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什么样的家长是您家校共育中的“好伙伴”?| 每周一问
“每周一问”第133期
“每周一问”是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的编读互动栏目,意在与教师和家长共同交流教育经验、教学技巧心得,讨论教育热点话题,实现共同成长。
每期话题展示结束后,下期主题将在文末提出,欢迎积极留言讨论。每期幸运微友将获赠最新《人民教育》杂志,连续5期“打卡”留言,还有专业教育书籍相送哦!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我们都在有意识地团结各方力量,凝聚教育合力,实现家校共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样也是家校共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份力量。
上周的【每周一问】中,许多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多年家校共育工作中遇到的“好伙伴”、“好家长”,同时也对家长如何做好家校共育提出了自己的期待,一起来看。
每周一问
老师,什么样的家长是您家校共育中的“好伙伴”?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 韩妍:家校合作,共促成长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离不开父母的奋力托举。这世上从来没有毫无理由的横空出世,所有的教育都需要彼此共同付出。家长要用心教育,教育不能随波逐流,学习内容要适合孩子;爱孩子但不是溺爱,学会放手才行;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及时发现问题;尊重并且信任老师、支持教师;狠下心来管教孩子,不纵容不偷懒。教师的教育和家长的教育要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只有家校共育,才能共促孩子成长。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 蒋金娣:爱孩子也需学习
实践告诉我,能在“家校共育”中成为好伙伴的家长,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保持清醒能理解。对学校的教育行为,老师的施教方法能予以充分理解,并清醒地认识到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孩子而不仅仅是自家的一个孩子,能主动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引导孩子正向努力。2.善于思考主动学。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不回避存在的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以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策略和途径。3.真爱孩子愿改变。懂得“爱孩子也需学习”这个道理,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用心经营家庭生活,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影响孩子正向前进。
@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 周丽娜:三“心”好家长
沟通有诚心。在家校协同育人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意见相左的时候,此时,相比保留意见的缄默不语或情绪冲动的激烈言辞,本着共同的育人目标提出真诚建议的家长,是老师认可的好伙伴。陪伴有耐心。在陪伴孩子时,能够做到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给予孩子更多爱和鼓励的家长,是孩子喜欢的好伙伴。成长有恒心。在提升自我时,不仅仅停留于“心动”,而是积极学习家教理念,主动行动有所作为,是督促自我的好伙伴。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 张匀:耐心倾听,及时沟通
老师更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家长更清楚学生在家的情况。遇到问题时,如果双方能够耐心倾听对方叙述,及时进行沟通,那么学生身上发生的问题,基本上都能解决。因此,带班多年以来,最理想的家校合作关系是:双方坦诚相待,一方倾诉时,另一方能够耐心倾听,并做好记录。事后及时联系,沟通学生后续表现情况。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的共同目标是让学生变得更优秀,只要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就能有效解决学生的问题,促使他们积极向上。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 樊田田:家校共育,携爱同行
一、用心。家长对孩子用不用心老师是能感受到的。及时回一条微信、上学不丢三落四,一件件小事都是衡量家长用不用心的标准。教育不能完全推给学校,老师也是不万能的,需要家长的配合。二、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家校合作是为了孩子更好,合作的基础应是互相信任,家长应让老师知晓孩子在家的真实情况,同时信任老师能够在学校帮助到孩子。三、有事说事。家长要选择聪明的沟通方式,有问题及时提出,及时解决,别积累多了再来跟老师提,这样双方都会不高兴。
@山东省德州市禹城新湖小学 何燕:我们是亲密的“战友"
做班主任有十年之久,我喜欢把家长比作"战友",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就是把孩子培养成才。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努力:一、习惯养成的监督者。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习惯,习惯的形成需要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我会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中肯的建议,让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二、共同读书的读友。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喜欢读书,也鼓励学生多读书,读书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我一直努力做到师生共读,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大家一起读书,成为读友。三、提出中肯建议的忠告者。教师工作繁杂琐碎,在工作中有时难免会出现误差,我希望这时家长会中肯地提醒,为孩子的成长助力,而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杭州滨兴学校 姚贺国:好家长的四多和四少
一、多参与班级活动,少非议学校老师。 少一些对学校环境以及教师个性化教学的过分苛责,只要确定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就应该积极参与支持学校班级开展各项活动。二、多关注学习习惯,少强调学习成绩。结果很重要,但是过程更重要,因为结果是一次性的,但过程可能会影响接下来的每一次结果。三、多给予精神陪伴,少放纵电子陪伴。家长的榜样示范决定着孩子的成长高度,且是终生的。电子产品的陪伴充其量只能是冰凉的精神避风港,只能是暂时的。四、多学习别人家的家长,少标榜别人家的孩子。当家长希望孩子长成别人家的孩子模样的时候,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教学相长,不应该局限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同适用于亲子之间。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 王晓颖:凝心聚力,共筑未来
