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是不是夸大了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

2016-07-05 梁岗 人民教育

文/梁岗


这个问题,源于一个学生写给我的匿名留言(我鼓励班里孩子针对我的任何教育教学情况公开或者私下留言),他写的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


“有些东西你知道别人在想什么但也不一定就可以解决别人的问题,毕竟很多事因人而异,哪怕再有经验,做了再多的调查,也不一定就可以搞定一些东西。”


这个孩子观察能力很强,独立思考能力也很强,语言表达也很到位,他揭露了一个真相:知道怎么回事儿不一定能搞定这件事儿。


于是,让我联想到班主任对学生的作用或者意义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千万不要去百度,因为百度出的结果会让我们沮丧,一般会百度出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是:班主任就是能人,名班主任就是神人,什么学生问题在手里都能搞定,而且使用的方法往往令我们拍案叫绝,甚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效果也奇好,一封信、一次谈话、一次批评甚至一次冷处理就能手到擒来,迎刃而解。


另一个极端是:班主任成为无奈者,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满满的无奈,一个总迟到的孩子就能让我们缴械投降。不能打不能骂不能惩罚还不能依靠家长(家长都已经失控了),能强制一点的都不能用,于是只能以“静待花开”自我安慰。



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个人认为扩大或者否定班主任的作用以及意义都是不合理的。班主任对学生的作用的确是有的,这个作用能否大到解决问题需要很多前提条件,根据这些条件的重要性,大致可以排列如下:


1学生自己是否有了强烈解决问题的欲望?


问题的拥有者是学生,学生自己没有解决问题的欲望(并且这个欲望还必须是发自内心),我们就只能干着急。有的人可能会质疑,难道学生明知道自己有问题还会不愿意改变?愿意改变的学生还不是发自内心真诚的意愿?


真相可能非常残酷。有些问题的存在可以让学生获得安宁或者在他心中已经做出了选择,让问题存在使他能更舒适地生活。换一句话说,问题是学生还能较为健康生活的理由。


例如,一个懒惰的孩子难道不知道自己懒惰,您问一百个懒惰的孩子,九十九个都会告诉您“我就是太懒”,但承认归承认,能改掉懒惰的孩子却不足百分之十,为何?因为“我就是太懒”可以成为现在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借口,可以成为未来某个时候能成功的一丝希望。


试想,如果这个孩子不再懒了,但仍没有成功会怎样?会面对原来自己并不是想象中优秀的残酷现实。其实,这些孩子多半都偷偷地勤快过,只是坚持不了两天就放弃了,因为潜意识预感到勤快了好像也提高不大的可能结果,为了避免这样的伤害,他们选择继续让“我就是太懒”这一问题继续存在与发展,这样,可以让他们仍可以呆在自己编织的幻想中。



2家长是否为学生的问题真正买单?


学生的成长是在一个较为复杂的体系中成长的,涉及到家庭、朋友、邻居、学校、社区、城市甚至偶发的街边偶遇等等。但是,这个体系中家庭是第一因素,针对到具体的某一个学生是否是核心因素却是不确定的,就整体性而言,家庭对孩子成长无需置疑。


所以学生的问题往往可以追溯到家庭中,一个生活在百般溺爱家庭里的学生会显得娇惯与小气,以自我为中心思考的时候更多。一个被父母一方抛弃单身家庭成长的学生,不安全感会更强烈······所以多数学生问题的根源在家庭。


这样就提出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班主任总是被家长寄以厚望——不少家长向我求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即是:“梁老师,我家孩子最听您的话,您帮我多找孩子教育,您说的他都会听。”对这句话,我提醒各位班主任要多加小心。


据我观察,多数家长说这句话的时候,看似对自己孩子教育失败的无奈,实质是在转嫁责任,把孩子问题一股脑儿抛给班主任。如果班主任解决了,他们就省心了(很多时候的所谓的解决不过是孩子迫于班主任的压力暂时隐藏,这也是不少孩子在学校一个样,在家一个样的原因);如果班主任没有解决,家长会获得自我安慰,班主任是专门搞教育都解决补了,我解决不了也在情理之中了。


殊不知,学生的问题根源在家庭,不从家庭内部解决,不从亲子互动解决,班主任又有多少能力可以解决呢?这样的思路,如同“生病的是父母,吃药的是学生”,有时候甚至是家校联合起来逼迫孩子把苦药吞下去,还美其名曰“不经历风雨,怎可见彩虹”“历经痛苦,才能破茧为蝶”。这也属于教育怪相中的“奇葩说”!



