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西平:我亲历的北京教育40年 |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③
民小编说
百年大计看教育。改革开放40年,首都教育经历了怎样的改革路径、又取得了哪些历史成就?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栏目第三篇文章,通过著名教育家陶西平的点滴回忆,我们将更为真切地读懂首都教育走过的足迹和前行的方向。
文章授权转载于微信公众号“现代教育报”(ID:modedunews)
基础教育
从推动普及到促进均衡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具有风向标性质的历史事件,1977年高考恢复备受瞩目。在陶西平的记忆中,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1978年,包括北京十二中在内的北京13所中学被授予第一批“市重点中学”。当时高中是两年制,1980年,从这些学校中间走出了改革开放后首批大学生。
随着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通过,北京迎来了第一次农村办学的热潮。由于政府财力不足、群众热情高,政府和群众一起来办学,其中乡镇企业出了不少钱,“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成为当时义务教育办学最响亮的口号。
让时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长陶西平印象深刻的是,当时他经常参加的一项活动便是开学典礼。那时,包括顺义、通州、朝阳等在内,北京多个区县涌现了一批教育书记、教育县长、乡长。一大批中小学校的建立,为后来远郊区县的教育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6年,北京市提出加强区县发展教育的责任、加大对区县的督导,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首个市级教育督导机构。“我记得,刚开始文件都没敢写督导室可以督导下级政府,后来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几位副市长都要求加上这条。”陶西平说,教育督导机构可以对区县政府进行督导,这是开创历史的第一次,此举对北京普及义务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提出,到20世纪末,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就在当年,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双基”达标国家验收的省市。
为进一步巩固“双基”成果,1999年,北京市第一次启动山区学校建设执法检查,并且连续开展了三年。当时,市、区人大联动,人大代表“村村进、校校看”,全部普查,北京山区学校办学水平因此得到全面提升。
“当时的工作主要是普及,经过40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首都教育进入优质均衡发展的新阶段。”陶西平表示,北京义务教育不断普及,涌现了一批批优质学校,今天北京教育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并通过学区制、集团化等多种形式,不断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
职业教育
从就业技能到工匠精神
据介绍,文革之前,我国职业教育主要是学习苏联、采取中专的培养模式。进入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大,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市决定试办职业高中。
陶西平至今还很清楚地记得北京第一个职高班开张的情景:那是在1981年,朝阳区沙板庄中学在保持原有普通中学办学体制基础上,试办了一个服装专业高中班,总共才37人。这是全国第一个职高班,也成为北京劲松职高的前身。
1983年9月1日,劲松职高正式开学,当时招收了143人,分为4个班。这是北京市第一所单独设校的职业高中。很快各区都办起了职高,很多学生通过职业高中掌握技能,解决了就业问题,同时促进了北京经济尤其是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
“职业学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深感和企业对接的重要性。刚开始是校企合作活动,后来认识到需要通过组织的形式把它们结合起来。”陶西平介绍,1993年,北京市成立第一个职业教育集团,即西城旅游职教集团,由北京外事学校和北京饭店联合成立,开创了产教结合的全新模式。
从当初的职高班到现在的教育集团,北京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有了全新的发展。今年是劲松职高成立35周年,作为职教发展探索的新模式,近日劲松职高和大董餐饮公司合作成立大董餐饮商学院和董振祥大师工作室。
“这个学院是校企深度融合的形式,可以说是深化校企合作的新的中国模式。”陶西平感慨地说,这种模式凸显了鲜明的“工匠精神”,即理论结合实践,体现对专业和职业的敬畏之心,为职业教育和行业的发展带来一片春天。
民办教育
从创业起步到蓬勃发展
1992年9月7日,注定是一个写入中国民办教育史的日子。
当天,朝阳区私立正则中学成立,这是北京第一所民办学校,时任北京市市长助理、北京市教育局长的陶西平亲自到校授予校旗。
“当时校长接过校旗后,还挥舞了半天。他可能没想到,今天全国民办中学已发展到8000多所学校、900多万在校生。”陶西平表示,民办学校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当时主要是解决教育资源特别是高中资源不足的问题,提供更多的学位,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入学需要。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北京民办教育迎来了蓬勃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民办教育体系。今天,民办教育逐渐成为首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随着1995年中国教育部对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的出台,北京第一所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也于1997年3月正式成立。当时,在中国和加拿大两国政府的推动下,北师大实验中学、加拿大纽宾士域省教育部和加拿大加皇国际投资集团经过反复协商、多方筹备,北京中加学校宣布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所正式获批的中外办学机构,开创了首都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全新探索。
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基础教育领域的国际民间教育交流活动也迅速开展起来。1985年,汇文中学率先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今天,全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小学校已发展到100多所,并成为世界教科文运动的强大骨干力量。
教师队伍
从倡导尊师到制度保障
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的社会风尚。从倡导尊师风尚到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首都教育着力推进的改革举措。
1987年,北京市人事局和教育局联合下文,发布了退休教师可领取百分之百的退休金的决定。1994年,该规定以北京地方法规形式固定化,从教满30年的教师可领取百分之百的退休工资。
为改善教师工作环境,为普通老师提供休养的场所,1986年,北京市政府还批准成立第一所教工休养院,1990年建成运营。
1988年,北京市教育局和旅游局共同设立北京市中小学“紫禁杯”优秀班主任奖励基金,开展了“紫禁杯”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这项活动成为全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专门针对中小学班主任的表彰活动。
……
“尊师就要落到实处。”陶西平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推出一系列保障教师权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举措,为首都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强大的人才队伍支持。
另外,为给北京教师、校长提供专业成长平台,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1991年10月,北京市第一份市级教育报纸——《北京教育报》正式创建,2001年更名为《现代教育报》。作为首都教育领域的主流媒体,这份报纸为赋能教师校长成长、助力首都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到民办教育,从整体提升到对外开放,从理念创新到制度保障……这些在首都教育改革开放40年具有特殊意义的故事,不仅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一代代教育人求索教育发展规律的情怀、智慧和汗水。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这些故事以及所带来的启示,对于进入新时代的首都教育改革发展,仍将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力。
陶西平,湖南益阳人,1955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曾经担任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1986年担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长,1989年担任主管教育工作的北京市市长助理兼教育局长,1993年担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5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同时先后担任七届、八届、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职教学会顾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荣誉主席,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八届、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文章来源 | 微信公众号“现代教育报”
微信编辑 | 王欣玥
推荐阅读
振奋人心!习近平重要讲话现场实录,8个数字帮您快速学习!|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教育部长陈宝生:中国教育波澜壮阔四十年|庆祝改革开放40年①
从“穷国办大教育”到“大国办强教育”|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