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校长领导力、学校品质提升,15场主题报告,大咖云集,内容干货都在这里!|特别关注

2017-12-18 民小编 人民教育

为人民服务

12月16-17日,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编辑部主办,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北京中教鸿兴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人民教育校长峰会召开啦!


“为了更美好的教育”这一共同的目标,来自全国各地800多名中小学校校长相聚在一起。本着“服务中小学校长能力提升,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宗旨,此次峰会一共探讨了五个议题,一天半时间,15个主题报告,为大家呈现了一场高端、前沿、专注的思想盛宴。名家大师轮番上场,激扬智慧,掀起了会场上的阵阵高潮。


为了让大家及时感受会场的热烈气氛,小编这里把会议精彩内容整理出来给大家分享。本次会议部分内容直播,欢迎大家点击文后二维码收看哦。

【近距离看现场】

会场座无虚席,人气爆棚~~



中国教育报刊社副总编辑陈志伟在会议上致辞。“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毫无疑问,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的需求,是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陈志伟指出,此次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编辑部主办的“人民教育校长峰会”聚焦“为了更美好的教育”这一主题,可以说准确把握住了新时代的脉搏。学习宣传贯彻好十九大精神,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区域和学校教育品质的提升,激发广大校长、教师创造更美好的教育,是我们教育媒体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江苏省泰州市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杨杰致欢迎辞


江苏省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徐子敏致辞


《人民教育》杂志总编辑余慧娟主持


【报告精彩内容集锦】

简短的致辞后,就是大家最期待的专家报告和主题报告环节啦。专家学者深度剖析的理论之光、优秀校长扎根实践的智慧之语,碰撞成会场上激情四溢的火花。看看大家专注的神情,就知道我们会议内容多么“诱人”了!



【专家报告

十九大报告反映的国家未来基础教育发展走向和态势是怎样的?


教育行政部门如何做好顶层设计,给学校办学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封留才主持

34 44579 34 15232 0 0 4017 0 0:00:11 0:00:03 0:00:08 4016ion>


国家督学、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孙霄兵

我国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孙霄兵结合十九大报告分析了新时代基础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对国家基础教育发展的态势和走向作了研判。“党的十九大对教育工作做出了新的部署,体现了系统性、全局性,既有顶层设计、也有具体安排;既有集中部署,也有贯穿通篇的基本要求。”其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总战略,“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是总定位,“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是总目标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总任务。


孙霄兵分析指出,今后的基础教育工作是要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为主线。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制约教育发展的障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孙霄兵认为,今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有“三纵三横”的工作任务。“三纵”具体包括: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深入进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三是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横”是指:一是推动学前教育发展,二是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江苏省泰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奚爱国

为了办更美好的教育

奚爱国从教育行政部门的视角,结合对泰州卓越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与发展实践的研究,系统阐述了更美好的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美好教育的区域样态。他总结归纳了更美好教育的六种特质,这六种特质形成一个互为支撑、各有侧重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即以卓越教育为目标定位,引领区域教育迈向美好;以尊重规律以人为本为准则,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公平均衡优质充分开放和谐为核心要素,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形成社会支持教育、教育反哺社会的良性互动。

 

奚爱国指出,经过几年的实践,泰州通过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学校治理等方面整体发力,整体推进,形成了以各教育元素的“卓越小体系”逐步建构整个区域教育的“卓越大体系”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卓越人才培养方面,明确了打造卓越学校、培育卓越人才的基本路径,即卓越的校长通过卓越管理打造卓越师资队伍,办出卓越学校;卓越的教师通过卓越课程体系的实施,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卓越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生成了“泰微课”、“素质教育5十2”、“争做教师妈妈”等一批卓有成效的教育品牌项目。


【主题一:校长领导力】


如何做一个“坚韧的领导者”,激励疲惫者,鼓励奋进者,带领学校走改革创新发展之路?


校长如何通过课程领导力,引领学校发展,激发学校活力?


校长应该如何做课程规划?课程育人是如何实现的?


如何发挥学校场所的教育价值?



