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这座桥建好了……

2017-05-05 陈余根 人民教育

民小编说


孩子出现问题,家长着急,学校同样着急。可对于孩子的问题,家长有时不知如何解决,学校作为教育主体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单靠一方的力量很是单薄,两者如何协调才是最重要的。

 

家校合作有着共同的目标,两者的互动应是合力、合时、合拍的,可以是共同营造良好氛围、搭建体验平台……家校合作是一个共同体,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体化的


鲁迅先生讲“无数的人们,无尽的远方都与我们有关”。这个“我们”可能就是老师,也有可能就是学校,说明教育的广泛性,范围大,责任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样的一致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就像纸房子一样可能倒下来。


习总书记曾讲过,家庭是社会的基数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要注重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美国的教育家杜威也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一致性,就是教育的巨大浪费。


2015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重视家庭教育,既是家事,关系着家庭的幸福;也是国事,关乎到国家的命运。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体化的,是一个共同体。


心理学家荣格也讲,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经形成的性格,比如说发明家爱迪生,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创造性,打破砂锅问到底,他的思维源泉是来源于他的母亲——一位小学教师,她保护了他的好奇心,也开导了他的好奇心。


杰出的书法家父子王羲之、王献之,王献之耳濡目染,得到了父亲的真传。著名的文学家苏洵、苏辙、苏轼,他们的文学一脉相承。苏霍姆林斯基也讲,一个儿童就好像是一块大理石,要雕刻的话需要六个方面:一是家庭,二是学校,三是儿童自己,四是儿童所在的集体,五是书籍,六是偶然的因素。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给子女的信有两千来封,九个子女,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各个成才,人人成功,是什么原因?


家教!了不起的钱氏家族,钱锺书、钱玄同、钱永健等,他们都是钱氏家族的,钱氏家族有条家训叫“利一人不谋也,利天下必谋之”,说明这样的家训有多么重要。安徽的王氏家族讲究善勤和善思,善勤者必有思考,善思者必超常人,所以说思又勤、勤又思,勤不思的人一定是薄的人,思又勤的人一定是成功的。


在适当的时间之内适当关注孩子的成长


我们分析现在的家庭教育的状况,可能出现以下薄弱之处:


一是家庭教育可能出现低水平,学校教育也有一部分是功利化的,家长过多地把教育责任推给学校。


二是学校的主旨担当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但或多或少,或有意或无意,都把家庭教育边缘化了。


三是缺少有效的沟通,有时候家长的信息和学校教育的信息出现不对等,形成一堵墙而不是一座桥,处于分离状态不能互联互动,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家长便对儿童的教育产生无助感。


四是目前家庭教育专业化程度低,家长需要得到帮助。



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分析,我认为首先要思考教育的出发点是工具理性还是价值理性,可能我们目前更多的是关注工具理性,就是要把这个孩子教育成才。


但是成才的基础是成人,我想通过案例来说一下,经常有学生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提不起精神,学习没劲,表面上看很迷茫、无所事事,这实际是厌学,我把厌学形容成无动力滑翔,这样的状态是什么东西引起的呢?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存、安全、交往、尊重、自我价值实现。我们的学生一下子就跳到了第四个层次——尊重的层次,需要别人尊重我、需要家长尊重我。我觉得,他的生存的基础都不很牢靠。我也想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柳宗元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叫《种树郭橐驼传》,橐驼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驼背的人,有的人“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但种的树活不了。而郭橐驼怎么去种树?他是在适当的时间之内去关注它,培好土、浇适当的水,所以说他种的树成活率都比较高,实际上我们过分、过度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就是溺爱。“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如何面对这样一种状态?


把种理想树作为一个载体来谈人生规划


作为一所高中学校,我们首先要有更多的理性思考,所以政教处也好、班主任也好,问学生三个问题:为什么活着?为什么学习?人生怎样活得更精彩?这三个问题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引起老师们的思考。


还有生活的“三问”:昨日何为?今日何能?明日何成?即昨天你做了什么事?今天我们有哪些思考?明天我们能走向什么样的成功?这样的“三问”迫使我们去干什么?做人生的规划。


学生为什么无动力滑翔?我经常跟学生讨论:一辆宝马汽车跟一辆自行车哪个快?如果宝马的发动机坏了,那么自行车肯定快一些,所以我们的价值理性或是工具理性,都是在我们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不管是学校教育或是家庭教育,我们把学生成才归结为四个关键词:一要“站起来”,从一个动物变成了人,有血性、有骨气要成为社会的栋梁、家庭的顶梁柱;二要“走起来”,有方向、有取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三要“飞起来”,有本领,蓄势待发;四要“笑起来”,生活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


基于这四个关键词的培养目的,我们学校从高一就有一个活动“种下一棵理想树,母校见证我的成功路”,就把种理想树作为一个载体来谈人生规划,规划自己的人生,规划自己未来。


营造氛围,搭建体验平台,激发学生的动力


要营造一个氛围,不管是通过励志的活动还是自营式的活动。我曾经讲过三个故事,一个是韩国的四指钢琴家李喜芽,只有四个指头还成为钢琴家,而且这个女孩是个弱智的儿童。张大奎,小脑瘫痪,2011年,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成为一名博士生。在《超级演说家》节目里有一个安徽省市的残疾人朋友叫崔万志,成为中国的“旗袍先生”,他创造的“蝶恋”品牌旗袍在网上的销售收益每年都在五千万以上。


