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窦桂梅:2018,我们既要埋头办教育,又要敞开胸怀……

2017-12-30 窦桂梅 人民教育

每一次,站在年末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总是忍不住去畅想:新的一年该是什么模样呢?未知,总是让人充满惊喜和期待。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也在畅想:2018年的教育,应该和昨天有什么不同?


“面向未来,教育要有新的转变,要从依赖名师、依赖办学条件改变等转到依赖创新技术工具驱动上来。”

“教育要有新作为,必须以面向未来为己任,培养中华民族的时代新人。”

“继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塑造学生‘中国气质’。”

……


那么,您的新年畅想又是什么呢?欢迎给我们留言。


看着今天的儿童,想象未来的模样,我们是否在为未来而教?


“推故而别致其新”,在辞旧迎新之际,让我们一起徐徐展开中国面向未来的行军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即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向新时代,我们内心的澎湃与憧憬无以言表。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要以新作为呼应砥砺奋进的新时代,迈向2020至2035年再至2050。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道数学题,一起来展望与畅想。


如果按照您现在的年龄,2035年,您多大?那时候的您在做什么呢?能做什么?那么,您眼下的学生,2035年,他们多大?2050年呢?他们会在做什么呢?


看着今天的儿童,想象未来的模样,您会有何感想?您是否会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是在适应过去,还是在指向未来?我们是否在为未来而教?


真实的教育是由一堆细节组成的。回想2017,定会有个触动你思考的教育细节。而真实的教育细节当然更多的是面对活泼泼儿童成长中的选择。


如在学校年度“阅读苏轼”主题课程群的实践与探索中,六年级的少年,面对古典的诗词,突然产生了用数学的方式“研究”的冲动,教师是阻止他,只要他背诵好那些考试要用到诗词即可,还是鼓励他们的好奇与创造,让他们去试一试?前一种做法是塑造学生的被动性,后一种做法是呵护学生的主动性。


不同的选择有着不同的教育价值追求。是的,作为教育者,时时刻刻面临着无数的类似选择。选择是艰难的,你要放下只看眼前的功利之心,让儿童站立在学校正中央,站立在面向未来的教育正中央,相信这些貌似不能立刻兑现“分数”的探索包含着更多的可能性。


一所有追求的学校,一定要有迫切的危机意识,推动学校构建主动创新的发展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也为我们确立了教育价值选择的新坐标系:教育要有新作为,必须以面向未来为己任,培养中华民族的时代新人。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这些科技领域的热词看似离小学很遥远,但实际上已经在塑造我们的社会,并在不远的未来等待着我们的孩子。与此同时,孩子甚至在幼儿园已经熟练使用iPad这些工具。在当下这种科技语境下,教育是要继续“充耳不闻”,还是“顺势而为”,利用互联网+传统教育的思维,获得再生的教育“新能源”?另一方面,那代表着传统智慧的圣贤之书又该如何捧起?如果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去思考这些问题,显然跟不上学生的步伐,更不要说教育服务于时代的发展。


因而,一所有追求的学校,一定要有迫切的危机意识,推动学校构建主动创新的发展模式,这是教育新作为的实践表达。这种主动创新的发展模式是一个大命题,涉及课程、教学、测量、评价等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每所学校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校情”寻找到创新的起点。



这些年,清华附小从当年的“成志学校”历百年而终成“成志教育”,实现了从“1+X课程”到育人模式的整体跨越,淬炼出“成志教育:小学立德树人的校本实践”。“志”指向“立德”,“成”指向“树人”,即学校遵循儿童先天禀赋与性情,培养其 “理想与抱负、意志与品质、实践与行动”,努力未来实现个人之志与报国之志。


如何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校本化实施?迈进2018,学校要遵循儿童兴趣,依据小学教育规律,引导儿童用工具撬动学习方式,用现代技术激活传统文化里的智慧,实现文化传承的时代性改造,以激发儿童内在的动力与兴趣,让他们对文化的传承成为生命自身的需求。


