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好的“疫”课,是要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强大起来 | 深度

马维林 人民教育 2020-08-29


民小编说


当前的居家学习或者在线教学出现了奇怪的现象:老师努力,家长焦虑,学生佛系。但是教育仅有教师努力、家长的焦虑是不够的,疫情期的教育,要把学生成长的责任还给学生,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动力和使命感,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居家学习教育的价值,提高学生居家学习的质量,培养学生居家学习的责任意识。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并没有随着学生因疫情居家学习而发生改变。因此,教育要抓住当前疫情防控时期学生居家学习的契机,让他们不仅收获学业上的进步,更要收获精神上的成长。只有当青年学生科学理性地看待世界、顶天立地地面对灾难、信念坚定地走向未来的时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真正充满希望。

1

居家学习的问题反思


在学生居家学习的教背景下,学校和家长都十分焦虑。我们是不是要深刻反思一下,学生居家学习我们为什么如此放心不下?


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学生似乎从来就不应该是这样生活的。在学校,他们有做不完的作业,有整齐划一的活动安排;在家中,他们的一切都由家长包办,周末时间被课外培训班和作业塞满。现在,因为疫情学生要居家学习,全社会一下子都不淡定了。


通过调研发现,学生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如下:1.学习主动性不够,缺少约束,动力不足;2.学习氛围不浓,学习兴奋不起来;3.与老师、同学互动较少,学习方式比较单一;4.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不够定心;5.网络学习的效果差;6.感觉孤独、焦虑,渴望回到校园。


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仅仅局限于居家学习环境变化以及网络环境教学本身的弊端进行讨论,这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


比如,对学生居家学习期间的教育目标缺乏科学分析和定位。以“线上教学”代替学生“居家学习”,以学生“居家学习”代替学生“居家生活”;


其次,对线上教学的弊端和学生学习规律缺少系统思考和把握。线上教学教师满腔热情,全力付出,但对哪些内容适合线上教学,哪些不适合,怎样的教学更适合学生学习,线上教学课程该如何进行重构等问题没有深刻思考。如果仍然延续常规状态下师生面对面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家,结果师生都苦不堪言。


再次,学校和家庭没有为学生居家学习做好充分准备。长期以来教与学的关系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分数的过度追逐,忽略了学生生活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劳动教育缺失,学生情感脆弱,对学习的意义缺乏深刻理解。


2

学生居家学习的课程价值


人生的成长并不是在波澜不惊的岁月流逝中完成的,生命的坚强更需要历经风雨洗礼和苦难的锤炼。今天孩子面临的困难太少了,太脆弱了,家长和老师的呵护太多了。如果“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应该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那么疫情之下的他们就应该经历这一切,在抗疫的大课堂里成长。只有树立这样的价值目标,才能让孩子们更能实现生命的丰富和精神的成长,懂得真善美的力量,树立为国家民族而学习的家国情怀!


因此,学生的居家学习应该以价值为引领,课程价值的设定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相对于知识目标,要更加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科学精神、道德品质和家国情怀的培养;相对于教学进度、训练强度和学生解题熟练程度等应试技能培养,要更加重视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科思维学习方法的养成;与严格的时间控制和密集的学习活动安排相比,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和学习安排的指导更加重要。


3

学生居家学习的课程开发和组织实施


认清了疫情环境下教育的价值所在,我们就应该为这一价值的实现提供高质量的课程。


开发情境性和互动型的课程

基于学生居家学习缺少互动和集体归属感的不足,课程的设计要增强情境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何泗忠老师设计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题目,把“新型肺炎”变成了一道创意题,让同学们带着“贾宝玉得新冠肺炎最先传染的五个人可能是谁”这一问题进行阅读。这个题目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却能唤起学生阅读的冲动,学生将自己融入现场,开启了他们的《红楼梦》阅读之旅。


江苏省南菁高中的语文老师、全国优秀教师马莉和同学们开发的“课前五分钟演讲”课程,说人、说事、说书,每天一名同学在课前演讲,演讲时间为五分钟。疫情期间马莉老师让同学们以“我最想对自己说的一个词”为主题,在班级网络空间中演讲。每天马莉老师的在线教学开始,同学们总是响起热烈的掌声,欢迎当天的“演讲嘉宾”,这种学生之间思想的深层互动,让高三的紧张学习即使在居家的环境中也变得生动起来。