在教育路上,有家长的支持会让教育工作如鱼得水,家长和老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首先,统一教育理念。如果理念不同,教育学生时会畏首畏尾,事与愿违。其次,勤于沟通。沟通是连接家长与老师的桥梁。学校生活中难免会出现矛盾,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容易造成误解,勤与老师沟通会化解不必要的烦恼。最后,信任老师。把学生送入学校,老师就是他们第二任父母,正是有了信任,教育工作才会有的放矢。
@江苏省苏州国际外语学校 陈惠芹:请相信老师能看到孩子的“另一面”
家校沟通中,常常遇到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并不完全了解,他们不相信老师反馈的问题,反倒觉得老师误会了他的孩子,或者觉得老师对他孩子有偏见。其实,有很多孩子在父母面前的表现和在同学、在老师面前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家长这种主观上的不认同会让家校之间产生不信任感,孩子也会在家长的袒护之下“钻空子”。家长要相信老师能看到孩子的“另一面”,接纳孩子不完美的表现。与老师一起共同努力帮助孩子认识问题,积极进行改变与提升,才能真正实现家校共育。
@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中心小学 邬丽媛:习惯养成“好伙伴”,学力延伸“好助手”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家庭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摇篮,家校合作中,关于习惯的培养需要达成一致,减少“双面孩童”的产生,实现互通。课内知识的延伸和方法的运用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学力延伸不在于家长的专业知识是否达标,而在于家长如何看待并践行老师的建议,实现双赢。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 李硕:默契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第一,明确作为家长的职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还是孩子的终身老师,管理教育孩子是家长的首要任务,不能将教育责任都推给学校。第二,要与老师主动配合。家长要做到相互尊重,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老师及时沟通交流并且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真正做到帮助孩子掌握所学知识。以此达到默契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江苏省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 陈玲:学习型的家长,与我携手共促孩子的成长
与时俱进的学习型的家长,是深得老师喜欢的家长类型。疫情期间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方式发生变化,让学生顿感无所适从。但学习型的家长很快就学会了通过各类app提交作业、订正作业,还热心帮助不会操作的家长。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提升了孩子的学习效率。同时,善于学习的家长对于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榜样力量。家长把最强的学习力传递给孩子,这也为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最坚定的支持。
@雨蕙 :相互理解
有两类家长,一类是家长理解老师,对老师多是褒奖,让教师听了干劲十足,这种鼓励与鞭策肯定成为我们的加速器。另一类是家长对老师苛刻要求,我们既要体现出包容,也要从自身找原因,自我反思。接受鼓励与批评的声音,才会让一个教师迅速成长。
@石家庄石门实验学校 尹丽娟: 家校,目标最一致的合作者!
家校共育应“重学生”“多信任”“勤沟通”。1. “重学生”,重是尊重,是前提。家长和教师都应时刻注意,不要抛开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2. “多信任”,家长和教师在遇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难题时,要多积累信任,少相互指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奠定了孩子成长的底色。教师应在家庭教育出现困难时挺身而出,负起为人师者的责任。3. “勤沟通”,家长和教师是目标最一致的群体,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所以家庭和教师应该在经常沟通的基础上,就学生的教育达成一致,最终真正能助力学生成长。
@郑州市第二初级中学 张晶 :孩子榜样,助力老师,共同成长
第一,做好孩子的榜样和朋友,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在孩子开心时和孩子一起分享,以身作则,给予孩子支持和陪伴。第二,家长助力老师,支持并配合老师的工作,向老师反馈孩子情况,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和老师沟通。第三,好的家长同时也是其他家长的榜样,能够带动其他家长一起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实验小学 宋雪琴:尊重孩子,关心孩子的教育
尊重孩子。家长要放下身段,用尊重的态度看待孩子,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即使孩子犯错,也能够用平和的态度,稳定的情绪去处理,不激化矛盾。关心孩子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要在心理和行动上提早做好准备,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关心孩子在家和在校的各项表现,与老师保持密切的沟通。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学 周春红:彼此信任的好伙伴
我最期待的是家长和老师可以彼此信任,成为同盟军。学生每天在校会发生很多事情,不可避免地有些孩子会受到一些“委屈”。当家长有任何疑问的时候,我期待家长们可以信任老师,第一时间和老师交流,了解事情的真相,相信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和家长解决问题。这样彼此信任的关系会让老师们处理学生问题时更接地气,家校合作也会越来越顺畅。
@克拉玛依市第一小学 李爽:信赖彼此 成就彼此
