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每一个孩子——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公平发展成就述评 | 喜迎十九大②

2017-10-10 余慧娟等 人民教育

民小编说


党的十九大就要召开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对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人民教育编辑部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基础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策划了系列文章,望与所有教育人一起回顾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五年,一起迎接党的十九大的召开。


“喜迎十九大”栏目的第二篇文章,我们聚焦教育公平。


“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这是一个国家最高领导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在这一执政理念的召唤下,五年来,教育公平在广度、深度及内涵上取得重要进展。


本刊记者 | 余慧娟  赖配根  施久铭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年11月15日,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与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句深情的承诺,响彻全场,响彻整个中国,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一年后,“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被写入本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施政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在这份文件中,“公平正义”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公平”二字出现了20次。而“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教育,作为“发展成果”被排在了第一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底线、洼地的提升。其中,起跑线的公平至关重要。教育就是人成长的第一起跑线。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就审议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办法》《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两个与教育公平直接相关的文件,还审议了改善贫困地区孩子上学条件等民生领域改革落实情况的督察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深切牵挂每一个孩子的发展。2013年,他在给联合国的贺词中写道: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2014年,他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015年,他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提出,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让他们同其他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向着美好生活奋力奔跑。2016年教师节,他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又指出,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市八一学校学生在一起。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摄

1

破解资源配置世界性难题,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教育格局和生态被这个国家经济社会领域的快速发展迅速改变着。


2013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3.73%。2017年,这个数字增长到57.35%。


上千万人口向城镇聚集。全国百强县江苏昆山,一年就产生800多教师的缺口,急得教育局长寝食难安。在山东、河南的一些地方,县城中学的班额达到了六七十人。


汹涌而来的教育人口,给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义务教育出了一道世界性难题。一些地区本来已经跨过“有学上”的门槛,又不得不回过头来解决新的“有学上”问题。


另一方面,乡村学生走了,教师也跟着走。在更加偏远的高原、山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教师不愿去,去了留不下,怎么办?


每一个孩子,都是共和国的宝贝!不能让哪个孩子,因为出身,因为贫困,因为地域,就在童年时期处于不利的发展境地。


然而,要解决这些经费标准、流入流出责任等“大”问题,不再是零敲碎打的改革就能奏效的,必须从顶层突破制度壁垒。


2015年1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目的是“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包括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巩固完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巩固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政策,明确中央和地方在各项政策上的经费分担比例。首次实现义务教育相关教育经费可携带。


这一系列“坚硬”而“明朗”的改革举措,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扫除了“钱”与“责”的障碍。


一些地区教育用地不配套,导致虽然工业发展、居民巨增,却找不到地方盖学校。学生流入地教师紧缺,却没有编制招聘教师,而流出地教师编制富余,却无法挪用于此。无论是土地这样的硬资源,还是教师这样的软资源,背后是城市规划、编制管理等教育宏观治理体系改革的重大问题。


2016年5月2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4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的问题”。《意见》提出了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等工作目标,提出了同步建设城镇学校、办好乡村教育、科学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消除大班额等十项直指实际突出问题的举措。每项举措均明确了责任主体和具体职责。


这份长达6000多字的文件,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调动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等8个部委,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解决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瓶颈问题的决心和魄力。


中央“顶层设计”出台,地方政府快速跟进。


湖南省以省人大立法的形式出台了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对住宅人口、配套学校与服务半径,以及禁止在学校周边建设的设施等作出详细规定,充分保障学校合理布局与安全。贵州省贵阳市教育局作为市城规委成员单位,负责小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的审查,具有一票否决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看起来是教育的事,实际上,决定于未雨绸缪的超前谋划和总揽全局的系统思维。这些在布局上改革的成效,直接决定未来5-10年的教育。


城镇大班额治理成效显著。山东为了消除大班额,累计投入749亿元,新增中小学学位130万个,大班额比例比2015年下降了7个百分点。山西等地要求自2016年开始,每年一年级和七年级新生不得新增56人以上的大班额。



2015年12月2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通报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工作进展。


江西省弋阳县成功实现“乡村学生回流”,城区学校瘦身,初中班额从平均72人降到平均55人以下。小学班额从平均70人降到60人。据统计,2016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大班额45万个,比2015年减少了4万个,降低了1.4个百分点。超大班额减少了3万个,降低了1个百分点。2012年以来,大班额比例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


为了解决“乡村弱”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措并举,先后出台全面改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集团化办学、县管校聘、推进教育信息化等多项举措,推动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取得明显成效。


