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伟大的教育家居然目不识丁……

2016-07-19 何夏寿 人民教育

民小编说:


教育行为的背后都有理念的支撑,有的理念来自国内,有的来自国外,有的来自古代,有的来自现代……


让小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位老师的理念来自目不识丁的母亲,而且,历经30多年的践行,愈发让作者感到骄傲。



 /何夏寿


母亲去世快20年了,但我一直按照母亲的要求践行着教育,一刻也不敢懈怠。我爱母亲,不仅仅因为她是我的母亲,还因为她是我最最敬仰的“教育家”——虽目不识丁,却有着宽广的情怀和诲人韬略。


“对小人好,书便可教好”

  

1979年,我们村小学要招一位代课教师,那一年,我17岁,刚刚高中毕业,一去考试便中了。母亲很高兴。


在我去学校上班的那天早上,母亲早早起床,为我请了灶君菩萨(家乡新参加工作的一种风俗)。在菩萨面前,母亲一边化纸钱,一边对我说:“当老师说难很难,说不难也不难。只要对小人(方言,小孩子)好,书便可教好的。”


“只要对小人好,书便可教好的。”那时候,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母亲这一句朴素平淡得如白开水般的嘱咐,竟暗合了无数中外教育家穷其一生写就的“爱的宣言”。我为母亲骄傲!当然,更为母亲所折服的还有她对这句话的深刻理解和身体力行。


我领了母亲的“旨意”走上了教育的岗位。学校让我教语文,兼任班主任。为了多接触“小人”,待“小人”好,我还主动申请让我再教一门音乐。事后我才知道,乡村小学的师资紧张得要命,音、体、美连课也开不出来。我主动要求,无疑是给学校雪中送炭。


按我的理解,老师对“小人”好,就是要教会他们!我要求学生所有教过的课文都必须会背会默;所有教过的歌都必须会吟会唱。但很多学生,学过的课文不会背的,死活就是背不下来;不会写的,死活就是写不下来。这还行?!我对孩子们实施“关夜学”:放学,不会的,统统留下,背会了一个,就放走一个。


有一次,我关一个孩子背课文背到日落月升,孩子的母亲照着手电来到学校。看到母亲,背不出课文的孩子“哇”地大哭起来。我去帮他擦眼泪,孩子竟狠狠地咬住了我的手,我用了好大的劲儿才挣脱出来,孩子却乘机跑出了教室。孩子的母亲说了句:“何老师,你也真是……”就没好脸色地追了出去。


“手指头伸出还有长短”

 

我带着伤痛回到家。母亲看到我手腕上被咬的大红印,问我发生了什么。我把满腹的委屈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母亲。


母亲听后,一面揉着我的伤口,一面对我说:“其实,那小人咬你也是有道理的。”


“有道理?”我惊讶地问。

“你想想,叫你一天到晚又背又念,你会不厌烦吗?”

“你不是说要我待小人好吗?”

“那也不要强迫小人。会背的就背,不会背的可以读,再不会的让他跟你念。”


母亲说到这里,拉起我的手说:“你看,手指头伸出还有长短,哪能人人都会背的?”


母亲没有再说什么了,只是走进厨房,给我端出了一直热着的饭菜。我却一直想着母亲的话,沉思良久。


在母亲的箱子里,找不到任何一张奖状或证书;在母亲一生的话语里,也从没有迸出过一次“教育应该如何”的专业行话。但母亲这位天生的“教育家”,在35年前,以她朴素的语言,给我这位新教师进行了因材施教的启蒙。


时至今日,每每坐在装修精致、灯光摇曳、鲜花铺台、音响悦耳的会场里,聆听一批又一批的教育专家变换着姿态给我们宣讲尊重差异、尊重个性、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思想和研究成果时,我总觉得他们在复述着我母亲35年前对我说过的话。我真为母亲骄傲!


这天晚上,我辗转反侧,按今天的行话来说,我开始了自己的教学反思:什么是对小孩子好?小孩子需要怎样的好?怎样做能真正促进小孩子好?……


第二天的语文课,我用了母亲教我的方法,能背下来的就背,不能背的可以读,再不会读的,我念一句他跟着念一句。这一招儿还真灵,到了放学时,50个孩子个个过关,心花大开。


昨天咬我手的男孩也大声地读出了课文,显得很高兴,离开时还用他脆脆的嗓子对我喊:“老师,再见!”我忽然觉得班上每个孩子都很可爱,而且都很聪明。


后来,我的语文课上,根据课文的内容,在快结束时,我有时安排给孩子们唱一首歌,有时讲一个故事,有时说一句笑话,孩子们显得特别开心。


有一次,我上童话课文《小猫钓鱼》,我念完课文后,有一个孩子举起手,“告发”他的同桌在做小猫吃老鼠的动作。我问原因,小男孩说,他听着听着,就想学学小猫捉老鼠的样子。我让他再做一次,那小男孩当众表演,说真的,那小孩子真是个天生的表演家,他表演得实在太逼真了。一不做二不休,我索性请他走到黑板前,让大家学着他的样子,做一只小猫,配合我的朗读。教室里乐“爆”了。


就这样,在我的教学生涯里,诞生了第一节读、演、讲一体化的童话教学课。课上完后,孩子们围住我,纷纷要求下一次语文课也要这样上。我问孩子们,除了小猫,你们还会表演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又蹦又跳,有的说会演猴子,有的说会学小狗,有的说做小熊……孩子们为什么都那么喜欢演小动物,我又陷入了沉思。


