教师,更是校长眼中的好老师啊。评选结果深深刺痛了这几位老师,也刺痛了学校的管理干部。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调研。调研是开放式的,“请写出你心中的好老师的标准,从最重要的开始,不少于10条”。根据“排序法”和“赋分法”进行汇总,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2.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一视同仁,没有“个别”,没有“特殊”5.教学方法独到、新颖,语言幽默、生动,课堂气氛活跃不难看出,学生眼中的好老师,10条标准中有7条与教学没有直接关系,更多的是对教师教育行为尤其是职业道德的要求;排在前四位的,全部是对老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只有3条,而且最高排在了第五位。换句话说,学生喜欢的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教育者,然后才是一个教学者。在20名校长中进行的“好教师标准”调研后,我发现,校长眼中的好教师和学生心中的好教师标准,内容几乎一样,但排序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校长眼中的好教师标准依次为:比较而言,校长们更加关注教师的教学成绩、工作态度、教学业务等外显的东西,而学生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在教师中同时展开的调查显示出,不同年龄段教师对“好教师的标准”的些许差异。20年左右教龄的教师,“好教师标准”更接近于校长的标准,“尊重学生”被排在了第八位。而5年左右教龄的年轻教师和学生的心贴得更近一些,他们的标准接近学生的标准,“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排在了第一位。这似乎提醒我们:学校制度尤其是评价制度会直接影响教师的价值观。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不需要多大的技巧,关键是态度引导老师确立“学生喜欢”的价值追求,就要改革对老师的评价制度。以往的教师评价,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的、鉴定性评价,更加关注教学质量、教学业务、工作态度。调查表明,有31%的校长认为评价的目的是学校为了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鉴定、考核,持这一看法的老师也占相当比重。
过多地依据客观的考试成绩,必然把教师导向了“只看结果,不管过程”之中,机械训练、加班加点等非科学做法也就大行其道。
事实上,学生应该成为学校的中心。进行课堂改革、开发课程、细化管理,无一不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作为和学生最贴近的教师,他们给予学生怎样的感受,最能影响学生的态度进而影响其发展。
另一方面,学生作为能动的个体对教师教学的感受和判断,也能促使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此,增设自下而上的评价,应该成为教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后的教师评价分为三部分:“教学常规”关注过程,“教学质量”“育人效果”关注结果,“教师评教”关注学生感受。学生评教情况进行一对一反馈,引导教师自我反思,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放大各类老师的事迹,彰显榜样的力量,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2006年年末,首次进行“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在整理学生喜爱某个老师的理由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些关键词:有爱心,善于微笑,态度认真,一视同仁,和蔼可亲,……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不需要多大的技巧,关键是态度!当时,刚刚来我校任教的化学老师陈建伟,不到半年的时间便征服了学生。陈老师所具有的高度的责任心,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关爱,上课时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时老师的自责,对每一名学生一视同仁的关心、爱护,认真负责地给差生补课,甚至短时间内记住所有同学的名字,都成为学生喜爱陈老师的重要理由。多数学生对陈老师高度的责任心赞不绝口,在喜爱的理由中用重笔划出来。数学王灵杰老师,是老教师中的优秀代表。“王老师对待工作始终如一的热情,对所有学生的关爱,高度的责任心,对工作尽职尽责、从无半点马虎,全面育人,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每天来校最早离校最晚,上课生动幽默、教学有方”,等等,都使孩子们非常喜欢她。
