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新!一位上海校长的复学致辞:如果我们放弃奋斗,再年轻也成不了后浪 | 关注

陈永平 人民教育 2020-11-14


民小编说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一段演讲让“后浪”这个词火了,针对它引发的一系列争议,也开始让我们思索,是什么让后浪成潮,又是什么让创造着我们的历史、现在和明天?今天上午,在上海复兴高级中学的开学典礼上,校长陈永平与复学后的全校师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一起来看!

各位“后浪”,你们好!


也许你们当中有些不一定认同我这个有点“调侃”味道的称谓。对于何冰老师哔哩哔哩网站的这个演讲,现在互联网上好像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观后感。我不知道我们复兴的同学如何看待,关键是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


我是个“60后”,年龄也快到六十了。我出生在农村,我们这代人无法做到像《后浪》中所说的,有选择的权利和探索兴趣的机会。相反,我只有一条路学习再学习,我从浙江舟山的一个小岛来到大上海,付出了很多艰辛与努力。也许选择是很多人所在乎的,现实里,许多人包括我在内并没有选择的机会。


但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和平安宁、衣食无忧。没有人会否认人与人、代与代之间差异的存在。努力也许不能一夜暴富,呼风唤雨,但不意味着努力不能改变命运。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为你们年轻人构筑的上升通道足够多,可以读书到博士做科研,也可以做网商当主播,辛勤送快递也可以挣得比白领多。我刚刚提到的这些职业,无关于出身和学历的差异,他们中都有成功者。这些成功者都离不开一个本质:努力劳动。



同学们,我的理解,“后浪”顾名思义,它的内涵意象总体是澎湃的,是奋进的,但是,你不努力劳动,就可能成为被早早淘去的泥沙。我希望我们复兴的每一个孩子都在努力劳动中,先成为一朵浪花,当我们手拉手在一起,我们就可能汇聚成浪,澎湃成潮。


我刚才提到了劳动,不知道大家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可能不少同学想到的是田头地间、工厂车间、建筑工地的忙碌操作、挥汗如雨,或许是拖地、洗碗、大扫除。其实劳动,不仅仅是指体力劳动,还包括了脑力劳动。每个时代都赋予了劳动不同的内容。传统的男耕女织是劳动,开山拓荒是劳动,车间、写字楼上班也是劳动,影视工作者拍电影,音乐家创作乐曲,网络直播带货,科学家在研制疫苗等等也都是劳动,甚至互联网时代还产生了数字劳动。


可能谈了这些,同学们心中会有一个疑问,人为什么要劳动?在我的理解中:

劳动,让我们能够直面生存挑战

从人类发展历史上看,这个观点是毫无疑问的。到了科技高度发达,物质生活非常富裕的今天,生存似乎是离我们很远的概念。但这次新冠疫情中,由于全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按下暂停键,不少行业遭遇重大危机,不少职业受到严重影响。


现在疫情高潮退去,各行各业正在复苏,但这次疫情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未来我们生存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什么?在大家都被禁足在家的那些日子里,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我们离得开外卖员和快递员么?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保障了我们居家抗疫,他们靠自己的踏实劳动赢得了生存和尊重。


友圈还有人说,疫情当前,三类人职业“稳如泰山”:医生忙救人,老师当主播,律师救破产。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三大专业性职业。因为这些职业专业化程度高,是靠付出专业技术劳动来获得社会经济地位的。高校负责就业的朋友告诉我,今年就业形势很严峻,但师范类、医学类和技术研发类的就业依然坚挺。当社会发生危机时,我们才知道谁更有价值。


同学们已经在读高中,也正在进行生涯规划,大家可以好好想想,在这个充满着危机,也充满着机遇的未来,我们该如何面对生存之问。要么像外卖小哥一样踏实地付出体力服务的劳动,要么像专业技术人员一样付出智慧的劳动。总之,要生存,我们就必须劳动。


劳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在物质匮乏的过去,劳动是为了生存,生存就是吃的饱、穿的暖、有的住。但是社会进步,劳动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活得更好。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国家和我们全人类,都渴望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先说我们的家庭。我以前是不大做家务劳动的。这次疫情期间,居家为主,我看到了爱人做家务的繁琐和艰辛。有一段时间我一个人在家。过了几天,我就受不了了。到处都是乱糟糟。脚没处迈,东西没地方搁。我逼自己上阵,经过几个小时总算收拾停当。这个时候,我喘着气,流着汗,看着家中恢复整洁有序的样子,虽然身体累,但是心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因为这是我的双手直接产生的结果,我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双手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变化。从这天开始,我真正理解了,那些我们生活中的美好,都离不开生活的创造。


再说说我们的城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凌晨2点-5点的上海。当我们还在梦乡中,已经有人在奔忙。蔬菜供应的卡车进城把新鲜蔬菜送到社区菜场,清运车拉走垃圾,清洁工打扫着街道,维护工在高架、在地铁为新的一天交通运输做好安检,等待日出东方,城市开始喧闹而美好的一天。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劳动者们。



