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大附中特级教师:疫情期间做好这几件事,孩子返校时将成为“全新的自己” | 荐读

人民教育 2020-08-2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首都教育 Author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民小编说


特殊长假,是孩子反思自己的一个很好的时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孩子会厌学,这些是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探讨的。愿我们的孩子,在疫情结束后回到学校之时,已经是一个全新的自己,有目标、有理想、爱学习、会思考。


从1989年起,历时30年,我对数千名不同地区、不同年级的中学生进行长期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不外三条:

而且对于想学习这件事来说,可能对于大部分孩子都是非常困难的,又是哪些因素影响同学们是否想学呢?

我在人大附中的一次问卷结果,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对问题“我认为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的调查结果如下(每位被试选择不超过三项,下同):

兴趣(68.64%),习惯(60.26%),毅力(55.82%),

自信(47.00%),目标(45.05%),焦虑(9.17%)。


不论是疫情期间的居家学习,还是回归正规的学校学习,重视学习的非智力因素非常重要。

01

帮孩子学会确定目标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发现了两个高频词:一是不知道,二是还行

◎ 高频词:不知道

我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我问他:

“你以后想做什么?”
“不知道。”
 
“你梦想的大学是哪所?”
“不知道。”
 
“你喜欢的职业是什么?”
“不知道。”
……

像这样,没有目标意识的学生,导致他在学习、生活中采取的应对措施必定是消极、盲目、被动、应付。

因此,我们在家学习时,首先要认真思考:

为什么要学习?
为什么要在家学习?

绝不能陷入“不知道”的陷阱。

◎ 高频词:还行

还有一类学生,我问他:

“最近学得怎么样?”
“还行。”

“难吗?”
“还行。”

“考得咋样?”
“还行。”

“心情好吗?”
“还行。”
……

这样的学生,往往以得过且过的心态度过每一天。

但,我们的目标意识在哪里?孩子的目标意识又在哪儿呢?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目标意识会从各方面有所改变,但他最初的目标意识恐怕来源于各位父母期待的目光。也就是说父母的目光在哪里,孩子的目标意识往往就在哪里。

有报道称,中国大陆有80%的中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为什么呢?因为有些家长期待的目光盯得过于功利。

比如,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一位妈妈对儿子如是说。

妈妈:长大以后你做金融家。
妈妈:像爸爸那样,挺神气的!
妈妈:你看,咱家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
儿子:哦。

这样,往往会导致有些孩子没有社会责任感,也没有家庭责任感,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因此没有学习的目标意识。


学习目标对学习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崇高的目标可以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学习动力,学习行为对学习目标则具有反作用。

确定人生目标、学习目标后,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

此外,孩子们也要经常思考:

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我要成为怎样的人?

研究表明,西方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这些特质:知识面、创造力、适应性、独立性和实践能力。

东方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的特质是:逻辑思维、知识深度、重视读书、统一规范和集体主义。

未来的人才可能是集东西方培养模式之长的像图钉一样的“T型”人才,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02

有好的兴趣 才有好的未来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兴趣这种个性心理倾向一般总是伴随着良好的心理体验。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他就会对该事物表现出特别地关注,大胆地探索,积极地从事与此有关的活动。

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极容易学好。

◎ 别坠入游戏的陷阱

我不敢讲同学们都对学习感兴趣,但我敢保证不少同学,特别是一些男同学,一定对电子游戏感兴趣。

这次疫情期间,同学们在家如果无所事事,很容易坠入游戏的陷阱。

为什么同学们会对游戏感兴趣呢?

首先,游戏有很炫的画面,非常吸引你;

其次,游戏基本上是通关或装备的模式,能给游戏者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再次,青少年自尊开始形成,游戏行家往往在同学中吹嘘其装备,在同学们羡慕的眼神中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沉湎游戏带来的后果至少有:

第一,除游戏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当然包括学习;

第二,整天精神萎靡(玩游戏时除外);

第三,人际交往和共情能力弱;

第四,为了配备豪华游戏装备,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因而要想方设法“搞钱”;

第五,矫正游戏成瘾有时和戒断毒瘾一样困难!

其实,某些国家当初发明电子游戏的重要初衷是为那些垂垂老矣的人服务的,每天能通关,使得生活有些情趣。当然,许多老人根本没有打通关,他的生命就按下了停止键。

我们最有希望的、最有朝气的、整个民族的希望——中学生成为了游戏软件最大的消费群体!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名的悲哀!

