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已经拿到小学法治教育专册的老师们,你在苦恼如何上好这门课吗?这里有干货|三科教材深度解读④

2017-09-22 统编教材编写组 人民教育

民小编说

已经拿到小学法治教育专册的老师们,你是否正在思考如何将枯燥的法律生动地在课堂上展现?通过什么途径,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感受法律无处不在的作用?如何让孩子们在“用中学”法律、在“学中用”法律?让我们带着上述问题,一起听听专家的深度解读吧!

 

《人民教育》第18期杂志就老师们关心的新教材的一些具体问题约请了各科教材总主编、执行主编撰写了深度解读文章。本文由法治教育专册编写组撰写。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为依据,以宪法精神为主线,以增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为重点,以实现了解法律知识、理解法律功能、树立法治理念、引导行为选择、提高道德修养的育人目标。


1

教材的编写理念


1.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法治教育

在《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专册教材中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民主在八年级“基本的政治制度”中体现。自由、平等体现在“公民的权利义务”部分,全面介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权利义务对等的观念。公正分别在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的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部分和第六课“国家司法机关”部分体现。法治则是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的核心理念,多处均有体现。富强、文明、和谐则在介绍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及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中体现。



2. 以宪法精神为主线,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法治教育专册始终将宪法作为主线,在教材框架设计上,将宪法的核心内容提炼出来,突出宪法地位。在六年级上册既设置了专门的“宪法是根本法”一节,也在“我们是公民”“我们的国家机构”等单元中体现宪法内容。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通过“我们的国家机构”单元,向学生展示国家机构的作用,人大代表及国家机构的产生方式、日常生活与国家机构的关联等内容,厘清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区别,增强作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


八年级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是关于宪法的全面介绍。另外在“理解权利和义务”“人民当家作主”等单元关于权利义务、国家机构及其产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介绍,都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学生通过组织和参与宪法日活动,理解宪法的法律地位,认识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形成宪法至上的法治理念。


3. 在法治教育中适度融入道德教育,促进德法兼修

道德和法律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在法治教育中,注重道德和法律在具体生活实践中的融合。例如,六年级上册以孝敬老人为例,说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通过德法兼修,在培养学生私德的同时,注重加强公共精神等公德的养成。例如,六年级上册通过向学生展示人大代表及国家机构的产生方式、日常生活与国家机构的关联等内容,明确公权力行使有边界,在“我们是场外代表”中,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公民,我们可以对国家、社会提出哪些方面的建议,从而提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关注公共利益,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等公共精神的养成。


2

专册的主要内容


小学法治教育专册主要包括四个单元共九课。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包括两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入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形成法律作用大的认识。“宪法是根本法”则从宪法日的活动作为导引,通过分析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形成宪法权威的认识。


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包括两课,“公民意味着什么”,公民是个人在社会上最重要的身份,是承担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基础。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公民身份,通过国籍说明公民身份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认识居民身份证”则告知学生公民身份号码方面的知识及其作用。


“我是中国公民”通过介绍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建立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身份认同感和自豪感。“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则引导学生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包括三课,“国家机构有哪些”一课,从学生身边的国家机构入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宪法中规定的国家机构的产生及职权。


“人大代表为人民”一课,从人民选举代表引入,阐述人大代表应依法积极履职。学生虽然不是人大代表,但是社会发展人人有责,“我们是场外代表”的讨论,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


“权力受到监督和制约”,从权力行使有边界引入,使学生初步认知国家权力不能任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基本原则。


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包括两课,“我们受特殊保护”重点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内容。“知法守法,依法维权”通过教育学生用好法律、维护权利,使学生明了守法不违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掌握正确维权的方法,依法维权。


初中法治专册分为四个单元共八课。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包括两课,“维护宪法权威”一课,通过讲授宪法的核心价值及其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使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信念。“保障宪法实施”一课,则通过依宪治国和加强宪法监督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监督权力行使,增强宪法意识。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包括两课,“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通过对宪法中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以及公民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纳税的基本义务进行重点介绍,使学生了解到,无论权利还是义务都需要依法履行,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


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包括两课,“我国基本制度”一课,介绍宪法规定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引导学生树立制度自信。“我国的国家机构”一课介绍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包括两课,“尊重自由平等”和“维护公平正义”。通过阐述自由平等的真谛、公平正义的价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