3班主任是否有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每个班主任自身的素养与能力不同,没有经历过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班主任更容易陷入经验的泥潭里。也即班主任也是人,是人就有能力大小,是人就得承认自己不是神。如同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一样。


如此,社会又怎能要求班主任是学生问题的万能解决者呢?那么,班主任的意义在哪里,在我看来,就是能否有唤醒孩子自我成长的欲望;能否有唤醒家长承担自己的责任并率先做出改变的能力;能否有唤醒自己专业化发展的力量······即使如此了,也并不代表班主任对孩子问题的改变一定产生作用。


4学生是否获得面对问题的支持和勇气?


每个人的成长都存在一个支持系统,我们面对问题时需要莫大的勇气,勇气越大,我们在战胜暂时困难时会投入更多的心理能量,成功的几率更高。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构建和维持这个支持系统,亲人、师长、同学、朋友都在这个支持系统中发挥作用。


若这个支持系统支持的方向是朝向学生战胜困难的,学生就会获得面对问题与战胜困难的勇气,否则就会陷入两难、纠结、抉择与痛苦中。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若获得家长的监督、老师的善导,还有好朋友的真诚陪伴则改变起来会变得容易。

5学生是否能在做的过程中获得动力与希望?


万事开头难,其实每个学生都曾在自己的问题上做出过努力与改变,但是绝大多数人都败下阵来。究其原因,只有改变的欲望,还没有改变的能力。但是,所谓改变的能力往往是在改变的路上获得的。


这有一点像《绿野仙踪》的象征——唯有进入、冒险、历练,才能逐渐获得勇气与智慧,才能在挑战问题的同时解决问题。一个待在自己“舒适区”的孩子,是不会到“冒险区”去的,尽管他知道踏出“舒适区”会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他会用“万一改变后还不如现在”来安慰自己继续在“舒适区”。学生如此,我们成年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


还有很多很多前提条件未能尽述,如此,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好像有了些沮丧感,也使得对班主任寄以厚望的家长们倍感失望。但这是事实,今天我班的学生做了一次《皇帝新装》中的孩子,纯真的孩子,说了一句纯真的真话,揭露一个真相而已。


这样,我或许严重伤害了一部分班主任,按照这个逻辑,那些看似受了班主任极大影响的人其实也只是班主任恰好在满足了以上各种前提条件时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只是在归因时往自个儿身上揽了一揽而已。很多时候也不能怪他们,更不能因此而对某些人上纲上线,因为即使当事人学生自己有时候也会认定是班主任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但是,即便如此,我仍会努力尝试着去帮助每一个学生,因为必须承认的是,有的班主任的确起到了杠杆压力的作用(杠杆支点只能是学生自己),而且班主任专业程度越高,起到这样的作用几率也就越大。



所以,我得出发,只有出发了,才有可能在影响某一个孩子的时候恰巧汇聚了那些前提条件,才能有成为杠杆一端那个压力的可能。只是,我不会夸大我的影响力或者作用力,那是教育神话,不是教育事实;我也不会贬低自己而不作为,任凭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然生长,并以“孩子的问题又不是我引起”来自我推责。


因为我是教育人,这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职责,我只是在我的职业范围内做能为之事。在这一点上,我非常欣赏魏智渊老师的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

文章来源:“德育心智慧”微信公号


【手记】旅行不止诗酒远方,还有回到故乡

【微管理】班主任,你为什么一直那么累?(附转型秘笈)

【老班之道】班主任的秘密武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