我在工作中接触和解剖过不少游戏成瘾的案例。我的结论是:“学生不戒掉游戏,就不要谈学习”。

同学们,一定要培养自己一些健康的、向上的、积极的兴趣。不要沉迷于游戏,不要做那个井底之蛙,生活中比游戏有意思的事情、美好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 有情趣的家庭更能激发兴趣

有情趣的家庭往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亲子共读名著。

通过亲子共读一些中外名著,进行阅读体会的交流,在交流中深化孩子对人生、社会、科学、历史、大自然的感悟,再让孩子将这些感悟记录下来,进一步梳理和概括,又是结构性思考和练笔的契机。

比如,亲子共赏诗词。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华文化璀璨夺目。中华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很好地利用这个“非常假期”,亲子共“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重温那些优美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比如,亲子共同锻炼。

利用这个“非常假期”,亲子进行诸如跳绳、踢毽子、乒乓球、象棋、围棋等体育项目,培养良好的运动技能与运动习惯,终身受益。

03

好习惯的养成最为重要

习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坏习惯的力量同样是巨大的!怎样的习惯就有怎样的结果,习惯决定着结果。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您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

回答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

又问: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要知道,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到会的科学家的普遍看法。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习惯如此重要。近期孩子在家学习期间,正是培养他们良好习惯难得的契机。我们至少可以培养以下习惯:

━━按时作息的习惯;
━━认真听老师的网络课程,认真思考,认真记自己,认真作业的习惯;
━━与同学交流、质疑、探讨的习惯;
━━限时限量完成作业的习惯;
━━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坚持做家务劳动的习惯。

在人大附中,这句话被提炼成:“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在人大附中,同学们追求优秀,努力使“优秀是一种习惯”


04

好孩子多数是夸出来的


自信,是个人对自己所做各种准备的感性评估。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他人才会相信你。

有资料称,在中国大陆有70%以上的中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自信心不足呢?学生的自信心又来自哪里?

坏孩子是打骂出来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生活中,经常有家长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打压自己的孩子,这是孩子缺乏自信的重要原因。

因此,家长应坚信:坏孩子是打骂出来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一定要及时表扬鼓励。

千万不要拿别的孩子的优点比您孩子的缺点!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不论他是名贵的还是平凡的、高尚的还是粗鄙的,作为家长、作为教师的要义是耐心地扶植,尽心地呵护──用心去倾听花开的声音,用心去体味果实的厚重!

综上,一方面,学生的自信心来自家长、老师、同伴等方面的评价。另一方面,来自积极、肯定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认知。因此,确立自信心关键在于自己,要坚信“我能行!”


05

学习需要坚强的毅力


毅力,是人的一种“心理忍耐力”,是一个人完成学习、工作、事业的“持久力”。当它与人的期望、目标结合起来后,它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毅力是一个人敢不敢自信、会不会专注、是不是果断、善不善自制和能不能忍受挫折的结晶。

要培养良好的毅力,首先要立下决心,其次要树立信心,第三还要有恒心。

这三个阶段密切联系、互相交织、彼此促进。缺一不可。一般说来,决心越大,信心越足,恒心越久。反之,决心越小,信心越弱,恒心越短。

因此,这个“非常假期”,是培养毅力的很好的契机。

一方面,积极投入从事学习、体育锻炼和家务劳动所必需的行动;

另一方面,适当制止出去闲逛、打游戏、懒散、无所事事等愿望和行动。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学习中,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有趣的,一定有,而且应当有枯燥无味的东西。

应当教育儿童不仅要去做有趣的事,而且要做没有趣味的事,即为了完成自己的责任而做的事。”

因此,必须培养坚强的毅力,以此克服学习中的厌烦心理,树立学习的责任感、人生的责任感。用坚强的毅力去指挥学习,逐步增加对学习的兴趣。


06

全家人都要学会情绪管理


焦虑,是一个情绪变量,一般认为是一种伴随着某种不祥预感而产生的令人不愉快的情绪,它包括紧张、不安、惧怕、愤怒、压抑等情绪体验。

学习焦虑,就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焦虑,它指向学习活动,并影响学习活动的效率及效果。

学习焦虑与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关系如下。

在这个“非常假期”,同学们有许多焦虑。

比如,面对每天排山倒海的疫情信息,同学们会焦虑;什么时候能重新回到学校上课,同学们会焦虑;作息时间黑白颠倒,同学们会焦虑……

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们要告诉孩子们:一定程度的焦虑或者紧张感是正常的,而且对学习有益的。有学习焦虑会促使你更认真地对待学习任务,端正学习态度。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接纳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一味地否定或者一直在深陷在负面情绪中。



文章来源 | 首都教育微信公众号,有删改作者 | 周建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教授,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微信编辑 | 孙粉林
责任编辑 | 魏倩

推荐阅读


“学校+云校”是否将成为学校教育新模式?广东省的线上教学有这些经验 ……| 关注

教师如何做好新学期复课准备?闯过三关,就是春天!| 支招

朱永新谈“未来学校”:在线教育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而是“教育” | 关注

这些地区已经开始有序部署开学工作啦!看看开学后学生们将怎样度过一天 ↘ | 关注

督导!年底前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