《人民教育》副总编辑赖配根主持“校长领导力”主题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程晋宽

办美好学校,做优势教育,走学校创新发展之路



“学业质量提高、 学校品质提升就在校长的办学之中。”因此校长是美好教育实践的关键力量。程晋宽提出,当前,我们要摒弃“竞争式教育”,代之为“做优势教育”。优势教育可以简单理解为“以优势为基础”+“优势发展”的教育。优势教育的提出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是对补短式教育的反思与纠正行动,校长领导力要以欣赏之眼与欣赏之能发掘学校发展的优势。


此外,办美好学校,还意味着学校要走创新发展之路,而创新绝非易事,这对校长领导力提出了挑战。因此,他强调,校长要做致力于教育变革的“坚韧领导”。“坚韧领导”是善于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的领导,能够承受学校改革失败的巨大压力;是拒绝简单化思维的领导,能在复杂组织情境中做出战略性的决策;是敏于运作的领导,激励疲惫者,鼓舞奋进者;是敬重专长的领导,强调以专业技术解决学校改革发展问题;是具有拼搏坚持特质的领导,要用改革精神引领学校的未来。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

文化与课程领导力——以成志教育为例



小学教育应该为学生打下什么样的底色?通过三个普通毕业生的故事,窦桂梅介绍了清华附小的成志教育实践,生动阐释了校长的文化与课程领导力,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充满教育智慧和激情的报告。


“成志教育的使命是为聪慧而高尚的人生奠基”,如何奠基?即通过“引领学校课程改革的内涵式发展以及育人模式的构建”。纵向上,按照小学六年的年段划分,学校设置了“启程、知行、修远”三个阶段性目标课程,进而通过学科及养成教育实现低年段基础牢、中年段腰杆硬、高年段起点高的目标。横向上,学校以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作为“两基石”,习惯养成浸育、多角度环境美育、家校共育作为“三协同”,探索核心素养引领的课程改革。纵向贯穿,横向融通,培养学生能带得走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

中学校长课程领导力


在新高考背景下,课程是“更美好教育”的关键内容。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现代以及未来相当一段时间校长领导力的核心。唐江澎指出,课程领导力是一种专业的领导力。他在报告中介绍了学校总体课程规划、具体课程设计、课程资源配置、课程评价机制四部分内容。唐江澎强调,课程规划成功的关键是要做好前期调查,好的课程纲要是课程开发的重要保障。在课程资源配置中,校长要发挥关键作用。


唐江澎在报告中为我们展示了课程育人的强大力量。他以steam课程以及口述史课程为例,介绍了学校具体课程设计。学校工业设计课程中学生设计的笔筒、3d模型、海报等令人惊艳的作品,让大家啧啧称奇,学校甚至把学生的设计作业变成了校园的景观,学生口述史课程成果还进入了学校的博物馆。


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马斌

物型课程:以物化人的时代创新


“物型课程是指以儿童发展为目标,以知识的物化为形态,以人与物的互动为形式的课程,是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态情境的教育表达和时代创新。”马斌认为,物质环境蕴藏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要成为学校的课程资源及知识场,如何发挥学校场所的教育价值正是物型课程研究和推广实施的意义所在。


具体来说,马斌主张通过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手脑合一、物我合一四个方面进行物型课程设计。比如,建设遍地可游的校园景观,追求依四时而生长的学习文化;尊重生命节律,建设与教室不一样张弛节奏的空间,拓宽学生视野,让课堂学习与课程化的海量知识连接互通;建设可视化的课程基地,以多种感官并用提升学习效率;以器物精神培养学生对物件的钟爱,延伸于对学习注入情操、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


【主题二:未来学校与未来教育】


学校空间设计如何影响教育关系的重构?


智慧校园能够实现多少种教育的可能性?


除了技术以外,未来教育的样态还可以有哪一种想象?



《人民教育研究策划部主任施久铭主持“未来学校与未来教育”主题报告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刘可钦

学校空间设计与教育关系



“今天的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学习将发生在足迹所至和人际关系所在。”刘可钦认为,今天的万维空间正在挑战教师的三尺讲台,教育要进行全方位的结构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变革,中关村三小通过学校空间设计,重组教育组织形态,重建多样、积极的教育关系。


学校通过设立四个班组群构成了一个校中校,建立温馨、互识、互助、共学的学习环境。班组群由不同年龄的孩子混合组成 。综合的教育空间支持了学生跨学科的学习和跨学段的交往。“人工智能时代,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就是更复杂的人际交往能力。”刘可钦指出,中关村三小的校园空间重构为学生提供复杂人际关系的真实情境,提供了真实学习的空间。这样的空间设计,也让学校建立生态大课程、打破传统分科教学的分裂、转变育人模式成为可能。


刘可钦特别强调,在学校变革的跑道上,校长要冲在前线,同时要给教师营造一个具有安全感的环境,鼓励教师尝试新的可能。


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杨九俊

深度学习的实践路径


在所有对未来学校的畅想中,知识的学习仍然将居于重要位置。杨九俊报告的主题是“深度学习的实践路径”。在他看来,深度学习就是基于理解、引导理解的学习。知识理解主要表现在知识结构化或形成认知的图示、能够迁移、形成洞察力、移情。深度学习如何实现?主要是两个途径:一是教师引导。教师要研究学生,研究学情;要超越表层的符号形式、庞杂的知识点和简单的具体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重组;还要对教学进行专业化的设计与规划。二是学生参与。这种参与应该具有经验性、挑战性、具身性和连续性等重要特征。


