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最艰难的功课:理解儿童
民小编说
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最好的自己”意味着要基于孩子的先天特性,让他实现更好的可能。
所以,父母和老师最艰难的功课,就是努力地去理解儿童。理解儿童的未成熟,理解儿童未被满足的需要,理解所有儿童行为问题背后的因素。
如果你真正理解儿童了,你就不会急于判断,不会过度地操控和焦虑,你就会从接纳开始,去和他一起成长。
01
做一道单项选择题,你认为以下哪一项对人的影响最大?
(1)遗传基因,
(2)原生家庭,
(3)社会影响(所处阶层社群),
(4)个人经历(包括所受到的教育)。
在不同的群体中做过这个调查,四个选项都有支持者。不止大众,每个选项都有很多的专业研究者为之付出毕生的心智气力著书立说,告诉我们它们的影响力。
先说第二个选项:原生家庭。这几年随着心理学的大众化,原生家庭这个概念大家都不陌生了,我们努力去做好父母,实际上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比较好的原生家庭。
至于第三个选项:社会影响,意即人所处的阶层、社群,哲学家富兰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一个生活在高尚社区的孩子,成为一个好人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在卖淫、嫖娼、杀人、吸毒的社区里长大的孩子,我们自古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
第四个选项:个人经验的拓展,有的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的人则没有。我们之所以重视教育,是觉得教育对于人的影响非常深远,我们要努力去做一个好老师,努力给孩子找一个好老师,或者努力地去办一所好的学校。
如上所述,这四种选项都有不同的支持者。而越来越多的专业研究者认为,对人影响最大的是选项一:遗传因素。当然这个观点也有很多争议。
对此我们不妨从两个角度理解:第一,遗传因素的影响力不应被我们所忽略。第二,正是因为教育、家庭、社群之于人的影响有限,又如此复杂和不确定,所以才显得尤其宝贵,值得我们付出更多的心智气力去理解,去改善。
基于此,在我看来教育中不论对于父母还是教师,最艰难的功课不是提高自己教养的知识和技术,而是努力地去完成一个永远无法完成的任务,那就是理解孩子,或者叫理解儿童。
父母和教师承认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有限非常重要,“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一位医生一辈子行医生涯的概括和总结,其实也应作为父母和教师的座右铭。
正是因为我们理解儿童是不可能和需要无止境努力的事,所以我们能帮到孩子的时候并不多,真正改变他们的时候也很少,我们确定可以做的只是去陪伴他、在他难过的时候安慰他。什么是“有时”、“常常”、“总是”,背后是我们对教育的理解。
实际上,对刚才这道题,有的人会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待。虽然我们的影响是有限的,我们的帮助也是有限的,但是一旦确定我们能帮上忙的时候,不要犹豫。还有,当我们帮不上忙的时候,不要太过焦虑或给自己太大压力,因为人本身有一种自愈的能力、一种成年后对过往经验进行重新理解和诠释的能力,我们也叫它自我修复的能力。
02
对于低龄的儿童,我们不会轻易、甚至从不会把他一些所谓的行为问题归结为“问题”。这些不是问题的“问题”可以分两类:第一类,是你认为是问题,实际上不是什么问题,它会随着儿童的成长自然地消失,就像疾病会自愈一样,反而因为你不恰当的干预和过度的担心,这些成长中暂时的现象和行为被不恰当地教育之后,可能会巩固下来成为真的问题。第二类是确实需要帮忙的问题。只有依靠帮助,他才能摆脱改善。
将低龄儿童行为问题按照原因来分类:(1)不成熟,(2)未满足的需要,(3)疾病、弱势、受到严重的身心伤害。第三种情况一般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所以我们先更多了解一下前面两种情况,不成熟和未满足的需要。
先说不成熟。
几个小孩在一块玩的时候打起来了,孩子们开始哭。你很生气:怎么能打我的孩子呢?或者你很抱歉:我们家孩子又打别人了。有的家长说没事,他们这会大家到明天又好了。有的家长会忿忿不平:怎么老是我们家孩子挨打?我究竟应该教孩子还手还是不还手?
实际上通过我的观察和与孩子们讨论来看,孩子处理纠纷的方式有很多种。面对这种所谓你打我、我打你的事情,我和孩子们有一次总结了12种理解和解决纠纷的办法。也就是说,在孩子们无意识的情况下,他们实际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比我们认为的打和不打要丰富得多。许多类似的问题,让我觉得是我们对儿童理解得不够。
不成熟是什么意思?我们有时候没有意识到,孩子们之间用拳脚牙齿解决问题,有时是沟通能力的不足。在我任教的班级中,男孩子特别容易突然地给别人一下。仔细观察就发现,别的孩子加入游戏或者是参加活动很自然就进去了,而他纠结半天,好不容易开口提出要求:“能不能让我玩呢?”马上听到很干脆地拒绝:“不能,我们不跟你玩!”于是他很生气,开始动手,这是一种情况。
还有的情况是,两个人好好地说着话,一个孩子突然上去就是一下,而且下手特别地重,对方就生气或是哭了。实际上他表达的是一种想要加入的意愿,或者是希望与人发生更多的联系,但是他的语言跟不上。女生的情况在低幼的阶段要好一些,她们特别能说,男孩子讷讷于言的更多一些。
当我们觉得哪个孩子特别爱打人,或者是我的孩子特别爱打人的时候,我们没有想到:沟通能力的不足不能作为道德问题去解决,否则会给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非常大的压力,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会妨碍孩子社会技能的发展。需要做的是,帮助低龄的儿童意识到自己为什么愤怒,发现自己的愿望,表达自己的愿望,帮助他们理解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讲道理:“我们要团结友爱!”或者指责:“你怎么能欺负别人呢?”
