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于永正:有一种批评叫“看服”

2016-10-08 人民教育


老师,您知道怎么批评学生吗?


面对“犯事”的学生,一些老师情急之下可能就会用一些简单粗暴的语言,有时候我们无意中说了也忘了,但对孩子却造成了许多伤害,甚至师生关系在一句批评中走向敌对。


每个孩子都有可能犯错误,掌握批评的艺术对老师尤为重要,相信下面于永正老师的这几个小故事一定会对您有启


1

“你枉为特级教师!你和孩子们谈话有时太欠考虑。你发现没有,咱儿子不唱歌?”一天,妻子认真地对我说,“本来我也没注意,和儿子闲谈时才了解到。他上一年级的一天,正兴致勃勃地唱刚学过的一首歌,你在一旁说:‘跑调了。你怎么五音不全?’从此,他再也不唱了。


女儿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件事:上小学时,她向我请教一道计算体积的题。为了帮助理解,我作了一幅图,但她看不懂。我批评说:“怎么空间想象能力这么差!”一直到现在,她总觉得空间想象能力不行。


无意的一句话,竟为孩子造成了这么巨大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在学习某一学科或掌握某一技能时,形成了一堵本不应有的、不可逾越的墙。


这使我感到不安。在这以前,我对众多的学生说过多少这种“无意”的话?

2

吃一堑,长一智


从此,我在批评学生时总是努力避免使用诸如“你算是没法治了”之类的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语言。


朱飞这人与他的名字一样,带有“飞”的特点。数学老师几次向我反映:每次考试,应用题很少全对,读题时目光像飞一样,读不进去,理解能力差。期中考试后,她验证似的把朱飞的试卷朝我桌上一放:“看看,六道应用题错了三道,不是理解能力差是什么?”


“理解能力差?可千万别这么对他说。”我说。


下午自习课我把朱飞请到办公室,交给他一张试卷,请他把其中的三道应用题(即他做错的三题)做一下。要求他每题至少读五遍,第一遍慢读,并要用笔尖指着读,做到“字字入目”,边读边想。读懂了上一句,再读下一句。如果读五遍仍读不懂,再读第六遍、第七遍。


卷子交上来了,两对一错。


我把期中数学试卷递给他:“看看,为什么考试时没做对!”


“我最怕应用题,老师说我理解力有问题。”他喃喃地说。


“应用题怕动脑子的人。你不是理解力有问题,而是没用心读,没用心思考。做错的一题,你也能想出来。回家去想,给你三天时间。”


第二天他就作出来了。并一再声明,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把斥责性的“理解力差”“马虎粗心”一类的话变为启迪性的、期待性的语言,这是一种艺术的批评。



3
这样的师生“对抗”局面时有所见—— 

师:你怎么这么粗野!净说脏话!


生:谁净说脏话了?谁叫他先骂我的!


师:他骂你已经不对,你再回敬一句,岂不是错上加错!各自应当考虑自己的错误嘛!……


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一篇夫妻双方切勿当着孩子的面争执的文章。文章说,为了避免争执,在向对方提出批评时,应坚持“我”的说法。例如说“我感到生气”而不说“你这么顽固”。这样可以避免相互指责。


坚持“我”的说法更适用于批评学生。


一位学生未完成家庭作业,居然逃学半天。早上,他照例背着书包上学,中午照例背着书包回家。家长却被蒙在鼓里。


“老师十分生气!不完成作业已经不对了,再逃学,不是更错?你爸爸妈妈知道了,不更气?”我严肃地对他说。不但坚持“我”的说法,连家长也“裹”进来了。


他什么也没说,眼皮垂了下来。


我继续说:“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你会这样做。要知道,你失去的不只是一上午宝贵的时间,而是诚实。我感到痛心。希望不再出现第二次。当然,你爱面子,没完成作业怕批评。但你忘了,逃学不更让老师难以原谅?”


“老师,我绝不会再有第二次了。”他发誓。


“我相信你言而有信,不会令我和家长失望。”


逃学的事再也没有发生。

4

有经验的老师看到地上有纸屑,会不动声色地走过去捡起来。这时,凡是看到老师这一举动的学生会不由得朝自己的座位下面瞅——看看有无字纸等脏物。这既是榜样起的作用,也是一种无声的批评。应该说,这也是一种艺术的批评


批改作文遇到字迹潦草的,总是情不自禁地写上“希望把字写工整”的话。写这样的话的时候,我总是小心翼翼地一丝不苟地写。假如一气之下(遇到这样的作文,常常改着改着气就来了),“意到笔随”,来个龙飞凤舞,还不如不写得好。看到老师写得比他还潦草得多的字——而且是批评学生写字不好的字——学生会怎么想,怎么说?


有时,我把不认真书写的学生喊到我跟前,看一些字迹工整、字体娟秀的作文。我什么也不说。当然也不让学生评论与表态,看完就离开。


批评,有时需要电闪雷鸣,有时需要和风细雨;有时需要凝重委婉,有时也需要默默无声。有些事理说清楚了,反倒什么都没有了。


5

批评有“说服”和“看服”之分。“看服”就是让学生看正面的东西,使其受到感化。无声的批评就属于“看服”


说服也罢,看服也罢,倘若能把握好时机,讲究点方法,效果会更佳。


张乐(化名)写了一篇十分出色的作文。我请他在班里朗读。读到精彩处,我在一旁评点,并带头为他鼓掌。在班里当众读作文,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不少人上了六年小学都没有得到一次这样的机会。


我端详着他的作文,爱不释手,自言自语似的说:“真是出乎意料。写出这样好的文章,谁不喜欢!唉,如果不那个,该多好!”说到这里,我装着失言的样子说:“我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了呢?人家已经改了,还说!”


张乐的脸顿时绯红。此时,用话来窘他,效果肯定好。


我说的“那个”,其实学生们心里十分了然。张乐有个偷东西的毛病。前不久,才在同学家里偷了钱。一犯再犯,后果堪虞。


不久,有一个学生在街心花园拾到一个书包,里面除了书簿、文具之外,还有钱。从本子上得知,失主是附近学校的一名四年级的学生。我郑重地表扬这位拾包者不为钱物所动的品质,教育大家要做“喻于义”的“君子”,不做“喻于利”的“小人”。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我请张乐陪同拾包的同学一起将书包送到失主所在学校。


老师们都说我这一招高。


是的,一切尽在“不言中”。




文章来源 | 本文选自《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建议》,于永正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

微信编辑 | 杭金亮  


文章精选

和学生谈话的这4个技巧,老师一定得知道(活学活用哦)

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开始一个陌生领域的学习?

作为班主任,大把的教育经验只剩下“一地鸡毛”,怎么破?

特级教师黄厚江:我为什么如此迷恋课堂 | 我这样当老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