再说我们的国家。我们这代人,二十岁前没有走出过乡村,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过将来会在离家这么远的地方生活、工作。在十多年前也没有想到过,上海和北京这么远的两座城市,现在可以在一天打个来回。地球正在变小,很难想象明天会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难以想象的距离,难以想象的场景,很可能在明天变得水到渠成。以我现在的学识及能力,确实难以为你们规划未来的生活,但我至少要做到不囚禁自己的想象力,不轻易断言你们未来发展的种种可能。


几代中国人的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全体中国人的辛勤劳动。从各种给我们带来家庭生活便利的高科技小家电,到那些深层次改变我们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改变我们国家面貌的大国工程,劳动者是最大的贡献者。我们每一个人通过个人劳动为美好的生活添砖加瓦,我们汇聚在一起团队协作的集体劳动又创造出一个个宏伟的工程!这些都不是劳动的力量吗?可是,如果人人都不从事这样的劳动,那谁来建设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呢?


劳动,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盈

第一,劳动让我们有充实感。我身边有不少退休的朋友。在岗的时候忙忙碌碌,退休了还是闲不下来。我很好奇,他们很多人退休后找点活儿干,而且完全不是为了收入。我很好奇,退休了,好好休息不是很好么?我问过他们,你们为什么不休息,还要劳动?一个朋友说,“我也不能完全说清楚。但我一想到我还能劳动,我正活力四射地劳动着,心里就充满幸运感、充实感。”我想,劳动着,大概就是生命本来的样子。生命在于动,活动、运动、劳动,总要动着,才会充盈。


第二,劳动让我们有价值感。劳动创造价值。只有在不断的劳动中,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短短数十载,怎样才能不为虚度年华和碌碌无为而悔恨,那就是要创造价值。在劳动中,我们可以专注于一件事,为此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直到将它做好,当目标实现的时候,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这就是劳动的意义。 这或许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劳动——为了实现人生价值,为建设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了不虚度我们的一生! 


第三,劳动让我们完善自我。 实际上,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是完善内心。劳动可以提升心性,磨砺人格。劳动,用更多的词汇描述它,可以是务实、做事、操作、实践,这几乎是用人的全部感官去认知和学习。


劳动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用身体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劳动并非一味地艰辛,它是人与世界的充分接触,我们不能把世界只装在脑袋上,也要装在身体里,更要放在双手上,由此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我们高中生的学习也是一种形态的劳动。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自己去发现,就需要付出劳动。就拿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来说,开头我提到后浪演讲,我们复兴的孩子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人云亦云。


有人会说,陈校长,我有自己的思考的。我每天在互联网阅读浩瀚如海的信息,在对这些信息的加工中,我形成了自己对世界日益全面的理解。事实上,我们现在已经步入人工智能社会,各种自媒体会发现用户兴趣点,自动为其信息需求画像,从而将更多同质化的内容精准投喂给受众,这叫“信息茧房”效应。传播学的研究已经表明,长期的信息投喂,使得个人和群体变得更加极化,疏远了与其他思想碰撞的机会,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毫无知觉地在被信息投喂造成的“信息茧房”失去自我的判断力。唯有在广泛接触社会、参与劳动中,你才能真正形成对你自己、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和国家的准确而深刻的理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学们,我们既要埋头读书,更要抬头看世界,还要躬身参与劳动。也唯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走向生命的自我完善。


讲完劳动的意义,有人可能要问我,陈校长,我们每个人要如何劳动?我想最基本的就是爱岗敬业、踏实做事。未来走上社会,我们可能从事的职业有千千万万种,每个人的任务和分工都不同,相同的是,无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我们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只有大家一起付出了劳动,才能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生活更加幸福。


今天我们刚刚复学回到校园,可以从身边的事情做起,积极践行劳动教育。很多劳动的细节应融入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现在防控疫情的事务任务重、责任大,我们都是高中生了,完全可以积极参与其中,承担一部分,协助一部分,完成一部分。文明用餐,餐具归位,垃圾入桶,卫生打扫等等,当然也要尊重同学和老师的劳动成果。


最后,再回到我最先提出来的话题,我不希望“前浪”还是“后浪”的话题,在我们复兴的师生中变成一种撕裂、对峙和各说各话,我们更需要彼此走进、彼此理解、彼此包容、彼此合作。


我们复兴人最需要的就是一起奋斗,如果我们放弃奋斗,再年轻也成不了后浪,再年长也成不了前浪。我们的上海滩,是长江、黄浦江汇入东海的地方,也是中西文化交汇碰撞的国际化大都市,是注定要浪起潮涌的地方。让我们复兴的师生们在踏实、勤勉又充满智慧、创造的劳动中,把前浪后浪汇聚成潮,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更加磅礴的力量!


作者 | 陈永平,上海复兴高级中学校长

微信编辑 | 魏倩


推荐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发布,关于教育这样说

一位特级教师写给经历过居家学习的同学们:莫再做“学习的巨婴” | 观点

周末共读书!10 位文学大师的读书秘籍了解一下| 围观

防疫常态化,送给初三高三学生家长的12条“缓兵之计” | 家长慧

复课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应对?∣每周一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