杨九俊认为,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可以实现深度学习。学生深度学习的标志有以下六点,包括知识的真正理解,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形成、学习动力值的增强、价值观和思想信念的向上、情感的不断深化和升华、师者的专业进步。


江苏省泰州中学校长董健

智慧校园助推高品质高中建设



“一所高中办学品质的提升必须要通过课堂、课程、管理等方面的变革来实现。”董健介绍了学校利用智慧校园助推高品质高中建设的经验。在江苏省泰州中学,课堂教学进入“云”时代:教师实现“云备课”,学生进行“云学习”,课堂依托“云教室”,教学利用“云评价”智慧校园还让学校课程改革搭上了“云快车。学校注重信息技术支撑,用大数据分析确定课程开发方向,云平台管理课程实施过程,将智能化技术贯穿课程基地建设。VR体验室,创客空间,物联网实验室等创设了常规课堂无法实现的课程,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智慧校园也让学校管理实现“云”覆盖,让校务管理快捷高效,校园生活方便周到。此外,学校还通过专业生涯测评软件指导生涯规划,智能化技术打造生涯体验区,大数据系统建立成长档案库,让项目建设跃上台阶。


关于智慧校园的下一步打算,董健强调,学校围绕数据、资源和环境三个关键词,继续完善个性化大数据平台,建立校本化优质资源库,营造开放性教育环境。董健认为,信息技术是变革教学的重要支撑,对办学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省南菁高中校长杨培明

美学视野中的未来学校


杨培明认为,对于未来学校的样态,大多数人都是以技术为支撑加以想象。他以南菁中学的生动实践提出了另一种可能:即美学视野中的未来学校。南菁高中以美学精神整体提升学校的育人品质,形成了“以美育重构审美的中学生活,让学校教育走向美学境界”的发展路径:一是以传统书院文化精心提炼打造美的校园,为学生精神发展营造文化场;二是以美育课程体系整体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理念是追求教育的“第七感”——美感,课程目标是美的课程,美的课堂,美的学生,美的教师;三是以审美课堂建设促进育人模式转化,营造充满美学精神的教学文化,激发学生内在的生命活力。


杨培明认为,如果从美学视角理解,课堂教学不仅充满技术、概念、逻辑、推理、规律等理性维度,还无时无刻不在渗透着审美、艺术以及诗意等审美维度。面对未来的教育,要立意高远,要从教育的本质看教育,从教育的功能看教育,从教育的未来看教育。


广东省珠海高新区三鑫实验学校校长张浩

幸福教室课程



张浩通过生动感人的案例,阐述了学校教育理想和教育愿景,即“让每个孩子成为传递幸福的自己”他认为未来教育最大的一个关键词是“消融边界”, 学校从8个方面,32个维度进行了“消融边界”整体改革,即通过儿童化校园空间重构,消融空间与心理的边界;通过社区式自主管理模式,消融学校与社会的边界;通过基础学习力提升体系,消融老师与学生的边界;通过全学科主题融合课程,消融学科与学科的边界;通过幸福力生活品质课程,消融艺术与生活的边界;通过全学科融合实践课程,消融课本与世界的边界;通过素养宝智能评价系统,消融科技与教育的边界;瞬时通家校互动平台,消融学校与家庭的边界。在一系列的课程中,孩子们找到了“自己”,找到了“幸福”,也“传递”了幸福。


【主题三:学校危机管理与舆情应对】


学校危机是否有规律可循?哪些危机是可以提前防范的?


有哪些危机处理模式是学校管理者应该掌握的?


面临危机,校长如何化险为夷,化危机为契机?