2013年底,《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发布,提出经过3-5年的努力,使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等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学校宿舍、床位、厕所、食堂(伙房)、饮水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求得到基本满足,村小学和教学点能够正常运转……“缺什么补什么”,改薄目标细化到“每个人”的标准。到2016年,全国有77%的县纳入“全面改薄”实施范围,覆盖学校达21.8万所,被誉为“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史上中央财政投资最大的单项工程”。


师资均衡是教育均衡的重要指标。2014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制度的实施一开始是有难度的,但是一些地区智慧地把轮岗与校长教师职业发展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衔接,在编制、岗位、职称、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轮岗成了很多人的主动选择,并进一步常态化。


2015年,国务院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首次从国家层面就支持乡村教师制定专门政策,目的是通过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拓展补充渠道、提高生活待遇、统一城乡职工编制、职称职务倾斜、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举措,解决乡村教师突出问题,进而解决教育公平、教育现代化等一系列问题。


湖北省从2012年起,新录用教师实行“国标、省考、县聘、校用”新机制,事业编制和在当地很有吸引力的年薪制,刺激和保障了优者从教,新录用了近5万名教师,绝大部分充实到农村学校及村小和教学点。


乡村学校向何处去?浙江景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比较多,他们没有盲目跟随城市化学校的步伐,而是从乡土味、小班味、家园味等方面给学校注入独特的“文化内涵”,为乡村小规模学校闯出了一条小而美、小而优的重生道路。

郡县治,则天下安!


浙江景宁县的小规模学校也有大品牌。图为景宁县标溪乡校的学生在练习“抖空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强劲有力的决断和举措,把中国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有1824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国家认定,占全国县(市、区)总数的62.4%,预计2017年将达到80%。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启动督导评估认定以来,各地用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累计投入2.73万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约20万所,增加2000万个学位,补充教师130万人,参与交流的校长和教师185万人次。


2017年4月,《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出台,标志着义务教育均衡进入“优质”发展阶段。


这项为亿万孩子和民众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终于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作为基本公共服务未来一个重要领域,学前教育近五年来备受关注。由于历史原因,伴随城镇化的推进,“入园难”“入园贵”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自2012年起,国务院连续推出三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贯穿其中的重点任务就是“扩总量、调结构、建机制、提质量”。从2011年到2016年,中央财政总计投入专项资金1000多亿元,用于中西部农村地区改扩建幼儿园,扶持企事业单位、集体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


同时,在构建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将公办园纳入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扶持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建立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扶持制度、解决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等长期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上,取得重大政策突破。连续五年的“全情投入”,促使幼儿入园率从2012年的64.5%提升到2016年的77.4%。“入园难”问题得到明显缓解。


2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理“择校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教育均衡,是一个动态达成的过程。学校之间,历史形成的差距,现实造成的差距,不可能一夜之间消失。


在差距面前,教育机会如何分配,将直接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近年来,由就业竞争传导而来的“择校热”在一些大城市兴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破解择校难题。 


择校的背后,往往是权与钱的交织。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考验着政府的魄力。


2014年1月1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加快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同时,综合施策、突出重点、着重规范,进一步明确小升初划片入学模式、对口升学流程、入学办理方式、信息公开办法,落实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职责,强化工作监管和社会监督,全力推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全面提高小升初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程度”。


短短半月内,教育部又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将工作聚焦19个大城市,要求2014年制定完善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


《通知》坚持一市一案,要求各市提出有针对性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努力破解择校难题,并强调,北京等城市要在3月底前,将相关工作安排及责任人名单等信息上报教育部。“到2015年,重点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


既有明确的时间表,又有具体的路线图。这表明了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破解择校难题的决心,同时也为各地即将出台的小升初细则提供了方向与准绳。


南京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施均衡分班。8月22日,在南京市第一中学2017级初一均衡分班现场会结束后,学生家长来到公示板前观看、拍摄结果。  新华社 李雨泽 摄


一场解决城市“择校热”,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的“攻坚战”吹响了号角。


2014年2月18日,北京市教委宣布,北京全面取消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并逐年减少各类特长生的招生比例,2014年示范高中招生计划的30%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校。


也是从2014年起,北京市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共建”入学的方式,进一步规范特长生入学;实行计划管理,首次启用全市统一的小学入学服务系统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权限进行查询和监控,各区公布学校的服务片区,做到每一个孩子和每一所学校公开透明;同时加强学籍管理,依据入学服务系统建立新生学籍,杜绝入学过程中的二次流动;制定下发了15条禁令,教育管理部门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斩断乱收费、占坑班、点招生等违反就近免试入学原则的利益链。


据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介绍,2016年北京市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94.50%,初中达90.68%。很多人不敢相信,择校之风真的给制住了。