情绪辨识、控制能力的不足也属于社会技能的不足。你很苦恼:我说了很多遍,我们家男孩子就是很爱哭。我们家孩子一点点事情就会发很大的脾气,我们全家都不是这样,为什么会养出一个脾气这么坏的小孩?不论男孩还是女孩,认识情绪,并且有意识的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发展过程。
如果仅仅强调男孩子不能哭,否则就是不坚强、不勇敢,这并不能帮助他完成情绪的认知。我们对着大发脾气的孩子大发脾气,也并没有帮助他认识自己情绪,还作出控制和调整情绪的不良示范。
还有身体生长的不成熟。过早执笔的孩子,如果被老师和家长要求写出笔锋,就是点由轻到重、撇从重到轻这一类的要求,他们当中成年以后握笔姿势不正确的比例会非常高。为什么?因为低龄儿童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存在差异,那些发展较慢的孩子为了写出笔锋,就会用奇怪的姿势加大手部力量,勾手腕、攥笔时握拳。当父母和教师提出的要求超过了这个年龄能够达到的,儿童只能用一种不正确的方式去实现,这时的不成熟就会引发两方之间很多的冲突。
智力的不成熟,令孩子学习的时候“教了很多遍还是错”。比如,我们给二年级的孩子四个句子,让他们做逻辑性的梳理和排序,错误率是非常高的。但这个任务如果放到四年级去完成,绝大多数小朋友都能够轻松地正确排序。
理解不成熟对于改善有帮助吗?当然有,如果你找对了原因,再去寻找与问题匹配的方法,那么情况就能得到改善。你还会发现,原来很多问题压根不是问题,却被错误的干预折腾成了问题——这是我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时常过分和过度的地方。
简单说说未满足的需要。
人饿了要吃,冷了要穿,需要与人建立积极的相互支持合作的关系……这些需要只有得到满足,儿童的身心才能得到更好发展。
孩子需要被无条件接纳,满足安全感、归属感的需要,满足被关注、被尊重的需要等等观念,整个社会现在已经有了共识。但是,当下的家庭教育容易走到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孩子还小不懂事”,言下之意等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
这种放纵是我们所反对的,因为低龄儿童除了需要父母教师的关爱,还有对规则、秩序,以及他们带来的安全感的需要。教育之难在于,父母和教师要权衡,满足他们哪些需要,怎样满足这些需要,才能促使儿童更好的发展,父母和教师要有对儿童需要的教育学理解,不容易。
还有一种偏颇,是所谓的“挫折教育”。事实上,人并不是因为吃了很多苦而变得更坚强,也不是因为吃了很多苦而再也不觉得苦,当人为设置的困难障碍破坏了儿童与父母、教师乃至社会的关系,破坏了儿童对自我的认知和认同,就是伤害他们而不是在教育他们。
03
当你能够从以上去分析一个低龄孩子的所谓的各种行为问题的时候,接纳才成为一个事实。因为接纳不是说由着他爱干嘛干嘛、想怎么闹怎么闹、做不好就算了,这个不叫接纳。接纳的意思是明白真正的原因,然后帮助他面对挑战,帮助他解决问题。
其实我们说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时候,重点在“自己”这两个字,遗传因素对一个人的影响,激进派认为超过90%。这个部分所谓的出厂设置对人的影响,是我们目前还不大了解的,且不可能让孩子回炉重造,给他换一个基因。人的教育,只能基于他的先天特性,让他拥有更好的可能。所以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不是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你或是优秀的其他人。
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为的部分必须是基于对孩子的理解进行的。一个精心养育孩子的父母,一个用心教学的教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不是不爱、不管,而是过度的操控心,急于判断对错,或想到一个后果自己吓唬自己。
再就是忘记了孩子在变。他变了,你就相应地做出新的理解和变化,得跟上孩子的变化,否则你会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好教了,越大就越不听话。其实不是这样。每走一步,当你觉得不好和有困难的时候,好的一面是孩子更有力量了。当他有事再不告诉你的时候,甚至开始撒谎,说明他认为自己有能力把握这件事情、控制这个事情。所以,我觉得作为父母和教师,对成长应该有一些更好的理解。
文章来源 | 别个公众号
微信编辑 | 吴玲
推荐阅读
吴非:不要堵住儿童的自由想象,富有想象力的学生精神世界更加辽阔
【微阅读】你家孩子老调皮捣蛋?不用愁,儿童心理学家说了,这是创造力的表现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合作请联系rmjyw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