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了? | 周六茶话会
上周我们的话题是「如何引导父亲参与到家庭教育中?」,在大家普遍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象征着责任、担当与勇敢,对于孩子的成长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辛苦打拼赚钱养家的父亲很多时候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往往一股脑就推给妻子,无形之中家庭教育就失去了平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谈谈,如何引导父亲参与到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上周话题
如何引导父亲参与到家庭教育中?
@智慧点亮人生
父亲在家里的责任重大,拼命赚钱养家,再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实在不易。文化水平有限,想教育好孩子也是挺难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许是每一位家长的心声。其实父亲参与到家庭教育中也是很好的,能够学习更多知识,来丰富开拓未知领域,父子、父女共同努力,加油!
@李祥
家庭教育中,父亲的参与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育和体质增强。爸爸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想像能力在某种程度上都优于妈妈,而且善于变换和孩子玩游戏的花样,这样既可以满足孩子的不同爱好和需要,也能激发孩子的想像和动手实践能力。另外,一些运动量较大的活动,如跑步、游泳、球类等,爸爸的陪伴和指导,能让孩子玩得更积极、更科学、更安全。在此过程中,孩子智力的开发、身体的发育、意志的磨炼等目的也能顺利达到。
@近水
国内家庭,父亲扮演的基本上都是在外打拼,整天忙碌,挣钱养家的角色,所以相对来说,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的比较少。引导父亲参与家庭教育,其实最主要是要让做父亲的思想上引起重视,让他明白其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母亲替代不了的,孩子的果敢、大度、担当、沉稳等等都需要父亲的言传身教。
其次,许多父母说忙碌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那作为教师就可以借这个话题,引导父亲明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投资。
第三,用身边成功的事例(父亲已参与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让这些家长现身说法,让其他父亲明白,别人孩子优秀的原因之一,就是父亲参与了其中的教育。
最后,老师要教父亲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当父亲参与教育了,就要多多反馈,让父亲感受到教育孩子的快乐与成功。
@zay
我认为让父亲介入家教中来,首先夫妻双方需要在教育孩子方面达成共识,各负其责。从孩子长远发展来看,孩子需要来自父母双方的积极影响。
其次,良好的家庭氛围的营养也很重要。多创造一家人欢聚的机会,自然爸爸与孩子交流多了,潜移默化地如春雨般地教育孩子。再者,与老师进行沟通,家长会上要求孩子的教育须父母双方同时参与,并告知此法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同时多创造些与父亲相关的教育活动,妈妈也全力配合,曾尝试过,效果不赖。
当然,从孩子方面而言,可以要求父亲给予帮忙,期待他的陪伴,或者示弱等让父亲成为成长中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个办法。总之,让父亲有意或无意识参与教育孩子的成长过程,从中也会体会到艰辛和幸福,时间长了,父亲自然也会自觉或不自然地关注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刘利元
每个男人对于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父亲,在孩子教育方面花多少时间和精力,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沟通起来的时候,要尊重这个男人原有的价值观,不要用批评、指责、强迫等方式要求他去参与家庭教育。尤其是当夫妻关系的基础本身不够好时,做妻子的很难去影响丈夫的,这个时候提要求更加收效甚微。
很多男人对于自己的自主权非常看重,你要求我,强迫我,暗示我去做的事情,即使我原本想做,我也不愿意去做。所以我的第一个建议是:要用邀请而非强迫的态度,允许做父亲的人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节奏去参与家庭教育。
「小编插嘴」
父亲承担着一个家庭的责任,很多时候会忽略了关心孩子的成长,父亲也许能给孩子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必要的陪伴和深沉的父爱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如今我们在不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少了父亲的参与,家庭教育的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
(以上为上一茶话会精选留言,有删改)
(请以上精选留言作者联系微信后台,留下您的姓名、地址、邮编和联系方式,我们将为您送出一本《人民教育》杂志)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席对孩子的教育无疑是不利的,有的父亲只知道检查教育的成果,把责任都推给学校和母亲;有的父亲只关注自己给孩子提供怎样的物质生活而忽视了陪伴……
妈妈,你为何那么焦虑
就在刚刚,我接听了一位母亲的来电。
“杨老师,请问小博最近在学校的表现怎么样?”电话那头的母亲问得小心翼翼。
我联想起今天放学数学老师单独留小博谈话的情形,“怕是挨了批评……”我迅速地在心里想了一遭,决定将小博近期的进步与她分享。
我真心实意地夸奖道:“小博妈妈,最近小博在课上举手很积极,有好几次还被集体表扬了呢!”
