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熊孩子不好“治”? 教你3招

2016-08-03 人民教育 人民教育

全球幸福感最高的地区——北欧,在瑞典,孩子们待人接物热情大方,彬彬有礼,遇事不慌,总能开动筋想出办法,具有鲜明的独创精神,而且从不“惧场”。


这是瑞典父母长期“尊重教育”的结果。在瑞典人的眼中,孩子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从出生开始就是独立的个体,应该有自己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都无权违背孩子的意愿或者抹杀他们的个性。所以,家长从孩子降生那天起,便对孩子十分尊重。在熊孩子的教育上,他们会采用什么样的秘笈?让瑞典父母教您立竿见影的3招。


第一招:自由-合理表达自己的意愿

瑞典的孩子在家时,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做的事,就连穿衣戴帽这类小事,父母都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某些行为“违规”了,可以向孩子提出建议,或者提醒他,但绝不可以粗暴地干涉或强制孩子的意志。

 

因此,瑞典家长以身作则的第一课,就是教会孩子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且知道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结果。当瑞典的父母亲们看见他们的孩子在玩泥巴时,他们做出的选择往往不是立刻制止,相反会听之任之,直到孩子自己玩得尽兴了来找爸爸妈妈。


之后的的清洁工作也不是交给父母,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清理那些弄脏了的地方。他们秉承的原则是,你爱玩,没关系,这是孩子的天性,爸爸妈妈鼓励你玩,但你要自己清理后续的事情。


瑞典的父母甚至有时有意让孩子犯一些小错。当孩子“闯祸”后,家长再告诉子女正确的做法。这样做的目的,既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又会让孩子牢记一生。瑞典家长称此为“疼痛教育法”——只有让孩子知道了“疼痛”,下次他们才不会再去接触“疼痛”。 



第二招:平等-如果你能那样做,我们会感到非常高兴

说来,孩子的吃饭问题从小就没有让人安心过,小时候不喜欢吃饭,就全家人端着碗匙一起追着孩子跑,一口一口慢慢喂下;又或者,家长会在饭桌上训斥孩子不听话。

 

同样地,国内的家长当着众人的面大声呵斥孩子、又或者一味纵容孩子等,在国内几乎是司空见惯,这样的教育方式让人觉得中国的熊孩子很难教得好。

 

瑞典人认为,这种教育方法,简直就是一种犯罪!因为它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我认识,让孩子产生终身性的“自卑症”或者“自大症”。


因此瑞典父母在同孩子说话时,会蹲下身来,与孩子在个头上“保持一致”,意在告诉孩子——咱们是平等的。家长和孩子讲话时,大多是“如果你能那样做,我和妈妈将感到十分高兴”“你能这样做,我们感到非常欣慰!”让孩子在父母指引下选择正确的做法。


在餐桌上,孩子更有绝对的“自主”。家长不会厉声呵斥或“逼餐”,家长只有“解释权”——某道菜含有哪些营养,吃后对身体有哪些好处,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吃或者拒吃。


此外,瑞典人尊重孩子的最突出表现是:从不在人前教子。瑞典人普遍认为,孩子也有自尊心,父母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孩子的自尊,保护孩子的“面子”。这对培养他们的自信是一种捷径和重要途径。



第三招:健康-鼓励孩子和大自然接触

如果说前两招都是瑞典父母和中国父母的区别,那么第三招,是中瑞两国对孩子的共同期盼——健康。瑞典家长对健康的理解是全方位的“身心健康”。瑞典父母鼓励孩子和大自然接触,集体的户外活动上,每个小朋友都穿着夜光马甲,上面写着孩子的名字和幼儿园的联系方式。不用担心会走丢,也不用担心孩子会乱窜。

 

在生活细节上,瑞典父母向孩子传递的健康生活观念还包括不过分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他们用全方位的呵护,让孩子的生活更健康。比如在平等之外,瑞典的父母通过让孩子的乘车环境更安全、更健康,给孩子最好的呵护。

 

因此瑞典人的精细不在于捆绑住孩子的手脚,而是在质量方面追求精益求精。无论是车还是座椅方面,都考虑到给孩子的最大安全保护。给孩子,就要给最安全可靠的。


什么才是孩子最想要的?你给的就是孩子最喜欢的吗?考试拿班级第一或者是钢琴比赛的拔得头筹?我想,给孩子最好的陪伴,让孩子健康快乐的长大才是最重要的吧,而我们能给他们最多的就是呵护照顾他们安全长大。


文章来源:来自网络

教师培训:“鸡汤”虽好,也不能当茶喝

暑期过半,是时候调整暑期计划、督促孩子学习啦!

当英国向中国数学教育“取经”时,他们想学的是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