上海研发的“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2015年投入使用,全面实行入学信息登记,全面推进人户分离子女居住地登记入学,上海在义务教育招生入学上更加注重了规范招生行为、优化教育服务和促进教育公平。


目前,上海已全面试行户籍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少年居住地登记入学工作。各区县在安排入学时按照“户籍地与居住地一致优先”原则,先安排户籍地与居住地一致的适龄学生,再统筹安排“人户分离”学生。具体统筹时,各区县会参照适龄孩子的实际居住时间、与同住监护人的关系等因素进行先后排序。


这些措施极大地解决了上海户籍人户分离适龄孩子的就近入学困难,“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的规范公开运行,也有效缓解了跨区域择校现象。

……

在强力规范入学规则的同时,各地不断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做大“蛋糕”。

横向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北京市通过名校办分校、集团校、教育集群等措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数量,缓解了老百姓的需求。纵向上,通过九年一贯制合作办学、九年一贯制对口直升、中考的优质高中校额到校等措施,使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再扩大。2015年4月,北京16个区县一次性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验收评估。


相对于北京,上海有自己的特点,学生相对较少,优质教育资源较丰富。近年来,上海市一直推行集团化、学区化办学,逐步有效地提升了教育资源的均衡优质发展,这契合了上海的实际情况。


按计划,2017年上海的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将覆盖全市50%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加入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的学校数量将增至250所左右,覆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约25%的学校。


2015年12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五年贯彻落实情况总体评估报告发布。该报告认为,推进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择校热”已逐步降温。19个大城市(包括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公办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97.9%,公办初中达95.4%。


2016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对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19个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的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与五年前相比,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整体提升明显,增幅稳定在10%左右。但校际差异、学区房依然是影响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


19个大城市中有16个城市择校治理满意度提升均在10%以上。其中,北京市择校治理取得明显成就,在2015年监测中,满意度与五年前相比增幅达24.18%,增幅排名第一。


2017年3月3日下午,全国两会“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正式开启。面对记者的提问,教育部长陈宝生坦言,“优质资源让大家都享受到,唯一的出路就是教育均等化”。


“三年下来,第三方机构评估结果显示,对36万家长的调研结果是家长对这项改革的满意率达87%,对102万学生的调研结果是学生的满意率达97%,对14000名教师的调研结果显示,改革实施后,大部分学生已就近入学。”


广西钦州市落实“阳光”政策,促进“幼升小”公平招生,针对适龄的主城区范围内常住人口子女、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及进城购房定居人员随迁子女,要求按照“相对就近、全员入学、免试就读”的原则实施免试招生。图为家长带着孩子在钦州市第三小学登记注册。  新华社 张爱林 摄 

3

精准施策,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公平,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


公平不公平,每个人的获得感至关重要。


五年来,对焦弱势群体、薄弱环节,瞄准农村、山区、贫困地区,教育以洪荒之力开展了一项项攻坚战,努力提升每一个受教育者尤其是弱势群体的获得感……


特殊教育是一个社会的文明标杆。2011年,教育部与中国残联开展了一项摸底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当年全国实名登记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达82834人!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上国家议事日程。


2014年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出3年内将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从72%提高到90%以上;特教学校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从平均2000元提高到6000元以上……同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殊教育领域规格最高、参会人员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次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一旦上升为国家意志,特殊教育的发展便一日千里。


2016年,提升计划完满收官时,特殊教育已经华丽转身:上述8万多义务教育阶段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全面完成入学任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达6000元以上,比2013年增加两倍;全面完成盲、聋、培智三类特教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审定,是我国首次专门为残疾学生制定的一套系统的学习标准……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年7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推出《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雄心勃勃地提出,到2020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实行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从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12年免费教育。


特殊教育今后的日子将越来越好。


留守儿童问题是世纪之痛。据有关统计,2010-2015年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均在2000万左右。要解决这么多留守儿童的教育、情感、心灵等问题,在世界历史上也属于难题。


哪里是痛点,哪里就是教育改革的着力点。


2013年初,教育部等5部门下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留守儿童工作的三大基本原则:“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家校联动、形成合力”“社会参与、共同关爱”;提出“三个优先”:优先满足留守儿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改善留守儿童营养状况、优先保障留守儿童交通需求。


“三大原则”指向构建起关爱留守儿童的一张大网,“三个优先”则精确对焦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


由此,各地创造性地搭建平台,筑牢留守儿童关爱阵地。贵州省福泉市建立信息管理机制,按照“精准界定、精准排查、精准识别”和“不漏一户、不少一人、不留死角、不走过场”的要求,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摸排,建档立卡,分类管理,大大降低了留守儿童辍学比例。