《人民教育》骨干编辑任国平主持“学校危机管理与舆情应对”主题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林卫民

小事与风波——站在互联网风口处理家校关系


站在互联网时代,往往一件小事就可以把学校、把学校管理者送到了“风口浪尖”。林卫民提出了处理家校关系的“四大基本策略”,作为学校危机应对的有效经验。


一是小事当成大事处置,小事就会变成无事,小事当无事搁置,小事可能演变成大事。二是复杂的事要慢些处置,指向逻辑与求真的快捷思维不适合疑难问题的解决;三、冲突的“风口”时常发生在公共事务层面,精致的管理需要更多的“清单革命”,四是建立“患难与共”的谅解机制,建构家校共治体系,是家校融洽相处的有效手段。


林卫民认为,当面对危机事件时,学校管理者要将家长当成学校成员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作为学校工作的对立面,并懂得与家长合作,管理舆论、剖析风险,并积极主动应对各种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唐钧

学校安全亟待风险防控


此次会议我们还专门邀请了危机管理专家唐钧介绍校长如何建立学校安全防线。唐钧从学校安全理念、安全方针、安全建设方面提供了专业意见。他指出,在安全理念上,学校“要扭转事后被动‘灭火’,积极筹备事前防控”。可以基于风险规律的特征主动防范,比如制定校园风险月历,风险防范与应对指南;提前做好应急预案的编制、更新和演练。在安全方针上,学校“要转变死伤才是危机,直面社会风险”。除了伤亡事件外,社会恐慌和负面影响也是“危机”,平常多做安全检查,用好“风险清单”。在安全建设,学校要改观“突发应急”,升级“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具体包括升级“风险防控系统”,关口前移;选用“责任模型”,科学处置危机;用好“信息管道效应”,站稳“舆论场”;统筹好“利益相关模型”,争取各方“满意”。


【主题四:教师发展与学校活力】


如果通过建设活力校园助力教师成长?


如何激发新教师发展内生力,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一所名校的教师成长路径是什么样的?



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原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主持“教师发展与学校活力”主题报告。

 江苏省苏州市星湾学校校长曲虹

活力校园助力教师成长



“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曲虹认为,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她提出了好老师6条成长路径:教师为本,队伍建设有目标有方向;严格把关,教师考核有方法,有成效;前置培训,提前跟岗有行动,有滋养;“三大工程”,教师成长有规划、有措施,即以“青蓝工程”为起点,奠定教师发展基础,以“成长工程”为重点,细化教师发展措施,以“名师工程”为亮点,助力教师专业成长;评价改革,教师发展有导向、有鞭策;传递学校精神,学校文化有传承、有创新。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高金风

走向卓越,重塑学校的生命气象


高金凤认为,一所美好的学校,一定要有一群以卓越为理想的教师。她从文化、课程、课堂、师生交流、家校合作五个方面介绍了姜堰区实验小学在教师队伍发展方面的经验。一是“文化基因是孕育卓越生命的密码”,通过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教师输送精神养料,实现教师生命价值引领;二是“童心课程是释放教育智慧的跑道”,鼓励老师通过课程走向职业的卓越之路;三是“乐学课堂是享受自由生长的舞台”,引领教师晀望卓越课堂的模样;四是“先生至爱是温暖美好童年的磁场”,引导教师追寻学校优秀老教师的足迹,坚定教育思想和信念;五是“父母学堂是推动共同成长的桥梁”,让教师在家校工作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会议总结】

《人民教育》总编辑余慧娟作了论坛总结。“我们期待把人民教育校长峰会办成基础教育界的博鳌论坛,一年一次共同探讨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探讨中小学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真问题,帮助校长提升素养,解决问题,摆脱困境,共同为办更美好的教育而努力。”余慧娟表示,参会人员的全情投入让我们作为主办单位十分感动,你们的支持也给了我们信心和动力。我们将继续提升会议的品质,更好地服务校长的需求,欢迎教育同仁的积极参与。



以上就是会议部分精彩内容啦。一天半的会议内容紧凑、充实,校长们听得都非常认真,每场论坛都全程参与。小编还了解到,有些校长专程从黑龙江、内蒙古、甘肃等地不远千里赶来参会,中途更是转了七八趟车、历时两天才到了会议现场,很让小编感动。不过让小编觉得欣慰的是,大家对我们会议的品质和服务评价很高,认为不虚此行。我们也会继续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继续为大家呈现高品质高含金量的会议内容。


校长是“更美好教育”的关键力量,相信有了一支卓越的校长队伍,我们离理想的教育会越来越近。本次会议大部分报告都是面向全国直播,大家可以点击下方海报的二维码回看精彩视频,也希望参会的老师在后台给我们留言反馈哈。





文章来源 | 根据现场嘉宾发言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核。

会议图片 | 田志勇提供

微信编辑 |  董筱婷、吴玲 


推荐阅读

重磅!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88条内容看过来

管建刚:做一名有奋斗感的老师——再致青年教师九条真诚的建议!(强烈推荐)

你知道学生最喜欢的4种作业类型是哪些吗?告别重复性作业,这所学校的做法亮了!

清华教授李稻葵:为什么有体育特长的人在社会中容易取得成功?(家长一定看看)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合作请联系90536687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