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权威解读!2019年高考语文、数学试题传递出哪些信号?| 特别关注

人民教育 2020-08-29

民小编说


2019年高考语文和数学试题体现了哪些新理念、新特点?重点考查考生哪些能力?给老师们未来的教学带来怎样的启发?


围绕这些问题,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一线教师等进行解读。


01

语文试题:挖掘德育内涵 体现全面育人


2019年高考语文科除了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3套外,还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分省份自主命制5套。


8套试卷,释放出哪些教改信号?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以德育为魂,积极回应时代重大主题,展现五四运动百年来中国青年的爱国精神和接续奋斗,突出新中国成立70年的辉煌成就,挖掘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


试题以智育为基,持续深化新时代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精准落实高考评价体系,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及认知实际,在增长知识见识、注重能力考查、凸显应用导向、突出情境设计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试题助力体美劳教育,精心撷取素材,科学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育人理念。

    

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厚植家国情怀,激励奋斗精神    


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表示,今年高考语文命题立足高考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深厚的家国情怀以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方式,生动地呈现在试题之中,营造极富时代特点和青春色彩的语境,从材料选择、题目设置等方面充分挖掘优秀品德文化内涵,切实发挥优秀文化的浸润功能、榜样人物的示范功能,对考生及青少年的品德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全国Ⅰ卷名篇名句默写题要求默写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的是为国戍边、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全国Ⅲ卷默写题要求默写《论语·子罕》中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喻示的是青少年要有坚定的理想,要有百折不回的意志。全国Ⅱ卷古代诗歌阅读选取唐代诗人杜荀鹤的《投长沙裴侍郎》,诗歌表达了诗人立身刚直、不卑不亢、高洁耿介的品格。浙江卷简答题材料《孟子·滕文公上》中的孟子关爱社会、心忧天下。江苏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临川汤先生传》中的汤显祖持身端洁、不慕权贵。上海卷文言文阅读材料《项经传》中的项经爱护百姓、敢于担当,都是当代青年品德修行的榜样。命题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浸润功能,利用传统的优秀品格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上海卷积累应用题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鼓励青年要有长期奋斗、艰苦奋斗的精神。江苏卷古诗词鉴赏题选用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通过精卫填海的故事,赞扬了坚定信念、全力以赴、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这些题目的设置也是在营造奋斗情境,激发青年的奋斗热情。

    

全国Ⅱ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用1954年《人民日报》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2018年的报道《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和研究报告《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三则材料,无论是新中国修建的万里长江第一桥,还是新时代竣工的港珠澳大桥,都是新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工程、国之重器,代表着不同时期的“中国速度”与“中国技术”,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国桥梁建设由技术落后、依靠外国援助到技术领先、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历史巨变,使考生在阅读材料过程中为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和喜悦,自觉增强奋斗意识。



落实高考评价体系,深化语文考试内容改革


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黄德初看来,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精准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持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增长考生知识见识,提高考生能力素养,凸显语文学科的应用导向,突出试题命制的情境设计。在服务高校人才选拔的同时,引导基础语文教育的改革方向,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全国卷统一遵循顶层设计原则,分别设置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四大模块,以对语文学科最为核心的阅读素养、表达素养及语文关键能力的考查为导向,将对语文必备知识的考查融会其中。

    

“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是新一轮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凸显应用性考查要求,引导考生重视实践,学以致用。

    

信息处理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今年高考语文加大了对考生实用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力度。全国Ⅰ、Ⅱ、Ⅲ卷均在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及文言文阅读部分专门设题,重点考查考生面对不同问题情境时的信息处理能力。

    

全国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8题考查对鲁迅《理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并不直接提问,而是借用教材中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话,引导考生在鲁迅的作品群中进行综合思考。全国Ⅲ卷古诗文阅读第15题要求考生将刘禹锡原诗与教材背诵篇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进行语言风格对比,使学生置身于刘禹锡的作品群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审美感知、理性思考的迁移和整合。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第3题考查对铁凝原文内容的推断,引入老舍的名言,也与之类似。这种综合的探究情境创设可以帮助考生由此及彼,由试题而教材,连点成面,在综合思考中获取新知,实现高考语文对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这些试题设置都着力于引导考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究问题,在更开放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为考查和提升考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强化体美劳教育引导,贯彻全面发展理念


“我对今年高考语文突出的感觉,首先是命题在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陆俭明表示,试卷突出体现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试题在充分体现德育和智育考查的基础上,遵循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加强对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他们身体力行。

    