但是,解决量大面广的留守儿童问题,显然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不能靠教育部门单枪匹马。


前不久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示,一半以上的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一年见面次数少于两次。


2016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首次在国家政策体系中,把留守儿童工作的第一责任明确为父母、家庭。该文件规定,留守儿童工作的第一条基本原则是“坚持家庭尽责”;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第一个要解决的也是“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


在此基础上,必须加大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


暑假期间,南昌大学的青年志愿者来到地处山区的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太平镇开展“彩虹工程”暑期夏令营活动。图为大学生志愿者给南昌市湾里区太平镇狮峰学校的留守儿童们上手工课。   新华社 万象 摄


教育部在全国确定了10个县(市)作为留守儿童教育关爱观测联系点,以点带面,提升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水平。


据民政部统计,2016年全国留守儿童902万人,出现断崖式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离不开父母、家庭的尽责,也离不开教育等部门的久久为功。


流动时代,给孩子稳稳的幸福,终将由梦想成为现实。


2011年,一场民间发起的指向贫困学童的“免费午餐”公益活动,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


这是基本常识:吃好饭、营养好,才有健康的体魄。


贫困学童的需求在哪里,公共服务就要延伸到哪里。


201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要求“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


3年后,中央财政对699个国家试点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天3元提高到4元,寄宿生加上“一补”后达到每天8-9元。


近6年来,中央财政为此投入1591亿元,覆盖1590个县、13.4万所学校,受益学生达3600多万人,近1/4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营养膳食补助。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连续4年(2012—2015年)的跟踪监测表明,2015年,试点地区男、女生各年龄段的平均身高比2012年高1.2厘米-1.4厘米,平均体重多0.7千克和0.8千克,高于全国农村学生平均增长速度;贫血率从2012年的17.0%,降低到2015年的7.8%,营养不良问题得到缓解。  

营养餐成了贫困学童的“第一营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密集出台相关资助政策措施,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截至2013年底,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建立了学前教育资助制度。


2015年,全国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


2016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


在高等教育阶段,则建立了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等多种方式的混合资助体系。


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国家一直厚爱有加。2014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


2015年春季学期起,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由生均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


公平的基石仍是公平。上述政策的一个特点,是特别注重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特困群体和特殊专业倾斜。


这一体系的建立完善,指向一个目标:在中国大地上,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山西孝义的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一样标准、一样美。图为孝义大孝堡镇景虎小学校园一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资助学生达到4.25亿人次、资助金额达到6981亿元(不含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累计资助资金和财政投入都比上一个五年周期翻了一番。


调查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正逐步提高,到2020年将增至10.8年。


于是,一个时代课题日渐清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按照托底原则和精准扶贫的思路,国家首先选择在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破题。


2011年,财政部和教育部启动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重点支持连片特困地区普通高中校舍改扩建、配置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以及体育运动场等附属设施建设,提高连片特困地区普通高中普及率。党的十八大后,不仅对此项目加大投入力度,而且启动了“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计划。截至2014年,中央财政对两个项目共投入110亿元,惠及300多万高中生。


有了这一铺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顺理成章地向全国推开。


截至目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已达87.5%,比2012年提高2.5个百分点。今年3月,《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发布,提出到2020年再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即届时全国、各省(区、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要达到90%以上!


高中教育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来了。


如果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使教育公平迈上一个新的历史台阶,那么大学招生向中西部、寒门学子倾斜则让教育公平更为“丰满”。早在2008年,“支援中西部地区普通高校招生协作计划”就启动实施,当年安排协作招生计划3.5万人。党的十八大后,协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2017年安排协作计划28.7万人。


这一计划的成效是巨大的。自2008年启动实施以来,中西部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缩小到5个百分点以内,圆了100多万中西部地区孩子的大学梦。


这是千秋功业!


另外,面对一些高校农村学子占比下降的现象,2012年以来,实施重点高校定向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如今,已累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27.4万人,初步形成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有效促进了城乡入学机会公平。


教育改变人生。在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起点上,面对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公平为第一原则,力破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实现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精准扶持特殊群体,最大限度地保障每一个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这五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但是坚守的原则、奠定的格局、确立的制度,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基石,未来社会的稳定器。




    素材来源 | 《人民教育》杂志2017年第17期


推荐阅读


学习习近平教育思想⑥ | 习总书记谈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学习习近平教育思想⑤ | 习总书记谈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使教育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

学习习近平教育思想④ | 习总书记谈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强则国家强

学习习近平教育思想③ | 习总书记谈理想信念: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合作请联系90536687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