有一个孩子写道:“不管是严肃时还是幽默时,无论课上还是课下,王老师那种亲切感每时每刻都使人舒适。”这可能是所有被孩子喜欢的老师的共同写照。“老师从来不会大发雷霆。某位同学什么作业也没有带,老师没有向他发火,让他下午带。老师让同学起来回答问题,他回答不上来,老师没有皱眉头,而是以鼓励的目光看同学,使他回答了问题。”这些话语反映出的画面,该是多么温馨。难怪,栾老师会得到孩子们的高度认可。汇总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的共同理由,我们形成了“广文学子最喜爱的老师十大特征”,印发并张贴在老师办公室里,成了办公室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千万不要以为一名老师迁就学生就会赢得学生的喜爱,恰恰错了。学生最喜爱的老师,都是“非常有正义感”(学生语)的老师。学生有错误,他们会严厉地批评;有了问题,他们会进行教育。每年,面向学生征集“你最希望老师改正的行为”“最不希望老师说的10句话”,据此形成了“广文教师不得逾越的十种行为”“广文教师忌语10条”。这是为师的底线,无论理由多么充分,一旦触犯,都是不可原谅的。因为,学生心灵的伤痕是无法修复的。曹建华老师是我校的年轻教师,执教地理。他很有做老师的“范儿”,课堂上语音语调语速恰到好处,师生相处融洽。2007年3月,我听了他一节习题课,参与了评课,这一过程,被时任地理学科主任的祝志强老师记录在了他的一篇随笔中。《广文教师随笔》第一集,收录了这篇随笔,祝老师是这样写的:课一结束,赵校长就说:“很好,很好”。随后,在二楼会议室评课时,赵校长肯定了这堂课的可取之处。校长特别说,“曹老师天生就是做老师的料”,“会用眼神和孩子们交流”。我分明看到,曹老师极力压抑着自己的喜悦,两只眼睛在放光。一回到办公室,曹老师就写起了关于这节课的反思。一个简单的评价,一次幸福的体验,激发了一个年轻教师的成长动力。教师的幸福感还来自哪里?我又拿起了行动研究的武器,开始了追问。调研是开放式的,“老师,您的幸福感来自哪里?请把带来幸福感的因素写下来,从最重要的开始。”
汇总不同年龄段教师幸福感的源泉,发现教师在工作中的幸福感有着相同的渊源。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幸福感来自于老教师的帮助、得到学生的认可、班级管理越来越成熟;而10年左右教龄的教师,往往因为公开课获奖、教学成绩突出、得到学生的喜爱而倍感愉悦;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只要教学成绩好、工作责任心得到认可、指导的年轻教师成长快就满足了。尽管具体缘由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是因为在自己年龄段上的个人追求得到了实现。对于刚刚入职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师生关系是一个很大挑战;而对于教学娴熟、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他们更加关注教学的高质量和对自己业务水平的认可。一旦在自己最为关注的问题上实现了突破,有了成就感,幸福感便油然而生。为了更深入地追问“教师成就感”的具体来源,在校内随机抽取了百名教师,请他们“写出自己有成就感的几次经历,从印象最深的写起,不少于五条”;同时,请他们“写出学校中的哪些人士算是成功人士,并说明理由”。结果,“取得较好的教学成绩”“学生喜爱的老师”以绝对优势排在了第一位和第二位。此外,自己的专业发展、获得荣誉称号、受到奖励、学生信任、家长认可都被列入了产生成就感的重要要素。而大范围进行的“教师产生成就感的因素”调研,让我们找到了影响教师幸福指数的8个因素(从最重要开始排列):1.教学质量。社会、学生、家长最看重教学质量,如何在规范办学行为的前提下,通过课堂改革这条主渠道提高学生的成绩,成为影响教师幸福感的第一因素。作为校长,必须带领老师深化课堂改革,建设高效能的课堂,向课堂要质量。2.教师素质。高素质的老师做事情容易成功,成就感强。教师在既教书、又育人的前提下,就需要不断学习,提高修养,完善自我。作为校长,就要研究教师发展的有效平台,并为老师搭建起来。3.广泛认可。家长、社会、学校等广泛认可的“好老师”,成就感强。家长、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学生、同事评价“好老师”的标准也越来越高。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真正做一个塑造灵魂的工程师。4.自主时间。教师自主时间的多少,影响教师的幸福感。教师工作具有特殊性,下班也要备课,在家里也要批改作业。校长应该给教师更多的自主时间,教师能够自主支配自己的个人发展。5.办公条件。教师希望在空间宽裕,设施先进的办公室工作,以达到心情愉悦,身心健康。工作环境,影响教师的幸福感。校长要大力度改善办公条件,满足教师的心理愉悦。6.身心健康。教师已经成为压力指数较高的职业,不仅是学业压力,更在于学生身心安全的压力。长期的工作压力,已经严重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在推动教师发展的同时,校长应搭建教师身心放松的平台。
7.经济待遇。经济待遇高的学校,幸福指数高。教师也是普通人,他们渴望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家庭生活水平。作为校长,要不断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为教师的幸福“加油”。8.对“问题学生”的管理。由于社会、家庭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班级总有个别“问题学生”。这些学生在学习、行为等方面的表现不令人满意,甚至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家长在教育方面的不配合,使教师产生“不快乐、不幸福”的感觉。如何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怎样引导教师从纠结中走出来,都是需要校长作为的事情。文章来源:赵桂霞著《建设一所新学校》,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微信编辑:董筱婷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请别以‘特色’之名,‘浇灭’青年教师对课堂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