以美启真,洞悉人文历史。全国Ⅱ卷论述类文本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阐释了伟大诗人杜甫的“健全才性”及诗歌成就,使考生在审美陶冶中认识到成就一代诗圣的原因。全国I卷关于古琴艺术、Ⅱ卷关于国画艺术的材料,以及江苏卷的现代文阅读《书家和善书者》,加深了考生对民族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北京卷现代文阅读《北京的“大”与“深”》,旁征博引、情趣盎然,导引考生游历京城,品味深厚的历史感与鲜活的生命力,既有感性体验又有理性思考。

    

全国Ⅲ卷古代诗歌阅读,节选自唐代诗人刘禹锡一首具有民歌风味的《插田歌》,描述的正是农人田间劳作的美景,尤其是“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插田画面,表达农民劳动的愉悦。江苏卷现代文阅读《表妹》,通过表现一对表姐妹在溪滩浣衣的场景,赞扬劳动之美,引导考生思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全国Ⅲ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以第55届世乒赛这一热点赛事为素材,在命题设计上突出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等关键信息,意在展示国球的骄人成绩,激扬刚健有为的体育精神,激发青年学子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全国Ⅲ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呼应奥运精神,从志愿服务的角度鼓励青年关注奥运、关注体育,增强参与意识,使体育精神落到实地。


(本报记者 万玉凤 柯进 刘博智 董鲁皖龙)


02

数学试题:强调数学应用 考查关键能力


6月7日下午3点,2019年高考数学开考。


“突出数学学科特色,着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认为,2019年高考数学卷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试题突出学科素养导向,注重能力考查,全面覆盖基础知识,增强综合性、应用性,以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实情境为载体,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在数学教育、评价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素养导向,落实五育方针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介绍,2019年高考数学科结合学科特点,在学科考查中体现五育要求,整份试卷站在落实“五育”方针的高度进行整体设计。

    

比如,理科Ⅱ卷第13题以我国高铁列车的发展成果为背景、文科Ⅱ卷第5题以“一带一路”知识测试为情境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和经济发展。理科Ⅱ卷第4题结合“嫦娥”四号实现人类历史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技术突破考查近似估算的能力,反映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这些试题都发挥了思想教育功能,体现了对考生德育的渗透和引导。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说:“今年的试题重视结合学科知识,展示数学之美。”文、理科Ⅱ卷第16题融入了中国悠久的金石文化,赋予几何体真实背景,文、理科Ⅰ卷第4题以著名的雕塑“断臂维纳斯”为例,探讨人体黄金分割之美,将美育教育融入数学教育。

    

今年还体现了劳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文科Ⅰ卷第17题以商场服务质量管理为背景设计,体现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倡导高质量的劳动成果。文、理科Ⅲ卷第16题再现了学生到工厂劳动实践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劳动、尊重劳动、参加劳动,体现了劳动教育的要求。

    


突出重点,灵活考查数学本质


2019年的数学试题贯彻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学科化的具体要求,突出学科素养导向,将理性思维作为重点目标,将基础性和创新性作为重点要求,以数学基础知识为载体,重点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今年的试题特点是固本强基,夯实发展基础,稳中有变,助力破解应试教育。”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说,试卷注重对高中基础内容的全面考查,集合、复数、平面向量、二项式定理等内容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得到了有效的考查。在此基础上,试卷强调对主干内容的重点考查,体现了全面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考查要求。在解答题中重点考查了函数、导数、三角函数、概率统计、数列、立体几何、直线与圆锥曲线等主干内容。

    

此外,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介绍,2019年的数学试卷在整体设计上保持平稳,包括考查内容的布局、题型的设计、难度和区分度的把控等。在试题排列顺序上依然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整体平稳的基础上,在主观题的设计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主观题在各部分内容的布局和考查难度上进行动态设计,打破了过去压轴题的惯例。

    

“这些改革释放了一个明显的信号,对重点内容的考查,在整体符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的前提下,在各部分内容的布局和考查难度上都可以进行调整和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考查考生灵活应变的能力和主动调整适应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学习掌握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同时有助于破解僵化的应试教育。”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说。 


情境真实,综合考查应用能力


“2019年的数学试题注重考查数学应用素养,体现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要求。试卷设置的情境真实、贴近生活,同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数学原理和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说。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举例,如理科Ⅰ卷第6题以我国古代典籍《周易》中描述事物变化的“卦”为背景设置了排列组合试题,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理科Ⅲ卷第3题,以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调查数据为背景设计,情境贴近实际,为考生所熟悉。文、理科Ⅲ卷第17题以离子在生物体内残留情况为背景设计,反映了数学知识和方法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这些情境来源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领域,结合社会现实,贴近生活,反映了数学应用的广阔领域,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在中学数学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提升数学素养,对中学的素质教育有很好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说。


(本报记者 刘博智 柯进 万玉凤 董鲁皖龙)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9年06月08日第04版《挖掘德育内涵 体现全面育人》;中国教育报2019年06月08日第04版《强调数学应用 考查关键能力》

微信编辑 | 魏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