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师者的这一项“嘴上功夫”,即将开赛!

2017-09-27 吴玲 人民教育

民小编说

好好说话是对孩子最好的馈赠,但对教师来说,做到这个还远远不够。如何在谈话中因材施教、如何发挥谈话的价值引领、如何在谈话中把握孩子的兴趣、问题来生成和建构课程?这些包含在“谈话”中的学问可不简单,最好的教育就是在师生日常“谈话”中悄悄地发生。



从古到今,“谈话”都是教师的

看家本领!

记得上中学时,每天早读或者晚自习,班主任都会找几位同学谈话。被点到的同学总是在周围同学羡慕的目光中走出教室,再带着一丝幸福感和优越感回到座位。这种幸福感和优越感是来自那天班主任对自己的格外关照。时隔多年,老师说的话可能记不清了,但谈话的场景让人难以忘怀。

 

提起“谈话”,不禁让人想起了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他可是古往今来“教师界”中和弟子“谈话”的第一高手!你看,当年他老人家教育弟子的主要方式,并不是正襟危坐地开坛授课,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和弟子们的交谈,只言片语却包含深邃的教育之“道”,非常“走心”,让弟子心悦诚服,受益良多。后来,弟子们还专门把这些谈话收集成册,这就是历经后世、经久不衰的《论语》。

 

时至今日,“谈话”依然是教师最基本的专业能力。据了解,江苏省教育厅和教研室在今年11月份即将举行的全省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比赛中,专门新增了一项“谈话”比赛,考验教师通过师生谈话了解幼儿、引导幼儿的能力。教师开赛“嘴上功夫”,以前没听说过吧!可见,教师“谈话”能力在今天越来越显得重要了!



孩子谈话时的心理,你能读懂吗?

不用奇怪,“谈话”体现老师的观察、心理、沟通、课程设计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比如心理能力,同一个班级,不同的学生,和你谈话的心理可能是不同的。 稍微梳理下,至少有五种以上,看看你是否都能读懂?

 

第一种,喜欢、期待。大多数孩子是喜欢和老师多交流嗒,希望老师能了解与帮助自己。

 

第二种,提防、戒备。犯了错误的情况下,一些“熊孩子”和老师谈话时便存有戒心,往往先想好防御对策,不正面回答问题或推脱、搪塞。

 

第三种,沮丧、羞愧。受挫或者犯了错,情绪低落,垂头丧气,心情沉重。

 

第四种,恐惧、害怕知道犯错了,孩子不知道老师要如何对待自己,怕丢面子,怕被批评,谈话时,神情紧张、惊恐不安。

 

第五种,逆反、对立。主要体现在一些个性比较孤僻、叛逆的孩子身上。虽然不多,但是谁能保证班上没有几个这样的刺头呢。

 

……

 

所以,孩子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是同一个孩子,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也不相同,和孩子“谈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需要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学习并懂得很多心理知识,更要能蹲下身去,满含爱意地用心去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理解孩子有不同,允许孩子有过失,并且永远对他充满信心!




怎么和孩子谈话?教师需要备课

所以,怎么和孩子们交谈,教师需要备足功课。

 

首先,观察孩子。教育,从观察解读孩子开始。通过日常观察,老师可以掌握和了解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愿望、要求、生活经历、思想观点、价值观念,摸清孩子思想认识,了解当前的情绪怎么样,兴趣是什么,哪些方面的问题是主要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等等。胸中有数,才能抓准问题,对症下药,为正式进入谈话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营造气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思想交流的良好基础。为此,与孩子交谈,首先要有和谐的气氛,使孩子乐于接受谈话,避免使孩子处于防御戒备心态。在交谈时,老师要多采用眼神、动作、手势等来表达自己对孩子所说话的兴趣,及时予以反馈。微微地笑一笑,赞同地点一点头,一个充满热情的“对”字,都是对孩子的鼓励。当孩子发现老师对自己的话很有兴趣,自己便会讲得津津有味,所谈问题就会更加详细,更加深入。

第三,善抓机会。谈话的话题要来自孩子的生活,因为,孩子对自己熟悉的、有经验的事情会比较感兴趣,及时交流,孩子喜欢听、容易接受。这还是离不开观察,孩子自身和周围环境里随时都可能发生一些事情,要善于抓住这些典型事件,把握教育契机。在交流过程中,老师不能只顾自己说,要启发孩子说话,多让孩子发表意见,老师要善于倾听,把握“语轮”,将谈话引向深入,这样谈话便会进展顺利,产生应有的实效。

第四,凸显价值。谈话要突出主题,要围绕重点,能解决问题,让孩子有所得。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都尚未成熟,因此,在谈话中,老师也要注重价值引领,引导孩子发现美好,珍惜、感恩并从中汲取力量。其实,谈话的最大价值,就是随时随地肯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细微进步和美好品质,帮助孩子不断有快乐的、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出孩子的内驱力,助力孩子自我成长。所以,能不能从谈话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兴趣点,会不会及时提供发展支架,实在考验一位老师的教育功底!一个善于谈话的教师,学生还能从他(她)身上模仿谈话的样子,学习谈话的能力,这样,谈话既给予孩子教育引领,也教给了孩子谈话的思路和逻辑,教师的“身教”、“言教”的作用全部体现了!


第五,注重方法。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谈话方法。比如,直接谈论是一种方法,其特点是直白、快捷、开门见山;再比如,向孩子讲一个小故事,或者身边的事例,引起孩子的思考和谈话的兴趣,然后顺势引导到谈话的主题上来,让孩子自己“悟”出道理,“悟”出老师的良苦用心,这样的效果是不是也很不错?

 

第六,把握分寸。对孩子的缺点,说轻了,如隔靴搔痒,孩子满不在乎;说重了,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谈话必须做到分寸适度,既要向孩子提出严格要求,又要尊重、爱护孩子,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要实事求是,交谈时要亲切,但该严肃的地方一定要严肃。

 

第七,巧用时间。除非有必要,每次谈话的时间最好不要太长。一个小时的谈话,如果分成四、五次,每次十几分钟,时间总量没有变,但对孩子来说,老师找他谈话的次数多,他会感到教师在持续地关注他。对教师而言,则可以利用碎片时间,灵活选择谈话时机,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人们常说,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是陪伴。那么,在学校里,最好的陪伴,就是老师时常和孩子 “谈谈话”。



微信编辑 |  吴玲



推荐阅读

和学生谈话的这4个技巧,老师一定得知道(活学活用哦)

刘长铭:教育要更加关注人精神与心灵的培育

划重点!统编语文教材怎么教?这里有一份最详尽的说明,文末有案例哦 |  三科教材深度解读

必须了解!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十个教学要点是什么 | 三科教材深度解读②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合作请联系90536687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