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你需要找到这种感觉……
民小编说
教师站在学生面前,如果只记得自己是教育者而忘记了自己也是个学习者,就永远找不到当老师的感觉。
这个感觉到底是什么?又该怎么培养呢?我们既要不断学习,也要学会和学生交流,眼光放长远,才能真正找到了当老师的感觉。
许多人教书教了很多年,却没有找到当老师的感觉。
更有甚者,有些人辛辛苦苦一直干到退休,被评为优秀教师N次,奖状摞起来高达X米,到头来还是没找到当老师应有的感觉。
当老师的职业找起来不算难,当老师的感觉找起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比如对学生的个性、优点并不留心,只对他们的违章行为特别敏感;以纠正学生的各种错误为己任,以至于每当班里未见异常,天下太平的时候,您会若有所失,颇似英雄无用武之地……如此,您找到的是当警察的感觉。
比如,您迷信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狠”字,使学生24小时处在遥控之下,不给他们一点偷懒耍滑的余地,好像他们即使只有一根神经稍稍放松,也逃不过您警惕的眼睛……如此,您找到的是当监工的感觉。
比如,您对学生急了真骂,骂完了又真心疼,恨铁不成钢,期望值特高,只许自己说,不许别人说,像母鸡孵蛋一样护着学生……如此,您找到的是当班妈的感觉。
比如,您奉行“以体力换质量”的原则,迷信补课,迷信题海战术,自己经常加班加点,也迫使学生加班加点,不断重复自己,也迫使学生不断重复自己……如此,即使您取得了诱人的“成功”,您找到的也不过是一个熟练的教育技术工人的感觉。
这些都不是真正当老师的感觉。作为老师,虽然这些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也都是需要的,但它们不应成为主旋律。
那么,当老师的感觉,其主旋律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
01
学的意识强于教的意识
这是一种对信息的开放态度。谁都知道“要想当先生,先要当学生”。但许多人以为,所谓教师当学生,是指当教师之前,或者是在进修的时候;而一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就俨然一副“传道、授业、解惑”的神态了。这不全面。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终生是学生,对谁都是学生,他的学习是全方位的和不间断的。
原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得好:
“想要了解儿童心灵的秘密,想要揭示教育的技巧和教育科学的秘密,先要把每一个儿童认作是自己的老师和教育者。”
“我将教他们读书和写字、计算和加减乘除、图画和唱歌,而他们将给予我最高水平的师范教育。“
可惜,许多人都把这类话看成是一种谦虚的姿态,而不知这是只有真正找到当老师的感觉的人才能说得出的老实话。
教育,如果不以自我教育为龙头,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教师站在学生面前,如果只记得自己是教育者而忘记了自己是个学习者(这是“学者”的本义),他就永远找不到当老师的感觉。
当一个教师养成了一种对信息的开放态度,总是以好奇的、学习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时候,他就会发现每一天、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都是新鲜的,教育的学问是奇妙无穷的。这时候,他才算找到了当老师的感觉。
02
交流意识强于传达意识
有人也许要问,既然老师主要是学习者,学生也是学习者,那么大家都学习吧,还要老师干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传统地位确实已经动摇了。您再也当不成知识的垄断者了。学生知道的东西,老师不知道,这在20年前还比较少见,在今天可就司空见惯了。
因此,老师的任务就从知识的单向传递逐步向师生交流的方向转化。学生要逐渐成为主体,教师也要真正确立自己对知识的主体地位——做知识的二传手其实并不是主体的。
在师生的交流中,教师不能放弃自己担负的指导者、启发者、管理者的任务,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以教师为主导。”面对学生,做一个主导型的学习者,您就找到当老师的感觉了。
03
帮的意识强于管的意识
帮与管是两条截然不同的思路。
帮是以被帮者为主体的,我要帮助你,大主意得你拿,事情得你干。我可以推你一下,拉你一把,至于走向什么目标,达到什么标准,那是你的事。
管就不一样了,管是以管理者为主体的,你得听我的,大主意我来拿,走向什么目标,达到什么标准,都由我来安排,你要对我负责,而我要对上级负责。
可见,帮助者更倾向于替对方着想,而管理者更容易为自己着想。
教师的角色比较复杂,既不是单纯的帮助者,也不是单纯的管理者,而是二者兼而有之。
作为一个具有现代思想的新型教师,帮的意识应该强于管的意识。前面我们说的教师没找到当老师的感觉,却找到了当警察、当监工、当班妈的感觉,都是因为管的意识远远超过帮的意识造成的。
帮和管是两条截然不同的思路,教师却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还不能生硬结合,而要有机结合,融会贯通;这还不够,还要使二者分出主次。难怪当老师的感觉这么不好找了。
古人云:“相反者,实相成也。”优秀教师恰好善于在这看似矛盾的要求中找到某种和谐,而当老师的感觉就在这和谐中。
文章来源 | “学林读书”微信公众号,作者王晓春
微信编辑 | 赵婷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