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试图逃避的双脚被拽进了师范的大门|故事
民老师说
我们常常习惯于已有的身份而不自知。作为老师,你可曾跳出过你的角色去感受教育那份难掩光芒的美?
发现了教育的美,从中观照自身,教育生命也就灿烂了起来。
我读师范,连偶然都算不上,纯属被迫。甚至在面试的时候,还幻想装出嘶哑的嗓音,写出歪扭的字迹来个被拒之门外的下场。但是,面试老师给了我勉励性的两句话:嗓音有特点,字要好好练练。于是,我试图逃避的双脚被拽进了原常州师范漂亮的大门。
转眼间,做老师超过了二十年。愿望和现实不过是两条行驶的路轨,若离若即,但终究要合二为一。等到合起来的时候,其实已经分不清到底是谁顺从了谁,分清的重要性在不知不觉中也无关紧要。在这二十多年中,我基本上像一只浸泡在温水里的青蛙,没有冷冻过,也没有沸腾过,而且连一次像样的荣光都未曾享受过。
在这个行业,我唯一能够立足下去,获得内心安宁的理由是或许我还算喜欢琢磨这个工作的一些特点和本质。因此,在带着一群又一群孩童前行的时候,我从内心里渴望引他们走一条正确的路。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更愿意给他们看我走过的路去感悟。
我开始觉察到教育之美的内核
世间万物,源于造物主的思考。所以每一样事物,每一种现象都有内在的美,区别在于本身的厚薄和受众的数量。教育,存在着大量美的元素,哪怕仍然有充斥其间的丑陋和虚伪,但仍然难掩其大放光芒。
我记得自己初为人师时,像所有刚出道的年轻人一样得到了孩子们无条件拥戴。我什么课都给他们上,上作文课时就带着他们走出教室东瞧瞧西看看。我可以毫不脸红地说,我连直尺敲桌子的动作和“安静”等稍微重一点的话都没有对他们讲过。
在最远的村小那半年里,山路弯弯,山风飘飘,阳光暖暖,家访走走,村民聊聊。直到今天,那些记忆中的一草一木都仿佛还散发着我作为乡村教师的快乐和一点点窃窃的骄傲。
我察觉到,教育的美首先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自由!鸟只有在蓝天上才有美的感觉,关在笼子里,即便花团锦簇,锦衣玉食,高楼大厦,美感只会附于体外,绝不会藏于内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作半年后,我转去初中后的情况。在那里,我无师自通地学会了逼迫、呵斥,甚至打骂。因为,就算班里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各小学升上来的学困生,我也想去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要把绝大部分的学生送进中专的大门。
后来,当我用散文笔调去写一篇地市级有关普法的征文时,我重新回忆了这段岁月。我回忆的一幅幅画面里,飘过那些受罚的孩子那么快地忘记不快而露出的笑脸。我不可原谅自己曾经也扛着“良心”这面大旗将意志强加给他们。
我觉得当我想到“忏悔”这个词时,我发现了教育美的又一个内核。教育的忏悔又何止这一个方面啊?遗憾的是,今天的教育界,永远不缺谴责的高亢,我还从未见过一例忏悔的深沉。包括我自己,有一些这样的想法也是恍恍惚惚羞于启齿。
那是我离学习之美最近的日子
我对学习的美有着非常深切的感受。我经历过跳级(二跳四),也经历过留级(初三再读初三)。今天再来看这样奇特的经历,我觉得完全谈不上荣或者辱。我能听到的是一个声音,内容稍变而已:“你可以……或者……”,“你需要……”于是我就跳级了,也留级了。反而是在留级的那一年,我倒彻彻底底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为了拯救我的英语,我引进了语文的语法,我对助动词和Be动词的研究到了追根溯源的地步;为了同伴的一句夸奖,我几乎背下了半本化学书;为了给自己的智商正正名,我把初中三年的数学从头做起……池塘边、操场上、宅院旁、寝室中,我的第二个初三光阴充溢着无限的学习的乐趣。我以为,这是我离学习的美最近的一段日子。
做老师以来,看到许许多多和我在学习上最为失魂落魄时期一样的孩子。我知道,其实痛苦的不是孩子,而是老师——学生对学习本身的痛彻感悟还远没有到来,当然,离学习的美还有无限远的距离。但是,倘若他们意识到痛苦,我相信人人都会奋起直追而一日千里。不过,回过头来说,我对痛苦的觉醒绝不是源于老师的痛苦,恰恰是宽容的力量撬起了我沉睡的羞耻。
我记得给我上第一节英语课的老师,问过三遍“how are you ”无人反应,再问过一遍中文我才站起来的时候,她只是平静地让我坐下;在第二节课上,她让我背诵“Long long age……”那篇课文时,我张口结舌把一个班长的身份丢尽了脸。她依然只是平静地让我坐下。虽然她从未让我再当众背书,但从那时起,我将每篇课文都倒背如流。
在对待学困生时,基于考试的压力,我们难免“狠一点”。即便好学生,同样也要受到“狠一点”的待遇。在一年级,我就见到过整张A4纸上细密的词语归类扩充。这样的学习,还有几分美感可言?化蛹为蝶,在于自身化解痛苦;它要飞翔,还要学会抗争。加上一点叛逆的因子,才能让学习的美触手可及。
交流之美能触及灵魂并影响教育的走向
我这里说的交流,是专指与家长的交流。
我一直执拗地坚持一个观点:孩童时期,他们所犯的每一个错误,他们所有的言行问题,都要到成人身上去寻原因。
我赞同太阳和月亮的论述。的确,月亮的阴晴圆缺都是因为太阳照射的缘故。我估计自己是个好为人师的人,特别对家长而言。在对待一个犯错的孩子时,我有足够的耐心去期待;在对待孩子的家长时,我也有足够的耐心去说教。我对他们说过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改变,先从我们大人做起!
这种交流的美感源自哪里呢?我认为是成人对教育的反思,是去伪存真的恍然大悟。对于孩子来说,大人往往也扮演着敌人的角色。因此,从大人身上找孩子犯错的根源,既是细心的呵护,也是科学的态度。我几乎不会要求家长在孩子的学业上去尽责,因为这是我的责任,他们需要尽责的是有没有去关注和培养孩子的态度、习惯和品质。
在上学期末,一位非常优秀的学生的妈妈突然打电话来求证孩子的语文成绩,并且告诉我她在英语成绩上说了谎。之所以她要习惯性地求证,是因为孩子屡次这样,我万分惊诧。
接着我直截了当地告诉她,一定是她的某些要求以及紧随要求的粗暴行为在迫使孩子不断地犯错,真正需要批评的是做妈妈的。我甚至指出了她个性中存在的多疑和紧张,明确告诉她修复和珍视亲昵的母女关系远胜过几个阿拉伯数字,她终于释然了。
我知道了,当交流能够触及双方的灵魂并能影响教育的走向时,美就以愉悦的姿态呈现了出来。
发现了教育的美,从中观照自身,教育生命也灿烂了起来。
文章来源 | 精选来稿,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汤桥小学
微信编辑 | 华华
本周茶话会话题
学生到底需要怎样的“减负令”呢?
加入「茶话会」
在后台直接回复「茶话会+你的回答」
推荐阅读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合作请联系9053668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