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没有童心的童年不是我们该给孩子的礼物
民小编说
看着拖着沉甸甸书包的孩子努力奔向校门,已经身为家长的你是否回想起自己曾经的小书包?看着台灯下,孩子埋头伏案写作业,你是否回想起童年时跟伙伴们在院子游戏的时光。
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再也回不去了。与生日礼物和奖励相比,一个充满趣味和爱的童年,一个保护孩子“童心”的童年可能才是家长要送给孩子的礼物。
席慕蓉,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等多项奖项,并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
“没有童心的童年
不是我们该给孩子的礼物”
很多美学方面的学者都认为艺术家是有先天与人不同的禀赋在,这种禀赋并非人人可以求得的。
应该承认,它是上天的一种宠遇。
不过,对一般人来说,我们虽无法求得宠遇,却可以借培养后天来弥补这种遗憾。也就是说,就算我们的孩子不能在成人之后成为一个很伟大的画家,我们却可以让他在一生之中都具有很好的艺术修养,享受做为一个欣赏者的乐趣。
有的父母付得起很昂贵的学费,送孩子去学画、学钢琴、学小提琴、学芭蕾……,但每天却抽不出十分钟的时间,带孩子悠闲的散步。
在幼儿时期,每个孩子都应该富有一种艺术的原创性。所以在观赏儿童画时,常有如“置身山阴道上,目不暇给”的感觉。
我们成人就应该好好地把握这一段时间,多供给他们一些机会,多让他们去观察这个世界,观察四季的变换,观察树叶的色泽,观察花草的生长,甚至观察云的变化,这些都是培养幼儿观察力与感受力的最佳途径。
我们周围有无数的小世界,但是因为我们成人看东西的习惯已经受了很深的实用价值观念的影响,所以我们常有“只见森林,不见独木”之感。
可是,幼儿的观察习惯还未受到社会的影响。因此,他们能用很新鲜的眼光看大世界与小世界的种种不同。
我们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带着孩子散步,他会忽然蹲下来看蚂蚁排队,或者兴高采烈地捡起一块石头来送给妈妈。要不然就会缠着妈妈追问:“为什么在树上的香蕉是绿的?”,“小白花有没有妈妈?”
多可爱的问题!多可爱的童心!孩子在问你问题的时候,便是他向你敞开心灵之门的时候。尽量用他听得懂的话来回答他吧,尽量向他显示自然界的奇妙与美好吧。
让我们与幼儿一起做个欣赏者。如果从小对自然界的一切都能有欣赏与深入观察的渴望,那么孩子已在艺术教育上迈出了一大步了。
但是,“千万不要揠苗助长,不要做得太过分!”
这句话在我心中梗了很多年。每次在看儿童画展的时候,在看报上报道哪个孩子得金牌的时候,在看哪个天才儿童因为幼小就到了外国,因而长大了就获得成功之类的消息时,我心里就觉得有一部分在疼痛,郁闷极了。
我终于还是要把这句话说出来了,我想问问你们的意见,为了那样的一种成功,牺牲了一个孩子幸福的童年,到底值不值得?
我很敬佩陈必先女士。对于她的成就,我一直极为感动。
可是,我一直想不透,陈女士的双亲如何舍得在孩子九岁的时候就让她离开,一个人到遥远的地方,受了那么多苦,只为了要她成为一个伟大的钢琴家,他们如何舍得?如何能够下那样的决定?我一直想不透。
也许因为我是个平凡的人,我不能忍受那样的安排。所以,每次有陈女士的好消息的时候,我都特别为她高兴。幸好她是天才,幸好她成功了,否则,童年的孤单与寂寞要拿什么来补偿?
但是,天才并不多。孩子的童年却只有一次,能让他们在没有任何的竞争与压力下,过一个完整的童年,是母亲该注意到的事。
我不喜欢看儿童画展,更不爱看有金牌、银牌,第一名、第二名的儿童画展。看孩子们西装笔挺地上台领奖,后面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地热热闹闹地围了一大堆,有记者,有镁光灯,甚至还象模象样地发表得奖感言,那可能是他记忆中最兴奋的一刹那,(不过,多数都是他的父母记忆中最兴奋的一刹那。)但是,然后呢?然后的接着来的日子呢?然后的接着来的比赛呢?
除非他是个浑小子,或者是个傻丫头。否则他一定会开始有心理负担了。得失的利害就摆在他眼前,画图对他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快乐,观察自然对他也不再是一种享受,只是一种资料的储存,一个处心积虑要先人一步的生活的开始。他已不再是儿童了,或者,他心中有一部分已不再是儿童了。
我很讨厌日本的儿童画,应该说,我很讨厌日本老师拿出来参加儿童画展的代表作品。那些作品确实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与发表力,但没有童心。
没有童心的童年不是我们该给孩子的礼物。
文章来源 | 微信公众号“如学传媒”
微信编辑 | 赵霞
推荐阅读
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哪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向又在哪?这篇文章说清楚了 |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笔谈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合作请联系9053668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