我们的经验是,除了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吟诵感悟,在文本细读中体验文字、情感之美,还要结合这一代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的特点,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组成自主性的项目研究小组,去探索他们富有志趣的主题。


除了学习方式的努力改变,迈进2018,我们还继续努力通过“过程数据+关键事件+榜样引领”,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成志服务。强调对儿童“成志过程”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开发学生综合素质生成性评价模型,重视数据的动态量化和真实描述,实现儿童全面、个性化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治理结构的跃升。


例如,完善德、智、体三个维度的学生发展数据记录和分析系统,具体包括学业水平分析系统、品格和行为养成APP平台、体质监测系统。通过对每个个体连续跟踪的过程数据,提供个性化的阶段性成长分析报告,即在过程性诊断中,精准聚焦个体问题,并提供改进“菜单”……


近三年来,学校开发了72份高质量的测评工具,积累了数以万计的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发展水平数据;完成了48份各年级学生发展分析报告,8400多份学生个体发展数据分析报告,为学生未来发展、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


另外,2017年,学校联合第三方权威研究机构开展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形成了2011-2017届毕业生的6年成长报告,以实证方式展现学生实际获得,指引学生未来发展。报告总结梳理了学生各方面的成长数据分析,探讨如何形成指向未来的儿童从自我发现到自我实现的成志经验,为儿童未来适应并带动那个时候的社会提供必然与支撑。


迈进2018,我们将继续梳理记录2012-2018级学生6年的成长样态。继续进行小学六年纵向的年段进阶、横向课程内容的分布与整合;继续用工具撬动学习变革,研发和使用技术工具帮助实现思维与动手的时间与容量;继续开展深度学习子课题项目研究,实现学生对“课程”的构思、设计和实施,让学生成为校本课程的“创造者”;继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塑造学生“中国气质”。


2018,我们既要埋头办教育,又要敞开胸怀……


我们的实践是否完备和深刻,都不会妨碍我们继续以研究等形式释放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和磨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类型的学习从动机上来说是自主的,从效果上来看是有深度的。或者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自主的深度学习。培养这种学习策略应是新时代学校教育要追求的重要目标。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与文化,也有着不同的学生基础,但这不妨碍学校对创新的追求。总之,面向未来,教育要有新的转变,要从依赖名师、依赖办学条件改变等转到依赖创新技术工具驱动上来。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都要有强烈的创新使命和愿景,为学校营造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内生场”,进行积极的内部“创新装修”,提升我们“同心力、学习力、行动力、教学力、自省力 ”这“五力”


迈进2018,我们将继续实现从物化“扶贫”到心理“扶志”。继续在专注教育内部变革的同时,拓宽时代视野和格局,完成基础教育或者说一所百年小学时代坐标系新的引领定位,而非仅仅把目光放在自己学校内部。优质和公平是教育重要的时代命题,一所有担当的学校应当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为教育整体的均衡和充分发展竭尽全力。在新时代起点上,我们要充分利用新技术的加速效应,创新教育扶贫模式等,扩大辐射效应,要在与时代共呼吸的进取中,完成一所学校新百年的自我延展。


迈进2018,面向未来,面对日益复杂的教育舆论环境,我们既要埋头办教育,又要敞开胸怀,自我更新,并对那些对教育缺乏深入了解却又充满关心的各种言论保持宽容与理解,以积极的姿态推动他们对当下教育实践的深入认识。因此,这一年,我们要继续紧贴地面行走,不“坐而论争”,坚守一线,不忘初心,敢于前行并能矢志不渝……




微信编辑 |  董筱婷

推荐阅读

老师,请把日子过好!

期末来了!为什么看了那么多“作文选”却依然写不了一篇好文章?听君一席话…… | 干货

有一种超人,叫班主任!当过班主任的人才懂

师者,何以幸福?| 节日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合作请联系90536687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