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我承担了那些岁月里最难捱的苦 | 我是朗读者
读给你听
央视的《朗读者》节目火爆荧屏,相比于其他综艺节目,《朗读者》让我们重拾对文字的感动和敬畏,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文字的力量。而这种感动、敬畏和力量,在校园和教育生活中是最常见的。
所以,我们邀请你,你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学生,可以是家长,邀请你拿起书,把你喜爱的文字读给大家听,跟大家分享那些最让你动容的文章。相信这种朗读会给你自己,或者你的学生、老师、父母、孩子,还有陌生人,带去心灵的洗礼、成长的智慧、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人生的温度。
我是朗读者,让我读给你听。
你可以选择古今中外的诗歌、散文,以配乐朗诵的形式录制成音频或视频,说说你选择做朗读者的原因,选择这篇诗歌或散文的意图,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悟,并结合诗歌或散文说说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故事。
音频或视频和文字,请发送到905366878@qq.com。
朗读者 袁超
朗读文章 《我与地坛》
今天的朗读者是来自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二14班学生袁超。袁超是海安县朗诵艺术协会会员。他对朗诵艺术的热爱深入骨髓,把播音主持定位成未来人生的执着追求。
袁超说:“《我与地坛》(节选)是我高一时学过的一篇课文。学过,似乎就长在了我的心底,尤其是我诵读的这一小节。我仿佛就是一个现实版的‘史铁生’,这段文字如此通透、如此细腻、又如此理性,传达出一个有缺憾、有叛逆、有思想的儿子对母亲的歉疚以及对母爱的深刻探究。强烈的共鸣,让我沉迷,让我选择,让我投入,让我一吐为快!真的希望,听到我朗诵的朋友们都能从中感受一二。”
《我与地坛》(节选)
作者 | 史铁生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去,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
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
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
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微信编辑 | 宋晨曦
推荐阅读
哈佛心理学家:你最该放下手机和孩子好好相处的七个时间(成年人必须看)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合作请联系9053668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