3

专册的特色和亮点


1. 从生活中的法律到法律调整社会生活,形成“法律让生活更美好”的认识


坚持法律“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指导思想,以“寻找发现法律,认知权利义务——了解法律功能,明确保障作用——规范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和谐”为主要脉络,打造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体验。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学生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件中寻找法律现象,思考法律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建立学生对于法律的“亲切感”,从而认识到法律与生活密切相关,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的保障,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规范我们的行为,保护我们快乐成长。


接着,指明“生活与法律”的关系,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必然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的调整,社会秩序的维护就是法律的基本功能。从学生生活上升到社会生活,从个人感受延伸到社会现象,实现了主观感知到法律认知的提升。社会关系有很多种,平等的买卖关系、保险关系涉及民法,公民和政府的关系涉及行政法,破坏社会秩序构成犯罪,就是刑法的调整对象。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例中,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巨大作用,为法治认同和法治意识的形成奠定思想基础。


宪法相对比较抽象,必须将其内容与生活相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认知。将宪法的规定与生活中常见的社会事务结合起来,将宪法的内容转化为更加鲜活的法律现象,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宪法的权威地位和宪法精神。


2. 将法律的科学、严谨以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提高法治教育的“亲民性”


法学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概念和术语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在特定情境中使用,故相应的法学教育必须遵循这一规律,通过情景带入的方法将相关内容引入认知领域。法治教育专册在坚持法律用语准确的前提下,力求通过表现形式多样性降低法律的刻板,提高亲民度。通过趣味性板块设置,提升学生对教材的喜爱程度。


例如,在“活动园”板块激发延伸性思考,通过“阅读角”展示与学生个人生活相关的法治活动,并将“知识窗”作为集中讲述法律专业知识的栏目,提高知识的广泛度,古今中外法律故事、谚语的有机嵌入,改善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实现,提升课后巩固复习的主动性。


3. 知识、观念与行为选择融为一体,促进知行合一


法治教育专册特别注重法律知识向日常实践的延伸,切忌法条的照搬并且不局限于单纯的法理,强调法律知识的获得、公民素养的养成和法律应用的融会贯通。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从中国国籍的获得及公民身份的取得入手,介绍了“公民”一词的最早来源,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的一个重要身份是“公民”,进而通过介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强调二者的统一性,帮助学生树立“不能滥用权利”和“应当依法履行义务”的观念,促进知行合一,培育社会主义知法守法用法好公民。


法律重在实践,法治教育专册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掌握法定的权利与义务等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活动园”强调学生的体验与参与,借助“阅读角”达到博览的高度以及运用“知识窗”实现理论巩固,同时还特别将生活中常用的且与法律相关的电话号码、重要行为要求等内容以“小贴士”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提升学生正确判断、选择、行动的能力。


在法治教育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我是中国公民”一课,以“中国的成就——中国人的骄傲——中国人的责任——中国的担当”为隐含主线,增强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荣誉感和责任担当。


4. 关注未成年人特点,突出未成年人保护,提升安全意识和能力


我国法律对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特殊保护,为其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对于学生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进行重点介绍,既使学生了解遇到法律问题的正确处理方式,也教育学生知法守法、依法维权。通过法治教育提升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学生形成初步的证据意识,培养其依法维权的能力。教材中校园欺凌等事件的列举,也是为了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执笔)


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中小学一年级和七年级统一使用统编教材,至2019年,统编教材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在山西太原、湖南长沙等部分地区,已经提前一年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起始年级率先使用了统编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教材。


为了让教师尽快适应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使用思路,挖掘新教材教学经验,即日起,人民教育微信向全国中小学校征集统编教材教学案例,欢迎大家投稿。投稿邮箱为905366878@qq.com。





文章来源 | 《人民教育》杂志2017年第18期,文章由法治教育专册编写组撰写

责任编辑 | 钱丽欣

微信编辑 | 吴玲


推荐阅读

刘长铭:教育要更加关注人精神与心灵的培育

划重点!统编语文教材怎么教?这里有一份最详尽的说明,文末有案例哦 |  三科教材深度解读

必须了解!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十个教学要点是什么 | 三科教材深度解读②

怎么让德育更有效?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做了这些方面的优化和革新 | 三科教材深度解读③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合作请联系90536687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