开展跨学科融合式课程开发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专注程度难以维持,因此,用于网络环境下学生居家学习的课程开发必须从学习的本质出发,认识到“学习是有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的、建构的实践,该实践包括互动的意图-行动-反思活动。”为了最大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需要建构起知识的关联,采用任务驱动,开发基于项目的多学科融合课程,让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


例如本次新冠疫情的防控实际上就是多学科的合作,与医疗救治相关的领域包括临床医学、疫苗研制,中医药科学、传染病研究、生物医学检测技术等多个具体学科门类。整个社会的运行还包括社会治理、工业生产、物流、交通运输、金融、法律、信息传媒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关注疫情防控进展,了解疫情防控和社会治理各个环节的运行,将所学知识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学生对学习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高中统编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关于生命与健康,人与自然的关系,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质等内容,需要教师真正树立学科融合的理念,将不同学科打通,为学生创造与当前疫情相关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积极的价值引领下,在充满意义的情境中进行。


围绕抗疫主题进行课程整合

新高考背景下,建立学科知识与现实的关联和知识间逻辑非常重要。疫情期的学习不能以赶教学进度、加大训练强度为目标,应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开展教学活动,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


如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下册第三单元收录了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先生的文章《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这一课的内容特别适合当前传染病疫情防控时期来学习,让学生结合当前新冠肺炎治疗的方案,理解中医药这一祖国传统医学手段的价值,同时也学习屠呦呦先生献身科学、甘于寂寞、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精神。


统编教材思想政治(必修三)也是春季学期使用的教材,第一单元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于《中国共产党先进性》这一课,教师完全结合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这场抗疫斗争的行动进行理解,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力和强大的号召力。


学生居家学习的教学组织

学生在学习中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精力容易分散到其它不相关事物中,这是普遍现象,这个时候教师的指导就变得非常重要。组建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加强师生互动和个性化指导,集中授课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采取提交作品和视频等方式加强学生学习的监督和反馈等等,都是网络环境下教学组织的有效方式。


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学习的意义和生命的意义,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顾明远先生曾说过:“教育对个体来说,就是提高生命的质量,提升生命价值,使个体通过教育,提高思想品德和才能,从而能够为社会、为他人作出有价值的贡献。”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调节,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维持较高的动机水平和学习热情。


4

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强大起来


教育中的教与学始终是辩证统一的,教最终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我们知道广大教师线上教学付出的巨大努力,但教育仅有教师努力、家长的焦虑是不够的,疫情期的教育,要把学生成长的责任还给学生,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动力和使命感。


现在的青年学生生活在和平时期,物质生活相对丰富,没有困境中的生活体验,不懂得生活的艰辛。对他们来说,经历是最好的成长。从来没有哪一个时期,专家学者们围绕抗疫斗争这个话题,集中讨论传染病防治、生命科学、社会治理、道德伦理和教育等问题。疫情的爆发可以让学生们深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当下的教育应该要所有作为,要把学生成长的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用生动的事实感染学生,用真理的价值引领学生。


灾难与人类历史相伴,人类在灾难的斗争中不断向前,人类也在应对挑战的斗争中走向理性,变得更加坚强。要让学生懂得,单调、烦躁、不能自律、没有老师和同学陪伴……这些他们正面临的困难与在抗疫前线用生命捍卫人民生命安全的白衣天使和在困境中的武汉和湖北人民所经受的考验相比不算什么;要让学生懂得,学生面前的这张平静的书桌,是因为有人逆行守护,因此无论发生什么,学习不能停,学习不仅为了升学考试,更是为国家和人类的福祉;要让学生懂得,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今天人类所经受的苦难和考验也不算什么,但古往今来,无论个人还是国家和民族,在面对困境的时候都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


我们相信,当青年一代对祖国爱得深沉了,心中的信仰坚定了,精神世界强大了,他们离我们的期待也就更近了。




作者 | 马维林,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副校长,教育学博士,正高级教师

微信编辑 | 董筱婷


推荐阅读


心疼老师!vlog实录疫情下教师真实的一天 | 关注

亲爱的小孩,你盼开学了吗?

疫情结束后,您最想跟学生一起做一件什么事?∣每周一问

篇篇都是满分作文!《人民日报》写给青少年的8封信,2020中高考生必读!| 荐读

这些和“最美落日余晖照”一样感人的故事,孩子们应该知道!| 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