“真的吗?”带着一丝丝的怀疑,她继续说道,“数学老师说他最近调皮的很。”
“我觉得比起之前,小博的进步我是看在眼里的,的的确确是成熟了不少。”
“可这次考试……”她苦笑着。
“小博妈妈,小博的个性我是知道的,确实调皮了一些,但是我发现自从我表扬他的发言后,他的举手更积极了。我知道今天数学老师与您做了沟通,其实数学老师也是看重小博,所以对他的要求比较高,这次表现不佳,也是急在心里嘛!”我竭力安抚道,希望她别将一次测试看得过重。
“杨老师,我知道的,您和黄老师确实很重视小博,只是……哎……”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恐怕老师您也是知道的,我和他爸爸……虽然孩子判给了我,但是他爸爸也一直关注着小博的学习,只要小博一有下滑,他就会怪我没有把小博教好。我也只有小博这一个儿子……”说着说着,她哽咽了。
“是的,您家里的情况,我们都了解,所以才会特别关注小博。”听到了她的呜咽,我的心里也闷闷的,又安抚了几句,便挂了电话。
放下电话,我的心里久久不是滋味。我想到这位焦虑的单身母亲,时常为了多看几眼孩子的在校情况,为孩子做榜样,总是积极地报名学校的家长志愿者,打汤、添饭、开车门、疏导交通,事无巨细,风里来雨里去。
学校之外,家庭之中,她又当爹又当妈,操持着孩子的吃喝学业,还要时时接受孩子爸爸苛刻的要求。生活的重担,心灵的包袱,无疑让这位母亲焦虑极了,在电话里洒下了热泪。
母亲焦虑、狂躁的情绪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我想起小博课上课下总是呈现出判若两人的性格特征,一面是汪洋肆意,一面是内敛拘谨。我心疼着。
今天是家长会,会后,有两位母亲留到了最后。其中一位和我说起陪孩子做题目时的情形。
“杨老师,真的,我一见她做题目磨磨蹭蹭的样子,我就急。”
“我就差把答案报给她听了!”
“每次看到她一脸茫然地看着我,我这气就不打一处来!”
“我这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老师,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她改一改这个毛病啊……”说着说着,她的眼眶红了,“你看,我每天下了班就要给她们弄吃的,家里还有一个小的,我是真没时间、真没精力和她耗……”
“孩子的爸爸呢?”一张口,我就后悔了。
果然,她的眼眶迅速的湿润了,“她爸爸每天十点多钟才回来,孩子早就睡了,从里到外都是我一个人撑着……”
又是一个焦虑的母亲,我忍不住递过去了一张纸巾,她又抱歉又难为情地接了过去。
“别让孩子看出你的焦虑,您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您要做一堵温柔的墙,供她休息,同时也不让她畏缩。”我拿出鼓励的眼神看着她,“如果孩子题目不会做,就拿简单的题目给她练手,重拾学习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送走了这位母亲,另外一位母亲依然眉头紧锁。
“杨老师,我们家小涵这学期比起上学期,怎么样?”
“她这几天的作业,您看了吗?”
“看了。”
“看了您就该知道了,她这学期的字写的真不错,好几次得了优星呢!”
听到我的夸奖,她腼腆地笑了一下,但是这笑容很快敛去了,“可是,我总觉得她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就拿这次数学练习来说吧,她几乎有三分之一是空白的……”
“嗯,小涵的确有注意力分散的小毛病,但是七八岁的孩子,专注力的确不强。如果是试卷大面积空白,除了考虑知识掌握的是否扎实之外,还应该关注孩子是不是在答题上缺乏技巧,比如,是否因为一道题卡了壳,就耽误了后面。”我对症下药,替她一一分析。
她再三点头,又说出了心底的担忧:“今天听了高老师的讲座,我真的觉得对孩子的陪伴少了很多,我和她爸爸的职业需要经常的出差,每天七点到家都算早的,七八点钟赶到晚托班去接孩子,看她一个人孤零零的等着,我就感觉……就感觉特别亏欠她……”一掩面,哭了。
“你说事业打拼的再好有什么用,对孩子总是亏欠,其实小涵很懂事,但是她也挺孤独的。”她一边揩着眼泪,一边说道。
我忍不住轻轻拍拍这位母亲的肩膀,“是啊,好在您已经在做弥补了,听说您准备每天陪孩子进行三十分钟的亲子阅读?”
她的面孔似乎亮了一些,“是的,我打算每天七点必须下班,回家陪她做完作业后就一起阅读,我已经买好了很多书,准备每天读半个小时。”
“多好!您一定要坚持下去!”我望着她眼睛,鼓励道。
回到家,我想起这几个哭泣的母亲,忍不住想,最近是怎么了?难道是因为春天到了,一个个都患上“伤春综合征”了?再仔细想一想,也挺为女同胞叫屈,我们每天八小时工作,有时还往往不止,下了班还要做饭洗衣,陪护孩子作业,操心孩子成绩。若是碰上个不通情理的丈夫,指责孩子成绩不佳,天哪,这心理压力!难怪这一位位母亲都陷入了焦虑。
听着她们的哭泣,我又忍不住想:“爸爸,去哪了?”
“父教缺失”是这几个家庭在教育中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我在心底呼唤着,“爸爸,请多多陪伴您的孩子!”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 杨雪瑶)
爱情是人一生最美好的憧憬,和一个人相识相知、相爱相守就是幸福最浪漫的样子。而懵懵懂懂的学生们也会因为渐渐长大而对爱情有了自己的理解,也许还会试着去体验。校园里的爱情是青涩的、纯真的,但有时也是危险的,作为老师,你会看待学生的早恋现象呢?老师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呢?
本周话题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怎样看待爱情?
加入「茶话会」
在后台直接回复「茶话会+你的回答」
推荐话题
后台留言
「推荐话题+你想推荐给我们的话题」
(如果您推荐的话题被采用,我们将免费为您寄出一本《人民教育》)
有其他问题也可以点击文章右下角「写留言」留言给我们。
下周六,我们再见。
微信编辑 | 宋晨曦
推荐阅读
编制、薪酬、职称改革一定要唤醒教师内心的向善与向上 | 关注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文字与视频投稿、合作请联系9053668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