在家校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家长首先要信任学校和老师,相信老师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能更好地成长。其次,期望家长有时间能静下心来阅读一些关于家庭教育、孩子成长和心理健康的书籍,热爱阅读的家长才会成为孩子前进路上的陪伴者和引路人。最后,我期望家长能够关注孩子良好品德与各种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相互信赖,相互支持,才能够成就更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江苏省常熟国际学校 蒋梦雪:能够换位思考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会遇到一些这样的情况:家长平时和老师交流客气,但一旦孩子遇到什么难事,就可能抹去老师曾经所有的努力。其实我最希望家长理解的是,老师也是普通人不是神,有时也会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大多数的老师都是抱持教书育人的初心的,相信老师的责任心,不要让一点点误会使老师受了委屈,寒了心。学会换位思考老师工作中的不易和为难,给予包容和理解,这样的支持比表面的热情寒暄有用。
@甘肃省金昌市第八小学 李艳:家长也要身教胜于言教
老师喜欢主动交流的家长,以达成和谐一致的教育氛围。其中,又特别喜欢有责任心、行动力强的家长。这些家长能从家校沟通中发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向,在家庭教育中不仅做到言辞说教,更愿意以一个监护者的身份监督和保护孩子更好地成长。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的家长,会从自身做起,反思自身的教育方法。有教育行动力的家长才能让家庭教育落在实处,这是老师最喜欢的教育伙伴。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 林子虹:配合互动,共生共长
教育好孩子,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事情。为了使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家长应多与学校互动,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从而更好的配合学校教育,高效地进行家庭教育。家长应对自己的孩子有目标,有规划。从习惯养成入手,立规矩,树原则。通过参与陪伴,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孩子成为正直、自信、有担当的人。
@德州市建设街小学 王汉沈:众人划桨开大船
如果说把一个班级比作一艘船,那么老师是舵手,掌握前行的方向,那么家长就是划桨者,学生则是船上装载的货物。老师和家长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责任,要想让学生成人成才,就需老师和家长之间关系和谐,没有分歧,共同努力。当双方出现意见不一致时,双方应平心静气地交流,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方可离目标越来越近。
@江苏省常熟外国语学校 嵇怡:肯为孩子学习和改变
青春期的孩子遇到更年期的家长使家庭教育陷入费力不讨好的尴尬境地,因此家校共育中,作为高中教师,我需要的是肯为孩子花长时间,肯为孩子学习和改变的的家长。父母的教育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最好的家长是肯为孩子学习和改变的家长。他愿意坐下来研究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愿意读一两本家庭教育、亲子沟通的书籍,愿意抽时间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给予孩子情感上的关怀。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张华: 家长也需要学习成长
学无止境,作为班主任如此,家长亦如此。现在很多家长还是以经验型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学习的途径与方式很多,聆听专家讲座,从专家的家庭教育理念中找到方向;听取家长们的经验分享,从身边的案例中受到启发;参加沙龙互动,在交流切磋中思维得以碰撞;阅读书籍,与文字对话,在安静的氛围中对自己的家庭教育进行反思。与爱学习、乐成长的家长携手共育,我们的合作能同频共振,也更能唤起共鸣。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 刘庆玲:事有回响,尊师重教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多时候需要和家长交流沟通。工作时间越长越能发现自己工作的局限性。比如孩子作业本带不齐,个人卫生不到位。这个时候需要家长的共同助力。事有回响,是要家长积极反馈孩子的情况,而不是让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孩子的德育很大程度上也受家长的影响。家长尊重教师,把教师当成传道授业者,才会让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
@江苏省昆山市秀峰中学 黄姗姗:家校互信共育人
作为老师,我最期待的是家长对我们的信任。发生问题时,学生往往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避重就轻,家长如果能保有对老师的信任,就会诚恳地和老师沟通,冷静面对问题,共同教育孩子,而不会轻易地选择偏听偏信,与老师产生误会和隔阂。同时老师也要想办法赢得家长的信任,平时维护好家校关系,既要报忧,更要报喜,让家长看到老师的客观公正,这样家长才会更加信任老师。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 郭轶峰:有原则,讲规矩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很遗憾的是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规矩意识淡薄,这样的家长通常表现为情绪化、一天一个要求、轻易放弃原则……导致学生没有规矩,给教师的在校工作也增加了很多难度。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规矩意识,做任何事情前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心存敬畏,要有规矩意识,不能随意破坏规矩。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 孔晓妮:学会放手,鼎力配合
进入校园,家长要学会适当放手,但这并不意味着“不管”,而是让学生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反馈,回到家庭中由家长再次教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陋习和问题逐渐解决,孩子随之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江苏省昆山国际学校小学部 戚文霞:重视教育,配合支持
优秀的学生背后,都有一位重视教育的家长。他们不一定是名校毕业,也不一定是行业精英,但他们都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重视对孩子习惯的培养。这样的家长,在教育理念的认知上能和老师保持一致。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不会不以为然,更不会为孩子找借口开脱。作为老师,更多地是希望家长能够理解并配合老师的教学和工作。只有家校共同携手,孩子才会越来越好。
每周幸运微友
上期的【每周一问】,有三名留言微友获得我们赠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杂志,分别是@何燕、@蒋金娣、@周丽娜。恭喜这三位老师,杂志会在近期寄出,请以上老师注意查收!(也请这几位老师将邮寄地址与邮政编码在留言告知,感谢!)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下一次幸运微友可能就是您哦!(留言主要讨论文末下一期的问题,标题醒目、语言精练更佳,请留下您的工作单位和姓名,以便小编与您联系噢!)
