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整体托管后,“输血”变“造血” | 一体书声
民小编说
农村学校相对于城市学校来说,在留住骨干教师、吸引优质生源、学校管理等方面有着天然的劣势,能否解决这些困难,直接关系到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同样面临这些困难的上海市奉贤区金汇学校,借“托管”之力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完成了“逆袭”!
借“托管”之力,
厘清办学思路
上海市奉贤区金汇学校是一所远郊的九年一贯制老学校。几十年的努力中,办学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但不能回避的是:近十年来,农村学校优秀骨干教师不断流向市中心城区,新教师剧增;随迁子女大增,与城市学校间的质量差距越来越大;长期以来学校管理中形成的思维定式严重阻碍了学校发展。如何解困?金汇学校在区教育局的鼎力支持下争取到了上海名师培训中心的托管机会。
从2013年9月起,上海名师培训中心组建了三个团队,即专家团队、校长团队、骨干教师团队,分别对金汇学校的管理、教学、德育和科研工作进行高水准的诊断与指导,也通过初态测试和现状调研分析使学校进一步厘清办学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并以任务驱动、项目引领,以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蓝图为标杆,从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入手,提升学校的管理品质。
工作是从三方面着手的:制定学校与个人发展规划;制订工作与业务计划;领受个人任务。学校领导身先士卒、积极配合支援方的工作安排,与学校内涵发展相结合,带领中层干部和全体教师深刻认识托管工作的实际意义,全心投入、努力完成托管过程中的各项任务。逐步地,一项项规章制度得以制定和完善,一个个项目得以出台与落实。
在上海名师培训中心高水准、多样化托管团队的指导下,在各具特色的支援联盟基地学校相携相助下,教师们切身感受到托管带来的收获不同寻常:帮助我们在观念上站得更高,在目标上看得更远,在行动上做得更有效。因此,第一轮托管结束后,学校主动请求继续托管。
托管的最大价值
在于形成“造血机制”
托管是手段,是方法,更重要的是过程。托管的最大价值在于形成自身“造血”的机制,这是托管双方共同努力的目标,也是学校本身自主发展的根本所在。
托管过程中,学校不仅重视先进办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更注重“造血”机制的培育和锻造,进而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努力实现学校的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学校将这一工作的重心放到两个层面上进行。
一是充分发挥龙头课题的引擎作用,整体推进学校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二期课改的核心。在托管专家“鱼渔兼授”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校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2014年9月学校确立了市级课题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学校课程“跨学科跨领域”整体构建的实践研究》,形成了课程建设和发展的总体思路:传承——聚合——发展。
传承,即进一步开发取得初步成效的课程。如《书法》《麦秆贴画》等已具有一定优势、有一定影响的拓展型课程,托管后学校进行了专门研讨,再次把握发展方向,挖掘深化途径,进行二度开发,使课程实施有了新的方法与路径。
聚合,即把学校原有的许多分散、零星的小亮点进行整合。学校运用“学科嫁接”的原理,采用“融合”的方法创设新课程,使新课程增强趣味与幽默感,更贴合学生认知、年龄实际。如物理、生命科学等学科嫁接生成了“小小科学家”校本课程,使课程与生活实际联系更紧密;运用“领域对接”方法生成新课程,如初中英语教学与艺术教育相融合的“课本剧”表演等课程。
发展,即从学校办学理念出发,确立以“跨学科跨领域”为特征的学校课程整体构建与实施的远景目标,探索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三类课程的整合实施。创建与“跨学科跨领域”学校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新型团队组建方式、工作方式及校本研修方式,致力于学校全体老师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与发挥,使学校教学活动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个性充分地张扬。
二是努力聚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稳步提高学生学业质量。托管不是单纯的理论武装和观念修正,托管的所有行为都必须细化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育与教学。托管专家团队每周到学校上课、听课,手把手地耐心指导。他们首先以上海“绿色指标”为导向,帮助学校积极进行基础性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探索,深入开展学科教学质量诊断分析活动。然后,积极指导教师以课堂教学形态的创新为突破口,通过教法和学法的改变,努力构建绿色人文课堂,并约请上海学科专家走进毕业班课堂听课会诊,针对毕业班实际开设讲座,开展现场教学展示活动。
