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个故事告诉您:面对“熊孩子”,他们是怎么做到“不抛弃不放弃”的
民小编说:
这几天,关于《小学家长联名要求“熊孩子”退学 学校:不抛弃不放弃 》的报道一直牵动着小编的心。
这一次,小编再次深深地体会到学校和教师的为难之处,当然,这件事情还涉及到教育行政部门、双方家长……
6月12日,新华报业网以题为《小学家长联名要求“熊孩子”退学 学校:不抛弃不放弃》报道了此事:南京某小学众多学生家长联名要求该校三年级某班一“熊孩子”退学,或给自己孩子换班级。家长称这孩子调皮,打伤过不少同学。但学校不同意家长的请求,称将不抛弃不放弃,安排教师轮流陪伴,聘专家对其心理辅导。
报道称,那位男孩非常顽皮,经常搞恶作剧,一学期气跑两名教师,也让不少孩子受伤。学校负责人和孩子的父亲均表示,这些家长所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
面对这种情况,也难怪家长按捺不住,联名要求该男孩退学或申请给自己孩子转班。可是让这个男孩退学或转班,教育过程就结束了吗?
针对其他家长提出的要求男孩退学或者调换班级的诉求,学校相关负责人说,学校很理解家长们的感受,但是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学校没有权力劝退任何一名学生,每一名孩子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他们也已经请男孩的家长到学校来陪读,效果在慢慢显现。而作为学校,他们会尽最大的力量帮助这名孩子,避免他对其他同学造成影响或伤害。
对于男孩的情况,学校曾经想出各种办法,让教师、家长陪课,但男孩的父母比较忙,所以陪课并没有坚持太久。
教男孩数学的沈老师告诉澎湃新闻,男孩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也很可爱,模仿能力极强,就是情绪激动起来,没办法控制住自己。
“他很喜欢上数学课,在我课上举手也很积极,就是表现非常不稳定。”沈老师说,男孩的数学成绩一般,主要是学习不太认真,如果认真的话成绩会更好一些。
学校校长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现在学校专门为这个班级制作了排班表,进行无缝对接,学校集中所有中层教师骨干加入到关爱这个孩子的队伍中来,要求每节课的教师务必在下一节课的教师到班后方可离开,午休和社团时间由当天值勤组长和副组长协调将男孩带到食堂吃饭,饭后带回办公室练字看书。
6月14日,该校校长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曾三次潸然泪下,“不抛弃、不放弃不是我们学校说的漂亮话。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孩子太多了,还有偷窃的,但我们不能去排斥他们,去孤立他们,这样会让他们更受伤害。”
据校长说,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学校二年级一位阿根廷孩子的妈妈知道这件事情,主动表示要陪陪这个孩子。这让学校很感动。
小编不厌其烦地将学校的做法给大家呈现出来,是因为这其中确实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学校更有责任关心呵护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有点心理问题的孩子不能也不应受到歧视”的态度更是让网友纷纷点赞。“学校认为,对待家长们的合理诉求,学校全力解决,对于明显超出法律法规要求的,学校不能给予满足”也得到许多教育同行的大力支持。
该校校长流着泪说,家长集体让男孩离开班级后,男孩一个人端着饭盆去食堂吃饭,还对教师说,他感觉自己要疯了,“孩子昨天跟他父亲说,老师一直陪着他,让他感到很害怕。于是我就跟孩子的父亲解释,我们陪着孩子并不训斥他,只是想多陪陪孩子。如果这个孩子以后遇到什么事情,我会因此感到很内疚的。”
校长说,现在很多家长把很多问题都集中在男孩一个人身上,这对男孩而言是不公平的;男孩确实是问题孩子,所以学校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陪孩子,这才叫做因材施教。
男孩的父母均为出租车司机,父亲开白班,母亲开晚班,家里一共有三个孩子,男孩排老二,小的时候由爷爷带大,也比较宠爱他。
为了找出孩子顽劣的原因,父亲曾经带孩子到上海、南京几大医院就诊,但是都没有发现问题。他希望其他家长和同学能给儿子一些空间,不要特意去打扰他和拍摄视频,以后他也会尽到家长的责任。“我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什么事情都不做,天天在家陪伴他了,陪他聊天什么的,也希望大家互相尊重”。
但是,报道中还提到,孩子的父亲说“自己和妻子工作较忙,陪伴孩子的时间确实不多”,这一点还是应该要引起注意的。
另外,据多名家长回忆,男孩曾经把班上一位同学的头打破了,该同学的父母就带着受伤的孩子去男孩家评理,没想到男孩的父亲掐住男孩的脖子,把孩子掐得快断了气,吓得被打孩子的家长赶紧就此罢休,“这个孩子的家长就是用这种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我们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在学校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情况下,更需要家长的积极教育和配合。学校已经向省市教育、心理专家寻求帮助,聘请专家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家长也应主动申请心理辅导,自觉改正急躁、专制的教养方式,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对澎湃新闻表示,孩子的心理发育有其自身规律,个体在生理与心理上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跟两方面有关,一个是跟家庭环境、父母亲的教育方式有关;另一方面和文化有关。
张纯说,孩子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老师,在这方面,男孩可能有所缺失。
张纯指出,作为其他学生的家长,应该调整认知,告诉自己的孩子,在班上如何和男孩打交道,因为未来学生进入社会,很可能会遇到相同的事。
“我想家长们应该告诉自己的孩子,如何做一个好孩子。知道不好的事情发生后,可以向老师反映,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力量,而不是通过家庭的力量给自己提供安全感。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违反了游戏规则和制度,就要受到惩罚。每个人都争当班级制度的维护者、监督者,以此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利于孩子成长。”张纯说。
针对家长相关诉求,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也和家长代表们进行了对话,宣传了国家相关教育政策,也曾经安排专家来对这名男孩的行为举止进行评估。教育行政部门也在联系相关高校,请求他们的帮助,由他们派出最专业的心理疏导专家来对孩子进行辅导,帮助孩子改正和进步。
虽然各方都在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但是我们还是很难给一个让维权的家长特别满意或者说是确切的说法和结果,这或许就是教育吧,复杂的教育。小编和大家一样,也是希望报道中已经提及的“在学校及家长努力之下,该生表现已经有所好转”,并且可以继续好转下去,乃至彻底好转。但是,我们都知道,教育很难立竿见影。
一篇报道或者微信,我们可以用几分钟看完,但是,教育这样的“熊孩子”,“不抛弃不放弃”需要日日时时,需要“熊孩子”的家长、老师、同学、同学的家长以及一切相关或不相关的人员多一些耐心,再多一些耐心。
素材来源:新华报业网、澎湃新闻网
微信编辑:马守兴
【关注】高考前,他倒在了教室里再也没有醒来!值得反思的感动与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