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何谓教育原则、教育思想,但却恪守着母亲“只要对小人好”的信条,实践着母亲“手指头伸出还有长短”的认识。慢慢地我就开始意识到孩子与我们大人不同,喜欢学习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喜欢用他们所喜欢的方式学习。这为我日后实践、探索“童话教学”、“儿童文学育人”奠定了矿藏般的心理基础。


我的母亲,孩子们的奶奶

 

当然,母亲这位“教育家”,她高超的育人水平不仅仅只体现在她的教育“理论”上,更体现在她的教育行为上。


由于受母亲的影响,我的课越上越让孩子们喜欢,致使有好多孩子放学都不愿意回家了。上级教育部门看我教书还真有一套,让我这个代课教师转了正。母亲更高兴了。


20世纪8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的乡村里,有好多村民开始到大城市里去创业。家里的小孩子托给谁最放心?小孩子都对父母说要求能和我在一起生活。于是就有家长找上我家,遮遮掩掩地表达了这层意思。我还没有表态,母亲就先开了口:“好的,好的。我儿子转正了,一辈子就教书了。你们出去赚钱好了,你们的小人就放在我家,我们会照顾好的。”


就这样,从1985年至1994年母亲去世,母亲先后成了我的8位学生的“奶奶”。


说是“奶奶”,主要是从母亲的年龄上说的。母亲生我时已经45岁了,我17岁走上教育岗位时,母亲已经62岁。孩子们寄居在我家,自然称呼我母亲为奶奶。但事实上,母亲为这8个孩子所做的一切,却是母亲式的。每天为孩子们做三餐,为他们缝补浆洗四季的衣服,还要照料他们晚上睡觉。


记得有一天晚上,有一个跟我母亲睡一床的小男孩,半夜肚子痛得哇哇大叫。72岁的母亲那几天也正咳嗽,但为了不影响我的睡眠,她自己一个人背着孩子下楼,准备去医院。由于心急,母亲开门时不慎碰落了门栓,把我从梦中惊醒,我才用自行车将孩子送到医院。而母亲一个人深一脚浅一脚地步行了一个多小时,来到镇上医院看我们。


见到我们第一句话便问,痛止住了吗?母亲一面劝我回家睡觉,一面帮正“吊盐水”的男孩揉着手腕。为了第二天能正常上班,我回家了,把病孩子留给了年迈的母亲。后来,那男孩告诉我,我走后,他吐了一地,奶奶又是帮他擦脸又是为他捶背,一直忙到天大亮。


一位跟孩子非亲非故的老人,一位目不识丁的老人,以她对教育独特的理解和实践,时时展现着教育家特有的博爱、豁达的胸怀。


1994年5月26日傍晚,因患食道癌处于弥留之际的母亲,用她微弱的声音问我:“你们学校明天不是要去镇里跳舞吗?”是的,前两天,我对母亲说过,这些天,我有点忙,为庆祝“六一”,镇小学要举行文艺会演,我们学校在排大型合唱节目。我是拉手风琴的,得一遍一遍地和孩子合练。看着瘦得只剩骨头的母亲,想想母亲来日不多,能陪一天就算一天,我撒谎道:“镇里后来取消了。”母亲望着我,无语。


半夜,母亲突然呼吸急促,脸色惨白,我握住母亲的手,大声呼喊,但无济于事了,那惨白,像水流一样从额头一下子滑落到眉头、鼻梁、唇角、下巴,母亲的呼吸停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在母亲的遗体前拜了两拜,随着学校里的车去镇上参加“六一”会演。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家里死了双亲,子女至少在“头七”里是不能唱歌作乐的。而我居然还要赶剧场,而且还要弹琴,按说这无疑是对母亲极大的不孝不敬。


但我必须去,我知道这是母亲的意思——我们母子心灵相通:母亲之所以走得这样坚决,是因为母亲知道,她不走,我就会以“镇里后来取消了”的借口,继续陪着她;母亲之所以走得这样安静,是因为母亲想静静地聆听在儿子拉响的乐音里,孩子们清丽婉转的歌声;母亲之所以走得这样从容,是因为母亲完全相信,她已经把儿子引入了至真至善的教育航道,不管旅途是鲜花满天还是阴霾密布,她的儿子已经深深地懂得了“只要对小人好,书便可教好”的深刻内涵。


送别母亲的场面也很特别。除了我们这些母亲的亲生儿女、媳妇女婿等亲亲眷眷外,送行的队伍里,还有一大帮孩子,有上了大学的,有正在读高中的,也有系着红领巾的。


母亲生前多次说过“不看少时出嫁,要看老来送丧”。母亲的意思是年轻时哪怕十里红妆、良田三百都不足以为荣,而离去后出殡的仪式才是对一个人一生最好的评价与纪念。在母亲长长的送别队伍里,每一个孩子都是母亲用大爱与大善写就的作品;每一次叩头、每一朵白花都是与母亲相关的最荣耀的风景。母亲,一个从未上过学堂、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享受着这一份因教育而带给她的体面与尊贵。


我多么为母亲骄傲!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上虞市金近小学)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13年第9期,原文标题为《母亲:我的教育家》,有删改

责任编辑:程路

微信编辑:苏杭

好教师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发现”出来的(教师成长的另类路径)

这位老师说:做公益的意义在于寻找生命的内在价值

暑假比“补课”更重要的是“补习惯”!

你连未来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就敢规划孩子的未来?

周国平:我最欣赏的教育理念

顾明远:对教育本质的新认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