如果看这三个人的成功道路,我们会觉得我们的人生不能算困难,我们搞这次活动是创造一个氛围。什么叫教育?我有两句话:第一,在学生最柔软的地方捏他一把,激发他思考。第二,我们营造氛围的目的是什么?要让学生在强大的气场中自然而然去做。如果我们学校传递着正能量,家庭教育也传递着同一个方向的正能量,那显而易见这个能力是巨大的。


我认为学生需要更多体验,为什么学生没有动力?他看到的是父母的工资、收入,他没有看到父母的辛劳。所以我们跟学生讨论跟岗,跟父母一天岗,问父母这样的几个问题:我是怎么进入这个行业的?我现在的职位是什么?职责是什么?我的工作的环境是什么?我能热爱这个工作吗?我的工作时间是多长?我的收入有多少?我还能坚持吗?我做这个工作是不是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我的工作是不是面临更大的危险和挑战?这个工作是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和素养能胜任?如果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一定会想到每个人工作都不容易,活着不易、向前更难。


另外,我们寒暑假做了一个叫“六个一特别作业”,这项作业我们已经坚持了四五年:


(1)访问一个七十五岁以上的老人。


(2)访问一个贫困家庭。


(3)访问一个成功人士。


(4)调查一个阶层。


(5)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6)阅读一套好书。



“六个一特别作业”就是一个社会理解过程,去理解社会、理解家庭,高中学生从心理叛逆期要进入独立成长期,必须要学会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觉发展,我想从这“六个一作业”中让学生从野蛮生长到理性生长,再到自由生长、自主生长,我的意思就是说要找到高中学生学习的动力,我们怎么去帮助学生寻找动力?


我再举个例子,每个学校都有校服,校服却成了校长头疼的事情,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我们也在思考为什么我们费力不讨好,学生嫌校服单调、没有品位,家长嫌质量不高、价格高,主管部门又有门槛、有资质需求。


后来我们经过讨论认为,校服是学生穿的,家长要买单,所以我们要尊重两个主体,一个是学生、一个是家长,我们把厂家请来,样式由学生参与设计,投票选择,少数服从多数;参考家长的意见,价格、面料请家长委员会跟厂家商量定,要公道合理。


学校干什么呢?第一考虑安全,保证这个服装的安全,保证面料是环保的;第二把学校的元素设计进去,有学校的标识,有我们年级标识,也有安全的标识,比如说在服装的后面有两个反光的带子,学生晚自习回家在路上骑自行车的时候一闪一闪的,这个设计实际上是出于安全的考虑。


我们现在的校服,面料是安全的,穿着是舒适的,既有时尚的元素,又有书生之气。所以通过我们做的大量的工作,我校现在的校服学生穿出来很时尚、价格也不太高,也是品牌服饰,质量有保证,大家都接受了,所以我们做管理也好,做具体工作也好,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家长和学校之间应建立一座桥,而不是一堵墙


我们家校互动要形成“三合”:一要合力,朝一个方向努力;二要合时,在适当的时候;三要合拍,学校影响家长同时家长也支持学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399qwrdyk&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觉得五个方面我们要强化:


第一,强化家长委员会通过这样的一个沟通机制来把学校的教育渗透到家长,让他们尊重、理解、支持学校教育,最后达到懂得教育。


第二,把家长的资源利用起来,我们家长的资源是各个层面的,能拓展教学的内容,要形成导师团、微课程,家长就成了老师,搞建筑的可以讲建筑学;医生可以讲保健;警察可以讲自我保护。我们要大量开发家长资源。我们学校已经做了一部分,促进更多的家长资源变成我们的课程开发资源、校本开发资源。


第三,用信息技术来拓宽沟通的渠道,校信通、微信群,真实、快捷、分享,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都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反映,我认为新东方做得就很好,我们可以借鉴。


第四,是久违的两个字“家访”,我们可能是由于路途遥远而少了,或者把这个工作变为一件分外事而少了,实际上家访的目的是增进了解、消除误会。


第五,最好的关心就是陪伴。如果有七天到十天的时间可以陪子女,就去旅游。如果一天的时间就可以逛一次街;如果有三个小时就可以看一场电影;有五分钟就给一个简短的拥抱;哪怕有一分钟也可以发个信息。


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瞬息万变,我们的幸福指数来源于大家的认同指数。《人民教育》讲,家长教育进入了一个“启蒙时代”,启蒙家长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把子女的成人成才搞好,我希望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一座桥而不是一堵墙。


(作者系江苏省姜堰二中校长)



本文视频课程“泰州师说”是江苏省泰州市卓越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是泰州市自2014年起根据教师全员培训需求调查情况,联合江苏师范大学自主研发教师全员培训网络视频课程。


文章来源 | 总主编奚爱国,主编魏本亚、万琳著《泰州师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微信编辑 | 杭金亮


推荐阅读

【读新刊】檀传宝: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

上海市西中学校长董君武:尊重无差别的劳动,缓解中国教育焦虑

哈佛心理学家:你最该放下手机和孩子好好相处的七个时间(成年人必须看)

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未来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合作请联系90536687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