广大教师的成长是具体的、实在的、有效的。托管两年多来,共有126人次报名参与校级公开课展示,涉及10余门学科;有976人次参加了跨学科听课活动。这些活动调动了广大教师钻研教学的积极性,为一线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
与此同时,学校大力变革研修方式,教研组建设改变了教研组长“一言堂”的研修方式,由组内教师轮流担当主讲,每次预定主题、预定主讲人,并轮流示范执教,既为每位教师提供了锻炼和展示机会,也是对学科教研组长的有效培训;学校还实地考察学习了海华小学、李惠利中学、中山学校、格致初级中学等基地学校的研修经验,见证先进观念指导下教育教学实践的实效。
学校坚持以绿色指标为导向、标杆,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落实教学质量评价,以细化课程标准、强化训练体系为抓手,以中考学科“双向细目表”制定为突破口,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定期召开教师、学生、家长不同层面的研讨交流会,及时表彰表现优秀和进步显著的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如今,金汇学校的学生学业成绩显著提高,老百姓口碑良好,社会声誉与日俱增。
在“托管”中谋求
适合生源的教育方法
托管以来,上海名师培训中心建立了三个团队、两所“支援联盟学校”以及“六个基地”。这为金汇学校领导层开阔眼界、提升境界,为学校日常管理行为、教育教学工作能力的提升,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高层次、多方位的发展平台。学校依托基地学校的优质资源,开展了专题式学科培训活动、跟岗式综合能力培训活动、互动式结对联动,如中山学校、李惠利中学、海华小学的毕业班教学研讨“送教上门”、现场诊断及浸润式培训活动等。从长远来看,发力的是托管,借力发展的是金汇学校,金汇学校因此获得前所未有的广阔学习空间。
最适合学生的做法才是教育的科学做法。金汇学校的生源特点决定了教育方法的特殊性。几年的托管工作,学校一直在谋求一种适合生源的教育方法,通过大量的数据调查和随访、家访,学校在托管团队的指导下,提炼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主要思路包括三点:一是从随迁子女学生行为规范的薄弱环节入手,制订各年级段行为规范教育的目标和实施方案,边实施、边研究,边提炼。二是依托奉贤区“贤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加强与托管基地学校师生文化生活的交流,增进双边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文化交融。三是开展精彩纷呈的各类主题教育、节庆活动。
适切的方案和做法,提高了教育实效。现在的金汇校园里,“见贤思齐”的文化氛围无形洋溢,不少同学成了“奉贤小贤人”,学校少先队组织建设也成效卓著,成为区域典型。
通过两年的努力,金汇学校各方面发生可喜变化,这为奉贤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学校先后获得了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教育系统校园文化建设十大优秀项目(彩虹乐团)、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书法教育实验学校、上海市轮滑特色学校、上海市短道速滑特色学校、奉贤区文明单位、区教育科研示范校、区优秀家长学校等荣誉。多家媒体先后对学校的“逆袭”进行了专题报道。
(作者洪玉龙系上海市奉贤区金汇学校校长,杜慧琦系上海名师培训中心主任)
新型城镇化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县城的学校人数爆满,学位不足;另一方面,乡村却出现了“空壳校”。城镇的“挤”与乡村的“空”形成鲜明对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6年7月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文件颁布一年了,各地在学校布局建设、经费保障、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的问题。
从即日起,人民教育微信推出“一体书声”栏目,集中展示各地在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您所在的区域、学校有哪些优秀的经验,欢迎您投稿至905366878@qq.com,包括文字、照片、音频、视频等,截止时间为2017年8月20日。我们期待您的来稿。
文章来源 | 《人民教育》2017年第07期
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 | 冀晓萍
微信编辑 | 孔佑明
推荐阅读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合作请联系9053668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