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到了该告别的时刻了吗
民小编说
当投影仪、Powerpoint开始走进课堂,这种方便快捷、学生更乐意接受的教学方式开始慢慢替代传统的板书,曾经课堂上不可或缺的小小粉笔似乎正在悄悄淡出课堂。
也许,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未来的方向,但小小粉笔,仍有着不可替代的神奇之处。
21世纪,教育进入了信息技术时代,表现之一就是教具、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复杂化、电子化。现在,很多年轻老师都爱制作多媒体课件,有的老师喜欢用投影仪、Powerpoint代替板书,有人说,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未来的方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感到欣慰,多种教育手段为教育提供了多种可能,但我个人依然钟爱那支小小的粉笔。
一支粉笔,弥足珍贵
我的小学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度过的,那时全国还处在“自然灾害”的最为困难的时期。在我的记忆中,我学习的那所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什么教具。
现在想想,只有算术老师用铁丝制作的一些几何模型,除此之外,老师能用的东西好像也就是粉笔了,那时的粉笔要限量使用,倡导把粉笔头用到捏不住了为止。
老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去教务处领取粉笔,没有特殊情况,一般课程是2根,如果有需要黑板演算的数学课可以领到4根,用不完的,老师会带回办公室,留作下一节课的“机动”。我们做学生的,也深知粉笔的珍贵,打扫卫生的时候,如果发现了粉笔头,总会十分兴奋地交给老师。
我们这一代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对粉笔有一种难舍的情结,因为它相对珍贵,又象征着掌握知识的途径,就像今天的孩子们拿到一台盼望已久的iPad一样。
粉笔传递着老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关于粉笔,我始终忘不掉的还有一位姓金的小学老师。他粉笔字写得漂亮,他在上面写,我们在下面学着写,通过一笔漂亮的字,我们认识了金老师。
然后,我们发现他写字时十分认真,我们也就学着他一笔一画的认真劲儿;再往后我们发现他衣着端庄,我们学着穿;他普通话说得好听,我们学着说;他对待老师和学生非常谦和,我们就学习他的做人……
这是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一个“由外到内”的、完整的、渐进的过程。
汉字是美丽的、深刻的、丰富的,所以,汉字的书写往往表现了教师对于汉字的认识和理解,甚至表现了他做人的风格与风范,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字如其人”。
仔细想想,这种原始而朴素的粉笔教学,其背后是人与人的交流,是长辈对后代人行为举止上的影响,是一种技能和文化的传承,从这一点上讲,用Powerpoint或投影机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印刷体提纲是多么地缺乏人文趣味啊。
小小粉笔,不可替代
诚然,粉笔教学肯定会比光鲜亮丽的多媒体教学要枯燥很多,播放一段视频给孩子们的视觉、听觉刺激会远远强于几个板书汉字。因此,我也不是一味地反对多媒体教学,重要的是,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教学的重点,一定要能收得住。
有人认为完全使用教育信息技术的课堂能够加大教学密度,能够在短时间内给学生大量的信息,于是就会提高教学效率,其实也许恰恰相反。
讲解“高山流水”时,好教师的“粉笔教学”能让50个学生有50座不同的“高山”,有50条不同的“流水”,而不好的多媒体教学则让50个学生只有一种同样的“高山流水”。
其实,孩子们每天从电脑、电视、游戏机上获得的多媒体刺激已经不少了,教育与他们日常娱乐是有区别的,课堂上最重要的是老师要与学生产生交流互动,产生思维的碰撞,创造引发深度思索的情境或实践,让孩子们有联想、思考、想象的机会与时间。
学习是让学生“理解、记忆、融会”知识技能过程,是个内化成自己东西的过程,而不只是热闹的外部刺激,从这点上讲,我有更多的理由相信,沉静安详的粉笔教学还是有它的优势的。
我已经年过半百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依然钟情于那支小小的粉笔,很少会用多媒体手段。
有些人会觉得我的教学观念太过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可能他们也是对的,但我也想提醒一下,你可以用很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万万不能挤占和学生互动的时间,不能降低课堂的思维强度,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心与心的交流,而不是师生一起观赏电视节目。
(作者单位系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文章来源 |《人民教育》2012年第7期
责任编辑 | 程路
微信编辑 | 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