本周,我们特别邀请胡继东老师给大家带来经验分享:
(胡继东:浙江省温州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教师,于洁沙龙核心成员,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好家长可以引导而来
老师们总会感叹,好家长可遇不可求!能不能遇到好家长,似乎要看运气。但我觉得好家长不是等来的,而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引导而来的。如何引导?有以下措施可以尝试。
情感上赢得家长的信任
及时响应。急家长之所急。家长的烦忧,耐心倾听;家长的反映,及时跟进。
实时“播报”。考虑到家长对孩子在校生活的关心,我每天都在班级群里发送照片或视频,既能让家长从不同侧面了解孩子,也能展示良好的学生风采和班级风貌。
定期展示。我每周给班级做一个美篇,发到家长群、朋友圈,让家长去感受孩子的生活学习状态,以及温馨班集体的日渐形成。
只有急家长之所急,爱家长之所爱,才能在情感上赢得家长的信任,像好朋友一样相处。
管理上获得家长的助力
调动参与。我们要把家长当做教育的同盟军,重视他们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班级组织活动时,可以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
家长课堂。家长也是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把家长引进课堂,让学生有可亲可近可学的对象。我班最近邀请了一位医生家长来讲课,他向孩子们分享了学医需要具备的条件,还从专业的角度告诉大家伏案太久的危害,学生整堂课听得很专注,效果很好。
架设交流。我和部分家长交流时发现,青春期亲子沟通存在障碍,我尝试布置亲子作业——父母孩子之间互相写信。架设家长和孩子交流的渠道,让亲子关系更融洽。
如果家长在参与班集体建设中有成就感,他们也会迸发出热情,成为我们管理的好帮手。
理念上取得家长的认同
案例分享。用真实的案例说话,易于家长的接受。我偶尔会分享一些教育类新闻报道或者博文,供家长吸收借鉴。
好书共读。通过“好书共读”活动,引导家长学习优秀的家庭教育经验。在共同的阅读和定期的分享中,交流家庭教育的心得。不用贪多,可以尝试每学期读一本即可。
家长沙龙。定期举办“家长沙龙”活动,促进家长间的交流和学习。我们可以模仿“每周一问”的形式,请家长就自己关心的问题畅所欲言。
应该说,理念一致很难做到,但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只要我们始终关注孩子终生的发展与幸福,就能和家长同频共振,成为教育道路上的好战友!
老师们,只要我们循序渐进,做到情感上赢得家长的信任,管理上获得家长的助力,理念上取得家长的认同,那么好家长就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而复杂的任务。”只有家长和老师真诚相待、齐心协力,共同为了孩子的成长努力,才能使家校协同育人的效果最大化,最终使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感谢胡继东老师和参与此次话题的所有老师!期待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我们【每周一问】的回答中,贡献您的育人智慧,小编在后台等着您哦!
【每周一问】等您来答!下面我们进入下周的话题:
开学后,很多处于学段衔接阶段的学生家长陷入了焦虑,尤其是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比如开学一个月了,孩子感觉还是没进入状态,家长担心孩子跟不上,担心孩子习惯不好,担心孩子不被老师喜欢,担心孩子上课走神.....初一高一的家长也会担心孩子进入到新的学习阶段,会不会“水土不服”?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们有什么好方法可以缓解家长的焦虑心情?您有什么建议给正在经历学段衔接的孩子和家长呢?欢迎您与我们分享。
每周一问
孩子和家长如何顺利度过“学段衔接”的焦虑期,老师您有什么建议?
亦可留言「推荐问题+你想推荐给我们的问题」(如果您推荐的问题被采用,我们将为您寄出一本《人民教育》杂志)
中秋国庆期间,“每周一问”暂停一周,
节后我们不见不散!提前祝您中秋节快乐!国庆节快乐!
责任编辑 | 董筱婷
推荐阅读